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精子游泳也講求團體合作
2022.12.26
精子游泳也講求團體合作
作者 / 編輯部
637期
我們每個人都打敗了無數的對手後才來到這個世界⸺當千百萬顆精子在子宮中游動時,唯有最快抵達卵子的那顆精子,才能孕育出一個完整的生命。
精子卵子子宮人類陰道子宮頸
貓(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在乎你
2022.12.26
貓(可能)比你想像的更在乎你
作者 / 編輯部
637期
你有養過貓嗎?那想必你曾有過被貓忽略的經驗,或者明明在呼喚牠,貓咪卻常常沒什麼反應。別太灰心,雖然貓的表現方式不如狗明顯,但這並不表示貓不在乎你。
貓咪動物行為學環境壓力聲調
慢性疼痛導致的憂鬱將有解方?陽明交大團隊找出相關的腦神經迴路
2022.12.16
慢性疼痛導致的憂鬱將有解方?陽明交大團隊找出相關的...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2期
全球有近30%的人深受慢性疼痛影響。在慢性疼痛的狀態下,大腦感覺系統從身體不斷接收輸入的疼痛訊號,長期下來將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以及焦慮、憂鬱、社交問題,進一步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慢性疼痛憂鬱腦神經迴路體抑素細胞普瑞巴林
找到「天選之人」基因?人類白血球抗原的特定突變能在接種疫苗後產生更多抗體
2022.12.16
找到「天選之人」基因?人類白血球抗原的特定突變能在...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19年底爆發,疫情至今已延燒快三年,即便大多數人都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獲得對病毒的抵抗力,但人們還是相當好奇是不是真的有不被感染的「天選之人」存在。
COVID-19天選之人白血球抗原特定突變抗體HLA基因
臺大與國際合作 研究COVID-19疫情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2022.12.13
臺大與國際合作 研究COVID-19疫情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20年初開始大流行,疫情不只對於身體健康有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從疫情本身造成的擔憂與焦慮,到各國採取許多疫情控制的措施,如關閉學校與商業活動、要求維持社交距離等都影...
COVID-19心理健康自殺風險焦慮憂鬱傳染病社會
中山大學攜長庚醫院研究  證實長期吸入PM2.5恐致肝、腎病變
2022.12.13
中山大學攜長庚醫院研究 證實長期吸入PM2.5恐致肝、...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2期
細懸浮微粒「PM2.5」是重要的空氣指標之一,定義是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懸浮微粒。
PM2.5肺臟致癌物肝功能指數腎臟早期病變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肝臟
來自恆春的意外「鯨」喜 -科博館臺灣鯨魚化石挖掘團隊專訪
2022.12.05
來自恆春的意外「鯨」喜 -科博館臺灣鯨魚化石挖掘團...
作者 / 羅億庭/挖不了化石,就寫一寫化石,本刊編輯。
637期
今(2022)年5月,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的助理研究員楊子睿帶領的團隊,在恆春地頭溝河谷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得極為完整的大型鯨魚化石。在歷經「地獄般」的三個多月後,終於成功將整具化石從地層中挖掘出來。
鯨魚化石藍鯨大翅鯨化石挖掘古生物科博館臺灣古生物臺灣鯨魚鯨魚化石
鯨魚一天吞食多少塑膠微粒?
2022.12.01
鯨魚一天吞食多少塑膠微粒?
作者 / 編輯部
636期
濾食性的海洋大型生物包含鬚鯨、部分鯊魚、魟魚等,會透過游泳時張大嘴巴、過濾海水中的小型生物進食。
海洋生物體鬚鯨鯊魚魟魚塑膠微粒加州洋流塑膠微粒藍鯨長鬚鯨座頭鯨
利用蛋白淨化海水
2022.12.01
利用蛋白淨化海水
作者 / 編輯部
636期
最近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發表在《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期刊的最新研究表示,研究人員利用蛋白製作一種氣凝膠(aerogel),成功過濾海水中的鹽類和塑膠微粒。
氣凝膠鹽類塑膠微粒蛋白海水製造技術淨化海水
暗黑章魚的投擲大戰
2022.12.01
暗黑章魚的投擲大戰
作者 / 編輯部
636期
俗稱「暗黑章魚」(gloomy octopus)的雪梨章魚(Octopus tetricus)有一種名副其實的詭異行為。
暗黑章魚雪梨章魚章魚虹吸管投擲行為
探索人類起源的無盡之旅 威爾遜與帕波的師生傳承
2022.12.01
探索人類起源的無盡之旅 威爾遜與帕波的師生傳承
作者 / 寒波/科普作家,經營部落格與粉絲頁「盲眼的尼安德塔...
