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1.12.14
《科技報導》創刊40週年誌慶
作者 / 盧志遠/科學月刊前社長
480期
真的是時光荏苒,40年一下就飛逝而過,《科技報導》已經茁壯到達了不惑的境界,也真算是我國科技報刊雜誌中的翹楚。
科技報導
科學月刊
科技
教育
學界
2021.12.14
我與科報二三事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480期
《科技報導》(以下簡稱科報)1981年元月創刊,到今年12月的第480期,滿40年。主編羅億庭來信:「希望能邀請當初倡議創辦科報的幾位老師,寫一篇感言刊登於本期。」
科技報導
科學月刊
2021.12.14
預防萊姆病新希望?耶魯大學研發出針對硬蜱的mRNA疫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0期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硬蜱(tick),再經蜱蟲叮咬而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
萊姆病
伯氏疏螺旋體
蜱蟲
人畜共通傳染病
關節炎
神經損傷
記憶障礙
mRNA疫苗
免疫系統
天竺鼠
傳染病疫苗
2021.12.14
戴口罩、社交距離與疫調都有幫助!臺大團隊分析驗證臺...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0期
今( 2021 )年五月,臺灣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疫情警戒曾一度提升至第三級。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後,目前臺灣疫情警戒已調降至二級。
COVID-19
疫情警戒
病毒
全民防疫
病毒變異株
公共衛生
2021.12.14
國震中心開發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臺 盼能強化城市防震...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0期
根據聯合國2016年統計報告指出,全球已有超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而城市的建築物密集度高,受到地震災害的衝擊也相對較為顯著。
天然災害
地震
智慧城市
歐亞大陸板塊
菲律賓海板塊
地理資訊系統
虛擬城市
5D智慧城市防救災平臺
物聯網
2021.12.14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落幕,新的減碳協議真能防止...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0期
今(2021)年11月13日,在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簽訂《格拉斯哥氣候公約》(Glasgow Climate Pact),承諾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更頻繁地更新各國減碳進展,並為...
氣候變遷
溫室氣體
減排承諾
工業化
減碳行動
能源
化石燃料
2021.11.30
第一屆台灣顯微攝影大賽圓滿落幕 期許明年更加盛大
作者 / 元利儀器
11月27日,2021 Taiwan顯微攝影競賽於OLYMPUS PLAZA TAIPEI大稻埕旗艦店舉行頒獎典禮,同時現場展出8位得獎者的優秀作品,展現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由元利儀器主辦、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協辦的2021 Taiwan顯微攝影...
元利儀器
顯微攝影
顯微攝影競賽
OLYMPUS
2021Taiwan顯微攝影競賽
2021.11.16
COVID-19口服藥能否終結疫情?莫納皮拉韋的臨床數據解...
作者 / 編輯部
479期
自去(2020)年年初開始,我們已經默默與病毒共存了近兩年,從一開始的害怕、恐懼,到現在各國都在陸續施打疫苗,藥品的研究也取得新進展。
病毒
莫納皮拉韋
COVID-19口服藥物
疫苗
AI
專利
2021.11.16
首款COVID-19口服用藥出現?來自科學的雷神之錘-莫納...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9期
「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是一款名稱來自雷神之錘(Mjölnir)的藥物,能降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五成的重症或死亡風險,可望成為第一款對抗疫情的口服用藥。
新冠病毒
藥物
莫納皮拉韋
三期臨床試驗
RdRp
藥理機制
反鏈RNA
變異株
RNA病毒
葉克膜
核苷酸
雷巴威林
鹼基
副作用
病毒複製
2021.11.16
《變人》劇情起點:人工智慧可以作為專利申請的發明人...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9期
2018年,人工發明家計畫(Artificial Inventor Project)團隊以泰勒(Stephen L. Thaler)作為申請人,以其開發的AI「DABUS」完成發明的「食品容器」(Food Container )與「吸引增強注意力的裝置和方法」(Devices and ...
人工智慧
專利法
發明人
自然人
DABUS
行政訴訟
法律
法律定義
智慧財產
2021.11.16
生活中的AI應用:淺談人臉偵測原理及衍伸的倫理議題
作者 / 吳昆儒/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計畫...
479期
在科技爆發的時代,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術越來越常出現在我們生活。AI技術表示能夠讓機器具有類似人類的智慧,可用來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工作效率等。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攝影機為例,這些攝影機...
