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增生療法如何解決疼痛問題?
2020.09.10
增生療法如何解決疼痛問題?
作者 / 撰文|韓德生。
465期
增生療法(prolotherapy)是利用局部注射葡萄糖水修復軟組織(如肌肉、肌腱、肌膜、韌帶、關節與神經等)和處理疼痛的一種治療手段,它的歷史悠久且有一定的功效。
增生療法腕隧道症候群椎間盤軟組織張拉共構體
omega-3脂肪酸如何介導身心健康?
2020.09.10
omega-3脂肪酸如何介導身心健康?
作者 / 撰文|張倍禎。
465期
憂鬱症的病理生理基礎——單胺氧化酶理論(monoamine hypothesis),對於病因的探究和創新治療的發展已走到盡頭。
omega-3憂鬱症單胺氧化酶理論精神醫學營養精神醫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失智症β澱粉樣蛋白
「看見」記憶
2020.09.10
「看見」記憶
作者 / 撰文|謝育哲/《科學月刊》編輯。
465期
「一個好的科學家並非只是以追求發表國際級的論文為目標;他們真正在追求的其實是真理。」這是江安世於2007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時,在受訪影片中對科學家研究精神所下的註解。
大腦記憶神經傳遞圖譜蕈狀體肯氏細胞嗅覺多巴胺超解析顯微鏡X光三維斷層掃描技術
分辨水腦症與失智症的臨床與核醫技術
2020.09.10
分辨水腦症與失智症的臨床與核醫技術
作者 / 撰文|陳科廷。
465期
水腦症(hydrocephalus),即腦裡面有「過多的水」, 這些水就是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水腦症腦脊髓液原發性常壓水腦症核醫影像退化性失智症
游得像水獺而不是蝌蚪 原來我們誤解了精子的運動方式!
2020.09.01
游得像水獺而不是蝌蚪 原來我們誤解了精子的運動方式...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顯微鏡的發明讓人類得以一窺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自17世紀雷文霍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以顯微鏡觀察自己的精子以來,人們一直深信精子是藉由尾巴的左右對稱性擺動前進,不過近期一項發表在《科學進展》(...
精子生殖不孕症
尼安德塔人可能對疼痛比較敏感
2020.09.01
尼安德塔人可能對疼痛比較敏感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會感受到疼痛?疼痛感由專門的神經元負責傳導,當這些神經元的鈉離子通道(Nav1.7)接收到可能傷害人體的訊息時,便會引發神經衝動,將訊息傳送到大腦,使我們感受到疼痛。
鈉離子通道演化人類學神經元胺基酸尼安德塔人
利用基因轉殖降低病媒蚊數量
2020.09.01
利用基因轉殖降低病媒蚊數量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炎炎夏日是病媒蚊的好發時節,除了被叮咬後會產生的不舒適與搔癢感,蚊蟲也可能將病原體傳播給人類,部分人士在蚊子叮咬後甚至會引起急性過敏反應。
基因轉殖埃及斑蚊茲卡病毒登革熱性別Nix基因同型性染色體
小而精巧的生命痕跡─昆蟲標本
2020.09.01
小而精巧的生命痕跡─昆蟲標本
作者 / 楊曼妙。林聖豐。廖一璋。
609期
昆蟲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類群,具有可觀的生物多樣性,製作標本是生物學家研究昆蟲的重要形式之一。昆蟲標本的製作方式,可根據昆蟲的特性、大小及研究面向等,分為浸液標本、針插標本及玻片標本等。標本製作完成後還需替...
昆蟲標本動物生物針插標本玻片標本浸液標本
做為生命教育的導師─剝製標本
2020.09.01
做為生命教育的導師─剝製標本
作者 / 陳雅棠/學生時期自己在宿舍做標本,後來學習鞣皮技術...
609期
剝製(taxidermy)標本是將死亡的動物外皮取下後進行加工製作標本類型,除了能作為展示之外,也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來源。此方法適用於所有的脊椎動物,製作時須先將動物的外皮剝下,再利用化學藥劑進行加工,後續把動物的...
標本剝製標本脊椎動物動物研究保育
絢麗多彩的魚骨骼─透明魚標本
2020.09.01
絢麗多彩的魚骨骼─透明魚標本
作者 / 曹德祺、廖德裕
609期
透明魚標本是利用藥品浸泡與骨骼染色製作出的生物樣本,此樣本以不同的顏色,完整呈現出生物的骨骼樣貌。透明標本除了在學術上有許多的應用之外,也能作為科普教材及藝術創作的展示品等。而在製作透明標本的過程中,須注...
標本透明魚標本膠原蛋白福馬林氫氧化鉀骨骼
成為一張張的精美植物印記─植物標本
2020.09.01
成為一張張的精美植物印記─植物標本
作者 / 胡哲明/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教授,也是臺大植物標本館...
