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使用電子投票安全嗎?電子投票系統的資訊安全與風險
2022.11.03
使用電子投票安全嗎?電子投票系統的資訊安全與風險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635期
2020 年美國總統選舉,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連任失敗。在他的言詞鼓勵之下,支持者在隔年1 月衝進美國國會山莊(Capitol Hill),造成流血衝突。
電子投票資訊安全電子資訊技術密碼學原理密碼貨幣交易單位比特幣
九個太陽要回來摧殘大地了嗎?氣候變遷下的熱浪變化
2022.11.03
九個太陽要回來摧殘大地了嗎?氣候變遷下的熱浪變化
作者 / 駱世豪/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
古代傳說中,后羿射下九個太陽讓地上的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古代的預言已經告訴我們,炎熱的氣候條件不利於萬物的生長。而在現今全球暖化的情況下,另外九個太陽會復活嗎?以上雖是玩笑話,但今(2022)年歐洲國家就...
全球暖化熱浪阻塞高壓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生態浩劫人體危害
讓使用者能準確存取網路資源,不會失效的「持續識別碼」是什麼?
2022.10.15
讓使用者能準確存取網路資源,不會失效的「持續識別碼...
作者 / 編輯部
490期
在21世紀,幾乎人人在查詢資料時都離不開網路。
網路網址網路資源論文DOI持續識別碼
基因決定一切?社會達爾文主義與遺傳決定論共有的謬誤
2022.10.15
基因決定一切?社會達爾文主義與遺傳決定論共有的謬誤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490期
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出版《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的年代(1859年第一版到1872年第六版)正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同時期歐洲大陸的普魯士統一德意志邦聯成為帝國。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環境遺傳決定論疾病乳癌基因基因神經連結體生物潛能性
站在時間大河上謙卑詮釋,在大爆炸時代中不迷失自我《因果螺旋》讀後感
2022.10.15
站在時間大河上謙卑詮釋,在大爆炸時代中不迷失自我《...
作者 / 邱弘毅/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490期
《因果螺旋》可以讓讀者學會如何看見事情本質、厚實研究底蘊以及墊高視野,最後回歸到自身實踐的心法大成。如同作者陳建仁於序文提到:「知識爆炸、網路發達⋯⋯」,個人認為也可更貼切地說現今已是「資訊宇宙時代」,從...
《因果螺旋》資訊宇宙因果螺旋模式人文思維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生醫領域科普書
預印發表有哪些優點與缺陷?聽聽《自然》期刊的看法
2022.10.15
預印發表有哪些優點與缺陷?聽聽《自然》期刊的看法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90期
《自然》(Nature)期刊的podcast最近推出了一個新單元「Nature’s Take」,找來不同領域的科學編輯,深入討論對於科學發表的看法。近期可以觀察到推動科學發表改革的浪潮逐漸增幅,此podcast也希望可以刺激討論、集思廣...
COVID-19預印發表學術期刊資訊交換群組預印平臺
影響健康的空汙成分有哪些?來自「剎車碟盤」的金屬顆粒
2022.10.15
影響健康的空汙成分有哪些?來自「剎車碟盤」的金屬顆...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0期
空氣品質與人體健康之間的影響在近幾年來備受關注。科學家發現,除了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的濃度之外,組成懸浮微粒的成分更對健康影響有顯著差異。由臺灣大學與陽明交通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分析都會區的懸...
懸浮微粒自由基堆積活性氧化物細胞氧化壓力空氣品質
公開論文引文資料 讓學術研究更透明
2022.10.15
公開論文引文資料 讓學術研究更透明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0期
過去幾年,研究者若想藉由論文的引文資料判斷該領域的趨勢、確定新的研究方向,或是查詢有問題的訊息(例如過度自我引用)時,常會遇到相當大的阻礙。首先,他們需要取得包含引文數據的大型學術數據庫,例如Web of...
Crossref論文學術研究學術開放性研究摘要
就醫比率偏低 國內高齡憂鬱症照護的瓶頸
2022.10.15
就醫比率偏低 國內高齡憂鬱症照護的瓶頸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0期
高齡長者罹患憂鬱症將影響許多疾病的預後狀況,並增加長者罹患衰弱者的風險、增加死亡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吳其炘醫師研究團隊,深入探討臺灣憂鬱症照護的現況與瓶頸,提供衛生福利部推動各項因...
憂鬱症高齡長者高齡醫學精神疾病汙名基層精神醫療中高齡憂鬱症就醫率
北太平洋垃圾帶的塑膠由五國家製造
2022.10.01
北太平洋垃圾帶的塑膠由五國家製造
作者 / 編輯部
634期
遠在北太平洋的海洋上,漂浮著一座島嶼似的垃圾堆⸺北太平洋垃圾帶(North Pacific Garbage Patch, NPGP)。因為洋流的推動,讓整個太平洋的垃圾幾乎都堆積在這個相對靜止的海域。
北太平洋北太平洋垃圾帶漁業國家漂浮垃圾
過多的藍光讓果蠅加速衰老
2022.10.01
過多的藍光讓果蠅加速衰老
作者 / 編輯部
634期
你今天花了多少時間滑手機呢?3C 產品的藍光對於健康的潛在影響一直受到關注,近期也有愈來愈多研究證實短波長藍光會對眼睛造成傷害,但目前我們仍不了解其中的作用機制。
3C 產品藍光代謝反應果蠅琥珀酸麩胺酸電子產品螢幕
學統計做什麼?邁向資料科學與大數據分析的統計科學
2022.10.01
學統計做什麼?邁向資料科學與大數據分析的統計科學
作者 / 洪英超/美國密西根大學統計學博士,原擔任政治大學統...