人工智慧
哈爾小波轉換
哈爾特徵
積分圖
皮膚
物件偵測技術
YOLOv4
COVID-19
隱私權
人臉偵測
2021.11.16
盲人摸象看軟體,程式碼是財產,還是……?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79期
過去這幾十年間,手機軟體逐漸吃掉了計算機、鬧鐘、指南針、數位相機、GPS導航、電子字典等物品,軟體/程式碼正在吃掉全世界,而如果我們的社會只停留在將軟體視為財產與工具,將忽略掉許多重點。
軟體
財產
網路
法律
地平線電子會計系統
非同質化代幣
言論自由
資訊人權
程式語言
數學定理
認知戰
2021.11.16
誤解核能與輻射,則傷害健康與環境
作者 / 林基興/中央大學通識助理教授。
479期
為何核電廠常被報導有事故發生?因媒體喜歡「小事化大」。舉例來說,首先今年4月,日本宣布兩年後要將福島核電廠廢水排放入海,媒體掀起輿論一片嘩然。其實,自然界有多種放射性元素,水即含極微量氚(Tritium, 3H),並...
核電廠
非核家園
核四
核能發電
核能風險
福島事故
車諾比事故
輻射
核廢料
能源政策
2021.11.16
中研院研發抗體雞尾酒療法 對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潛力...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的迅速傳播,導致目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仍在世界各地大流行。儘管疫苗陸續問世,且施打、供應也持續進行,但病毒仍不斷變種、蔓延,持續感染人們。
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
中和抗體
RNA病毒
單株抗體
人類嵌合型抗體
雙抗體
雞尾酒療法
2021.11.16
成大與創甡生技攜手開發修護乳 可望減輕泡泡龍病患皮...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是一種罕見的皮膚遺傳性疾病,在臺灣俗稱「泡泡龍」,致病原因為基因突變使連結皮膚各層的蛋白質產生異常、無法被製造,進一步導致表皮無法被固定,而在外...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
皮膚
遺傳性疾病
泡泡龍症患者
膠原蛋白
亞熱帶氣候
修護乳
2021.11.16
混打COVID-19疫苗到底是好還是壞?最新科學數據出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9期
儘管現階段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全球供貨量不穩定,但各國仍積極施打疫苗,就連臺灣也緊鑼密鼓的進行,無不希望能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儘早達到群體免疫。
COVID-19
mRNA疫苗
AZ疫苗
副作用
莫德納
輝瑞BNT
混打疫苗
同儕審查
免疫系統
免疫反應
2021.11.16
稀有金屬與電池回收技術,將成為形塑電動車未來的關鍵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9期
電動車的時代已經來臨。今(2021)年上半年,美國汽車龍頭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GM)宣布將以2035年停止銷售汽車和柴油車為目標。
電動車
鋰離子電池
能源
鎳
鈷
重金屬污染
氯化鈉
無序岩鹽
稀有金屬
2021.11.16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9期
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的飲食型態,可能與一些癌症,如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高油脂食物
癌症
大腸直腸癌
腸道幹細胞
免疫細胞
MHC
細胞激素
螺旋菌
腫瘤細胞
免疫系統
2021.10.19
一顆羽毛球有幾支羽毛?由專利資料庫認識麟洋與小戴手...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78期
奧運男雙羽球冠軍賽的最後一顆球,抓住了全臺灣所有人的目光,隨著鷹眼畫面的回放,那個壓線IN的畫面深深刻畫在所有臺灣人的心裡。2021年8月《科技報導》〈疫情下消失的人工線審,讓電子線審的時代提前到來了嗎?〉一文...
羽毛球
專利資料庫
奧運
麟洋配
結構組件
毛桿
專利技術
國際專利分類號
運動
2021.10.19
高端疫苗安全有效嗎?蛋白質疫苗原理與臺灣COVID-19疫...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8期
COVID-19世紀瘟疫蔓延之下,其疫苗成了各國生技傾力研發的焦點。美、英等國僅花了一年,率先開發出輝瑞、AZ等疫苗。而臺灣方面,初期有國光、聯亞、高端三家競逐,國光於一期試驗後落馬,2021年春,另兩家疫苗先後進入二...
