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5.11.01
孤立火山島讓科學家一窺演化初期事件
作者 / 編輯部
671期
西之島是位於日本小笠原群島的火山島,近期東京都立大學植物學家高山浩司團隊針對當地採集的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進行基因分析。
西之島
馬齒莧
創始者效應
基因分析
2025.11.01
畫筆下的自然是「真實」的嗎? 從科學史看繪圖中的客...
作者 / 洪廣冀|於哈佛大學科學史系取得博士學位,為臺灣大學...
671期
生物老師不滿意我的作品。她說:「你要先看看課本上的細胞圖呀,不是說你把眼前的景象畫出來就好,你怎麼知道你畫得對不對?」我覺得委屈。老師不是說要培養觀察的能力嗎?我盡全力把我眼前看到的東西都畫出來,這有什麼...
科學繪圖
客觀性
影像
文字
2025.11.01
生物學家的必修課 點線圖
作者 / 文 ‧ 圖 | 蕭昀/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671期
而在古生物研究中,由於化石標本的姿勢往往相當扭曲,許多作者也會透過繪製想像復原圖來加強讀者對該物種的想像。
點線圖
科學工筆繪圖
昆蟲
古生物
2025.11.01
用圖像說土地的故事 地景與生態繪圖
作者 / 文 ‧ 圖 | 黃瀚嶢/生態圖文創作者,著有《沒口之河...
671期
地景(landscape)這個詞,直觀想像中,就是土地的外觀。那跟風景、景觀、地貌等用語是等同的嗎?不妨這樣理解,如果我們用美學的角度看待土地,多半會用風景、景色來描述;用地理學的角度來看,則會採用地形、地貌等指...
科學繪圖
地景
生態
生物多樣性
2025.11.01
植物學家的田野筆記 繪圖、觀察構成的旅程
作者 / 文 ‧ 圖 | 胡哲明
671期
科學繪圖並不是今日才有的做法。早期的博物學家――無論是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在小獵犬號航行中描繪動植物,還是日本植物學家牧野富太郎在田野筆記裡畫下無數圖繪,都仰賴科學繪圖來建構知識。他們的素描至今仍...
科學繪圖
田野筆記
觀察
紀錄
2025.11.01
海面與畫面之下 科學繪圖師畫畫的時候在想什麼?
作者 / 文 ‧ 圖 | 江勻楷/科學繪圖與生態插畫創作者,作品...
671期
攝影技術成熟前,大家的確仰賴繪畫記錄科學發現、傳播科學知識,尤其許多生物即使能製成標本,顏色與姿態也難以保存。隨著數位攝影普及和網路發達,影像資料已經唾手可得,需要繪製的科學資訊也有所轉變,愈來愈多科學繪...
科學繪圖
生態繪圖
學術期刊
實驗設計圖
2025.10.15
解剖學的觀察方式之謎《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
作者 / 栗山茂久
526期
說到解剖的動機,現代人馬上會想到解剖在醫學上是有用而且必要的。因此我們很容易便接受了一般教條式的論點,如塞爾蘇斯(Celsus)所說的:「既然各種病痛都起於體內⋯⋯因此對身體內部結構不了解的人就無法對症下藥。所...
解剖學
醫學簡史
人體結構
巴比倫人
2025.10.01
古代人類長怎樣?結合科學、文化與藝術的顱面復原
作者 / 邊鈺皓|法醫人類學家,在博物館專門看骨頭,日常工作...
670期
因此,儘管現代顏面復原建立在解剖學、分子生物學與人類學等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最終賦予這些臉孔靈魂的,仍然是一種藝術性的詮釋與想像。當科學與藝術攜手合作,我們或許無法百分之百真實還原出歷史中每一張臉,卻能不...
顏面復原
解剖
顱骨
電腦斷層
2025.10.01
當考古學遇上地質化學 從玻璃與青銅看見古代交換網絡
作者 / 王冠文|研究古代東南亞與東亞的玻璃與冶金,追尋跨海...
670期
科學分析能幫助我們追蹤玻璃、金屬等材料的來源和流向,讓我們看見這些物品如何跨越山脈、河流和海洋,進入不同的社群。但物質流動只是故事的開端,更重要的是思考,這些物質是如何被交換和使用的?在科學數據背後,是什...
十三行遺址
玻璃
青銅器
同位素
2025.10.01
動物考古學 重新認識人與土地、動物及環境的關係
作者 / 莊家銘|成功大學考古所兼任副教授,以骨骼考古相關的...
670期
過去,臺灣的動物考古研究著重在古環境的重建,想要透過動物資源的運用進一步了解過去人群所生活的環境與文化發展。但人類與動物的互動往往能夠提供更多關於社會變化的證據,在極端氣候逐漸加劇且貿易戰導致世界經濟紊亂...
