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文章專區
2025-09-15
颱風強度為何難預測?透過衛星揭開海洋熱浪與颱風的雙重效應
525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遙測
颱風
熱浪
衛星觀測
臺灣位於西北太平洋的颱風路徑上,每年夏季都時常會受到颱風的侵擾,但颱風的強弱為什麼有時候這麼難預測?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助理教授許伯駿協同博士候選人阮喬艷(Nguyen Thi Kieu Diem),共同針對「海洋熱浪」(marine heatwaves, MHWs)和「海洋熱含量」(ocean heat content, OHC)如何影響對西北太平洋與東海地區的颱風強度進行研究。近期,團隊成果已發表於遙測領域期刊
Remote Sensing
,以及跨領域的海洋系統研究期刊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
海洋熱浪指的是某片海域的水溫在連續數天或數週內顯著高於平均值,就像是在海洋中出現「熱浪事件」;海洋熱含量則是指海洋吸收和儲存的熱能,可用於評估整個海洋上層儲存的熱含量,比單純的海表溫度更能反映出海洋是否具備足夠能量支撐颱風增強,這兩個指標常被用來解釋颱風強度的變化。
在這項研究中,團隊整合了衛星觀測到的海表溫度資料及三維再分析的海洋資料,分析超過1000個颱風案例,發現海洋熱浪與颱風之間存在「雙重效應」的非線性交互關係。研究顯示,海洋熱浪的等級會在颱風通過後顯著減弱甚至消散,且當颱風愈強,消散效應就愈明顯。雖然海洋熱浪能提供颱風發展初期的海表溫度與熱量,使颱風的強度快速增強,但當颱風進入熱浪區域時,強風與垂直混合作用卻會攪動海水、使海表顯著冷卻,進而破壞原本的熱浪結構。也就是說,熱浪不一定會讓颱風更強,有時反而會被颱風迅速「消耗」掉。
研究團隊以東海地區的颱風為例,回顧1993∼2022年間91個通過該區的颱風,其中約有三分之一(30個)的颱風在經過時被增強。這些被強化的颱風多數經歷了相對較高的海表溫度與平均海洋熱含量;相較之下,未被增強的颱風對應的海洋條件則較低。然而,造成颱風強度變化的狀況也並非每次都相同。即使在「條件看似有利」的情況下,也只有大約 40%的颱風會增強,顯示颱風強度還受到其他海洋與大氣因素影響。
許伯駿在新聞稿中指出,這些結果反映出颱風和海洋之間存在高度動態、難以單純預測的互動。隨著全球暖化導致海洋溫度持續上升,海洋熱浪的頻率和強度也可能增加。對臺灣這樣颱風頻繁侵襲的地區而言,深入理解這些機制,將有助於防災規劃與氣候風險評估。
新聞來源
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2025年7月14日)。
海洋熱浪對颱風的效應 透過衛星觀測揭開新視角
。國立中央大學新聞網。
https://ncusec.ncu.edu.tw/news/headlines_content.php?H_ID=4506
。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9月號/2025 第669期:毛毛的
特別價
$266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