634期
統計學在20 世紀興起,開始發展具有快速運算能力的統計方法,在21 世紀「數據分析」的重要性更受到重視。
數據分析統計科學無母數統計經驗貝氏法刀切法拔靴法最大期望算法
運動員的身價怎麼算?體育中的運動統計學
2022.10.01
運動員的身價怎麼算?體育中的運動統計學
作者 / 沈緯鈞/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運...
634期
運動統計學的應用能解答運動領域的問題,透過界定問題特性、調查或實驗後記錄數值與分析,得到並詮釋結果。
運動統計學應用統計迴歸分析統計學運動員生涯個人數據
統計學可以預測價格走向嗎?用過往資料分析、預測未來經濟
2022.10.01
統計學可以預測價格走向嗎?用過往資料分析、預測未來...
作者 / 許玉雪(Esher Hsu)/美國史丹佛大學統計學碩士,臺...
634期
經濟預測以統計方法和資料分析建立預測模式,假設模式持續到未來,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勢。
統計學經濟預測經濟統計學應用統計學模型
來自海洋的警訊 阻止熱浪侵襲帶來的珊瑚白化危機
2022.10.01
來自海洋的警訊 阻止熱浪侵襲帶來的珊瑚白化危機
作者 / 王立雪/海洋生物博物館企劃研究組組主任、副研究員。
634期
讀者知道什麼是「海洋熱浪」(marine heatwaves)嗎?海洋熱浪其實類似陸地上的熱浪,只是發生地點在海洋,也就是當地海洋溫度與過去平均海洋溫度相比,出現幾天甚至更久到數月以上的不正常高溫。
海洋熱浪珊瑚礁生態系珊瑚大數據珊瑚白化節能減碳全球暖化
找出基因在人體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2022.09.21
找出基因在人體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作者 / 整理撰稿|林承勳
634期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節目架構以「基因」為主,科技為輔,探討小至個體、大至整個社會所衍伸出的各種因果。節目的第一集就要從新冠疫情的變種病毒切入,揭開「基因」的神祕面紗。
基因啟示基因新冠病毒孟德爾遺傳赫雪蔡司疫苗基因突變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定序
改寫生命密碼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2022.09.21
改寫生命密碼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作者 / 整理撰稿|雷雅淇
634期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節目架構以「基因」為主,科技為輔,探討小至個體、大至整個社會所衍伸出的各種因果。隨著遺傳密碼逐步被解開,科學家們也開始想像,人類有沒有可能自己「編碼」,改變動植物的基因?
基因啟示基因CRISPR-Cas9CRISPR基因編輯基因剪刀道納夏彭提耶鋅指蛋白ZFN脫靶效應醫學倫理
掌握生命密碼 如何運用基因編輯創造「共好」的世界?
2022.09.21
掌握生命密碼 如何運用基因編輯創造「共好」的世界?
作者 / 整理撰稿|李依庭
634期
《基因啟示—解碼與編輯》節目架構以「基因」為主,科技為輔,探討小至個體、大至整個社會所衍伸出的各種因果。第三集想探討的是,既然科學家找到了CRISPR-Cas9 這把神奇剪刀,動植物的基因組可以經人為改變。那麼,我們...
基因啟示基因CRISPR-Cas9CRISPR基因編輯病媒蚊番茄植物抗病基因基因驅動自私基因
讓再生能源更有效率 AI智慧化維護檢測太陽能發電系統
2022.09.16
讓再生能源更有效率 AI智慧化維護檢測太陽能發電系統
作者 / 魏榮宗/臺灣科技大學電資學院暨產業創新學院特聘教授...
489期
過去的幾十年,能源消耗愈來愈大,煤炭、石油、天然氣的過度開採和利用,不僅給地球帶來嚴重的汙染,也讓全球提前面對能源耗盡以及氣候變遷的危機。解決當前的能源問題,主要由兩個途徑:一是提高傳統能源的使用效率,實...
能源再生能源太陽光電人工智慧遷移式學習AI太陽能
P值竄改和出版偏誤《數據的假象》
2022.09.16
P值竄改和出版偏誤《數據的假象》
作者 / 卡爾‧ 伯格斯特姆、杰文‧ 威斯特(Carl T....
489期
純粹出於慣例,我們常常把0.05的「p值」視為研究結果具備統計顯著意義(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的臨界標準。換句話說,當p值<0.05,也就是結果純粹出於偶然的機率小於5%時,我們才說它具備統計顯著意義。
數據統計顯著p值古德哈特定律萊姆病胃幽門螺旋桿菌
COVID-19會提高失智症風險?