考古學
古生物學
考古研究
動物考古
2025.10.01
變幻莫測的大地vs史前先民 環境考古學
作者 / 林淑芬|筆者原為地質學專長,在考古領域中專攻科技考...
670期
臺灣是位在東亞陸地邊緣、濱臨著太平洋的海島。在過去數千年間,因為全球海平面升降、地殼變動和陸源沉積物供應的相互競賽下,滄海桑田的故事不斷上演,臺灣西南部臺江內海與倒風內海間發生的快速海陸變遷令人咋舌。海岸...
環境考古學
環境科學
史前文化
氣候變遷
2025.10.01
在山林中,過去人們的所見、所到與所感?地理資訊系統...
作者 / 劉崇宇|臺大人類所博士,崇古文資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
670期
進行多層次的比對與討論,空間分析將從單純的模式識別提升到對文化意義、社會關係、記憶構築甚至反思權力不對等議題的深入詮釋,為臺灣考古學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並對於理解人類與地景的複雜互動關係,具有里程碑式的意...
史前文化
原住民
舊社
布農族人
2025.09.15
憶陳維壽老師
作者 / 張之傑 / 科普作家
525期
一生追逐蝴蝶夢,初心未改。 半世守護昆蟲館,美夢長存。
陳維壽老師
蝴蝶
蝴蝶谷
生態保育
2025.09.01
毛茸茸的起點 哺乳類為什麼演化出毛?
作者 / 寒波 | 科普作家,經營部落格與粉絲頁「盲眼的尼安德...
669期
我們所知的現生鳥類,都依靠羽毛飛翔。因此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羽毛之所以誕生,與飛行關係密切。然而,新的分類觀念將鳥類視為恐龍家族中的一支,同時又有愈來愈多證據支持,不是鳥類的恐龍也有羽毛,而牠們幾乎都不...
恐龍
鳥類
羽毛
演化
2025.09.01
羽毛的秘密 從恐龍遺緒到天空舞者的詩意設計
作者 / 黃貞祥 | 清華大學生科系副教授,來自馬來西亞。粉專...
669期
羽毛,不僅是一根根角質化細絲,它們是生物適應之美與自然創造力的縮影。自恐龍演化之初以來,羽毛歷經無數變遷,從保溫絨層到滑翔翅膀,再到聲音抑制與語言傳遞。
恐龍
鳥類
演化
羽毛
2025.09.01
毛毛細語 一根根毛髮串起人類演化史
作者 / 張若愚│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現就讀美國約翰霍普金斯...
669期
頭髮,這看似日常、甚至在炎夏裡令人煩惱的特徵,實則蘊藏著人類演化、基因調控與文化意義的多重故事。從非洲大草原的烈日下為祖先遮蔽熱能,到今日成為健康、審美與身分認同的象徵,一根根髮絲串連起我們與過去的連結,...
毛囊
毛髮
演化
人類播遷史
2025.08.15
當AI應用百花齊放,MCP如何打造可信、互通的數位未來...
作者 / Jack Huang / 聯合國資訊與通訊科技辦公室
524期
從全球視角來看,MCP的發展將深刻影響內容創作與數位治理的未來。若能與Anthropic的Claude、Google的Gemini等主流AI模型或Slack、Adobe等工具鏈實現深度整合,MCP的影響將遠超技術層面,重塑知識產權、內容分享與協作的...
MCP
多格式內容協議
AI整合
生成式人工智慧
2025.08.15
假客觀之名,行偏見之實《萬物的名字:博物學之父布豐...
作者 / 傑森.羅伯茲(Jason Roberts)
524期
人類最初本為同一物種,在繁衍並擴散到整個地球表面後,因氣候、飲食、生活方式、流行疾病、個體混血等因素而產生種種變化……起初這些改變微不足道,僅限於個體。後來,由於持續的作用,形成了特定的變種。這些變種又透...
自然通史
林奈分類系統
二名法
智人
2025.07.01
數位修復首次實際應用於修復油畫中
作者 / 編輯部
667期
雖然目前數位影像重建技術蓬勃發展,已能預視修復後的效果,卻仍無法轉化為實體成果。近日一名研究者打破了這一窘境,將數位修復實體化,並應用於一幅嚴重破損且創作於15 世紀晚期、由義大利畫家法布里亞諾(Gentile da ...
油畫
數位修復
藝術品修復
傳統修復
2025.06.15
學術期刊的同儕審查工作是否應該收費?
作者 / 編輯部
522期
「同儕審查制度」向來是穩固學術期刊權威來源的重要機制,同行專家的審查確保了研究內容的正確性與可驗證性。然而,無償的審查工作對研究人員來說往往是額外負擔,使出版社難以找到願意積極配合審稿的專家,因此部分期刊...
