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 資訊生活
  • 學術趨勢
  • 科技人文
  • 科技前沿
  1. 科技報導
  2. 動態時報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ChatGPT可以被列為論文作者嗎?學術期刊發布相關使用規則
2023.03.15
ChatGPT可以被列為論文作者嗎?學術期刊發布相關使用...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5期
去(2022)年11月OpenAI發布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聊天機器人ChatGTP,在非常短的時間內掀起了一波運用AI協助寫作的浪潮。ChatGPT屬於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可以協助編寫出流暢的...
人工智慧ChatGPT社群媒體科學論文學術寫作
發展AI偵測石綿屋瓦 成大資源系遙測團隊獲三項國家獎項肯定
2023.03.15
發展AI偵測石綿屋瓦 成大資源系遙測團隊獲三項國家獎...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5期
臺灣早已禁用石棉建材,但過往使用的石棉建材仍舊存在,在環境中會對大眾帶來健康的隱患。成功大學工程學系組成調查團隊透過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進行影像辨識,建置「戶外含石綿建材空間分布管理系統」,將石棉...
石棉建材機器學習地理資訊系統石棉
COVID-19確診後遺症不只「長新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也提高
2023.03.15
COVID-19確診後遺症不只「長新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也...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5期
肆虐全世界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確診者康復之後,某部分人會因此罹患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19,又稱長新冠),像是呼吸道症狀、胸悶胸痛、疲倦、記憶力、注意力,以及睡眠等問題,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COVID-19新冠長期症狀免疫系統免疫學
透過衛星收集重要災區影像 福衛五號協助土耳其地震救災
2023.03.15
透過衛星收集重要災區影像 福衛五號協助土耳其地震救...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5期
上(2)月6日,土耳其靠近敘利亞邊界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8的強震,在強震後的多次餘震更導致災情擴大。臺灣搜救隊在強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前往災害現場進行救援任務,在瓦礫堆中搜尋生還者。
衛星災區影像福衛五號土耳其地震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材質生醫支架 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
2023.03.15
臺大團隊研發電紡紗材質生醫支架 可促進角膜神經再生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5期
在我們的眼球中,角膜(cornea)、網膜(omentum)或視神經(optic nerve)等構造都布滿了相當重要的神經組織,一旦這些視覺相關神經受損,依目前的醫療技術仍難以成功修復,僅能依靠長期且頻繁使用昂貴的眼藥水治療,即...
角膜網膜視神經神經組織麩胺酸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人工角膜神經修復
以奈米結構光觸媒轉化二氧化碳  有望成為減碳解方
2023.03.15
以奈米結構光觸媒轉化二氧化碳 有望成為減碳解方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5期
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炫錫近日以硫化錫(SnS)/石墨氮化碳(g-C3N4)的奈米結構作為光觸媒將二氧化碳轉化為甲烷(CH4),在奈米結構光觸媒的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奈米結構光觸媒二氧化碳減碳
暗能量來自黑洞嗎?科學家首次發現的證據與爭議
2023.03.15
暗能量來自黑洞嗎?科學家首次發現的證據與爭議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5期
暗能量(dark energy)與宇宙膨脹的相關性吸引著當今許多科學家研究,期望能解開宇宙間最大的科學謎團。近期一個跨國研究團隊量測了古老、休眠的星系,發現黑洞的增長速度超乎預期,且此現象與愛因斯坦 (Albert...
暗能量宇宙廣義相對論黑洞真空能量
不一定是監視氣球!探空氣球的各種不同任務
2023.03.15
不一定是監視氣球!探空氣球的各種不同任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5期
今(2023)年2月4日,美國政府在南卡羅萊納州海岸擊落了一顆疑似來自中國的監視氣球(surveillance balloon),此舉加劇了中國與美國之間緊張的政治局勢,也促使美國官員加強以雷達搜索其他高空中的不明飛行物體。
氣球探空氣球監視氣球
WHO放棄調查COVID-19起源的第二階段計畫
2023.03.15
WHO放棄調查COVID-19起源的第二階段計畫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5期
了解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最初究竟是透過什麼媒介感染人類,對於防範未來有可能爆發的疫情至關重要。但根據《自然》(Nature)期刊 在今(2023)年2月14日的報導,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流行病學
馬堡病毒於非洲爆發  各國研究團隊相繼測試相關疫苗
2023.03.15
馬堡病毒於非洲爆發 各國研究團隊相繼測試相關疫苗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5期
上(2)月13日,中非的赤道幾內亞(Equatorial Guinea)爆發了首例馬堡病毒(Marburg virus)感染。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截至2月 13日的說明,他們檢驗了位於該國東部基埃-恩特姆省(...
