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18.04.01
地球上最後一塊處女地— 萬那杜的居民祖先來自臺灣?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80期
萬那杜(Vanuatu)是指位於新幾內亞島東南方與斐濟 (Fuji)西方海域上的島嶼,目前為萬那杜共和國的治 權範圍。先前的考古學研究顯示,這個深入太平洋中心、 由 80 餘個島嶼所組成的區域上,有關人類的活動僅能 追朔到...
萬那杜
祖先
臺灣
基因學
2018.04.01
從數學看生物醫學──生物中的瞬息萬變與平衡
作者 / 陳秀熙/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臺大公共衛生碩士學...
580期
有一位中學生的父親是內科醫師,當父親翻閱著著名內科學教科書Netter’s Internal Medicine 時,看到其中一張圖片顯示一位中年男人吃完早餐後,口中叼著一根菸,但突然一瞬間心臟病發作而過世,中學生看到後問父親為什麼...
數學
生物醫學
牛頓微分
2018.04.01
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 基因定序對臺灣精準醫療進展的...
作者 / 沈志陽/中央研究院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執行長、中央研...
580期
一般而言,人體內每個細胞都含有 23 對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均由無數個稱為鹼基的化學分子依序串連而成,鹼基對則形成核酸DNA、RNA 單體以 及編碼遺傳信息的化學結構,它們雖然數以億計(3×109), 但單位結構上卻只有4種...
基因定序
醫療
2018.03.01
美國團隊發現免疫細胞能提供抗高血壓的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435期
全球有超過10 億人患有高血壓,而長期的高血壓會進一步導致心臟病、中風或其他疾病,而目前用來治療的藥物包括利尿劑(diuretics)、β 受體阻斷藥(βblockers)等。然而,在服用這些藥物的患者之中,有15~20% 對於病情...
免疫細胞
高血壓
2018.03.01
德美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組研究 嘗試找出兒童癌症的線索
作者 / 編輯部
435期
不只是成人、老人會罹患癌症,兒童也會罹患癌症,常見的包括白血病、腦瘤和惡性骨肉瘤等。
基因組
兒童癌症
2018.03.01
科學花系列 聖母瑪利亞的意外祝福──微光精靈迷迭香
作者 / 郭羽漫/可以跟青蛙一起出去找蝴蝶玩的,本刊編輯。
579期
傳聞,迷迭香的花原為白色,直到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 帶著耶穌逃往埃及的途中,將洗好的披肩掛在上頭,才使它開起了淡藍色的花朵……。
迷迭香
聖母瑪利亞
2018.03.01
人類乳突病毒可能潛藏在你我喉頭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的病毒株中能引發子宮頸癌者主要 為 HPV16 與 HPV18,其同樣也可能引發頭頸部相關癌症。受HPV感染的人當 中僅5%會引發口部及喉嚨相關癌症, 推測人類的免疫系統多半能擊退這...
人類乳突病毒
HPV
扁桃腺隱窩
2018.03.01
腦迴圈才是語言學習的主宰?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人們是如何學習語言的?普遍認為,僅 是透過腦中特定區域或要素來進行這個 活動,然近期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 (PNAS)發布的一項研究,可能翻轉這個既定事實。
腦迴圈
語言學習
2018.03.01
超越人腦計算能力的人工神經元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隨人工智能軟體的快速發展,其能力已超乎人類想像,Google自動化的相片分類及語言學習程序等演算法,皆使用人工神 經元的網絡來完成這些複雜的過程。
人工神經元
計算能力
2018.03.01
朋友之間有多相像?兩個腦袋一個樣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透過一個人對短片的反應,可以判斷這個人是否能成為你的朋友?許多親近的人再神經活動型態上極其相似,新一期《自然通訊》(Natural Communication)中便有研究針對現實社交網絡與神經活動間的連結予以檢驗。
腦袋
神經活動
朋友
2018.03.01
獵豹高速狩獵的秘密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獵豹,是陸地上跑最快的動物,也是一 個成功的掠食者,不僅是因為其速度快,更重要的是在高速追捕時鎖定獵物的目光。
獵豹
內耳系統
2018.03.01
大腦對音樂的反應 可判斷是否為音樂家
作者 / 編輯部
579期
音樂家經過一連串音樂訓練與練習, 腦中的神經其實會有驚人的改變。根據芬蘭於韋斯屈萊大學(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的新研究顯示,當你聆聽音 樂時,大腦的反應方式可以判斷你是否受過音樂訓練。
大腦
音樂
2018.03.01
流感疫苗無效? Google創投挹注廣效流感疫苗的研發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79期
入冬以後的臺灣氣候多變化,感冒的盛行率(prevalence rate)一如往常地正悄悄地進入到高峰期。
流感疫苗
感冒
google
2018.03.01
「一」的力量—單細胞生物學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579期
雖然英國科學家虎克(Robert Hooke)不是透明玻璃的發明者、也不 是玻璃磨鏡技術的先驅者,但在17世紀中葉,他卻是率先改進凸透鏡 品質與組裝方式,並利用這個可以清晰放大物體影像,也就是後來稱之為顯微鏡的裝置, 仔...
單細胞
虎克
生物學
2018.03.01
獨一無二的身體特徵-生物辨識起源與演進
作者 / 黃炳森/銘傳大學電子工程學系教授、英國 University ...
579期
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在每天所接觸的人群當中,我們可以依據五官接收到這些人的外在資訊(影像、聲音或氣味等), 輕易地識別出自己的親友。仔細想想,我們究竟是如何處理這些資訊,並做成正確的判斷?
