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5-07-01數位修復首次實際應用於修復油畫中 667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當今畫作修復面臨一大挑戰――許多受損的油畫需要細緻的人工修補,而這樣的過程往往耗時數月甚至更久,且費用也相當高昂,導致收藏於博物館與機構的畫作,有多達七成因修復成本過高而無法展現於世人眼中。

雖然目前數位影像重建技術蓬勃發展,已能預視修復後的效果,卻仍無法轉化為實體成果。近日一名研究者打破了這一窘境,將數位修復實體化,並應用於一幅嚴重破損且創作於15 世紀晚期、由義大利畫家法布里亞諾(Gentile da Fabriano)所創作的油彩木板畫。

此為義大利畫家法布里亞諾於西元1423 年繪製的〈三博士來朝〉(Adoration of the Magi),研究人員結合數位修復修補畫家法布里亞諾尚未公開的畫作。
(Gentile da Fabriano, Wikimedia Commons)

這幅畫一共有5612個小面積的顏料損失,計算下來大約6萬6000平方毫米(mm2),其中的色彩變化多達約5萬7000種。研究團隊使用雙層聚合物薄膜列印出與畫作一致的顏色圖層,並製作出可逆式的層板膜(reversible laminate mask),精準地貼上至損壞區域。整個修復過程只需約3.5個小時,速度是傳統人工修復的66 倍,而且修復後的效果幾乎與數位模擬一樣。

在修復過程中,為了確保這項數位修復實際應用的可行性,研究人員更是將傳統修復倫理的規範導入至整個數位修復的流程中,而在過往數位修復過程中,較少著墨修復倫理的規範及實踐。這不僅保留了原作的完整性,也讓修復行動更可控、更具透明度〔註〕。然而,仍有學者認為這不符合修復倫理。不過,這項技術也為藝術修復開創了新局面,為許多原本因預算不足而被放棄的畫作帶來重見天日的機會。

〔註〕一般藝術品傳統修復上會特別注意是否以最小程度的干預來修復藝術品,並保留修復的可逆性及原本藝術品的真實性。


Kachkine, A. (2025). Physical restoration of a painting with a digitally constructed mask. Nature, 642, 34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