636期
帕波(Svante Pääbo)憑藉重現尼安德塔人的基因組,獨得今(2022)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帕波可說是古代遺傳學領域的開創者,而這位充滿話題的傳奇人物當然也有師承,其中又以生物學家威爾遜(Allan Wilson)影響最...
尼安德塔人DNA非洲單地起源說免疫學威爾遜帕波演化遺傳學
Y染色體的消失 將導致疾病與死亡?生為男性不幸的宿命
2022.12.01
Y染色體的消失 將導致疾病與死亡?生為男性不幸的宿命
作者 /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636期
2013 年的數據顯示,全世界女性平均壽命約為70.4 歲,男性則少了約4 歲;歐盟的女性壽命約為83 歲,男性則約為77.2 歲。從數據中顯示,即使歐盟的人民生活水準和公共衛生程度高,再加上醫療技術水準先進,使整體平均壽命...
Y 染色體性染色體疾病阿茲海默症
基因編輯技術 在水產養殖生物精準育種的應用及發展
2022.11.17
基因編輯技術 在水產養殖生物精準育種的應用及發展
作者 / 龔紘毅/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臺灣水產學...
491期
農產品、水產養殖生物的「育種」,可透過傳統育種和新興的育種等不同方式。
基因編輯技術水產動物育種基因編輯水產動物遺傳技術法案精準育種
人類啊,選擇你的武器吧!論COVID-19次世代疫苗
2022.11.17
人類啊,選擇你的武器吧!論COVID-19次世代疫苗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91期
今(2022)年9月,臺灣開打「次世代疫苗」、即針對新冠病毒(SARS-CoV-2)Omicron變異株BA.1亞型的疫苗。同時受到在野黨立委批評,政府遲未購買當下流行株(Omicron亞型BA.5)的疫苗,有忽視民眾健康、購買不力的疏失。 ...
次世代疫苗初代疫苗新舊次世代疫苗數據BA.1次世代疫苗雙價疫苗
大藥廠的無形之手,決定了你會買什麼藥?《醫藥幽靈》
2022.11.17
大藥廠的無形之手,決定了你會買什麼藥?《醫藥幽靈》
作者 / 瑟吉歐・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
491期
在裝配行銷示意圖的右下角有一個標示為「疾病」的 小圖。如同其他所有小圖上標示的元素一般,疾病也能被形塑與調整,藉以打造出一個更強大又更能獲利的市場。
醫療病患疾病藥物行銷女性主義心理健康疾病意識憂鬱症
將人類細胞植入老鼠大腦中「人鼠混合大腦」帶來治療新方向
2022.11.17
將人類細胞植入老鼠大腦中「人鼠混合大腦」帶來治療新...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1期
植入老鼠大腦中的「類人腦」(brain organoid)會對老鼠產生哪些影響?近期一項來自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神經科學家巴斯卡(Sergiu Pasca)的研究,將類人腦結構移植到新生小幼鼠的大腦中,創造出一個...
類人腦神經元體感覺皮質區腦細胞老鼠人類
中央大學團隊發現Thg1酵素的雙重功能  找到小腦萎縮症的新研究方向
2022.11.17
中央大學團隊發現Thg1酵素的雙重功能 找到小腦萎縮症...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1期
小腦萎縮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是一種遺傳性神經疾病,主要是因為小腦、脊髓、腦幹退化萎縮導致。 也因為小腦掌管了人體重要的平衡功能,當小腦產生病變時通常會使得患者的運動及平衡失調。
小腦萎縮症酵素Thg1核糖核酸多胜肽鏈胺基酸GTPtRNA
臺師大跨國團隊證實  親子共讀可以強化早期語言發展
2022.11.17
臺師大跨國團隊證實 親子共讀可以強化早期語言發展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1期
科學上普遍認知嬰幼兒大腦在生命早期所受到的刺激會影響後續的學習發展。然而,養育嬰幼兒的家長應該要做什麼,才能提供足夠的「刺激」呢?
嬰幼兒大腦刺激認知神經科學親子共學大腦預測訊號腦部
生態系統也會「相變」?科學家用物理學概念理解複雜的生態互動
2022.11.17
生態系統也會「相變」?科學家用物理學概念理解複雜的...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1期
人體的消化系統是複雜且多樣的生態系,在腸道間各種 菌種的競爭、互動,也與身體內的免疫系統達成平衡。 複雜的生態系統在大自然間也所在多有,大家耳熟能詳的熱帶雨林與珊瑚礁皆孕育了眾多生物、互動複雜又難懂的生態系...
