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孤立火山島讓科學家一窺演化初期事件
2025.11.01
孤立火山島讓科學家一窺演化初期事件
作者 / 編輯部
671期
西之島是位於日本小笠原群島的火山島,近期東京都立大學植物學家高山浩司團隊針對當地採集的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進行基因分析。
西之島馬齒莧創始者效應基因分析
摩艾石像面臨洪水威脅已無法避免 研究團隊盼與地方社群共思對策
2025.11.01
摩艾石像面臨洪水威脅已無法避免 研究團隊盼與地方社...
作者 / 編輯部
671期
阿胡東加里奇(Ahu Tongariki)是位於智利拉帕努伊島(Rapa Nui,又稱復活節島)的祭臺,有 15 座摩艾石像(Moai)豎立其上。這些石像曾因內戰、地震及海嘯等因素損毀並經歷過重建。然而近期科學家透過電腦模擬發現,島...
復活節島帕努伊島摩艾石像氣候變遷
用圖像說土地的故事 地景與生態繪圖
2025.11.01
用圖像說土地的故事 地景與生態繪圖
作者 / 文 ‧ 圖 | 黃瀚嶢/生態圖文創作者,著有《沒口之河...
671期
地景(landscape)這個詞,直觀想像中,就是土地的外觀。那跟風景、景觀、地貌等用語是等同的嗎?不妨這樣理解,如果我們用美學的角度看待土地,多半會用風景、景色來描述;用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則會採用地形、地貌等指...
科學繪圖地景生態生物多樣性
我們能預測百年後的氣候嗎?揭開氣候模式的秘密
2025.11.01
我們能預測百年後的氣候嗎?揭開氣候模式的秘密
作者 / 王嘉琪|中國文化大學大氣與地質科學系教授,研究興趣...
671期
氣候模式結合了多個科學領域的知識與大量的運算資源,是目前人類研究氣候系統行為最可靠的工具。隨著模式技術的進步與全球合作的深化,科學家能更深入地探索氣候系統中各種交互作用 , 並評估人類活動對未來氣候可能造成...
氣候模式大氣模式海洋模式聖嬰現象
利用衛星影像探討在地環境議題 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表現突出
2025.10.15
利用衛星影像探討在地環境議題 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26期
國家太空中心舉辦衛星影像圖資應用小論文競賽多年,從今年開始不再限制僅能使用臺灣福衛五號影像,鼓勵學生主動運用全球各地開放的衛星資料。今年的參賽隊伍來自全臺18所高中職,進入決賽的12組中共有11組完成簡報,研究...
國家太空中心小論文競賽衛星影像圖臺灣福衛五號
氣候變遷衝擊超越人為開發 極端高溫使熱帶鳥類數量銳減近四成
2025.10.15
氣候變遷衝擊超越人為開發 極端高溫使熱帶鳥類數量銳...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26期
在熱帶地區,氣候變遷對鳥類的威脅,可能已超越伐木、採礦或農業等直接的人為活動。這凸顯氣候變遷在生態系統中引發的連鎖效應,影響或許比原先認知的更為深遠。如果氣溫持續升高,熱帶鳥類及許多其他動植物都將面臨更大...
地球暖化熱帶森林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
長期頂著日頭 將加速老化速度
2025.10.01
長期頂著日頭 將加速老化速度
作者 / 編輯部
670期
一項研究刊登於《自然氣候變遷》期刊指出,臺灣有 2 萬 4922 人因為長期曝曬於高溫下,導致加速身體老化,並進一步增加健康受損的風險。
熱浪高溫環境發炎反應全球議題
變幻莫測的大地vs史前先民 環境考古學
2025.10.01
變幻莫測的大地vs史前先民 環境考古學
作者 / 林淑芬|筆者原為地質學專長,在考古領域中專攻科技考...
