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強者,就該擁有名字!新的冠狀病毒魔王?Omicron變異株
2021.12.14
強者,就該擁有名字!新的冠狀病毒魔王?Omicron變異...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0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近期的新變異株有名字了!它被稱作「Omicron」,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直接將其警示等級升到最高。
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南非變異株棘蛋白抗原免疫系統病毒疫苗WHO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疫功能
2021.12.14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0期
人體的血液循環中,負責輸送氧氣的紅血球細胞大約有3億個。最近科學家發現,它們可能同時還有著一些先前從未料想到的功能:偵測感染與受傷的跡象。
血液紅血球細胞微生物DNA免疫系統一氧化氮病原體脊椎動物鳥糞嘌呤巨噬細胞
預防萊姆病新希望?耶魯大學研發出針對硬蜱的mRNA疫苗
2021.12.14
預防萊姆病新希望?耶魯大學研發出針對硬蜱的mRNA疫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0期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硬蜱(tick),再經蜱蟲叮咬而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
萊姆病伯氏疏螺旋體蜱蟲人畜共通傳染病關節炎神經損傷記憶障礙mRNA疫苗免疫系統天竺鼠傳染病疫苗
針灸抗發炎的學理證據?與第二型促運動 受體驅動迷走-腎上腺軸線有關
2021.12.14
針灸抗發炎的學理證據?與第二型促運動 受體驅動迷走...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0期
「針灸」是一種透過刺激穴位(acupoint),進而調節身體不同部位生理功能的治療方式。目前針灸大多使用於疾病的治療,如緩解患部的疼痛或發炎,至今已有數千年的使用歷史。
針灸生理功能穴位治療後肢筋膜感覺神經元電針足三里發炎
天生的建築師,一窺蜘蛛織網時的腿部運動
2021.11.30
天生的建築師,一窺蜘蛛織網時的腿部運動
作者 / 編輯部
624期
就算沒看過蜘蛛,也應該看過蜘蛛網吧?蜘蛛網複雜又優雅的幾何結構,吸引著許多科學家想了解這背後的精妙之處,也對於能夠織出這些幾何結構,但大腦卻相對來說較小的蜘蛛感到好奇。
蜘蛛蜘蛛網幾何結構金蛛科蜘蛛紅外線夜視攝影機大腦精神藥物
經歷自然災害後,夫妻感情會暫時變好?
2021.11.30
經歷自然災害後,夫妻感情會暫時變好?
作者 / 編輯部
624期
當發生自然災害後,人與人之間是否患難見真情?
自然災害哈維颶風伴侶夫妻伴侶新婚夫妻婚姻滿意度壓力關係日常生活
史上最「有感」的諾貝爾獎?解開溫度與觸覺的身體感覺之謎
2021.11.30
史上最「有感」的諾貝爾獎?解開溫度與觸覺的身體感覺...
作者 / 陳志成/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神經生物學博士,專長為痠痛...
624期
1980 ~ 1990 年代,科學家發現有一群痛覺神經對「辣椒素」特別敏感,令我們能產生熱、痛等感覺。而這個被稱為「辣椒素受體」的分子,開啟了痛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序幕。美國生理學家朱里雅斯透過功能性分子選殖方法,成...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TRPV1離子通道辣椒素受體痛覺神經功能性分子選殖方法機械力夾
公民科學助攻 一同守護海洋環境與生態
2021.11.30
公民科學助攻 一同守護海洋環境與生態
作者 / 採訪撰稿|謝宜蓉 2014 年一頭栽入太平洋擔任海上解說...
624期
在臺灣,公民科學早已在陸地上深根多年且蓬勃發展,而海洋環境的公民科學則處於萌芽階段。為了鼓勵更多公民科學家加入守護海洋的行列,海保署於今年舉辦「海洋公民科學家數據松」,希望透過公民的力量,將過往科學家收集...
