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5.08.15
一週掌握蛋白質全貌 科研日常更高效 中央研究院整合型...
作者 / 林郁熹/本刊編輯
524期
在AI時代,ASPC正逐步成為蛋白質設計與結構驗證的重要支援平臺。從序列設計到結構預測,從高通量純化、蛋白質儲存條件最佳化直到分子立體結構鑑定,ASPC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協助整合中研院內相關生物物理與結構生物學核心...
ASPC
蛋白質設計
蛋白質分析
臺灣蛋白質計畫
2025.08.15
假客觀之名,行偏見之實《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
作者 / 傑森.羅伯茲(Jason Roberts)
524期
人類最初本為同一物種,在繁衍並擴散到整個地球表面後,因氣候、飲食、生活方式、流行疾病、個體混血等因素而產生種種變化……起初這些改變微不足道,僅限於個體。後來,由於持續的作用,形成了特定的變種。這些變種又透...
自然通史
林奈分類系統
二名法
智人
2025.08.01
在目光交會之間 我們如何看懂彼此的祕密
作者 / 編輯部
668期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眼神交流,但最新研究發現――真正關鍵的不只是「有沒有對到眼」,眼神移動的順序與時機才會真正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交流與理解。這項研究由澳洲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卡魯...
社交機器人
虛擬助理
傳遞社交訊息
自閉症
2025.08.01
觀看的原理 影像的形成
作者 / 焦傳金 | 熱愛教學與研究,專長是視覺科學與烏賊行為...
668期
我們常說眼睛是靈魂之窗,眼睛確實非常重要,它提供大腦所有需要的視覺資訊,但我們觀看世界必須透過大腦的視覺系統,只有大腦解讀這些視覺資訊後,我們才真正理解這個世界。
眼睛
視網膜神經
大腦
視覺記憶
2025.08.01
觀看不等於感知,感知不等於記憶,記憶不等於真實
作者 / 曾祥非 | 臺灣大學心理系應用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潘...
668期
想像你正在滑動社群媒體的動態牆,螢幕上不斷湧現各種視覺內容:朋友的生活照、網紅的精美自拍、新聞圖片、廣告橫幅、迷因圖片……在這個數位視覺資訊爆炸的環境中,你的大腦正不斷地進行篩選。每一次手指滑動,都有數張...
視覺注意力
短期記憶
長期記憶
視盲
2025.08.01
大腦中的影像世界:心像與心盲症
作者 / 徐慎謀 | 目前任職於臺灣大學身體心靈文化整合影像研...
668期
透過對心像的了解,我們得以窺探想像與感知、心智運作和心理健康之間的複雜關係。然而,即使科技與理論已走到今日,許多有趣的問題仍懸而未決。例如,自主與非自主心像涉及相同的神經運作機制嗎?心像與幻覺的界線又在哪...
心像
心盲症
社交恐懼症
精神科學
2025.08.01
窗外的風景:心中的景色 臺灣大學心理系教授陳建中談...
作者 / 撰稿採訪|林郁熹 本刊編輯。
668期
「我們所看到的影像是一個完整的物品,但在大腦裡,我們其實是透過將每個點每個點的連結,而形成影像。藉由了解這些點與點是如何組合,就可以幫助科學家了解利用fMRI 重建影像時該如何建構。」
影像
相機
X-ray
MRI
讀心術
2025.08.01
觀看的意義 原廠設定與迷失的主體
作者 / 潘奕瑄 | 臺灣大學臨床心理碩士,英國華威戲劇教育碩...
668期
人們有時喜歡來點憤世嫉俗、自怨自艾,但幾個悲情影片後,情緒愈感低落、失去動力,而這可能其實並非自己想要的生活心態。藉由探問自己對影音內容有何心得,分辨哪些觀點是自己認同或不認同的,可以促使我們跳脫情緒、開...
sadbait
情緒刺激
情緒優勢效應
自我覺察
2025.08.01
如何引領精準醫療的下一步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
作者 / 撰稿採訪|林郁熹、趙軒翎 圖片|林翰佐、林郁熹
668期
此次《科學月刊》很榮幸能邀請到Illumina 的凱文參與訪談,當今科學家們致力將生物體的每一瞬間資訊化及片段化,以多體學的方式看待每一生物體,為生命加以解釋及了解。醫療與星座技術的合作, 也將揭開更多過往尚未看到...
基因定序
星座映射讀取技術
鹼基對
DNA
2025.08.01
黑猩猩是完美約會對象嗎?