疫苗
高端疫苗
T細胞
副作用
抗原
冠狀病毒
棘蛋白
蛋白質疫苗
輔助T細胞
殺手T細胞
免疫反應
EUA審查標準
2021.10.19
魚兒魚兒水中游,機械工程揭密魚鰭結構 如何兼顧彈性...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8期
凝視水族缸中優游的魚兒,對許多人來說是相當紓壓的場景,魚兒輕鬆揮動尾鰭、胸鰭,就能隨心所欲地旋轉、上浮、下潛,似乎是非常理所當然的畫面。
機械科學
魚鰭
水生生物
仿生材料
材料科學
3D列印
塑膠魚鰭
2021.10.19
以青蛙皮膚為發想 中興大學研發出多功能仿生抗藻塗料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8期
兩生類的青蛙,一般給人皮膚光滑,摸起來會有滑溜觸感的印象。而青蛙皮膚之所以會如此光滑的原因,在於皮膚裡面含有豐富的黏液腺,能進一步幫助氣體交換。
青蛙
兩生類
多功能仿生塗料
多尺度微結構
仿生技術
汙垢生物
材料化學
界面科學
2021.10.19
成大高能核物理實驗室 參與STAR研究並協助探測器升級...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8期
STAR探測器,是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BNL)相對論性重離子加速器(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RHIC)所進行的4項實驗之一,用來研究宇宙在大爆炸發生不久後的物態,例如夸...
STAR探測器
相對論性重離子加速器
質能互換公式
能量
金離子
電子離子對撞機
電子
正子
光子對撞
偏振光
折射
磁場
2021.10.19
阿茲海默症發病時間 可望藉由正子攝影進行預測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8期
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時間能被預測嗎?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辛德勒(Suzanne Schindler)表示,當他面對患者時,常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還有多久會開始出現失智症症狀?」,這代表著人們不但關心自己是否處於較...
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
正子電腦斷層掃描
β類澱粉蛋白
治療方法
臨界點
2021.09.10
4款疫苗齊聚臺灣,有什麼建議可提供給風濕性疾病、狼...
作者 / 編輯部
477期
隨著輝瑞/BNT疫苗(Pfizer/BNT)送入臺灣,國人對於疫苗施打也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而在臺灣的第9類疫苗接種對象中,有哪些相關施打建議可提供給風濕性疾病、狼瘡患者參考(4版)?與廠商、潛在合作夥伴洽談合作時,該...
科技報導
疫苗
COVID-19
風濕性疾病
狼瘡
2021.09.10
排除的技術內容一去不回頭──從近期寵物用品判決看法...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7期
專利權,是一種排他權,能夠排除他人非經專利權人同意而實施的專利技術。至於由專利權所保護的專利技術範圍如何畫分,則是由「申請專利範圍」(claims)決定。那麼,在申請專利的過程(或可稱為「專利審查過程」)中,專...
科技報導
寵物用品
專利
專利範圍
放棄
技術特徵
專利侵權
先前技術
2021.09.10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藥物開發及疾病治療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477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現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技術,包括基因轉殖、模式動物(animal model)的建立、食品檢測試劑及其他輔助工具的開發等;應用端已用於農產...
科技報導
基因編輯
CRISPR
藥物開發
藥物標靶
藥物標靶點
精準醫療
個人化醫療
人體基因資料庫
遺傳性疾病
2021.09.10
基改食品遭遇哪些困境:誤解與陷害
作者 / 林基興/台大全國夏季學院助理教授(2020年)
477期
最近,美國著名民調組織「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 Center),發布2019∼2020年全球民眾對基改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GMF)安全性的看法,臺灣是「50%不安全、11%安全、38%所知不足以回答」。相較於舊...
科技報導
基因改造
基改食品
基因工程
分子生物技術
2021.09.10
戴森球並非恆星專屬,黑洞也能提供文明能量!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7期
隨著科技文明的進展,人類對於能量的需求將持續增加,到某個時間點,從地球上能夠取得的能量可能會不夠用,因此我們需要設計一些可以脫離到地球之外的裝置,以收集更多太陽提供的能量。有鑑於此,1960年代物理學家戴森(...
科技報導
物理
戴森球
黑洞
戴森
科幻
2021.09.10
毅力號首次於火星上採集岩石樣本失敗 NASA提出可能原...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7期
火星2020(Mars 2020)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於2020年7月下旬所執行的「火星探索計劃」(Mars Exploration Program)中的火星探測器任務,其中包括毅力號火星車(Perseverance)和機智號無人直升機(...
科技報導
火星
毅力號
火星探索計劃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NASA
傑澤羅隕石坑
熔岩流
岩芯
古河三角洲
«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資料總數:113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