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除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外的第三種細胞分裂模式?中研院團隊發現斑馬魚表皮細胞的「無合成分裂」
2022.05.13
除了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外的第三種細胞分裂模式?中研...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5期
顛覆過往百年來的細胞分裂研究新發現!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研院細生所)助研究員陳振輝團隊,發現斑馬魚(Danio rerio)發育時的一種獨特細胞分裂方式,在分裂過程不需要複製遺傳物質(DNA),...
細胞分裂斑馬魚DNA無合成分裂體細胞有絲分裂減數分裂有性生殖
結合生物學、統計學、資訊學的科學生物資訊學是什麼?
2022.04.01
結合生物學、統計學、資訊學的科學生物資訊學是什麼?
作者 / 林志鵬/現職英華達醫療電子事業部資深經理,銘傳大學...
628期
生物資訊學是一種結合生物學、資訊學、統計學的科學。生物資訊的資料主要來自於傳統生物實驗數據,再搭配各種物理化學特性,透過電腦軟體將整合資訊整理、發現新的生物法則,進一步解決生物或醫學問題。目前生物資訊學處...
生物資訊學生物學資訊學統計學數據蛋白質人類基因體計畫DNA次世代定序
以「次世代定序」完成精準醫療,更能協助生命科學領域的探索
2022.04.01
以「次世代定序」完成精準醫療,更能協助生命科學領域...
作者 / 趙盈婷/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系統生物與生物資...
628期
1977 年,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發明了第一代核酸定序技術「鏈終止法」。他利用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ddNTP)終止DNA 合成,再藉由分析終止的產物片段反推其序列,使用方法簡單、快速,且反應成本較低。 2005 年,次世代定...
核酸定序次世代定序雙去氧三磷酸核苷酸人類基因體計畫DNA桑格定序橋式聚合酶鏈鎖反應微生物精準醫學
學習生物資訊學 要具備哪些能力?李御賢教授專訪
2022.04.01
學習生物資訊學 要具備哪些能力?李御賢教授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
628期
生物資訊學是一種利用資訊方法分析生物資料,藉以理解生命現象的學問。它的研究命題範圍相當廣泛,涵蓋了DNA、RNA、蛋白質等3個層次。
生物資訊學DNARNA序列組裝計算生物學次世代定序臺灣精準醫療計畫基因學基因體學
北美瀕危物種「黑足鼬」複製成功 科學家盼能再次豐富族群多樣性
2022.02.15
北美瀕危物種「黑足鼬」複製成功 科學家盼能再次豐富...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2期
今(2022)年1月,在美國科羅拉多州(Colorado)國家黑足鼬保護中心(USFWS National Black-footed Ferret Conservation Center),工作人員舉辦了一場特別的生日派對,派對中的蛋糕是由土撥鼠和老鼠屍體、碎肉所製成的...
黑足鼬土撥鼠哺乳動物瀕危物種人工繁殖粒線體DNA基因研究生物學遺傳多樣性
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2022.01.04
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作者 / 羅傑文/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從事病毒感染症控制科學研...
625期
• 紫外線依波長不同可分為UVA、UVB、UVC,其中波長為254 奈米的UVC 廣泛用於消毒。 • 由於紫外線的波長,接近生物體遺傳物質DNA 與RNA 的光吸收波長260 奈米,因此可以有效地殺死各種微生物,包含SARS-CoV-2。 • 若...
紫外線波長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免疫系統辨識疫苗臭氧層UVCUVB太陽DNARNA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疫功能
2021.12.14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0期
人體的血液循環中,負責輸送氧氣的紅血球細胞大約有3億個。最近科學家發現,它們可能同時還有著一些先前從未料想到的功能:偵測感染與受傷的跡象。
血液紅血球細胞微生物DNA免疫系統一氧化氮病原體脊椎動物鳥糞嘌呤巨噬細胞
新冠病毒基因能否嵌入人類DNA爭議未平
2021.06.15
新冠病毒基因能否嵌入人類DNA爭議未平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嚴峻,在臺灣也因確診病患急速上升,醫療量能吃緊。一般而言,確診病患必須在檢測不到病毒(Ct值34以上),才被認定不具傳染力。但是,我們卻經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些患者的採檢結果「時陰時陽」或在...
科技報導COVID-19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基因DNAmRNA
一窺巨大生物之謎─來自東海岸的擱淺藍鯨
2020.05.01
一窺巨大生物之謎─來自東海岸的擱淺藍鯨
作者 / 黃向文。柯勇全。
605期
今(2020)年初,在臺東海岸擱淺的藍鯨引發大眾對於鯨魚的好奇。這是首次有巨型鯨魚擱淺於臺灣的海岸,研究人員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鯨魚帶回研究機構。藉由解剖及DNA 分析,證實這是一隻藍鯨。另外,透過電腦斷層攝影,...
藍鯨鯨魚海洋保育條茗荷DNA
不只生理特徵 神經訊息也能被遺傳?
2019.09.01
不只生理特徵 神經訊息也能被遺傳?
作者 / 編輯部
597期
神經系統裡的活動,可以被遺傳下來嗎?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一團隊,日前以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做觀察,發現其腦細胞能透過小片段RNA與生殖細胞溝通,如此一來便能將大腦中的訊...
秀麗隱桿線蟲RDE-4蛋白DNARNAHRDE-1基因行為遺傳神經系統
科學喵喵 不馴常的貓
2019.02.01
科學喵喵 不馴常的貓
作者 / 李依庭/集敏感和孤寂於一身,執著日常中的字字珠璣,...
590期
「喵~」,在天還未亮的冬日清晨,走在無人的街道上,待想快速穿越天橋,到達馬路另一頭的河濱公園慢跑時,被橋下一聲突如其來貓叫聲所吸引。走近一看,是隻黃色虎斑貓,蜷在角落正瑟瑟發抖,透漏著飢寒交迫的眼神。忘了...