作者 / 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668期
我們常常聽說人類與黑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六的DNA 序列相同,可是這個數字讓人的誤會可大了。這不表示我們和黑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六的基因相同。最新的研究估計人類有三萬到三萬一千個基因,但一般不會強調的是,這三...
大腦
人類
猩猩
基因
2025.07.15
開啟新世代基因編輯技術的大門 更具彈性與多樣性的...
作者 / 陳淵銓 /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523期
TIGR / Tas的發現代表著RNA導引核酸標靶系統的新篇章,不僅是一項生物學上的突破,更可能為基因編輯、病毒學、演化及合成生物學等領域帶來新革命。TIGR / Tas系統的可模組化、可程式化及無PAM序列限制的特性,使TIGR /...
TIGR
CRISPR
核酸標靶系統
基因編輯
2025.07.15
美國賓漢頓大學利用益生菌打造生物電池
作者 / 編譯|郭羽漫
523期
美國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電子與電腦工程系教授崔錫欣(Seokheun Choi,音譯)與研究團隊,利用人們所熟悉的益生菌,為這種可以「被消失」的電池開啟一扇大門,研究發表於Small期刊。
紙電子裝置
益生菌
瞬態電子
電基因
2025.07.15
臺德團隊攜手打造透過光就能開關的奈米通道
作者 / 整理報導|郭羽漫
523期
只要一道光,就能掌握奈米通道的開關!近期陽明交大應用化學系教授陳俊太與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KIT)教授德亞托(Patrick Théato)攜手開發一種「會聽光指令」的奈米通道,...
綠藻
奈米通道
螺吡喃
材料科學
2025.07.01
皮膚泡水之後產生的皺紋都長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你有泡澡泡太久,起來之後手指皮膚發皺的經驗嗎?是否仔細觀察過發皺的皮膚呢?近期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 Binghamton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生物醫學工程學家傑爾曼(Guy K. German)團...
洗澡
皮膚發皺
血管收縮
刑事鑑定
2025.07.01
亞洲象、非洲象 頭腦大不同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研究發現成年大象的大腦重量是出生時的三倍,成長幅度遠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僅次於人類。研究者認為兩種象的大腦差異也解釋了行為上的不同,例如人類歷史上曾成功馴化亞洲象,但卻鮮少成功馴化非洲象。研究也指出,社會...
非洲象
亞洲象
大腦
小腦
社會性動物
2025.07.01
當小鼠以人類細胞活著——人獸嵌合體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你是否想過讓小鼠擁有人類細胞會發生什麼事?假設此項技術成功又可以為人類社會帶來哪些貢獻?近期科學家將人類細胞注射進懷孕小鼠的羊水中,並成功讓新生小鼠的部分器官含有人類細胞,這項稱為人獸嵌合體(chimaera)的...
嵌合體
人類細胞
胚胎
類器官
2025.07.01
連結學研、接軌臨床 推動mRNA技術轉譯之路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67期
對於多數學研單位或新創公司而言,要在短時間內自行建立一整套符合標準的製程、品質分析平臺與法規系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對此,李文山充滿信心地表示,核酸先導設施支援團隊目前已具備自動化小量 mRNA 製備系統,能...
mRNA疫苗
核酸技術
mRNA製備
中央研究院
2025.07.01
小鳥去哪裡? 評估野生動物的棲地偏好
作者 / 林大利 |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
667期
判斷野生動物的棲地偏好,是擬定野生動物保育策略和經營管理方針的重要前置作業。如果我們不知道牠們喜歡什麼環境、需要什麼資源,會搞錯很多事情,就好像你端一盤野果給翠鳥,牠一口都不會吃。
野生動物
數據分析
棲地偏好
動物保育
2025.06.15
長庚大學發表果蠅大腦管理記憶的機制 提供理解記憶的...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22期
為什麼大腦要「主動遺忘」某些記憶呢?研究團隊認為,這可能是一種生存策略。在野外環境中,高濕度的空氣通常暗示著附近可能有水源,但這個線索並不總是可靠。如果果蠅只依賴濕氣記憶來尋找水源,可能會浪費寶貴的時間和...
記憶
果蠅
主動遺忘
受體
2025.06.15
AI設計的基因序列 首次成功調控哺乳動物細胞基因表達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22期
近期研究發現,AI可以根據研究人員的需求,設計出由A、T、C、G四種DNA字母組成的全新序列。這些大約250個字母長的DNA片段,能夠精確地控制特定細胞中的基因表達。舉例來說,科學家可以要求AI設計出「只在將成為紅血球的...
