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現代玻璃的科技應用 臺灣自製的太空級天文望遠鏡鏡片
2021.03.30
現代玻璃的科技應用 臺灣自製的太空級天文望遠鏡鏡片
作者 / 郭慶祥/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
616期
玻璃在現代科學研究中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其中包含天文望遠鏡的鏡片製作。事實上,太空級天文望遠鏡的大口徑非球面鏡在國際間屬於管制性元件,且價格昂貴、不易取得。所幸在台灣儀器科技研究中心的努力之下,順利製作...
太空科技天文望遠鏡非球面光學鏡片修正透鏡組福衛五號光學鏡頭玻璃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2021.03.16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去(2020)年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許多研究仍在進行中。
COVID-19抗體癌症疫苗新冠肺炎
哪家新冠疫苗好?短期恐怕沒有答案
2021.03.16
哪家新冠疫苗好?短期恐怕沒有答案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我們應該在非洲施打效果較差的疫苗嗎?還是應該尋找加強低溫運送的方法?」位於奈及利亞的非營利組織——非洲國際衛生青年領袖的研究主任阿德比西(Yusuff Adebayo Adebisi)於接受Nature期刊採訪時問道。
新冠肺炎疫苗新型冠狀病毒變種病毒
新冠疫苗陸續在全球接種,那兒童呢?
2021.03.16
新冠疫苗陸續在全球接種,那兒童呢?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1期
COVID-19疫情在全球已持續超過一年,儘管藥廠已開發出成人用的COVID-19疫苗,且也嘗試根據成人施打疫苗所收集的數據,進行兒童疫苗的臨床研究,但目前仍沒有供兒童或青少年使用的COVID-19疫苗上市。
新冠肺炎兒童新冠長期症狀疫苗免疫反應COVID-19
兩立方衛星順利發射 中央大學成功解碼「飛鼠」
2021.03.16
兩立方衛星順利發射 中央大學成功解碼「飛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今(2021)年1月24日晚間11時,由臺灣所開發的「玉山」(YUSAT)和「飛鼠」(IDEASSAT)立方衛星,在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獵鷹九號火箭(Falcon-9)的搭載下,順利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衛星飛鼠衛星電離層立方衛星
生物材料新突破,以3D列印誘導神經細胞生長
2021.03.16
生物材料新突破,以3D列印誘導神經細胞生長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未來再生醫學有機會在體外培養神經細胞,再將其植入受損的神經系統中嗎?
3D列印神經細胞生物材料
科研突破新聞像是「狼來了」?
2021.03.15
科研突破新聞像是「狼來了」?
作者 / 編輯部
471期
科研單位為求投入大量經費人力獲得的研究成果得以曝光,總不免得透過記者會、新聞稿等形式尋求新聞媒體報導。
科技新聞媒體資訊科研
進擊的病毒:變異如何影響疫情?疫苗效力會因此減弱嗎?
2021.03.15
進擊的病毒:變異如何影響疫情?疫苗效力會因此減弱嗎...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1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逾一年。各地紛紛傳出在地的優勢變異株,進一步引起我們對變異株傳播力、疫苗效力的擔憂。本文將簡述較常被討論之變異株,闡述它們對疫情與疫苗可能之影響。
新冠肺炎變異病毒株棘蛋白疫苗輝瑞疫苗莫德納疫苗牛津疫苗嬌生疫苗諾瓦瓦克斯疫苗
從抗疫防護箱專利爭議,看臺灣新型專利申請制度
2021.03.15
從抗疫防護箱專利爭議,看臺灣新型專利申請制度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1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至今持續延燒,國際間抗疫政策仍然受到嚴峻的考驗。因應對抗COVID-19的第一線醫護人員,常暴露於病患飛沫噴濺的風險,三位臺灣醫師:邱豑慶、賴賢勇與黃志遠,協力研發拋棄式的插管防疫...
專利智慧財產專利權新型專利制度
科學家為電磁波辭窮?先釐清可能、風險與福祉
2021.03.15
科學家為電磁波辭窮?先釐清可能、風險與福祉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71期
2007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電磁計畫(The International EMF Project)前主席雷帕喬利(Michael Repacholi)與國際非游離輻射防護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Non-Ionizing...
電磁波致癌物手機基地台風險
AI與深度學習也能成為防治疫情好幫手
2021.03.01
AI與深度學習也能成為防治疫情好幫手
作者 / 謝育哲/本刊主編。
615期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在未來將能成為醫師會診時的得力助手。做為模擬人類嗅覺的電子鼻,可以檢測細菌所產生的氣味,甚至能長時間監測上呼吸道患者的病情變化狀況;另外,胸部X 光攝影是確認患者是否罹患肺炎等疾病的手段。...