海洋公民科學數據松海洋保育海龜鯨豚在地守護計畫海洋資料庫海保署
奪命死神或親密好友?細菌與人的相處之道
2021.11.30
奪命死神或親密好友?細菌與人的相處之道
作者 / 楊倍昌/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624期
細菌是許多疾病的元兇,但由於它過於微小,直到19 世紀末人們才發現這個沉默的死神。歷史上,英國內科醫師斯諾利用倫敦街道地圖,說明霍亂感染源的案例;英國外科醫師李斯特,推斷開刀手術病人傷口敗血症是由微生物所引...
細菌疾病黑死病耶爾辛氏鼠疫桿菌空間推理醫學霍亂公共衛生
「夢幻藍招潮」的身分與 「擁劍」之謎
2021.11.30
「夢幻藍招潮」的身分與 「擁劍」之謎
作者 / 施習德/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 主持無脊椎動物研...
624期
背甲漂亮又鮮豔的「藍色招潮」,是英國博物學家亞當斯在 1847 年記錄於航海日誌中的一種招潮蟹。牠的生態習性包括個體會群聚在許多黑泥的河岸區、炎熱白天低潮時會出來覓食;而「擁劍」則是中國古書中常被提及的招潮蟹。...
招潮蟹藍色招潮擁劍擬屠氏管招潮甲殼類藍背甲生態習性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2021.11.30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閱聽:表...
624期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音樂演化出神狀態意識科學腦造影功能性磁振造影神經網路神經科學去個人化
第一屆台灣顯微攝影大賽圓滿落幕 期許明年更加盛大
2021.11.30
第一屆台灣顯微攝影大賽圓滿落幕 期許明年更加盛大
作者 / 元利儀器
11月27日,2021 Taiwan顯微攝影競賽於OLYMPUS PLAZA TAIPEI大稻埕旗艦店舉行頒獎典禮,同時現場展出8位得獎者的優秀作品,展現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由元利儀器主辦、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協辦的2021 Taiwan顯微攝影...
元利儀器顯微攝影顯微攝影競賽OLYMPUS2021Taiwan顯微攝影競賽
「海有問題 我來分析」第一屆海洋公民科學家數據松活動
2021.11.29
「海有問題 我來分析」第一屆海洋公民科學家數據松活...
作者 / 採訪撰稿|馬琬淳、陳毅龍、林承勳
624期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簡稱海保署)近年來建置iOcean海洋保育網,號召民眾回報海洋生物目擊資訊,藉此建構臺灣海洋生物資源的大數據。而民間也有許多團體,以公民科學方式累積多年海洋保育相關數據。海保署希望透過公開...
數據松第一屆海洋公民科學家數據松活動海保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iOcean鯨豚海豚海龜
COVID-19口服藥能否終結疫情?莫納皮拉韋的臨床數據解析
2021.11.16
COVID-19口服藥能否終結疫情?莫納皮拉韋的臨床數據解...
