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18.08.01
臨床試驗「盲不盲」
作者 / 林志榮/長庚大學臨床資訊與醫學統計研究中 心、臨床...
584期
報章雜誌上斗大標題寫著「浩鼎乳癌新藥解盲科學上成功,法規上失敗?」,對此,浩鼎董事長表示,依據2016年2月解盲「初步」數據顯示,用藥組與對照組相比,主要療效指標未呈現統計學上顯著意義,外界認為這就是所謂的「...
臨床試驗
藥物
2018.08.01
如何逃出「目的論」 這個漩渦看演化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免所畢,學術研究領域從細胞生化到...
584期
有人指摘「某個物種『演化出某項本領』」,這種話似乎已違反了演化 沒有目的性的精神,筆者也曾在瀏覽網路時見網友評論道:「連專攻生 物的研究生、教授都說出『某某生物為了怎麼樣而演化出甚麼樣的結構』 這類不恰當的...
目的論
演化
2018.07.01
奈米粒子與殘餘營養使水質優養化加劇
作者 / 編輯部
439期
在湖泊、濕地等淡水生態系統中,水質優養化(eutrophication)所造成的汙染問題向來引人關注。近日,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研究團隊於《生態應用》(Ecological Applications)發布最新研究,當中提到,近十年...
奈米粒子
優養化
2018.07.01
臺大團隊完成帝雉全基因體解碼 找出適應高海拔的演化...
作者 / 編輯部
439期
帝雉〈Syrmaticus mikado〉,又稱作臺灣帝雉、黑尾帝雉,是臺灣著名的特有種,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山區。由於在臺灣特有種鳥類中體型最大且雄鳥帶有2片長尾羽,羽色鮮艷美麗,因此又被選為臺灣國鳥。
帝雉
基因體解碼
2018.07.01
海狗研究解開睡眠之謎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583期
「人的一生不外是吃飯睡覺」,從這個觀點來看,睡覺,應該是我們最熟悉的生理現象之一。粗略的估算,一般人 在一生當中,約有30%的時間處於這樣的生理狀態之中。
海狗
動物
睡眠
2018.07.01
擁有理解「0」概念的蜜蜂
作者 / 編輯部
583期
「0」,是一個不管在科學或數學領域中 皆帶有其重要的概念與意義。先前科學家 認為只有人類具有理解這項概念的能力, 然而,相關研究顯示哺乳動物與鳥類其實 也能夠了解此概念。
數值
蜜蜂
0概念
2018.07.01
專注度與否 影響人體嗅覺的變化
作者 / 編輯部
583期
成語「廢寢忘食」,是形容人因專心致志而忘了吃飯、睡覺;而在科學研究上也顯示當人忙於工作時可能會有錯過視覺線索(visual cues)的現象。最近,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的最新研究更發現其實不只是...
嗅覺
專注度
2018.07.01
古祕魯人技術了得 頭顱穿孔存活率高達8成
作者 / 編輯部
583期
若回到1000年前,必須在頭顱上鑽個洞才 能進行手術,存活率會有多高呢?近期《放 眼神經外科》(World Neurosurgery),有 學者針對這個光想著頭都要發麻的手術 進行歷史資料的分析研究,發現在古代祕魯、頭顱穿孔(...
古祕魯人
頭顱
2018.07.01
限時禁食法在限制裡得到自由的節食策略
作者 / 編輯部
583期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去(2017)年出版的健 康促進統計年報指出,臺灣青壯年人口中,受調查的母群體裡約2~4成有肥胖或過重的問題,年屆半百者甚至高達4~5成。 近年許多研究發現,過度肥胖者患有代謝性疾病(如第II型糖尿病、...
節食策略
禁食
2018.07.01
基因編輯在表觀遺傳修飾中的應用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 觀遺傳學、...
583期
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前提下,透過生化機制來改變基因、控制基因的表達與否,是表觀遺傳學; 透過酵素將基因進行剪接、改變基因的序列,是基因編輯技術。而當南轅北轍的兩方法相遇, 還能為生物技術帶來什麼樣的突破與發展...
基因編輯
表觀遺傳修飾
2018.07.01
演化沒有設計標準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 ...
583期
很多人對於生物演化機制的誤解,除了誤以為演化是隨機的、是一種進步之外,亦以為演化的過程是有設計方針或者是有目標方向的。
生物
演化機制
2018.06.01
德州大學發現珊瑚在抵禦病毒的同時 會影響其生存與繁...
作者 / 編輯部
438期
珊瑚(coral)是形塑珊瑚礁生態系統(coral reef ecosystems)結構與營養基礎的關鍵,不僅如此,其亦有保護沿海生態及支持漁業等重要功能。
珊瑚
病毒
生態系統
2018.06.01
澳洲大堡礁擁有適應環境的移動能力
作者 / 編輯部
438期
地球數十萬年以來,經歷了多次天氣劇烈變化,澳洲大堡礁也經歷了數次天氣變化,並存活下來。科學家重建了大堡礁3萬年以來的珊瑚礁演化過程,想了解大堡礁是如何受突發環境變化影響,以及如何在困難環境中生存下來、存活...
大堡礁
環境適應
珊瑚礁保育
2018.06.01
全球森林觀測揭露高大林木的獨特性
作者 / 編輯部
582期
在森林的組成裡,樹木高低與大小,能為生態系帶來什麼樣的訊息?一直以來,科學家對生物多樣性有諸多研究,然而對林木種類分佈不同所造成的影響,卻較少被提及。
樹木高低
碳循環
2018.06.01
「做決定」學問多 是誰在幫我們把關「代價」 這回事?
作者 / 編輯部
582期
在決定做一件事以前,人們通常會評估所要付出勞力或精神及可能得到的回饋,進而產生動機與所對應的行為。
腹內側前額葉皮質
迴路機制
2018.06.01
如何忠實重現人類醫學模式的樣貌?
