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文章分類 -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1年
  • 2010年
  • 372期-諾貝爾獎百年紀念專輯(2000年12月號)
  • 108期-化學元素週期表(1978年12月號)
  • 60期-激素(1974年12月號)
  • 2008年
  • 2009年
  1.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火星漫遊20年——探測任務的挑戰
2020.05.01
火星漫遊20年——探測任務的挑戰
作者 / 嚴正/清華數學系學士,後赴美國取得愛荷華大學博士學...
605期
2010年代,火星探勘出現許多重大進展,讓科學家對火星的演化和歷史有深刻的了解。在過去十年間,多虧了NASA的各種火星任務的任務,讓人們確定在遠古時期,火星上至少有某些區域有能力長期提供支持類似地球生命的條件。不...
火星NASA生命太空船大氣層毅力號富蘭克林號歐克西亞高原
他與他的大玩具 操作火星車的臺灣囡仔嚴正
2020.05.01
他與他的大玩具 操作火星車的臺灣囡仔嚴正
作者 / 李依庭整理
605期
火星2020探測車任務(Mars 2020 rover mission),是NASA最新的火星計畫。
火星火星探測車嚴正
當冠狀病毒遇上人類—從特性與歷史說起
2020.04.01
當冠狀病毒遇上人類—從特性與歷史說起
作者 / 施信如、郭瑞琳
604期
近年來,有許多新型冠狀病毒興起,不僅侵襲人類,更危及人們的生命。而面對這些新興病毒沒有專家,人們只能戒慎恐懼,藉由歷史脈絡和科學知識,了解它並找出可以讓人類生存下去的法則。
科學月刊604期封面故事病毒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SARS-CoV-2武漢肺炎SARS-CoVMERS-CoV跨宿主傳播棘蛋白醣膜蛋白外套膜蛋白核鞘蛋白胞吞作用
追獵病毒—找出新興傳染病的侵襲足跡
2020.04.01
追獵病毒—找出新興傳染病的侵襲足跡
作者 / 藍郁青/著迷微生物的超能力,因而研究病毒演化與宿主...
604期
每一次新興傳染病的爆發,除了治療,科學家最需要做的是了解病毒,希望可怕的傳染病在開始大規模散播出去之前,追蹤病毒的傳播路徑及起源。透過病毒的基因定序和病毒親子鑑定等工具,找出病患與病患之間病毒的演化關係遠...
伊波拉病毒群聚傳染病毒伊波拉出血熱伊波拉薩伊病毒
病毒的自然宿主— 蝙蝠
2020.04.01
病毒的自然宿主— 蝙蝠
作者 / 吳忠信/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曾任臺灣蝙蝠學...
604期
臺灣因高溫多雨、海拔差異大,形成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蝙蝠多樣性更是居世界之冠。不過近年來,有多種影響人類健康的冠狀病毒被認為可能與蝙蝠有關。為此,瞭解蝙蝠與新興人類疾病的關係益顯重要...
陸地生態系蝙蝠病毒大翼手亞目小翼手亞目回聲定位血清學免疫系統哺乳動物
當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內的免疫風暴與致病機轉
2020.04.01
當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內的免疫風暴與致病機轉
作者 / 謝世良/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教育部國家...
604期
在面對外來病菌時,體內的免疫系統能幫助人們在遭受侵襲時第一時間作用與反應。然而,近期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卻會讓體內的免疫系統失控,產生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細胞激素風暴免疫系統棘蛋白巨噬細胞
為什麼冠狀病毒疫苗難以研發?從病毒詭變特性與免疫機制談起
2020.04.01
為什麼冠狀病毒疫苗難以研發?從病毒詭變特性與免疫機...
作者 / 陳怡寧/臺大獸醫系學、碩士,普渡大學比較病理學博士...
604期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使全世界壟罩在病毒陰影下。不過,現今科學家運用17年前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經驗中所累積的科學知識及技術,進而啟動全球性治療藥品及疫苗的...
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免疫機制豬丁型冠狀病毒疫苗SARS-CoVSARS-CoV-2DNA聚合酶
藥來救命—對抗冠狀病毒的藥物開發策略
2020.04.01
藥來救命—對抗冠狀病毒的藥物開發策略
作者 / 侯明宏/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604期
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種在動物與人類之間傳播的人畜共通RNA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球狀或橢圓形狀,因外觀具有囊狀膠原纖維突出,形似皇冠狀,因而稱為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棘蛋白甲基化3’多聚腺苷酸尾核鞘蛋白醣膜蛋白外套膜蛋白
環狀包圍策略下的對抗—伊波拉疫苗
2020.04.01
環狀包圍策略下的對抗—伊波拉疫苗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 銘...
604期
感染力強、致死率高的伊波拉病毒,在科學家的努力下研發出疫苗。在險峻疫情之下,實際採用環狀包圍策略進行疫苗接種獲得療效。未來,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或許也能夠以伊波拉疫苗為借鏡加以應用。
伊波拉病毒伊波拉出血熱疫苗醣蛋白基因重組水泡口腔炎病毒
口罩,到底保護了誰?勤洗手其實也很重要啊!