作者 / 編輯部
479期
自去(2020)年年初開始,我們已經默默與病毒共存了近兩年,從一開始的害怕、恐懼,到現在各國都在陸續施打疫苗,藥品的研究也取得新進展。
病毒莫納皮拉韋COVID-19口服藥物疫苗AI專利
首款COVID-19口服用藥出現?來自科學的雷神之錘-莫納皮拉韋
2021.11.16
首款COVID-19口服用藥出現?來自科學的雷神之錘-莫納...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9期
「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是一款名稱來自雷神之錘(Mjölnir)的藥物,能降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五成的重症或死亡風險,可望成為第一款對抗疫情的口服用藥。
新冠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三期臨床試驗RdRp藥理機制反鏈RNA變異株RNA病毒葉克膜核苷酸雷巴威林鹼基副作用病毒複製
中研院研發抗體雞尾酒療法 對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潛力股
2021.11.16
中研院研發抗體雞尾酒療法 對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潛力...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的迅速傳播,導致目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仍在世界各地大流行。儘管疫苗陸續問世,且施打、供應也持續進行,但病毒仍不斷變種、蔓延,持續感染人們。
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中和抗體RNA病毒單株抗體人類嵌合型抗體雙抗體雞尾酒療法
成大與創甡生技攜手開發修護乳 可望減輕泡泡龍病患皮膚負擔
2021.11.16
成大與創甡生技攜手開發修護乳 可望減輕泡泡龍病患皮...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是一種罕見的皮膚遺傳性疾病,在臺灣俗稱「泡泡龍」,致病原因為基因突變使連結皮膚各層的蛋白質產生異常、無法被製造,進一步導致表皮無法被固定,而在外...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皮膚遺傳性疾病泡泡龍症患者膠原蛋白亞熱帶氣候修護乳
混打COVID-19疫苗到底是好還是壞?最新科學數據出爐
2021.11.16
混打COVID-19疫苗到底是好還是壞?最新科學數據出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9期
儘管現階段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全球供貨量不穩定,但各國仍積極施打疫苗,就連臺灣也緊鑼密鼓的進行,無不希望能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儘早達到群體免疫。
COVID-19mRNA疫苗AZ疫苗副作用莫德納輝瑞BNT混打疫苗同儕審查免疫系統免疫反應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2021.11.16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9期
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的飲食型態,可能與一些癌症,如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高油脂食物癌症大腸直腸癌腸道幹細胞免疫細胞MHC細胞激素螺旋菌腫瘤細胞免疫系統
打了高端疫苗後,身體裡會產生哪些免疫反應?
2021.11.02
打了高端疫苗後,身體裡會產生哪些免疫反應?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3期
高端疫苗選用傳統蛋白質技術,而這項技術的關鍵就在於「抗原」和「佐劑」。好的抗原能誘發正確的抗體,而優秀的佐劑則可以安全地提高抗體濃度,活化正確的T細胞,避免副作用。對冠狀病毒來說,融合前的病毒棘蛋白(...
COVID-19中和抗體EUA審查標準高端疫苗mRNA疫苗莫德納BNTT細胞棘蛋白抗原樹突細胞巨噬細胞B細胞
誰說科學家不支持演化論?從達爾文時代到現代的物種演化思想發展史
2021.11.02
誰說科學家不支持演化論?從達爾文時代到現代的物種演...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博士,曾任職...
623期
達爾文逝世後,他所發表的演化論持續發展,150多年來科學家透過各種研究及論證,成為當今的主流科學。科學家們利用孟德爾的遺傳理論,將遺傳學的觀點拓展至演化論中,後續進行了兩次整合,分別為族群遺傳學,以及找出物...
演化論演化現象達爾文共同祖先學說泛生論性狀遺傳孟德爾自然選擇學說
人類能否戰勝病毒?歷史上第一個被消滅的傳染病:天花
2021.11.02
人類能否戰勝病毒?歷史上第一個被消滅的傳染病:天花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3期
天花是一種病狀駭人,致死率極高的傳染病,主要透過接觸、飛沫傳染的方式傳播。病人的唾液、血液、水泡液,甚至是脫落的皮屑、結痂、排泄物等,都會帶有具感染力的病毒。18世紀時,英格蘭出現了「曾罹患牛痘者,不會染上...
天花地球傳染病全球皮疹皮膚病程病徵接觸傳染飛沫傳染傳染力
跟著鴨媽媽排隊!鴨子最有效率的游泳方式
2021.11.01
跟著鴨媽媽排隊!鴨子最有效率的游泳方式
作者 / 編輯部
623期
你是否曾在湖畔注意到鴨子游泳的樣子呢?有時我們會看到一隻母鴨領頭,帶著數隻小鴨呈現整齊的排列游泳方式。但為什麼鴨子們游泳時要維持這種隊形?
鴨子游泳水波數學模型阻力動能破壞性干涉水波阻力
疫情期間,「懷舊」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
2021.11.01
疫情期間,「懷舊」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
作者 / 編輯部
623期
過往研究曾指出,「懷舊」(nostalgia)能幫助人們因應老年失智(dementia)、悲傷。而在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陰影籠罩全球之時,各地紛紛隔離、封城,杜絕一切實體社交交流,使得人與社會群體之間的距離越...