貓科動物體型DNA飲食型態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暗物質DNA會影響大腦發育
2018.02.01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暗物質DNA會影響大腦發育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毫無功能性可言的基因難題──暗物質DNA(dark matters DNA)已困擾科學界甚久,此物質的DNA序列無法將蛋白質進行編碼,卻仍廣泛存於動物體內。
大腦發育DNA
酒精、DNA損害與癌症風險
2018.02.01
酒精、DNA損害與癌症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578期
在人類發展文明的歷史中,酒,扮演著 一個不可抹煞的角色。不過,最近劍橋 MRC分子生物實驗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團隊透過小鼠試驗找出酒精如何破壞細胞中的DNA並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酒精DNA癌症
萃取古代生物DNA
2015.08.01
萃取古代生物DNA
作者 / 程樹德/臺大理學士,哈佛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陽明大...
548期
今年六月首映的美國電影《侏羅紀世界》,由於其在世界各地陸續推出,總票房收入,當月底就已經超過了十億美元,打破很多首映的記錄,該算是既轟動又暢銷了,但就是吸引不了我這位資深青年,其原因何在?
DNA聚核苷酸沉積岩琥珀化石恐龍
DNA複製如何不出亂子?
2014.12.01
DNA複製如何不出亂子?
作者 / 編輯部
540期
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與法國、義大利、瑞典等國家學者合作,證實「組織蛋白H2B 泛素化(H2B ubiquitylation)」在DNA複製遇到壓力時,可扮演調節DNA複製速率的角色,確保DNA複製作用能持續而穩定的進行...
DNA組織蛋白(histones)染色質(chromatin)癌症酵母菌
會變形的蛋白質
2014.08.01
會變形的蛋白質
作者 / 陳妙嫻/任教板橋高中生物科。
536期
DNA上的遺傳密碼,會決定構成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進而決定細胞內蛋白質的結構。
DNA胺基酸蛋白質酵素細胞輔酶
DNA分解酶可增進農桿菌在寄主中的優勢
2014.08.01
DNA分解酶可增進農桿菌在寄主中的優勢
作者 / 編輯部
536期
「農桿菌」是一種在土壤中生活的植物病原菌,可經由植物傷口感染形成腫瘤般的腫塊或者毛根。在1897年,由義大利的科學家於葡萄藤的莖部與根莖交接處,觀察到有如腫瘤般腫大的現象,進而發現為細菌感染所致。
農桿菌植物病原菌細菌酶蛋白質DNA
基因解密應用到人造基因
2014.07.01
基因解密應用到人造基因
作者 / 高憲章/任職淡江大學化學系。
535期
自1953年解開雙螺旋結構,1986年開發聚合酶鏈鎖反應,人類的基因圖譜終於在2002年完全解讀出來。此後突飛猛進的生物科技與基因工程發展,DNA的應用變化無窮,甚至突破遺傳密碼的限制,踏入創造基因密碼的世界。
遺傳基因DNA核苷酸鹼基腺嘌呤胸嘧啶鳥嘌呤胞嘧啶含氮鹼基
以微知著,驗明正身—生物鑑識
2014.07.01
以微知著,驗明正身—生物鑑識
作者 / 蒲長恩/法務部調查局鑑識科學處副處長。
535期
生物鑑識為鑑識科學的重要領域之一,運用生物技術觀察、分析檢體或犯罪證物,用來鑑別證物來自何種物種、來自那一個體,與研判個體之間的血緣關係。
生物技術生物鑑識科學鑑識科學DNA鑑識DNA聚合酶連鎖反應細胞染色體
生物醫學2013
2014.05.01
生物醫學2013
作者 / 江建勳/任教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533期
從前的研究已經提出壓力事件能影響未來數代的情緒行為或新陳代謝,可能DNA經由化學改變能將基因關閉或打開,這種機制已知為漸成基因遺傳(epigenetic inheritance)。
DNA基因基因遺傳全基因組定序遺傳性疾病器官誘發性多能幹細胞
解開突破DNA 配對準則之謎
2014.05.01
解開突破DNA 配對準則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近十年來發現許多DNA聚合酶並不完全遵守雙股螺旋中A-T與G-C之標準配對準則,但這些聚合酶如何進行此類異常的突變配對一直是個謎題。
聚合酶DNA標準配對準則
用電腦模擬生物分子化學反應
2013.12.01
用電腦模擬生物分子化學反應
作者 / 黃鎮剛/任教交通大學生物資訊及系統生物研究所。
528期
三位理論學家發展了多尺度模型,將化學系統由實驗桌帶入電腦的模擬世界。
電腦生物分子化學系統CFF程式位能函數蛋白質胺基酸萊維特DNA
對付流行性感冒的mRNA疫苗
2013.10.01
對付流行性感冒的mRNA疫苗
作者 / 許家偉/業餘科普撰稿人。
526期
目前一般所用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疫苗為「去活疫苗」及「減毒疫苗」。兩者均直接透過病毒的蛋白質,去引發個體的免疫力,因此這兩款疫苗統稱為「蛋白質疫苗」(protein vaccines)。
流行性感冒去活疫苗減毒疫苗流感病毒蛋白質疫苗病毒DNA核酸疫苗先天免疫反應mRNA疫苗
可伸展的病毒基因組
2013.05.01
可伸展的病毒基因組
作者 / 許家偉/業餘科普撰稿人。
521期
為克服宿主體內防禦機制,突變率低的DNA病毒,發展出基因擴充的方式,幫助個體適應環境中的挑戰。
DNA RNA 病毒 牛痘 天花 伸縮 演化 適應 基因擴充 疫苗
  • «
  • 1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