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動態時報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21.09.10
增加維生素D攝取,可望降低罹患年輕型大腸直腸癌的風...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7期
近幾年,大腸直腸癌的整體發生率在許多國家有下降趨勢,但年輕族群的發生率卻在上升中。根據研究預估,至2030年時,50歲以下的族群中每10位將有1人罹患大腸癌,每4人中將有1人罹患直腸癌。而相較於以往大腸癌患者多數年...
科技報導
生物學
維生素D
大腸癌
大腸直腸癌
年輕型大腸直腸癌
前瞻式世代研究
癌前大腸瘜肉
主要療效指標
風險比
勝算比
2021.08.10
陽明交大團隊研發出「拓樸超導體」將有助於量子電腦的...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量子電腦(quantum computer),是一種利用量子進行計算的裝置。不同於傳統的電腦,量子計算用來儲存數據的物件為量子位元,且使用量子演算法進行數據操作。1980年代,量子電腦仍處於理論推導狀態,但隨著科學的發展,量...
科技
拓樸超導體
量子電腦
二矽化鈷
二矽化鈦異質結構
半導體
量子位元
2021.08.10
土地公廟挑戰智慧建造 成大以機械手臂打造高難度六面...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6期
臺灣的土木、營建產業已長期缺工多年,而近期,更因為COVID-19疫情嚴峻,使建築業的缺工問題日益嚴重。有鑑於此,成功大學數位智造工坊(RAC-Coon)提出智慧建造曲面建築的計畫,不只要設計出具未來感且弧度優美的土地公...
土木
營建
數位智造工坊
土地公廟
戴育澤
機械手臂
COVID-19
2021.08.10
多輕症、低死亡率,COVID-19對兒童真的沒有影響?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自前(2019)年COVID-19大流行以來,各國醫師除了全力防止感染和治療外,科學家對於不同族群的感染風險、死亡率等也進行了許多研究。最新研究發現,兒童因感染COVID-19導致重症或死亡的風險非常低。
COVID-19
兒童
重症
死亡率
2021.08.10
治療COVID-19的完美藥物出現? 巴西最新臨床試驗引發...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6期
近期,COVID-19的藥物治療研究出現新進展。原先預計於今(2021)年6月22日發表在MedRxiv的文章顯示,巴西臨床試驗發現一種名為普克魯胺(proxalutamide)的前列腺癌臨床藥物, 能降低COVID-19住院患者死亡率,且平均能縮...
COVID-19
巴西臨床試驗
普克魯胺
中國開拓藥業
Applied Biology
地塞米松
伊維菌素
阿奇黴素
Gamma變異病毒株
度他雄胺
比卡魯胺
2021.08.10
阿茲海默症新藥獲批准上市! 原來「腦膜淋巴系統」會...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6期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2021年6月有條件批准單株抗體Aducanumab上市,這是18年來,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新藥,也被視為是重要的療法里程碑。
阿茲海默症
腦膜淋巴系統
Aducanumab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C
微膠細胞
吞噬作用
胞移作用
症狀出現前的阿茲海默症
2021.06.15
新冠病毒基因能否嵌入人類DNA爭議未平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嚴峻,在臺灣也因確診病患急速上升,醫療量能吃緊。一般而言,確診病患必須在檢測不到病毒(Ct值34以上),才被認定不具傳染力。但是,我們卻經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些患者的採檢結果「時陰時陽」或在...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基因
DNA
mRNA
2021.06.15
只有1%接種新冠疫苗,日本真的準備好舉辦奧運了嗎?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原訂於去(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Tokyo 2020),因為新冠疫情延至今年舉辦。但眼下距離開幕式剩不到二個月,卻傳出日本確診數急遽上升,美國國務院更於上(5)月底將日本的旅行安全等級升為4級警戒「請勿前往」。儘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日本東奧
東京奧運
疫苗
輝瑞
莫德納
阿斯利康
2021.06.15
陽明交大跨國合作 開發COVID-19藥物篩選平台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已持續一年多,儘管英美各國已有多家疫苗上市,但所生產數量仍無法滿足全球急速蔓延的疫情。隨著臺灣疫情升溫,除了疫苗的開發外,開發COVID-19藥物也刻不容緩。近期,以國立陽明交...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藥物
藥物篩選平台
2021.06.15
成大發現肺泡表面蛋白重組可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除了快篩檢測與施打疫苗疾病預防之外,各方研究團隊也透過分子生物學技術,針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帶來解方。近期,由成功大學教授王志堯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肺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肺泡表面蛋白D
