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News Focus
文章專區
2025-07-01
當小鼠以人類細胞活著——人獸嵌合體
667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嵌合體
人類細胞
胚胎
類器官
你是否想過讓小鼠擁有人類細胞會發生什麼事?假設此項技術成功又可以為人類社會帶來哪些貢獻?近期科學家將人類細胞注射進懷孕小鼠的羊水中,並成功讓新生小鼠的部分器官含有人類細胞,這項稱為人獸嵌合體(chimaera)的新技術為人類科技發展帶來新突破。
(Adobe Stock)
這項研究在今(2025)年6 月發表於香港「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年會上。由美國德州大學休士頓醫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Houston)與寺崎生物創新研究所(Terasaki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Innovation)的研究團隊,培養3D人類「類器官」,包括腸道、肝臟和大腦,並將這些類器官注射至正處懷孕前期的小鼠羊水中。這些細胞成功進入胚胎後,會穿過胚胎,到達相對應的器官中並繁殖,例如腸道類器官會在腸道中發育、肝臟類器官會進入肝臟,而腦類器官則會在大腦生長。研究人員發現,10% 的新生小鼠腸道中含有人類細胞,其中人類細胞約占了腸道的1%,不過在肝臟及大腦中,人類細胞的占比則相對低。
儘管如此,此項技術仍帶來很大的突破,由於傳統製造嵌合體的方法,是將人類幹細胞直接注入至豬或是小鼠的胚胎中,不僅成功率低,即便成功,人類細胞也無法長期存活於胚胎中。而這項新方法則是直接將人類類器官注入至羊水中, 技術簡單之外,也不需破壞胚胎結構,被科學家形容為「可能改變遊戲規則」的新手段。
不過研究者也坦言目前人類細胞在動物體內的占比仍偏低,未來將尋求新方法以提升效率。雖然人類細胞參與小鼠腦部發育的研究引發倫理討論,學界擔憂是否會產生具人類意識的動物,不過目前植入的人類細胞比例,仍遠低於被認為可能引發此類問題的門檻。
未來若能成功在動物體內培養人類的器官,科學家希望可以應用在器官移植上。然而,隨著技術持續發展,背後所牽涉的倫理問題也值得我們深思。
Mallapaty, S. (2025 June 16).
Mice with human cells developed using ‘game changing’ technique
.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898-z
.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7月號/2025 第667期:稀土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