學術期刊
國際期刊
同儕審查制度
付費審查
2025.06.15
同儕審查該無償嗎?打造永續學術制度的關鍵選擇
作者 / 劉雨如/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系助理教授
522期
若設計得宜,付費審查的機制不僅可回應對學術勞動的正義訴求,更有望在維持出版品質的前提下,進一步促進公平參與的制度創新。未來的學術世界,需要一套更透明、永續且具包容性的評審制度,以支撐科學進步與公共信任。
學術期刊
同儕審查
反壟斷訴訟
學術勞動倫理
2025.06.15
MIT透過遊戲化研究 探索人們如何衡量數據隱私價值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22期
MIT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款名為「資料插槽」(Data Slots)的創新卡牌遊戲,透過遊戲化的方式來了解人們對數據隱私的真實看法。這款遊戲包含12種不同類型的數據卡片,涵蓋個人檔案、健康數據、車輛位置訊息等資訊,並與三...
社會科學
數據隱私
移動數據
健康數據
2025.05.01
揭開艾雪球之謎 鑲嵌、無限與數學史的三重奏
作者 / 林家妤 Sharkie Lin | 喜歡創造新奇有趣的事物,著迷...
665期
從直覺上看,球面上有12 隻蜥蜴,我們或許會因此猜測它的結構與正十二面體有關,因為可以對應蜥蜴圖案的分布;然而,當我們仔細分析蜥蜴在球面上的對稱性與排列方式時,會發現有更多細節值得探索。
艾雪球
蜥蜴球
十二面體
幾何
2025.04.15
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落幕 鼓勵學子展現自信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0期
第18屆「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於上(3)月8日順利落幕,由臺灣大學電機系暨電信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廖婉君獲頒最高榮譽「傑出獎」,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黃彥婷及清華大學物理學系與天文研究所副教授...
女科學家
臺灣大學電機系
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清華大學物理學系
2025.04.01
200 年前的動物實驗沒有麻醉? 從活體試驗到 3R 原則...
作者 / 徐濟泰 | 臺灣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系名譽授,專長為乳...
664期
時至今日,動物試驗的規範、倫理與研究發展已有許多突破與改善,但始終不曾停止,可以說人類的科學與醫療演進一直伴隨著動物試驗的執行。
實驗動物
醫學
活體實驗
3R原則
2025.03.01
生命可能起源於外太空嗎?
作者 / 編輯部
663期
美國團隊於2023 年將至今被視為最大的外太空採集樣本――貝努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近期則發現樣本中含有合成DNA 及RNA 的基本骨架――含氮鹼基(nitrogenous base)。
含氮鹼基
嘌呤
嘧啶
DNA
RNA
2025.03.01
從重金屬汙染看古希臘社會經濟轉變
作者 / 編輯部
663期
愛琴海地區是古代歐洲文化發展重鎮,為了解人類活動對陸地及海洋環境帶來的影響,德國海德堡大學研究團隊分析了14 支來自愛琴海海床及沿岸地區的沉積物岩芯,並在其中一支泥炭沼澤的岩芯發現目前為止最早的鉛汙染證據。
重金屬汙染
沉積物
鉛濃度
鉛汙染
2025.02.19
《數位生命科學期刊》的改革與挑戰 開放出版模式的未...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518期
移除影響因子對《數位生命科學期刊》的投稿產生了明顯的地區性影響。在某些國家中,影響因子是升遷、聘用及取得研究資金的重要參考,這些國家的學者有可能就不會再選擇《數位生命科學期刊》做為投稿的目標。
國際期刊
論文
影響因子
同儕審查
2025.02.04
禽流感如何演變成全球性威脅?
作者 / 趙黛瑜 | 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微生物暨公共衛生研究所、...
662期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sation for Animal Health, WOAH)的世界動物衛生資訊系統(WAHIS),演化自H5N1 Gs/GD 分支(clade)的禽流感病毒,從2000 年開始已在全球引發三波主要的疫情
禽流感
RNA病毒
A型流感
病毒基因演變
2025.01.13
掉進量子世界的無底洞
作者 / 傑瑞米‧哈里斯(Jérémie Harris)
661期
物理學家如何發現量子世界是個奇怪的地方?答案很簡單:做實驗。他們做了一大堆實驗後,發現實驗結果非常奇怪。想要理解這些實驗結果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接受量子世界遵循的是奇怪的自然法則。
量子力學
雙狹縫
湯瑪斯.楊
1
2
3
4
5
6
»
頁次:
1
2
3
4
5
6
資料總數:15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