609期
許多人曾有將樹葉作為書籤的經驗,廣義來說,這也是植物標本的範疇。植物標本是認識植物的良好媒介,根據植物屬性的不同,可以分為臘葉標本、浸液標本、種實標本及木材標本,每一種作法都有不同的考量及目的。而在製作完...
植物植物標本浸液標本種實標本木材標本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2020.09.01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9期
土壤的異質性提供了一種微域環境,使微生物可以並行且緊密地相互作用,從而追求平行的演化路徑。土壤病毒在這種多重同時並行的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其研究在過去常被忽略。目前關於土壤病毒學的研究仍然存在重大挑...
土壤微生物噬菌體病毒細菌基因
CRISPR技術的前景、挑戰及產業創新效果
2020.08.15
CRISPR技術的前景、挑戰及產業創新效果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4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展迅速,除用於農、工以及醫藥業外,具體可應用的項目仍在持續開發中,未來發展十分看好。
基因編輯技術模式動物南極磷蝦轉譯醫學生物經濟
唐獎生技醫藥獎 研究細胞激素機轉為自體免疫疾病、COVID-19患者帶來曙光
2020.08.15
唐獎生技醫藥獎 研究細胞激素機轉為自體免疫疾病、...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4期
今(2020)年唐獎將生技醫藥獎頒給研究細胞激素的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以及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他們分別研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素-1(IL-1)及介白素-...
唐獎生技醫藥獎腫瘤壞死因子介白素-1介白素-6免疫反應單核球
血型可能影響COVID-19的患病風險與程度
2020.08.15
血型可能影響COVID-19的患病風險與程度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2020年6月2日medRxiv期刊一研究指出,血型的不同可能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風險有關;與A型血相比,O型血對COVID-19可能更具保護力,罹患嚴重呼吸衰竭(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的風險也較低。
血型嚴重呼吸衰竭全基因體關聯分析COVID-19免疫系統棘蛋白新冠肺炎
中研院研究發現臺灣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病機轉
2020.08.15
中研院研究發現臺灣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病機轉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化學研究所所長陳玉如、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與跨單位研究團隊,日前以蛋白質基因體(proteogenomic)技術建立臺灣肺癌早期患者(以女性為主)的多體學大數據,並找到不吸菸肺腺癌(...
不吸菸肺腺癌生物標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癌症基因突變
日籍留學生篩檢陽性Ct 值37.38是什麼意思?
2020.08.01
日籍留學生篩檢陽性Ct 值37.38是什麼意思?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8期
一名日籍留學生被檢測出新冠病毒弱陽性,核酸檢測結果的循環閾值(threshold cycle, Ct)僅37.38。經過推算約略等於0.04 個拷貝數,透過PCR 反應擴增1800 億倍始可被測得。利用PCR 原理的核酸檢測法具有超高放大的特性,...
新冠肺炎Ct值循環閾值新型冠狀病毒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核酸反轉錄反應
我能當分類學家嗎?會面臨什麼挑戰?
2020.08.01
我能當分類學家嗎?會面臨什麼挑戰?
作者 / 林千翔/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研究...
608期
面對從未見過的生物時,分類學家必須應用自身所學,根據生物的特徵進行推斷,將生物指名並分類到合適的架構中。分類學不只能釐清各種生物之間的關係,同時也能為保育生物提供指引。但要進入該領域前,不僅要經過生物分類...
分類學生態學理論生物科學傳統分類學
生命的演化不同於生命的起源
2020.08.01
生命的演化不同於生命的起源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和陽明微免所博士,曾任職...
608期
演化論常被誤認為可用來解釋生命起源,但演化其實指的是生命的演變方式。演化雖無法給出生命來源的終極解答,人們卻能藉由演化,勾勒出生命的改變過程。
生命演化論有機物質原始細胞電化學梯度
血管中的「鐮刀」:紅血球異常的遺傳疾病
2020.08.01
血管中的「鐮刀」:紅血球異常的遺傳疾病
作者 /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
608期
鐮刀型紅血球疾病是單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疾病,因為紅血球中的血紅蛋白錯誤,使得紅血球由圓盤狀變成鐮刀型,進而阻塞血管造成患者出現貧血、疼痛等病徵,容易早夭。目前的治療方法包括骨髓移植、基因療法與阻止血紅蛋白...
紅血球血友病基因療法鐮刀型紅血球疾病器官
生物技術在輔導傳統農作物轉型的應用- 以越南木鱉果為例
2020.07.15
生物技術在輔導傳統農作物轉型的應用- 以越南木鱉果...