新冠肺炎COVID-19電子鼻嗅覺人工智慧石英晶體微天秤法氣味深度學習X光肺炎X光攝影X光照片林哲偉盧鴻興
COVID-19疫苗,孰優孰劣?
2021.02.18
COVID-19疫苗,孰優孰劣?
作者 / 編輯部
470期
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在2021年1月26日確診人數衝破一億關卡,然而許多國家的疫情狀況仍沒有減緩,每分每秒都有人因此喪失性命。
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數據新冠肺炎
CRISPR技術在基礎研究及農產品、食品生產上的應用
2021.02.18
CRISPR技術在基礎研究及農產品、食品生產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70期
CRISPR技術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包括生物體的基因轉殖、動物模式的建立及輔助工具的發展等,顯著加快並簡化這些相關應用的發展。
CRISPR基因選殖模式動物基因編輯動物畜牧業雙肌性狀微生物嗜熱性鏈球菌GMO食品
機械公敵夢靨?科學家擔心人類將無法控制超級AI
2021.02.18
機械公敵夢靨?科學家擔心人類將無法控制超級AI
作者 / 編譯|吳佳穎
470期
電影《機械公敵》中,威爾‧史密斯飾演的警探,生活在人類廣泛使用智慧型機器人的年代。然而,一場機器人發明者離奇死亡的命案,讓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岌岌可危。掌控機器人的中央控制系統,以追求人類最高福祉、避免人類...
AI人工智慧遏止演算法演算法機器人三大法則電腦
呼吸器下的感染危機 劍橋團隊用DNA快速找出感染源
2021.02.18
呼吸器下的感染危機 劍橋團隊用DNA快速找出感染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COVID-19在全球肆虐,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許多重症病患不得不倚賴呼吸器和抗生素,來爭取戰勝病毒的可能性。
COVID-19呼吸器續發性感染聚合酶連鎖反應抗生素病原體
中研院建立監測網追蹤新冠病毒變異株
2021.02.18
中研院建立監測網追蹤新冠病毒變異株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新冠肺炎(COVID-19)持續肆虐全球,疫情隨著時間流逝不但不減反增,近期就連臺灣也拉警報,出現了院內群聚感染等本土案例。
新冠肺炎變異株單股核糖核酸病毒D614G變異株棘蛋白胺基酸
成大聯手不織布廠 研發高效又環保的固態鋅碳電池
2021.02.18
成大聯手不織布廠 研發高效又環保的固態鋅碳電池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0期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一次性電池是鋅碳電池,雖然俗稱為「乾」電池,但實際上混有助導電的電解液,在損毀時仍會有液體外漏,嚴格來說還是「濕」電池。再加上鋅碳電池無法重複充放電,不能滿足環保的需求。
鋅碳電池一次性電池不織布包覆技術重金屬汙染環境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2021.02.18
你,應該有更好的曝光!《科技報導》徵求報導題材
作者 / 編輯部
470期
從追根究底的基礎科學研究,再將研究中的精華,跨領域結合不同知識,成為新的科技產品。這一路每個環節所要投入的心血,常常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明瞭。即便登上了知名期刊,或有機會透過新聞稿、記者會來發表,最終卻不...
科技報導科技科技政策科學觀點公眾議題
舒適的空中體驗從何來?始於飛行者一號的飛機設計與飛行
2021.02.01
舒適的空中體驗從何來?始於飛行者一號的飛機設計與飛...
作者 / 呂文祺/從小就對各種飛行器研究產生。目前教學以航空...
614期
飛機自萊特兄弟發明以來已過百年,這段時間飛機的設計與結構等也早已出現重大變化。飛機的外型從過去的雙翼改為單翼,另外也多了最初所沒有的機身設計,而選用材料也從木頭與金屬轉變為高強度的複合材料;動力方面,過去...
飛機萊特兄弟飛行者一號單翼機
飛在天空的飛機會塞機嗎?從飛航管控看飛行安全
2021.02.01
飛在天空的飛機會塞機嗎?從飛航管控看飛行安全
作者 / 宛同/任教於淡江大學航太系,美國德州大學航太工程博...
614期
空中交通日漸頻繁,飛機與各地航班數量不斷增加。對此,全球的飛航主管單位需要更多的管制,除了維持交通的秩序,也有安全上的考量。而飛機本身更會加裝相關的防護系統,保障飛行安全。另外,由於近期的飛安事故多起因於...