重組片段肺泡表面蛋白D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ACE2
2021.06.15
中藥清冠一號抗新冠病毒之基礎與臨床研究
作者 / 整理報導|劉姿婷
474期
COVID-19疫情對人類健康與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促使各國竭力研發治療方針。我國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以中醫典籍《攝生眾妙方》中記載的「荊防敗毒散」為基礎,進行處方調整,研發10味藥材組成之新複方,命名為「臺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中藥
清冠一號
2021.05.15
冠狀病毒變變變:棘蛋白變異會影響抗體與疫苗效力嗎?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3期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1年5月初,已感染全球超過1.5億的人,迄今造成超過3百萬人死亡。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面對病原菌入侵的防禦機制,而免疫力低下者,其免疫系統將無法完全消滅病毒。
COVID-19
免疫系統
冠狀病毒
棘蛋白
病毒
疫苗
突變病毒
新冠肺炎
2021.05.15
3D生物列印技術,客製化鼻軟骨組織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3期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以3D生物列印製造鼻軟骨組織,供手術使用。未來因皮膚癌造成鼻軟骨缺損,將可藉此技術更安全地復原術後外觀。
3D生物列印技術
軟骨組織
鼻軟骨
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醫療
2021.05.15
幽靈漏洞陰魂不散,駭客新招全球硬體皆無法倖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3期
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工程學院的電腦工程團隊發現了一個攻擊方法可以穿過所有針對幽靈漏洞(Spectre)的防禦手段,由於此一漏洞存在於多數的電腦相關設備,也代表了全球都無法免於相關風險。
幽靈漏洞
電腦
數據
軟體
電腦處理器
2021.04.15
保護力下修、血栓風險,AZ疫苗的種種考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2期
近期,由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COVID-19疫苗,在各國施打後問題不斷,有效性與安全性也遭受考驗。
新冠肺炎
疫苗
COVID-19疫苗
凝血障礙
AZ疫苗
2021.04.15
世界最小細胞480個基因就能正常複製分裂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2期
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細胞至少需要多少個基因呢?5年前,由美國克萊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 JCVI)創立者克萊格.凡特(J. Craig Vent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只包含473個基因的最小基因體細胞。
細胞
基因體細胞
絲狀黴漿菌
生殖器支原體
生命起源
2021.03.16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去(2020)年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許多研究仍在進行中。
COVID-19
抗體
癌症
疫苗
新冠肺炎
2021.03.16
哪家新冠疫苗好?短期恐怕沒有答案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我們應該在非洲施打效果較差的疫苗嗎?還是應該尋找加強低溫運送的方法?」位於奈及利亞的非營利組織——非洲國際衛生青年領袖的研究主任阿德比西(Yusuff Adebayo Adebisi)於接受Nature期刊採訪時問道。
新冠肺炎
疫苗
新型冠狀病毒
變種病毒
2021.03.16
新冠疫苗陸續在全球接種,那兒童呢?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COVID-19疫情在全球已持續超過一年,儘管藥廠已開發出成人用的COVID-19疫苗,且也嘗試根據成人施打疫苗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兒童疫苗的臨床研究,但目前仍沒有供兒童或青少年使用的COVID-19疫苗上市。
新冠肺炎
兒童
新冠長期症狀
疫苗
免疫反應
COVID-19
2021.03.16
打破過去認知!大腦也受免疫系統監控?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1期
過去認為,中樞神經系統與免疫系統各司其職,功能互不干涉。中樞神經系統在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屏蔽之下,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免疫豁免(immune privilege)的區域,意指不受免疫系統管轄,抗原無法被免...