基因治療
基因表達
轉錄因子
增強子
2025.06.15
黃魚易受海水溫度變化影響 生物學者呼籲分區、分物種...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2期
研究歷經四年,以「魚類重要棲地」(essential fish habitat, EFH)為核心概念,利用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船務室的「新海研三號研究船」,以標準化的科學拖網調查屏東枋寮至苗栗外海的魚類資源,蒐集共13科底棲魚類的...
石首魚科
經濟魚種
保育計畫
海洋溫度
2025.06.15
短睡研究再突破 臺裔學者發現短睡相關基因突變
作者 / 編譯|張慈媛
522期
神經科學家傅嫈惠為臺灣出身, 目前任職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她長期專注短睡者相關研究,2009年時就曾發現第一個短睡的關鍵―― DEC2基因突變;後續進一步發現攜帶...
短睡
咖啡因
SIK3基因
大腦的恆定性
2025.06.15
自己的海洋自己救 背負研究大任的海洋動物
作者 / 編譯|張慈媛
522期
為克服環境限制,日本神戶大學海事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岩田高志與早稻田大學學者赤松友成採用了生物記錄方法(biologging)結合傳統海洋觀測,藉由在生物上配置觀測儀器獲得觀測數據,應用於科學研究,成為制定海洋政策...
動物互聯網
海洋觀測
生物紀錄方法
友善環境
2025.06.15
當保育未及海底 水下攝影師與海洋調查專家游原煥的臺...
作者 / 張慈媛|本刊編輯
522期
搭乘調查船出海期間,游原煥也曾觀察、拍攝到許多有趣畫面,例如海面上常見的漂流木,常因有藤壺及微生物聚集、生長,而吸引魚群前來,甚至不乏鬼頭刀等大型魚類,及藍臉鰹鳥、白腹鰹鳥等掠食者現身。此外海上也常見到海...
海洋保育
珊瑚礁
大翅鯨
海蛞蝓
2025.06.01
沒有人形的生態守護者 有AI參與的生物多樣性未來
作者 / 葉欣誠 | 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
666期
如果不知道動植物的名字,可以問誰?也許你需要下載愛自然(iNaturalist)應用程式。這是由美國加州科學院與國家地理學會共同開發的平臺,使用者拍攝野生動植物後可上傳照片,平臺會透過電腦視覺模型(神經網路Residual ...
AI
生物多樣性
遺傳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
2025.06.01
黑猩猩研究揭開人類語言的起源
作者 / 編輯部
666期
觀察到這項結果讓研究人員十分驚訝,此外他們也發現這與近期針對倭黑猩猩(Pan paniscus)的研究結果互相呼應,代表著人類與黑猩猩及倭黑猩猩的共同祖先可能早已具備複雜的語言能力,推翻過往人類具有語言獨特性的論點。
語言
語言學
人類
黑猩猩
2025.06.01
透過聲音控制生物體內的3D列印
作者 / 編輯部
666期
過往科學家已研究出透過遠紅外線來讓人工運輸進生物體內的單體進行聚合反應,不過遠紅外線的穿透力有限。近日研究團隊成功利用超音波讓深皮層組織以不同的單體材料進行聚合反應,形成深皮層組織的3D 列印(3D printing)...
3D列印
遠紅外線
單體材料
交聯劑
2025.06.01
AI 醫生來報到 臨床醫療將會有哪些改變?
作者 / 張詠淳 | 臺北醫學大學大數據科技及管理研究所所長、...
666期
AI 醫療的未來充滿無限的想像力,但也伴隨著各種挑戰。當我們逐步進入由AI 輔助的醫療新環境時,無論在科技接受度或道德倫理上,都需要經歷調整與適應。透過這樣的過程,或許不久之後,AI 醫療將不再只是科幻電影中的場...
臨床醫療
電腦視覺
自然語言處理
放射科
2025.06.01
創造雙贏局面 當AI 與臨床心理師相遇
作者 / 李昆樺 | 國家考試及格臨床心理師,畢業於成功大學健...
666期
AI 介入臨床治療時,為臨床心理師在服務個案上帶來許多便利和幫助,但也因為AI 技術的進步以及人的複雜性,讓我們需要更加謹慎地思考這些便利帶來的倫理和法規議題。
臨床心理師
心理治療
聊天機器人
決策樹演算法
2025.05.15
盼望與掙扎的多胞胎 社會學者與婦產科醫師視角交匯
作者 / 張慈媛/本刊編輯
521期
許多醫療文獻強調如何提升胎兒的安全率,甚至有清楚數字告訴我們,但卻沒有一篇研究說明女性多安胎一天,肌肉流失多少、會增加多少疾患風險。
孕婦
胚胎
多胞胎
試管嬰兒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資料總數:157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