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00年以前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5.08.04
2025年7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2025.08.01
科學月刊2025年8月號(668期)目錄—不停觀看
作者 /
668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5.08.01
在目光交會之間 我們如何看懂彼此的祕密
作者 / 編輯部
668期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眼神交流,但最新研究發現――真正關鍵的不只是「有沒有對到眼」,眼神移動的順序與時機才會真正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交流與理解。這項研究由澳洲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卡魯...
社交機器人
虛擬助理
傳遞社交訊息
自閉症
2025.08.01
來自遠方的一瞥 HOPS-315揭開太陽系的起源
作者 / 編輯部
668期
過去,科學家多從隕石推測太陽系的形成過程,這次則是首次以影像直接見證行星誕生的早期階段。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觀測HOPS-315 的變化,包括它的溫度、結構與化學組成,藉此更了解行星系統是如何從嬰兒階段, 一步步成...
韋伯望遠鏡
毫米波陣列
恆星
HOPS-315
2025.08.01
蘇東坡〈前赤壁賦〉的 天文謬誤與數學謬想
作者 / 劉柏宏 | 勤益科技大學終身特聘教授
668期
本文談到蘇東坡〈前赤壁賦〉中的天文謬誤,也從〈前赤壁賦〉引出一些數學謬想。無論是謬誤或謬想,它們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追求美感」。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主張美感判斷就是理解力和想像力相互協調,精...
蘇東坡
星座
天狼星
時辰
2025.08.01
一起動手做史萊姆 探索化學反應中的交聯反應
作者 / 高憲章 | 任職於淡江大學科學教育中心,負責「化學遊...
668期
在巨觀的視角下,這個交聯反應後的產物就像非牛頓流體(non-newtonian fluid),黏度可能隨著所施加的壓力而發生改變,這種看起來既是固體又像液體的東西就是史萊姆。
史萊姆
聚合物
硼砂
交聯反應
2025.08.01
外星世界不再遙遠 號召業餘愛好者觀測系外行星的...
作者 / 林彥興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天文系博士生,EASY天...
668期
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往往認為天文觀測必須在沒有光害的深山中才能進行,但其實系外行星的觀測對光害較不敏感,因此即使身在有光害的城市之中,依然可以進行ExoClock 的觀測。
韋伯太空望遠鏡
愛麗兒號
凌星
吸收光譜
2025.08.01
如何引領精準醫療的下一步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
作者 / 撰稿採訪|林郁熹、趙軒翎 圖片|林翰佐、林郁熹
668期
此次《科學月刊》很榮幸能邀請到Illumina 的凱文參與訪談,當今科學家們致力將生物體的每一瞬間資訊化及片段化,以多體學的方式看待每一生物體,為生命加以解釋及了解。醫療與星座技術的合作, 也將揭開更多過往尚未看到...
基因定序
星座映射讀取技術
鹼基對
DNA
2025.08.01
黑猩猩是完美約會對象嗎?
作者 / 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
668期
我們常常聽說人類與黑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六的DNA 序列相同,可是這個數字讓人的誤會可大了。這不表示我們和黑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六的基因相同。最新的研究估計人類有三萬到三萬一千個基因,但一般不會強調的是,這三...
大腦
人類
猩猩
基因
2025.07.15
民主社會的大型語言模型
作者 / 編輯部
523期
伴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迅速發展,各國科技公司相繼推出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近年中國杭州深度索求人工智慧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所開發的同名LLM更因為具備價格低...
人工智慧
AI
大型語言模型
DeepSeek
2025.07.15
「多快好省」的大型語言模型? DeepSeek的優勢、 爭議...
作者 / 洪朝貴/中興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副教授
523期
從微信到抖音,從輸入法到廉價網購,從手機到筆電,有太多案例早已證明,來自中國的應用程式與硬體都必須配合中國共產黨(中共)政府全面監控用戶;戲劇化地說,使用中國的連網產品,就是在裸奔給習近平看。習近平當然沒...
Deepseek
增強式學習
OpenAI
資訊安全
2025.07.15
開啟新世代基因編輯技術的大門 更具彈性與多樣性的...
作者 / 陳淵銓 / 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523期
TIGR / Tas的發現代表著RNA導引核酸標靶系統的新篇章,不僅是一項生物學上的突破,更可能為基因編輯、病毒學、演化及合成生物學等領域帶來新革命。TIGR / Tas系統的可模組化、可程式化及無PAM序列限制的特性,使TIGR /...
TIGR
CRISPR
核酸標靶系統
基因編輯
2025.07.15
新階級社會《創新之後:當水電技師、護理師與維修工程...
作者 / 李.文塞爾(Lee Vinsel)、安德魯.羅素(Andrew L. ...
523期
社會上也迫切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霍德凱維奇感嘆道:「這麼說有點殘酷,如今我們養出了一批找不到工作、也不會有人想要的大學工科畢業生。但他們也從來沒想過要去當稱職的技術人員。」
技術斷層
職業聲望
高等教育
STEM教育
2025.07.15
科學家用玻璃光纖打造祕密武器 突破當前AI效能天花板
作者 / 編譯|郭羽漫
523期
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博士後研究員哈里(Mathilde Hary)和法國瑪麗與路易-巴斯德大學(Université Marie et Louis Pasteur)博士葉赫莫拉(Andrei Ermolaev)以神經網絡為靈感,研究出一種名為「極限...
人工智慧
資料傳輸
飛秒雷射脈衝
光纖
2025.07.15
美國賓漢頓大學利用益生菌打造生物電池
作者 / 編譯|郭羽漫
523期
美國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電子與電腦工程系教授崔錫欣(Seokheun Choi,音譯)與研究團隊,利用人們所熟悉的益生菌,為這種可以「被消失」的電池開啟一扇大門,研究發表於Small期刊。
紙電子裝置
益生菌
瞬態電子
電基因
2025.07.15
碳化矽晶圓不再難磨 本土雷射研磨技術使製程、產能再...