670期
臺灣是位在東亞陸地邊緣、濱臨著太平洋的海島。在過去數千年間,因為全球海平面升降、地殼變動和陸源沉積物供應的相互競賽下,滄海桑田的故事不斷上演,臺灣西南部臺江內海與倒風內海間發生的快速海陸變遷令人咋舌。海岸...
環境考古學環境科學史前文化氣候變遷
颱風強度為何難預測?透過衛星揭開海洋熱浪與颱風的雙重效應
2025.09.15
颱風強度為何難預測?透過衛星揭開海洋熱浪與颱風的雙...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25期
臺灣位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路徑上,每年夏季都時常會受到颱風的侵擾,但颱風的強弱為什麼有時候這麼難預測?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許伯駿協同博士候選人阮喬艷,共同針對「海洋熱浪」和「海洋熱含量」如何影...
遙測颱風熱浪衛星觀測
太陽系真的有第九行星嗎?天文學家發現遙遠的神祕天體「菊石」
2025.09.15
太陽系真的有第九行星嗎?天文學家發現遙遠的神祕天體...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25期
長久以來,許多天文學家懷疑太陽系可能存在一顆隱藏的「第九行星」,並認為它能解釋外太陽系一些神祕的軌道現象。近期,由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祥宇與博士陳英同領導的國際團隊,利用夏威夷的「昴望遠...
菊石太陽系行星軌道
AI預警瘋狗浪 氣象署、風景管理處、消防局三方合作守護海岸安全
2025.09.15
AI預警瘋狗浪 氣象署、風景管理處、消防局三方合作守...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5期
臺灣四面環海,許多人喜愛從事海洋休閒娛樂活動,因此海岸安全成為全民關注的重要議題。常見的「海岸異常波浪」(rogue wave)之一為伴隨外海長浪產生的「瘋狗浪」,指海浪像瘋狗一樣難易預測、出奇不意地襲擊岸邊人們。...
海岸異常波浪瘋狗浪東北角人工智慧
北極不再永凍?冬季採雪調查卻只見春暖花開
2025.09.01
北極不再永凍?冬季採雪調查卻只見春暖花開
作者 / 編輯部
669期
今年研究人員前往位於北極地區的斯瓦巴群島進行田野調查,原本預計採集新降的雪,卻發現當地冰雪已經融化,植物也提前開花,四周只有融雪和雨水,長年積雪的景象已不復見。
北極斯瓦巴群島永凍全球暖化
今年夏天就是要衝浪
2025.09.01
今年夏天就是要衝浪
作者 / 林郁熹/本刊編輯
669期
臺灣不是只有夏天才能衝浪,冬季東北季風帶來的穩定浪型,其實才是各個高手興奮的時刻。臺灣國際衝浪公開賽便是在每年 11 月於臺東金樽舉辦比賽,世界級的衝浪選手更是會因此來到臺灣一決高下。不敢下水的你或許也可以於...
衝浪海浪海嘯颱風
羽毛的秘密 從恐龍遺緒到天空舞者的詩意設計
2025.09.01
羽毛的秘密 從恐龍遺緒到天空舞者的詩意設計
作者 / 黃貞祥 | 清華大學生科系副教授,來自馬來西亞。粉專...
669期
羽毛,不僅是一根根角質化細絲,它們是生物適應之美與自然創造力的縮影。自恐龍演化之初以來,羽毛歷經無數變遷,從保溫絨層到滑翔翅膀,再到聲音抑制與語言傳遞。
恐龍鳥類演化羽毛
地核主要是由「鐵」組成的嗎?
2025.09.01
地核主要是由「鐵」組成的嗎?
作者 / 劉玲根│國際礦物協會以筆者之姓名,分別於2004 年命...
669期
也許有人會認為,由於地球具有磁場,便能證明地核是由鐵所組成。該推論是基於地磁場最有可能是由帶電的粒子在地核內移動所產生。但這並不等於就證明了地核是由「鐵」組成,否則,在物理學家觀察到移動的帶電粒子能產生磁...