飛機飛航安全空中防撞系統近地警告系統機員資源管理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2021.02.01
電器用品小心!閃電伴隨的電磁脈衝
作者 / 郭政靈/任教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
614期
電磁脈衝是一種帶有強大能量的電磁波,透過高速攝影機的影像記錄,不只能在大氣中觀測到閃電產生的電磁脈衝,也能得知閃電在大氣裡發光傳播的方式,進而解釋電磁脈衝感應電流。另外,當閃電的前導電流從雲內打通通道到地...
電磁脈衝閃電y射線大氣電磁波
向火星出發 實現從古至今的太空探索夢想
2021.02.01
向火星出發 實現從古至今的太空探索夢想
作者 / 演講人:陳英同/中研院天文所支援科學家。記錄:謝育...
614期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頭頂上的天空抱有數不盡的想像與期待,因此仰望星空、記錄天體的運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火星太空望遠鏡行星天文學太空科技
研議科技部回復國科會,組織改造能否讓臺灣科學發展更好?
2021.01.18
研議科技部回復國科會,組織改造能否讓臺灣科學發展更...
作者 / 編輯部
469期
去(2020)年11月,媒體報導行政院將啟動組織改造,預計將2014年才成立的科技部,重新改回國家科學委員會。大家不免質疑,改回國科會意義何在?
科技部國科會科學臺灣科學發展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2021.01.18
《特管法》修法下,LDTS之生物資訊專業該如何把關?
作者 / 陳倩瑜/臺灣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69期
最近,實驗室開發檢測服務(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納入《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實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法》)中規範的修法,在人員資格要求部分,引發醫檢師與生命科學/生...
LDTS醫檢生物科技生命科學次世代定序基因定序生物資訊特管法
掌控你的蘋果電腦?
2021.01.18
掌控你的蘋果電腦?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9期
蘋果公司(Apple Inc.)最近推出的麥金塔作業系統macOS Big Sur(macOS 11),默默地讓蘋果本身的應用程式繞過了用戶設定的VPN與防火牆。採用VPN的效果之一,就是可以讓遠方的網站不知道你真實的IP/地理位置;而防火牆...
蘋果公司蘋果電腦蘋果版OCSP資訊安全言論管制
人工智慧AlphaFold將破解生物學50年難題?解析蛋白質結構的漫漫長路
2021.01.18
人工智慧AlphaFold將破解生物學50年難題?解析蛋白質...
作者 / 朱利亞/清大生物資訊與結構生物研究所博士,現為英國...
469期
2020年末尾,以AlphaGo創下聲名的DeepMind公司發表人工智慧「AlphaFold」第二代蛋白質結構預測軟體,參賽挑戰在短時間內預測出蛋白質的結構,在準確度評比(Global Distance Test, GDT)高達92.4,獲得眾所矚目與期待,...
人工智慧AlphaFold結構生物學蛋白質結構X光結晶學核磁共振安芬森法則Cryo-EMX光繞射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因編輯大革命》我思
2021.01.18
基因編輯技術該怎麼用?諾貝爾獎得主的呼籲──讀《基...
作者 / 林基興/科學月刊社董事與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
469期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道納(Jennifer Doudna)與夏彭提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兩人,因其開發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基因編輯CRISPR諾貝爾獎《基因編輯大革命》生命科學基改科技
未來電子顯微鏡可看見奈米尺度化學反應過程
2021.01.18
未來電子顯微鏡可看見奈米尺度化學反應過程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電子顯微鏡技術有了新的進展,新發表的「可變溫液態臨場穿透式電子顯微鏡」(variable-temperature liquid-cell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VC-LCTEM)可用於觀測進行中的化學反應,讓科學家一窺智慧材料在奈米...
電子顯微鏡分散聚合反應聚合反應奈米材料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2021.01.18
美國從駱駝分離出COVID-19的奈米抗體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在國際持續嚴峻,且接二連三地有不少國家爆發第二波疫情,各國科學家無不為了疫苗開發努力。
COVID-19奈米抗體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SARS-CoV-2新冠肺炎
以色列團隊研發能治療聽力的基因療法
2021.01.18
以色列團隊研發能治療聽力的基因療法
作者 / 李依庭
469期
失聰是常見的感覺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的統計數據,全世界大約有10億人的聽力受損,並且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人數可能會翻倍成長。
失聰聽力障礙基因基因療法SYNE4基因遺傳疾病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