生物
識別
特徵
2018.03.01
隱藏在靈魂之窗內的細節-虹膜辨識
作者 / 張劍平/健行科大資訊工程系教授。
579期
國際巨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主演的《不可能 的任務:失控國度》(Mission: Impossible – Rogue Nation)影片中出現大量生物認證技術的橋段,使觀眾 印象深刻,其中包括使用掌紋辨識、步態辨識、視網膜辨識、語音...
虹膜
生物識別領域
2018.02.01
肯特州大藉由分析腦中神經物質 提出原始人類神經化學...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人類是最具社會化的動物,能透過言語溝通、有能力與同伴合作或是能與公車上的陌生人閒聊等。長久以來,科學家嘗試將與人類大腦構造最相似的猩猩進行比較,近期由美國肯特州立大學(Kent State University)研究發現人類...
原始人類
神經化學
2018.02.01
倫敦帝國學院研究發現肥胖與基因突變有關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肥胖,除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或退化性關節疾病的風險外,更可能造成癌症的發生。而近年來,由於人類的飲食習慣和基因遺傳等因素,更讓全球肥胖人口逐年增加,2016年時更已佔全球人口的40%。因此,為了防止肥胖所...
肥胖
基因突變
2018.02.01
中研院研究發現環形RNA為調控多能幹細胞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一般而言,身體中的細胞會隨著時間受傷、老化,因此,如何讓細胞重新修補或正常的進行再生,則在生物體中扮演很重要的關鍵。
環形RNA
幹細胞
2018.02.01
國衛院進行大分子藥物研發 能有效治療大腸直腸癌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或稱結腸直腸癌,是源自結腸或直腸的癌症,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糞便中帶血與體重變輕等。
RSPO3基因
大腸直腸癌
藥物
2018.02.01
美國研究團隊發現暗物質DNA會影響大腦發育
作者 / 編輯部
434期
毫無功能性可言的基因難題──暗物質DNA(dark matters DNA)已困擾科學界甚久,此物質的DNA序列無法將蛋白質進行編碼,卻仍廣泛存於動物體內。
大腦發育
DNA
2018.02.01
探究箭毒蛙「死道友,不死貧道」的生物毒物特性
作者 /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578期
南美洲哥倫比亞西北邊山區的喬科省(Chocó)原住民長 久以來一直將「分趾蟾科(Dendrobatidae)」中的「毒葉 蛙屬(Phyllobates)」蛙(土著將它稱之為kokoi 蛙)的 皮膚分泌液(也是稱之為kokoi)塗抹在箭頭上,用來麻...
箭毒蛙
生物
毒物
2018.02.01
鏡像神經元能預測人們在道德困境中的決定
作者 / 編輯部
578期
加州大學神經適應實驗室主任亞哥伯尼 (Marco Iacobni)與其團隊日前於《整合 神經科學前沿》(Frontiers in Integrative Neuroscience)發佈研究,顯示當受試者觀看他人經歷痛苦時,科學家透過預測大腦反應,發現在面對...
鏡像神經元
下額葉皮質
道德困境
2018.02.01
氣候變遷影響海龜性別
作者 / 編輯部
578期
海龜的性別依卵孵化時沙子的溫度而定, 當溫度越高、雌性越多,溫度越低、雄性 越多。一項由美國與澳洲研究人員共同合 作的研究顯示,因全球暖化、氣溫上升, 導致澳洲大堡礁北部海龜巢穴,在這20 年幾乎沒有產出雄龜,...
氣候變遷
海龜
性別
2018.02.01
酒精、DNA損害與癌症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578期
在人類發展文明的歷史中,酒,扮演著 一個不可抹煞的角色。不過,最近劍橋 MRC分子生物實驗室(MRC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Biology)團隊透過小鼠試驗找出酒精如何破壞細胞中的DNA並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
酒精
DNA
癌症
2018.02.01
真正的救命仙丹—胰島素發明史
作者 / 李明蒼/畢業於臺大醫學系,現任亞東醫院新陳代謝科主...
578期
每年科學界最大的盛事,莫過於一年一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所舉辨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科學家們也莫不將獲得諾貝爾獎視為最高榮譽。
救命仙丹
胰島素
2018.02.01
解構自然,論證選擇—— 演化是否隨機發生?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 所(...
578期
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這 個演化的機制可拆成3個步驟 來進行——複製(replication)、 變 異(variation)與選擇 (selection),想知道演化是否 隨機的話,就等於要問 3 個問題:「複製是否隨機?」、「變 異...
演化
變異
物種
2018.02.01
阿茲海默症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者 / 陳佩燁/中央研究院生 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
578期
1901年,51歲的迪特(Auguste Deter)進入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醫生的診間,當醫生問她的名字,她回答:「奧古斯特」,醫生問她的姓,她還是回答:「奧古斯特」,當醫生問她先生的名字時,迪特太太遲疑了一陣,然...
阿茲海默症
Aβ胜肽
2018.01.01
夏威夷大學發現鯨魚和海豚具有接收聲音大小的選擇性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耳朵, 是動物接收聲音的器官。不過,人類對於外界所發出的聲響主要是被動的接受, 對於傳進耳朵的聲音的大小不能選擇性的接收。
回聲定位
動物
聽力
2018.01.01
英國研究帶有鐮狀細胞的鹿 分析其遺傳基礎和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433期
鐮狀紅血球貧血症(Sickle-cell anaemia, SCA),是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的血液疾病。罹患此疾病的患者體內的紅血球結構發生改變,形成鐮刀狀的紅血球而非正常的雙凹型。
鐮狀細胞
鹿
遺傳
氨基酸
«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資料總數:155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