馬堡病毒伊波拉病毒 疫苗赤道幾內亞流行病學
水資源危機正在惡化 世界各國該如何應對?
2023.02.17
水資源危機正在惡化 世界各國該如何應對?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4期
在地球面臨的多種危機中,「水資源」是目前最為急迫的危機之一。據統計,2020年全球約有20億人無法獲得乾淨的飲用水,甚至有17億人沒有基礎的衛生設施可使用。
地球水資源永續管理
美國白宮將今年訂為「開放科學年」  預計推動多項行動增進開放科學的發展
2023.02.17
美國白宮將今年訂為「開放科學年」 預計推動多項行動...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4期
為了推動開放科學與公平研究,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 在今(2023)年1月宣布今年為「開放科學年」(Year of Open Science)。
開放科學科學研究公共取用計畫學術誠信
嘉義基督教醫院研究證實 RNAi可抑制新冠病毒的複製
2023.02.16
嘉義基督教醫院研究證實 RNAi可抑制新冠病毒的複製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4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全球引發大規模的疫情,對於人類健康與經濟活動影響甚鉅。在這段期間,許多科學研究團隊開始著手研究病毒疫苗、以及過往較少人研究的抑制病毒藥物。
RNAi核糖核酸BK病毒RNA聚合酶shRNA
清大應用「展頻壓縮」技術 製造極紫外脈衝光可追蹤電子動態
2023.02.16
清大應用「展頻壓縮」技術 製造極紫外脈衝光可追蹤電...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4期
在奈米世界中,由於電子極小且移動速度非常快,要追蹤看清電子的動態十分困難。因此奈米世界的「照相機」需要有極佳的空間與時間解析能力。清華大學電機系副教授陳明彰及核工所副教授林明緯組成的研究團隊獨創「展頻壓縮...
奈米展頻壓縮技術奈米相機電子極紫外光
自駕車的電腦運算 可能會增加全球碳排放量
2023.02.16
自駕車的電腦運算 可能會增加全球碳排放量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4期
不需要人類駕駛全神貫注就能自己上路自動駕駛的 「自駕車」,是近年來各大車廠研發的重點。然而,為了確保行車安全,每輛自駕車都需要耗費龐大的電腦運算資源,當未來自駕車成為普遍的車輛配備時,將消耗多少能源?
自駕車電腦運算節能減碳溫室氣體碳排放量能源永續
拿雷射做避雷針?快速發射的雷射可以讓閃電轉向
2023.02.16
拿雷射做避雷針?快速發射的雷射可以讓閃電轉向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4期
閃電來自於厚重的積雨雲內部的粒子摩擦產生的電位差,當積雨雲下層的負電荷累積到一定的程度,強大的電位能足以衝破雲層與雲層或地表間的大氣隔閡時,便會在瞬間釋出強大的電流,也就是我們所知的閃電。
閃電電位差電位能避雷針尖端放電
氣候變遷迫使 臺灣西南沿岸的「劍蝦」向北遷徙
2023.02.16
氣候變遷迫使 臺灣西南沿岸的「劍蝦」向北遷徙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4期
氣候變遷議題日漸升溫,全球暖化造成動物棲息地北遷的消息也時有耳聞。往年的農曆春節至清明期間是俗稱「劍蝦」的野生長角仿對蝦(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產季,但肉質甜美的劍蝦卻在近年來出現產量下滑的現象。
劍蝦氣候物種遷徙效應永續利用
中研院團隊解析胚胎運動神經元細胞圖譜 建構運動神經元的「維基百科」
2023.02.16
中研院團隊解析胚胎運動神經元細胞圖譜 建構運動神經...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4期
神經元研究圖譜是神經科學界的寶貴資源,能幫助研究者進一步探索神經退化性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了解為何不同種類...
神經元神經退化性疾病運動神經元單細胞RNA定序技術轉錄體神經肽運動行為
成大團隊自行設計開發探針 在實驗室中成功量測電漿亂流現象
2023.02.16
成大團隊自行設計開發探針 在實驗室中成功量測電漿亂...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4期
宇宙中有99%的已知物質處於電漿狀態,在太空科學、天文物理、磁控核融合研究中常常會觀察到電漿(plasma)亂流現象,像是太陽日冕(solar corona)、太陽風(solar wind)、吸積盤(accretion disk)、磁控核融合電漿亂...