地核磁場柏奇鐵密度
木頭也能做衛星?日本木衛星 LignoSat 重新定義衛星材料
2025.09.01
木頭也能做衛星?日本木衛星 LignoSat 重新定義衛星材...
作者 / 陳麒云 | 中央大學太空系及光電所學生,專注於太空望...
669期
只要選擇正確的材料和使用情境,木材也能在太空中使用。LignoSat 的設計和京都大學團隊的驗證實驗表明,儘管物理屬性導致木材無法完全替代金屬,但仍可能用作衛星機板材料,大幅減少金屬的使用率。
衛星太空材料熱膨脹永續
來自遠方的一瞥 HOPS-315揭開太陽系的起源
2025.08.01
來自遠方的一瞥 HOPS-315揭開太陽系的起源
作者 / 編輯部
668期
過去,科學家多從隕石推測太陽系的形成過程,這次則是首次以影像直接見證行星誕生的早期階段。未來,研究團隊將持續觀測HOPS-315 的變化,包括它的溫度、結構與化學組成,藉此更了解行星系統是如何從嬰兒階段, 一步步成...
韋伯望遠鏡毫米波陣列恆星HOPS-315
外星世界不再遙遠 號召業餘愛好者觀測系外行星的ExoClock計畫
2025.08.01
外星世界不再遙遠 號召業餘愛好者觀測系外行星的...
作者 / 林彥興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天文系博士生,EASY天...
668期
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往往認為天文觀測必須在沒有光害的深山中才能進行,但其實系外行星的觀測對光害較不敏感,因此即使身在有光害的城市之中,依然可以進行ExoClock 的觀測。
韋伯太空望遠鏡愛麗兒號凌星吸收光譜
航道暢通的真相是地球失控? 北極冰消失之後的全球氣候風暴
2025.07.01
航道暢通的真相是地球失控? 北極冰消失之後的全球氣...
作者 / 嚴宏洋 |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研究所退休研究員
667期
歐洲海上強權國家於19 世紀起,相繼投入資源和人力探勘西北航道,經過人們大肆排放溫室氣體到大氣中使得地球、海洋暖化後,這份願望得以實現。諷刺的是,人們也必須付出海平面上升、國土資源喪失、極端氣候頻繁發生、海...
溫室氣體氣候變遷北海洋融冰工業革命
黃魚易受海水溫度變化影響 生物學者呼籲分區、分物種精準管理
2025.06.15
黃魚易受海水溫度變化影響 生物學者呼籲分區、分物種...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2期
研究歷經四年,以「魚類重要棲地」(essential fish habitat, EFH)為核心概念,利用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研究所船務室的「新海研三號研究船」,以標準化的科學拖網調查屏東枋寮至苗栗外海的魚類資源,蒐集共13科底棲魚類的...
石首魚科經濟魚種保育計畫海洋溫度
自己的海洋自己救 背負研究大任的海洋動物
2025.06.15
自己的海洋自己救 背負研究大任的海洋動物
作者 / 編譯|張慈媛
522期
為克服環境限制,日本神戶大學海事科學研究所的生物學家岩田高志與早稻田大學學者赤松友成採用了生物記錄方法(biologging)結合傳統海洋觀測,藉由在生物上配置觀測儀器獲得觀測數據,應用於科學研究,成為制定海洋政策...
動物互聯網海洋觀測生物紀錄方法友善環境
中央大學研究提出突破性理論模型 解密宇宙暗物質與太陽大氣之謎
2025.05.15
中央大學研究提出突破性理論模型 解密宇宙暗物質與太...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21期
我們所能看見和測量的物質,只占整個宇宙物質與能量的5%。暗物質占27%,暗能量則占68%。暗物質的特性是不與光及電磁波作用,因此無法被直接觀測到,但它會透過引力影響星系的運動。傳統的暗物質理論模式雖然可以正確...