2022.09.16
COVID-19會提高失智症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9期
今(2022)年8月,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針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長期神經影響進行最全面的追蹤研究,並將結果刊登在《刺絡針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
情緒障礙憂鬱焦慮COVID-19腦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失智症
超級耐旱雜草
2022.09.01
超級耐旱雜草
作者 / 編輯部
633期
科學家最近在雜草叢中找到一種超級耐旱的植物,並重新定義了光合作用的類型。
光合作用C4植物CAM植物二氧化碳四碳化合物馬齒莧雜草耐旱性
釀酒時的微生物魔法 增加葡萄酒 釀造風味的細菌
2022.09.01
釀酒時的微生物魔法 增加葡萄酒 釀造風味的細菌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33期
微生物是人類朋友裡最厲害的魔法師,尋常的食物在經過它們的發酵改造之後,可能會以完全不同的外形和香氣出現,變成不可思議的美食⸺釀酒就是這樣的魔法。
酵母菌酒球菌乳酸桿菌屬片球菌屬菌種微生物花青素二次發酵酒精蘋果酸乳酸菌
不是所有酵母菌都能釀酒 如何分離、鑑定出好的釀酒酵母菌?
2022.09.01
不是所有酵母菌都能釀酒 如何分離、鑑定出好的釀酒酵...
作者 / 林志輝/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博士,現為臺東大學生命科...
633期
酵母菌原指所有的單細胞真菌,而在自然環境中有非常多的酵母菌物種,其中也不乏具有高效率發酵能力的種類,但是真正能符合釀酒需求的物種只有釀酒酵母菌。
釀酒釀酒酵母菌酵母菌單細胞真菌微生物培養基
臺灣的葡萄可以釀酒嗎?種出適合釀酒的好葡萄
2022.09.01
臺灣的葡萄可以釀酒嗎?種出適合釀酒的好葡萄
作者 / 李國譚/康乃爾大學果樹學博士,專長為葡萄、莓果及溫...
633期
在葡萄酒的領域裡,釀酒師是舞臺上閃耀的明星,受愛酒人士追捧,葡萄酒的釀造更是兼具科學與藝術的工藝,考驗著釀酒師的技巧與天賦。
葡萄釀酒葡萄酒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地中海地區根瘤蚜根砧巨峰葡萄
花香、奶油、榛果味?系統化品飲葡萄酒的色香味
2022.09.01
花香、奶油、榛果味?系統化品飲葡萄酒的色香味
作者 / 鄒修銘BSP/軟體工程師、盲品愛好者、登山客,致力探...
633期
葡萄酒的品飲乍聽之下是一項艱深的活動,與讀者頗有距離。其實,只要能掌握以「色、香、味」三方面進行分析的系統化品飲技能,我們就能夠自行評判酒質優劣,享受葡萄酒多層次的美好。
品酒葡萄酒品飲技能ISO杯微生物釀造工藝酒石酸單寧釀造技法花青素卡本內蘇維濃
葡萄酒愈陳愈香?酒商與侍酒師告訴你更多葡萄酒小知識!
2022.09.01
葡萄酒愈陳愈香?酒商與侍酒師告訴你更多葡萄酒小知識...
作者 / 編輯部採訪整理
633期
舊世界指歐洲,新世界指的是近200 年才開始釀酒的地區,如美國與澳洲等地。新世界釀酒會運用科技分析葡萄種植的過程、紅酒的化學成分,以及酵母的發酵功能,並標準化製作流程。但過去舊世界在百年釀酒歷史所累積的經驗,...
酒軟木塞螺旋蓋黴菌葡萄酒釀酒歷史土壤氣候
人型AI,能取代摯愛的親人嗎?《科學少女》導演莊景燊、監製王銀國專訪
2022.09.01
人型AI,能取代摯愛的親人嗎?《科學少女》導演莊景燊...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想要一隻像哆拉A夢的機器貓,本刊...
633期
試想如果有一天,你過世的親人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樣貌重新回到身邊,你會有什麼感受?
科普AI教育電影人工智慧AI影視作品《科學少女》人形AI機器人生命親子教育科學教育
在家也能釀酒?葡萄酒自釀之道
2022.09.01
在家也能釀酒?葡萄酒自釀之道
作者 / 鄭建瑋/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
633期
記得2018 年筆者在《科學月刊》上發表過〈超越千年的釀造工藝―啤酒〉,當時正值精釀啤酒風潮當道,一時之間有許多富有實驗精神的新創精釀啤酒問世。臺灣也出現幾家專門供應自釀啤酒原料與設備的網站或供應商,使許多人...
釀酒自釀葡萄葡萄酒啤酒天然酵母天然菌種混和菌種蘋果乳酸乳酸菌
人工智慧真的能具有感知與意識嗎?
2022.08.15
人工智慧真的能具有感知與意識嗎?
作者 / 編輯部
488期
今(2022)年4月,Google工程師雷蒙恩(Blake Lemoine)與公司管理階層分享了一份他與Google的大型語言模型系統(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ue Applications, LaMDA)長達20頁的對話紀錄。
Google工程師大型語言模型系統LaMDA感知意識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