2020.03.01
口罩,到底保護了誰?勤洗手其實也很重要啊!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3期
口罩是目前全世界最稀缺的東西之一。對於疫情的來勢洶洶,手裡沒有懷揣著十個八個的口罩,難免心中忐忑。口罩是防止呼吸道疾病最基本的防護裝備,但也不是大家想像的,口罩有如保命符般,擁有它便能百毒不侵,正確的理解...
口罩 洗手 武漢肺炎 冠狀病毒 2019-nCoV 防疫 SARS MERS
面對病毒,到底哪種效果好? 簡介居家消毒常用藥品
2020.03.01
面對病毒,到底哪種效果好? 簡介居家消毒常用藥品
作者 / 王渝溥∕麻省理工學院化學博士,現為化工材料研發員、...
603期
近期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肆虐,讓人們更加重視個人和居家環境的衛生和消毒。能進行消毒藥品種類不少,但各種化學藥品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危險性,如何使用才能兼顧殺菌效果和安全呢?
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防疫消毒消毒劑酒精漂白水次氯酸水
大量運動就是好? 找到合適自己的運動處方
2020.03.01
大量運動就是好? 找到合適自己的運動處方
作者 / 韓德生∕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醫療部主任、臺大醫學院臨床...
603期
運動處方,指的是為了特定目的而設計、與健身有關的具體活動計劃。藉由個人的需求、興趣和能力,加上透過專業人員的設計,找到最適合的個人化運動方式。因此,找到屬於自己的運動處方,不僅能讓運動目標更有可能成功,從...
運動運動處方有氧運動阻力運動伸展運動平衡運動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前線
2020.03.01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前線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603期
去(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市爆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至今已在全球擴散,造成數萬人遭感染,數千人因而死亡。
新冠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病毒肺炎
面對病毒不可或缺的免疫力—從人體免疫系統談疫苗技術發展
2020.03.01
面對病毒不可或缺的免疫力—從人體免疫系統談疫苗技術...
作者 / 沈家瑞、羅聖旻。
603期
去(2019)年年末,在中國武漢市爆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由於疫情快速地擴散至全球,使得地球村上的人們各個人心惶惶。面對這種未知的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
免疫免疫系統生物病毒疫苗
減重就等於減肥?身體哪有這麼簡單
2020.03.01
減重就等於減肥?身體哪有這麼簡單
作者 / 侯建文/現為臺北市立大學運動科學研究所副教授,研究...
603期
隨著食物的加工越來越精細,現今的飲食型態已日漸精緻化,也間接造成現代人身體產生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如何在食物攝取上兼顧營養和熱量,從運動中找到健康及良好體態,了解身體組成和代謝則至關重要。
減重飲食身體基礎代謝率體重熱量運動習慣
減重不如先減壓—身體脂肪的秘密
2020.03.01
減重不如先減壓—身體脂肪的秘密
作者 / 賴佳妤/斜槓醫師、NLP執行師、芳療師及譯者。目前致...
603期
在人和動物體內的皆有脂肪,用以儲存能量,讓生物體即使一段時間不進食,也不會能量耗竭而死。不過,隨著飲食精緻化,現代人的體重逐漸攀升,便將肥胖問題的罪魁禍指向脂肪,但卻忽 略了它對人體帶來的好處。
減重脂肪脂肪細胞內分泌系統脂聯素荷爾蒙
用對「力」了嗎?從健身器材中尋力學、找物理
2020.03.01
用對「力」了嗎?從健身器材中尋力學、找物理
作者 / 陳億成/臺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教授。
603期
常聽人們說「要活就要動」,除了跑步、游泳等運動,活用健身器材運動也是一項好方法。而健身器材的設計,則是藉由人體中的力學交互作用來加以探究與應用。
運動健身器材力學物理心肺訓練槓桿原理
不是有動就好-談運動與大腦認知生理
2020.03.01
不是有動就好-談運動與大腦認知生理
作者 / 朱瓊苓/洪聰敏
603期
聽到運動,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 不過,研究發現運動其實能帶給大腦認知實質的提升,讓人越活越年輕、越快樂。
運動認知執行功能閉鎖性有氧運動開放性運動
神出鬼沒的潛行者─臺灣野生老鼠
2020.02.01
神出鬼沒的潛行者─臺灣野生老鼠
作者 / 張仕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602期
說起老鼠,普羅大眾會注意到的可能是住家或市場中的「大老鼠」、「小老鼠」,實驗室的「大白鼠」、「小白鼠」,農田裡的「田鼠」或寵物店的「黃金鼠」等。但你以為這就是臺灣老鼠的全貌嗎?