中樞神經
免疫系統
免疫細胞
神經疾病
2021.03.16
兩立方衛星順利發射 中央大學成功解碼「飛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今(2021)年1月24日晚間11時,由臺灣所開發的「玉山」(YUSAT)和「飛鼠」(IDEASSAT)立方衛星,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的搭載下,順利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衛星
飛鼠衛星
電離層
立方衛星
2021.03.16
乳癌增生與轉移 DSG2表現量為關鍵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乳癌為臺灣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且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來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也名列前茅,是許多女性的夢靨。儘管隨著醫療進步,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下,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有90%。
乳癌
DSG2基因
癌細胞
癌症
2021.03.16
生物材料新突破,以3D列印誘導神經細胞生長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未來再生醫學有機會在體外培養神經細胞,再將其植入受損的神經系統中嗎?
3D列印
神經細胞
生物材料
2021.02.18
機械公敵夢靨?科學家擔心人類將無法控制超級AI
作者 / 編譯|吳佳穎
470期
電影《機械公敵》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探,生活在人類廣泛使用智慧型機器人的年代。然而,一場機器人發明者離奇死亡的命案,讓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岌岌可危。掌控機器人的中央控制系統,以追求人類最高福祉、避免人類...
AI人工智慧
遏止演算法
演算法
機器人三大法則
電腦
2021.02.18
缺乏IL-33大腦無法正常排毒 阿茲海默症機制新解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0期
已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disease)的病理機制與腦部無法正常清除廢物,如β-類澱粉蛋白(amyloid β, Aβ)或tau蛋白有關。而大腦負責排毒系統是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它是透過液體...
阿茲海默症
膠淋巴系統
介白素-33
腦脊髓液
神經退化性疾病
2021.02.18
呼吸器下的感染危機 劍橋團隊用DNA快速找出感染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COVID-19在全球肆虐,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許多重症病患不得不倚賴呼吸器和抗生素,來爭取戰勝病毒的可能性。
COVID-19
呼吸器
續發性感染
聚合酶連鎖反應
抗生素
病原體
2021.02.18
假專家混入學術期刊讓19篇爛論文通過審查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在學術研究中,論文發表一直是學者在升等或提升自身研究能量上重要的依據之一。因此,不乏會有些不肖學者面臨論文發表壓力或快速發表,而有實驗數據造假等不法情事發生。
論文
同儕評審
學術
學術倫理
學術期刊
2021.02.18
中研院建立監測網追蹤新冠病毒變異株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肆虐全球,疫情隨著時間流逝不但不減反增,近期就連臺灣也拉警報,出現了院內群聚感染等本土案例。
新冠肺炎
變異株
單股核糖核酸病毒
D614G變異株
棘蛋白
胺基酸
2021.02.18
成大聯手不織布廠 研發高效又環保的固態鋅碳電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電池是鋅碳電池,雖然俗稱為「乾」電池,但實際上混有助導電的電解液,在損毀時仍會有液體外漏,嚴格來說還是「濕」電池。再加上鋅碳電池無法重複充放電,不能滿足環保的需求。
鋅碳電池
一次性電池
不織布包覆技術
重金屬汙染
環境
2021.01.18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在去(2020)年成為焦點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些患者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的症狀,像是腦霧(brain fog)、突發性疲勞(fatigue)、嗅覺與味覺喪失、頭暈嘔吐等情況,新研究揭露了可能的原因。
COVID-19
中樞神經
病毒
棘蛋白
血腦障壁
外套膜
免疫系統
新冠肺炎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資料總數:48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