作者 / 李依庭/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生物醫學組碩士;在領略過...
582期
在穿過滅菌設備、緊急沖淋器與無塵系統等相關設備後,站在穿廊,一字排 開的是3間並排房間,從左邊緊閉的門上透明玻璃窗看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堆疊放置在特殊架上的系統缸,架下的泵浦則隆隆作響的負責水缸內的各種恆...
醫學
豐富化
生物
2018.06.01
再生研究新方向— 探索生物體內的再生
作者 / 陳振輝/中研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582期
為什麼要研究很會再生的動物?除了有趣、好奇心的驅使之外(要是讀者曾看過渦蟲、蠑螈再生的影片,當下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念頭:家裡的剪刀不知道放在哪裡?要是讓我在路上遇到這些動物,我也要來試試看它們的再生能力!)
生物
再生
2018.05.01
瑞典研究發現粒線體的先祖並非源自立克次體目
作者 / 編輯部
437期
粒線體(mitochondria),為細胞內生產能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所在地,由於它存在於大多數的真核細胞內,因此,關於這個存在於真核細胞(如動植物、真菌)裡的胞器,則為考究生命起源的關鍵。
粒線體
立克次體目
2018.05.01
興大建立植物教學醫院 供植物醫生進行病蟲害診治
作者 / 編輯部
437期
不只是人和動物會生病、植物也會生病。有鑑於此,為了讓全臺灣的植物接受更好的照顧與治療,中興大學建立全臺首座植物教學醫院,並於2018年4月10日開幕。
植物醫生
病蟲
植物教學醫院
2018.05.01
具親屬辨識機制的植物
作者 / 李媛/隆德大學生物學博士,現為隆德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437期
人類和動物們都具有手足情誼,相信大家對此都不陌生,但倘若說植物也具有此情感,那就難免有點嘩眾取寵了,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印象中,植物們可是會為了有限的資源互相爭奪,甚至大搶地盤。觀察深山老林中的老樹們一個...
海火箭
擬南芥
親屬辨識
2018.05.01
鳥類與土壤的小故事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581期
土壤作為萬物重要的生長源頭,對於鳥類也是同樣重要的。鳥類沒有牙齒,但 卻具有相當於牙齒功能的特殊構造──「砂囊」,這個由強健肌肉所組成的胃囊, 也被稱為「筋胃」。
鳥類
土壤
2018.05.01
人體神秘管路 竟為未知器官
作者 / 編輯部
581期
日前科學家在內視鏡(endoscopies)檢查案例中,發現未知的人體器官,其為充滿液體的通道網絡,似乎能協助癌細胞在身體周圍作傳輸。
神秘管路
未知器官
人體
2018.05.01
具偵測地球磁場能力的鳥類
作者 / 編輯部
581期
鳥類遷徙,是指鳥類會隨著季節的變化,往 特定方向、進行有規律和長距離的飛行。而 鳥類是如何辨別方向的呢?先前的研究發 現鳥類能透過磁覺(magnetoreception), 偵測地球磁場,並定位自身的方向,爾後 研究更發現鳥...
鳥類
地球磁場
2018.05.01
當醫學邂逅數學—精準預測的科學觀
作者 / 陳秀熙/臺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臺大公共衛生碩士學...
581期
生物醫學的瞬息萬變與平衡觀可以從巨觀延伸至微觀,並結合可逆與不可逆多階段事件之瞬間及累積風險特性,發展出目前最熱門的個人化精準預測醫學,以呈現疾病在不同個人特徵下動態時間進展,進而替病人設計量身訂做預防性...
醫學
數學
高血壓
2018.05.01
生物聲景與環境生態—以昆蟲為例
作者 / 楊正澤/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教授。努力撰寫昆蟲科普...
581期
2014年,IUCN World Parks Congress 講者巴克萊(Leah Barclay)在演講中提出「聲景(soundscape)是啟發下一世代的重要環境意識」的概念。
生物聲景
昆蟲
環境
2018.05.01
演化不等於進步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和陽明微免,曾任職於UCLA 微...
581期
人們誤以為演化會使物種越趨進步,然而這種觀念上的謬誤可能導因於不清楚演化的機制,同時也端看每一個人對進步的定義為何。
演化
物種
2018.04.01
大腦中的海馬迴神經元 在兒童時期後停止再生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海馬迴(hippocampus),是人類大腦中參與學習和記憶的區域,一個科學家認為每天會產生數百個新神經細胞的地方。
海馬迴
神經元
2018.04.01
法國研究團隊發現抑制免疫系統可幫助紋身消除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紋身(tattoo),是透過針將墨水刺入真皮層中,以致能夠在皮膚顯色。也因如此,紋身往往是不可逆的藝術,若想利用雷射手術消除,除了耗時、價格昂貴外,也無法完全有效的清除。
免疫系統
紋身
巨噬細胞
2018.04.01
研究發現改變作物中基因表達 能減少水資源使用
作者 / 編輯部
436期
農業壟斷全世界90%的淡水資源,但其生產量仍為滿足現今不斷增長的人口數而持續不斷的增加。有鑑於此,在國際間多所大學共同開發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Realizing Increased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RIPE)」研究計...
基因表達
水資源
作物產量
2018.04.01
睡眠時 仍可複習並鞏固記憶嗎?
作者 / 編輯部
580期
睡眠在新記憶的形成和保留裡扮演重要 的角色,其中標的記憶再活化(targeted memory reactivation)能促進睡眠時的記憶鞏固(memory consolidation),而記憶鞏固的過程與突然爆發的大腦振盪活動 (oscillatory brain...
睡眠
記憶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資料總數:155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