作者 / 整理報導|郭羽漫
523期
電動車、5G與低軌衛星等高效能電力電子元件需求日益增長,為此,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儀器科技研究中心(國研院國儀中心)近期與鼎極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紅外線奈秒雷射應用於碳化矽(SiC)晶圓研磨製程」的關鍵技術。這項...
晶圓
半導體
碳化矽
氮化鎵
2025.07.15
臺德團隊攜手打造透過光就能開關的奈米通道
作者 / 整理報導|郭羽漫
523期
只要一道光,就能掌握奈米通道的開關!近期陽明交大應用化學系教授陳俊太與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KIT)教授德亞托(Patrick Théato)攜手開發一種「會聽光指令」的奈米通道,...
綠藻
奈米通道
螺吡喃
材料科學
2025.07.15
工研院推出智慧餵飼機、清糞機器人與乳牛聲紋辨識聯手...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3期
工研院中分院副執行長李士畦於新聞稿中表示,過去臺灣酪農業使用的設備大多來自荷蘭、法國、丹麥與美國等畜牧大國,這些國家以大規模農業活動為主,因此常見的機具也大多適用於規模較大、飼養數上千的畜牧場域。至於臺灣...
智慧農業
酪農業
乳牛聲紋辨識系統
綠色永續
2025.07.15
實現光纖陀螺儀微型化 中山大學洪勇智團隊獲頒國家發...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3期
無人機、太空衛星、自駕車及機器人等科技領域皆需使用導航系統,導航系統中的光纖陀螺儀則是高精度定位與穩定控制的關鍵元件。然而光纖陀螺儀常應用於國防、屬於機敏管制品,採購不易,且許多技術掌握於歐美國家。因此國...
陀螺儀
定位系統
導航系統
光纖
2025.07.15
科技報導 2025年7月號(523期)目錄
作者 /
523期
科技報導
雜誌目錄
2025.07.15
AI輔助畫作修復 虛擬復原化為實體大大節省工時
作者 / 編譯|張慈媛
523期
過去,古典畫作的修復工作必須仰賴修復師依靠肉眼觀察,找出畫作中有待補強的區塊,精確調配顏色,針對需要修復的區塊加以補強。有時畫作中需要修復的區塊可達上千個,對修復師來說是費時又費力的龐大工程,甚至可能耗費...
AI
數位修復
畫作修復
影像修復
2025.07.04
2025年6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作者 / 編輯部
666期
2025.07.01
科學月刊2025年7月號(667期)目錄—稀土
作者 /
667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5.07.01
皮膚泡水之後產生的皺紋都長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你有泡澡泡太久,起來之後手指皮膚發皺的經驗嗎?是否仔細觀察過發皺的皮膚呢?近期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 Binghamton Universit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生物醫學工程學家傑爾曼(Guy K. German)團...
洗澡
皮膚發皺
血管收縮
刑事鑑定
2025.07.01
亞洲象、非洲象 頭腦大不同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研究發現成年大象的大腦重量是出生時的三倍,成長幅度遠超過其他靈長類動物,僅次於人類。研究者認為兩種象的大腦差異也解釋了行為上的不同,例如人類歷史上曾成功馴化亞洲象,但卻鮮少成功馴化非洲象。研究也指出,社會...
非洲象
亞洲象
大腦
小腦
社會性動物
2025.07.01
考量情感的城市規劃策略 AI 製作城市情緒地圖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伴隨人工智慧技術蓬勃發展,相關用途也愈來愈多元,例如美國密蘇里大學的地理與工程學者阿曼( Jayedi Aman)以及馬提斯齊夫( Timothy C. Matisziw)近期就希望利用AI 探索城市的情感分布,打造使居民更感舒適的城市空...
人工智慧
城市設計
Instagram
Google街景
2025.07.01
語言隔閡大大阻礙保育工作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全球許多物種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並非英語系國家,且保育工作往往仰賴在地知識與專業,因此語言隔閡將加劇資訊落差,甚至影響實際行動。研究者呼籲,未來撰寫保育相關研究時應盡量提供多語言摘要,同時鼓勵英文母語的科學家...
語言
英文
學術研究
物種保育
2025.07.01
當小鼠以人類細胞活著——人獸嵌合體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你是否想過讓小鼠擁有人類細胞會發生什麼事?假設此項技術成功又可以為人類社會帶來哪些貢獻?近期科學家將人類細胞注射進懷孕小鼠的羊水中,並成功讓新生小鼠的部分器官含有人類細胞,這項稱為人獸嵌合體(chimaera)的...
嵌合體
人類細胞
胚胎
類器官
2025.07.01
數位修復首次實際應用於修復油畫中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雖然目前數位影像重建技術蓬勃發展,已能預視修復後的效果,卻仍無法轉化為實體成果。近日一名研究者打破了這一窘境,將數位修復實體化,並應用於一幅嚴重破損且創作於15 世紀晚期、由義大利畫家法布里亞諾(Gentile da ...
油畫
數位修復
藝術品修復
傳統修復
2025.07.01
連結學研、接軌臨床 推動mRNA技術轉譯之路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67期
對於多數學研單位或新創公司而言,要在短時間內自行建立一整套符合標準的製程、品質分析平臺與法規系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對此,李文山充滿信心地表示,核酸先導設施支援團隊目前已具備自動化小量 mRNA 製備系統,能...
mRNA疫苗
核酸技術
mRNA製備
中央研究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資料總數:4594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