懷舊老年失智COVID-19孤獨感記憶幸福感懷舊療法人際關係
來自海洋的藥物 蔡宗昌院長專訪
2021.11.01
來自海洋的藥物 蔡宗昌院長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
623期
海洋擁有許多珍貴的資源,用於對抗病毒的藥物,有一半皆取自於海洋生物。安泰醫院的蔡宗昌院長指出,從1950 年代起,科學家就已在加勒比海海綿中發現可用於藥物的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而到了現代,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對...
新冠病毒T細胞免疫中和抗體效價抗病毒藥物海洋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海洋藥物天然化合物摩爾定律
臺灣將成無魚之島嗎?邵廣昭研究員專訪
2021.11.01
臺灣將成無魚之島嗎?邵廣昭研究員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謝宜蓉/2014年一頭栽入太平洋擔任海上解說...
623期
臺灣周遭的海域擁有豐富的海洋生物,但由於大量捕撈,根據研究指出,臺灣海域周遭的魚類種類及數量不斷減少。為了拯救數量逐漸減少的魚類,設立海洋保護區,並訂出適當的管理辦法是當務之急。此外,推動食魚教育,使民眾...
臺灣魚類海洋生物海洋保護區魚類食魚教育萬里蟹海洋文化地理位置物種繁殖速度
「黑琵」今年回來嗎?連結各國鳥友的黑面琵鷺大普查
2021.11.01
「黑琵」今年回來嗎?連結各國鳥友的黑面琵鷺大普查
作者 / 羅億庭/本刊編輯。
623期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是由香港觀鳥會在2003年發起的活動,藉由東北亞到東南亞各國的鳥友互相合作,共同進行為期3天的黑面琵鷺監測,以確定瀕危鳥種黑面琵鷺的族群趨勢與整體狀態。隨著人們對黑面琵鷺保育的關注度上...
黑面琵鷺候鳥東亞澳遷徙線瀕危指標性生物雁鴨科生態系統公民科學eBird Taiwan鳥類
「黑琵」今年回來嗎?連結各國鳥友的黑面琵鷺大普查 中華鳥會秘書長呂翊維專訪
2021.10.29
「黑琵」今年回來嗎?連結各國鳥友的黑面琵鷺大普查 ...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本刊編輯。
623期
「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是由香港觀鳥會在2003年發起的活動,藉由東北亞到東南亞各國的鳥友互相合作,共同進行為期3天的黑面琵鷺監測,以確定瀕危鳥種黑面琵鷺的族群趨勢與整體狀態。隨著人們對黑面琵鷺保育的關注度上...
黑面琵鷺中華鳥會呂翊維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香港觀鳥會黑琵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皮書臺灣新年數鳥嘉年華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高端疫苗安全有效嗎?蛋白質疫苗原理與臺灣COVID-19疫苗EUA審查標準
2021.10.19
高端疫苗安全有效嗎?蛋白質疫苗原理與臺灣COVID-19疫...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8期
COVID-19世紀瘟疫蔓延之下,其疫苗成了各國生技傾力研發的焦點。美、英等國僅花了一年,率先開發出輝瑞、AZ等疫苗。而臺灣方面,初期有國光、聯亞、高端三家競逐,國光於一期試驗後落馬,2021年春,另兩家疫苗先後進入二...
疫苗高端疫苗T細胞副作用抗原冠狀病毒棘蛋白蛋白質疫苗輔助T細胞殺手T細胞免疫反應EUA審查標準
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10.19
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478期
心血管疾病病友,需要接種疫苗嗎?心血管疾病病友,得到COVID-19後的重症機率較一般人高嗎?
心血管疾病疫苗高風險慢性病疾病抗血小板藥物降血脂藥史塔汀β受體阻滯劑血栓心肌炎重症風險
  • «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