作者 / 陳宏秀/木鱉果研究專家,現從事木鱉果應用工作。江晃...
463期
1970年代興起的現代生物技術,是以遺傳工程為核心的新科技,有七成是應用在醫療保健方面(尤其是醫藥品及疫苗)的研發,在農業應用上所占比例並不多,知名度最高的應是基因改造植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生物技術遺傳工程基因改造植物農業木鱉果假種皮(arillus)葉黃素類胡蘿蔔素SWOT分析法
美研究發現更多可阻斷SARS-CoV 2感染人體的分子
2020.07.15
美研究發現更多可阻斷SARS-CoV 2感染人體的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463期
近來,全球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肆虐,科學家也正努力研發可行的藥物與疫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日前篩選出可抑制病毒複...
新冠肺炎COVID-19候選分子(candidate molecules)病毒RNA聚合酶核苷酸三磷酸鹽
國衛院選定DNA疫苗平台作為新冠病毒疫苗開發主軸
2020.07.15
國衛院選定DNA疫苗平台作為新冠病毒疫苗開發主軸
作者 / 編輯部
463期
去(2019)年底全球爆發2019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各國除傾力於防疫工作,也希望能盡快找到可用的疫苗。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DNA疫苗免疫反應
懷孕期間腸內菌重要性?
2020.06.29
懷孕期間腸內菌重要性?
作者 / 編輯部
607期
體內微生物菌群可能存在於皮膚、口腔、呼吸道、腸道及泌尿道等部位,當壞菌多於好菌時,可能造成菌相失衡引發感染風險。但其實,人體大部份的微生物菌群集中在體內腸道,與營養吸收和免疫系統息息相關。
懷孕微生物菌群腸道菌群
疫苗可以像樂高一樣組裝出來
2020.06.29
疫苗可以像樂高一樣組裝出來
作者 / 編輯部
607期
最早的疫苗接種可回溯至18 世紀,詹納(Edward Jenner)利用接種牛痘病毒抵抗天花疾病,使人們開始瞭解施打疫苗可以作為降低傳染病傳播的方式之一,藉此活化身體的免疫反應進而抵抗外來的感染源。
疫苗組裝呼吸道融合病毒TopoBuilder人工蛋白質專一性抗體
達爾文你來─用演化觀點改變癌症治療策略
2020.06.29
達爾文你來─用演化觀點改變癌症治療策略
作者 / 李岳倫∕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粒線體暨腫...
607期
150 年前,由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發表的進化論,當中所提及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相信也是現代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而自1990 年代開始,科學家將癌症的發生視為一種演化(evolution)的結果,並提出...
癌症演化癌症治療
誰說酶有你的事?關於酶的科學小故事
2020.06.29
誰說酶有你的事?關於酶的科學小故事
作者 / 范博勛/於臺灣大學取得化學學士,目前是美國德州大學...
607期
食物吃下肚後是如何被代謝的呢?在經過眾多科學家的努力,酶的真面目也逐漸明朗,世人也更加理解這個催化劑的作用原理及各種特性。不過關於酶的研究,時至今日還有許多細節仍須釐清,需藉由現代的科技輔助,更多與酶有關...
酶學酵母菌二氧化碳凝乳酶起司消化胃液
後COVID-19時代回顧新型流行病發生之時
2020.06.29
後COVID-19時代回顧新型流行病發生之時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7期
這個世界,有時日升日落運作如常,然而有時卻瞬息萬變,滄海桑田。回想在年初之際,大家恐怕難以料想,這個世界即將面臨重大的巨變。
流行病學流行性疾病霍亂天花免疫學去氧核醣核酸鹼基對新冠肺炎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新冠病毒疾病疫苗一定有解
2020.06.12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 新冠病毒疾病疫苗一定有解
作者 / 張家榮/瑞寶基因研發處、國際事業處副處長
462期
2019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的快速散播及流行,影響了世界各地的人們。它迫使邊界關閉、城市封鎖、學校與各公開場所主動關閉,並損害全球經濟、考驗人性,甚至影響到原本地球村的運行模式。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豬流行性下痢病毒棘蛋白細胞受器免疫反應傳統疫苗載體疫苗核酸疫苗蛋白質疫苗
CRISPR基因編輯專利戰後生技產業的下一步怎麼走?
2020.06.12
CRISPR基因編輯專利戰後生技產業的下一步怎麼走?
作者 / 陳淵銓 ∕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2期
隨著CRISPR專利申請案數量漸增,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生物科技公司或藥廠利用該技術生產農工產品或醫藥品,相關公司也紛紛成立,有些甚至已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股票市場公開上市,產品陸續上市,企業前景十分看好。
基因編輯專利權人類生殖譜系細胞基因操控基因驅動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創新生物科技
  •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