暗物質熱力學光球層日冕層
不只風雨光 從臺灣地熱發電探索永續綠能
2025.05.01
不只風雨光 從臺灣地熱發電探索永續綠能
作者 / 牟鍾香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地熱辦公室專案研...
665期
地熱能是地球內部千萬年來蘊藏的寶貴資源,是自然賦予人類的可再生綠能禮物。相較於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擁有穩定性高、全天候發電、碳排放極低等優勢,尤其適合作為臺灣未來能源結構的重要基石。
減碳地熱綠能永續生活
失落的關鍵: 發現奧陶紀
2025.05.01
失落的關鍵: 發現奧陶紀
作者 / 尼克.戴維森(Nick Davidson)
665期
這些化石乍看之下像是隨意劃在岩石上的塗鴉,不像生物的殘骸。的確,正因為它看起來像塗鴉,所以稱為「筆石」。它們有時像細小的螺旋,有時像Y形的樹枝、鋸片或鋸齒狀的魚鉤,沒有人看得懂這些奇怪的符號。
化石岩層地層地質
地球科學重大突破 氦與鐵在高溫高壓極端條件下形成化合物
2025.04.15
地球科學重大突破 氦與鐵在高溫高壓極端條件下形成化...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20期
特定條件下,氦能與鐵(Iron, Fe)形成穩定的化合物。這項重大發現不僅挑戰了我們對氦元素的傳統認知,更在解釋地核中氦同位素氦-3(helium-3)的儲存機制方面具有重大突破。
氦化合物同位素繞射
AI 可以預測颱風路徑嗎?AI 模式帶來的氣象預報變革
2025.04.01
AI 可以預測颱風路徑嗎?AI 模式帶來的氣象預報變革
作者 / 黃椿喜 | 中央氣象署氣象預報中心副主任,發展大數據...
664期
雖然AI 天氣預報在颱風路徑等全球範圍的大尺度天氣系統中,預測能力已迎頭趕上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然而針對更小區域定點、定量的預測,如局部地區的強降雨與強風等,預測能力仍明顯不足。
AI颱風氣象預報盤古模式
看進地球深處 當同步輻射應用於極端研究環境
2025.03.05
看進地球深處 當同步輻射應用於極端研究環境
作者 / 龔慧貞 | 任教於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以結晶學及光譜...
663期
同步輻射技術幫助科學家研究極端環境,也讓科學家能夠在實驗室中模擬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條件,直接觀察礦物在極端環境下的變化,深入理解地球的結構與物質成分。
同步輻射地震波地球鑽石包裹體
同步輻射揭開古生物之謎 從恐龍蛋白質保存到魚類頜骨起源
2025.03.05
同步輻射揭開古生物之謎 從恐龍蛋白質保存到魚類頜骨...
作者 / 王俊杰 |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臺灣大學地質...
663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研究也是國輻中心的古生物相關研究成果第二次登上《自然》期刊封面,顯見同步輻射技術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與潛力。
同步輻射化石演化X光
星際冰晶的奇妙旅程 從宇宙化學窺探形成生命的道路
2025.03.05
星際冰晶的奇妙旅程 從宇宙化學窺探形成生命的道路
作者 / 陳俞融 |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嘗試...
663期
星際冰晶的研究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宇宙中的化學奧祕,也帶來無限的未來可能性。隨著技術的進步,天文化學家將能夠探索更多令人興奮的問題。
同步輻射星際冰晶生命起源紫外光
生命可能起源於外太空嗎?
2025.03.01
生命可能起源於外太空嗎?
作者 / 編輯部
663期
美國團隊於2023 年將至今被視為最大的外太空採集樣本――貝努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近期則發現樣本中含有合成DNA 及RNA 的基本骨架――含氮鹼基(nitrogenous base)。
含氮鹼基嘌呤嘧啶DNARNA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