消化系統生態系統免疫系統微生物培養臨界點生物多樣性抗生素
以人工智慧輔助大腸鏡篩檢  辨識大腸瘜肉準確度高達95%
2022.11.17
以人工智慧輔助大腸鏡篩檢 辨識大腸瘜肉準確度高達...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1期
近日由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簡稱臺大醫院)、國泰綜合醫院、雲象科技三方共同合作的「大腸鏡即時 AI瘜肉偵測aetherAI Endo」獲得衛生福利部(簡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醫材許可,可望藉由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大腸癌臨床經驗病灶特徵腺瘤偵測率瘜肉
老鼠:你癢?那我也抓一下
2022.11.03
老鼠:你癢?那我也抓一下
作者 / 編輯部
635期
你曾在看到別人抓癢時,皮膚也不自覺地開始發癢嗎?群居動物常透過觀察和複製同伴的行為來判斷或適應環境變化,被稱作社會傳染行為(socially contagious behavior)。
群居動物社會傳染行為神經傳導訊號神經節細胞大腦
細菌內孢子的電訊號復活術
2022.11.03
細菌內孢子的電訊號復活術
作者 / 編輯部
635期
有些細菌在遭遇難以生存的環境時會生成內孢子(endospore),以停止所有生命現象並進入休眠狀態,等待適合的環境再重新恢復生理機能。然而,它們其實並不只是在「休眠」。
內孢子代謝反應生理機能電化學訊號病原體休眠太空任務外星生物
古希臘人早就發現偏頭痛預兆!揭開偏頭痛的未解之謎
2022.11.03
古希臘人早就發現偏頭痛預兆!揭開偏頭痛的未解之謎
作者 / 劉姿婷/陽明交通大學藥理所博士,因為喜歡問為什麼而...
635期
中古世紀時,人們對偏頭痛的想像與治療帶著濃厚的迷信色彩,例如用放血或頭部穿孔術(trepanation)治療偏頭痛。
偏頭痛視覺障礙單側頭痛症狀
肝癌免疫療法的成效如何評估?陽明交通大學從「糞便細菌」找到線索
2022.10.15
肝癌免疫療法的成效如何評估?陽明交通大學從「糞便細...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0期
腸道菌叢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在近幾年來受到許多研究者關注。除了腸道菌之外,糞便中的細菌同樣也是研究重點。
腸道菌叢糞便細菌免疫療法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毛梭菌韋榮氏球菌普雷沃氏菌
就醫比率偏低 國內高齡憂鬱症照護的瓶頸
2022.10.15
就醫比率偏低 國內高齡憂鬱症照護的瓶頸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0期
高齡長者罹患憂鬱症將影響許多疾病的預後狀況,並增加長者罹患衰弱者的風險、增加死亡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吳其炘醫師研究團隊,深入探討臺灣憂鬱症照護的現況與瓶頸,提供衛生福利部推動各項因...
憂鬱症高齡長者高齡醫學精神疾病汙名基層精神醫療中高齡憂鬱症就醫率
從數個月變成幾分鐘 科學家應用AI設計前所未見的蛋白質
2022.10.15
從數個月變成幾分鐘 科學家應用AI設計前所未見的蛋白...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0期
在過去,設計並製造一種新型的蛋白質需要研究人員密集的試驗以及錯誤嘗試,經過短則數個月長則數年的努力才有機會成功。
蛋白質AI人工智慧工具新型蛋白質序列摺疊同工異構實驗室
【快訊】202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2.10.03
【快訊】2022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瑞典生物學家、演化遺傳學家史凡德・帕波(Svante Pääbo),表揚他對古人類的基因組測序後的發現:已滅絕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和新發表的古人類人種——丹尼索瓦(Denisova)...
2022諾貝爾獎諾貝爾獎諾貝爾生醫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古人類基因組人類演化Svante Pääbo
過多的藍光讓果蠅加速衰老
2022.10.01
過多的藍光讓果蠅加速衰老
作者 / 編輯部
634期
你今天花了多少時間滑手機呢?3C 產品的藍光對於健康的潛在影響一直受到關注,近期也有愈來愈多研究證實短波長藍光會對眼睛造成傷害,但目前我們仍不了解其中的作用機制。
3C 產品藍光代謝反應果蠅琥珀酸麩胺酸電子產品螢幕
全球哺乳動物的食物網正在崩毀
2022.10.01
全球哺乳動物的食物網正在崩毀
作者 / 編輯部
634期
食物網,由捕食者與獵物之間的關係組成,愈複雜的食物網也提供愈多物種共存的方式,進而促進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的穩定性。
食物網捕食者獵物哺乳動物生態系物種
空氣汙染和COVID-19 有關?以生物統計進行流行病學研究
2022.10.01
空氣汙染和COVID-19 有關?以生物統計進行流行病學研...
作者 / 何文照/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興趣...
634期
流行病學與統計學是看似不同領域卻密切相關的兩個學門,在公共衛生的領域下,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學更是堅定穩固且重中之重的要素。
COVID-19二氧化硫COVID-19流行病學統計學公共衛生抗生素
  • «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