電漿電漿亂流核融合電漿
成大團隊發表「臺灣巨木地圖」 找出臺灣分散各地的巨木
2023.01.16
成大團隊發表「臺灣巨木地圖」 找出臺灣分散各地的巨...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3期
臺灣位於熱帶與亞熱帶的交界處,環境得天獨厚又有多變高聳的地形縱貫,孕育了廣大的森林巨木。農委會林試所助理研究員徐嘉君和成大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 王驥魁組成「找樹的人」團隊,結合公民科學以及空載光達(...
公民科學空載光達巨木森林資源調查空載光達遙測
興大研發友善環境地膜獲得國家新創獎  期望增進土壤健康
2023.01.16
興大研發友善環境地膜獲得國家新創獎 期望增進土壤健...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3期
在農地使用塑膠製成的「地膜」覆蓋地表,可以協助農田防水、透氣、紫外線隔離、加快收成。然而,這些塑膠地膜在淘汰後殘破的碎片會分解為塑膠微粒,造成環境汙染並危害人體健康。
地膜土壤健康生物鏈環境友善
統計COVID-19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數 比想像中來得困難
2023.01.16
統計COVID-19造成的全球死亡人數 比想像中來得困難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3期
了解一個疾病造成的死亡率,有助於評估疾病的傳播和嚴重程度,並且能衡量防疫措施對流行病的應對成效。這也是為何在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大流行期間,各國皆密切注意COVID-19的死亡人數。
COVID-19死亡人數統計數據流行病防疫措施
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正式落幕  各國期望在2030年前保護30%陸地與海洋
2023.01.16
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正式落幕 各國期望在2030年前保...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3期
聯合國第15屆生物多樣性大會(COP15)於去(2022)年12月7日至12月19日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
生物多樣性COP15愛知目標臺灣政策自然正成長公民科學保育
找到動脈粥狀硬化新分子標靶 「紐蛋白」磷酸化是關鍵
2023.01.16
找到動脈粥狀硬化新分子標靶 「紐蛋白」磷酸化是關鍵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3期
心血管疾病長年來位居臺灣十大死因的前段班,溫差大的秋冬更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即便我們知道動脈粥狀硬化(attherosclerosis)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 危險因子,但科學家目前對於心血管系統中的力學環境仍所知甚...
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血管血管分子生物工程紐蛋白分子標靶 磷酸化
以AI協助聽覺輔具的噪音處理  讓聽障人士不只聽見更能「聽懂」
2023.01.16
以AI協助聽覺輔具的噪音處理 讓聽障人士不只聽見更能...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3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近年來發展迅速,在諸多產業中都可以看到AI的身影。以AI、資通訊科技(ICT)輔助的智慧醫療領域長期受到關注,許多新技術也應運而生,例如近期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的...
人工智慧AI口語輔助溝通技術聽覺聽覺輔具聽障
為什麼有人容易胖出一身病?陽明交通大學發現「口型蛋白」是關鍵
2023.01.16
為什麼有人容易胖出一身病?陽明交通大學發現「口型蛋...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3期
肥胖是現代人常見的文明病,根據2013∼2016年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臺灣地區成人過重與肥胖的盛行率為45.4%,而肥胖也與許多新陳代謝相關的疾病有密切關係。
胖慢性病口型蛋白脂肪酸預防醫學
核融合研究的重大突破?美國NIF首度完成可控制的核融合實驗
2023.01.16
核融合研究的重大突破?美國NIF首度完成可控制的核融...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3期
去(2022)年12月13日,美國能源部發表了一項關於能源的重大技術突破——位於美國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 LLNL)中的國家點火設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NIF),首度...
核融合磁場控制核融合慣性控制核融合氘-氚融合實驗
能代寫論文、編寫程式碼的ChatGPT可能對我們造成哪些影響?
2023.01.16
能代寫論文、編寫程式碼的ChatGPT可能對我們造成哪些...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3期
你對聊天機器人的印象是什麼?還停留在它只能死板的回答簡易問題、提供最基本的查詢嗎?去(2022)年12月初,由美國加州人工智慧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可能讓你對它的印象大改觀—— ChatGPT不僅能翻譯...
AIChatGPT論文程式碼
2023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2023.01.16
2023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3期
去(2022)年,我們經歷了許多重大的科學事件。在天文領域,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於年初發射升空,後續更為我們帶來 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太空照片……
2022年科學事件疫苗研發宇宙疾病月球任務CRISPR療法COP27阿茲海默症核廢料
加密貨幣崩盤如何影響科學研究?
2022.12.16
加密貨幣崩盤如何影響科學研究?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2期
班克曼-弗里德自2020年初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大流行之後,開始提供大量的捐款給生物安全研究以及防止傳染病大流行。除了成立基金會提供團隊或研究人員進行研究工作,捐款投入的範圍還包括在公共衛生相關領...
加密貨幣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未來資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科學研究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