台灣野生老鼠刺鼠森鼠
養老鼠不咬布袋—惹人憐愛的毛茸寵物鼠
2020.02.01
養老鼠不咬布袋—惹人憐愛的毛茸寵物鼠
作者 / 祁偉廉∕亞洲大學學士後獸醫系教授。
602期
雖然人們討厭隨意出沒在家中、到處亂竄的家鼠,然而,有一批老鼠卻深受人類喜愛,也就是為觀賞或趣味而飼養的寵物鼠。而現今,市面上的寵物鼠種類與品種繁多,每一種的生活型態、 習性和飼養方法也都皆不盡相同……
老鼠倉鼠寵物鼠
歷史上的黑死病—從考古微生物學談鼠疫
2020.02.01
歷史上的黑死病—從考古微生物學談鼠疫
作者 / 潘銘正∕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獸醫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
602期
鼠疫,是由於感染鼠疫耶氏菌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屬於急性、傳播迅速、致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嚴重傳染病。經由囓齒類身上跳蚤的叮咬而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人屬於偶然宿主與本病在自然界的循環無關。
黑死病考古微生物學鼠疫桿菌玄鼠溝鼠
生醫發展第一線的無名英雄—實驗小鼠的使用與倫理
2020.02.01
生醫發展第一線的無名英雄—實驗小鼠的使用與倫理
作者 / 張家宜∕臺大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及技正。游益興...
602期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動物試驗(animal testing)是一種透過人類以外的動物進行實驗,用以預期或驗證對於人體生理、病理上等影響。而這些實驗動物 (laboratory animals),從斑馬魚到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都有,其中,囓齒...
動物試驗人類龐貝氏症研究倫理生醫
離岸風力發電,環評過後的下一步?
2020.01.01
離岸風力發電,環評過後的下一步?
作者 / 王珮蓉、高國瑋
601期
離岸風電的推行,是為了有效減緩全球暖化的再生能源策略之一,綠能應該是用來解決環境議題而不是製造更多麻煩。因此,透過滾動式檢討的過程、投入各種生態調查與監測技術,才有機會找出真正適合在地且有效減輕生態影響的...
離岸風電離岸風機環評環境海洋生物全球暖化再生能源
在爭議中尋求永續發展─ 離岸風電生態評估再進化
2020.01.01
在爭議中尋求永續發展─ 離岸風電生態評估再進化
作者 / 林子皓、柯智仁。
601期
離岸風力發電,是近年來在臺灣受矚目的綠色能源之一。 不過,在人為的開發下,是否真的能落實友善環境?為此,可重複、可重現的生態資料和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的建立,將成為離岸風場和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關鍵。
離岸風電生態環境永續綠色能源
為與不為─當水下噪音成為一種鯨豚生態干擾
2020.01.01
為與不為─當水下噪音成為一種鯨豚生態干擾
作者 / 湛翔智/知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601期
人類的生活與開發,或多或少影響著海洋生態。儘管有眾多原因導致鯨豚面臨存亡威脅,然而,在離岸風場開發當中,水下噪音的干擾,更可能成為壓死海洋生物的一根稻草。因此,如何做好基礎調查、保護海下生態, 則為一刻不...
噪音鯨豚生態離岸風場
鯨豚能與離岸風場共存嗎?從生態調查找答案
2020.01.01
鯨豚能與離岸風場共存嗎?從生態調查找答案
作者 /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賽塔小組。
601期
臺灣屬島國,四面環海的條件造就出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然而,近年來大量的人為開發和離岸風場的發展,使海洋生態逐步受到威脅。
離岸風場鯨豚海洋生物生態
看不見的小幫手 土壤微生物探索
2019.12.17
看不見的小幫手 土壤微生物探索
作者 / 沈佛亭/現任中興大學土壤環境 科學系助理教授、中華土...
547期
土壤微生物是世界上種類最多,且分布範圍最廣的生物。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養分循環的角色,如土壤中存在的碳、氮、磷、硫與重金屬,均可經由微生物轉變成不同型態。目前在生物分類上根據核醣體DNA(ribosomal DNA)序列,...
土壤微生物
地牛翻身也不怕─ 大橋抗震新標竿
2019.12.01
地牛翻身也不怕─ 大橋抗震新標竿
作者 / 周中哲 臺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兼工學院副院長、國家...
600期
新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是結合橋梁工程的重大建設,為了因應美國西岸各斷層所造成的地震,橋梁的結構設計必須符合各種的耐震需求,此橋梁甚至也翻新過往的各種地震工程規範。
橋梁工程設計地震新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海沃斷層聖安地列斯斷層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基礎篇 從腎臟細胞發現呼吸奧秘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基礎篇 從腎臟細胞發現呼吸奧秘
作者 / 許惇偉/牛津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專長為表觀遺傳學、分...
600期
1978年,甫自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畢業的雷克里夫醫師到了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附設醫院,選擇腎臟專科, 並在臨床工作之餘,也積極接觸基礎醫學研究。
諾貝爾生醫獎 腎臟細胞呼吸癌細胞腫瘤基因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進階篇 破解細胞感測氧氣與缺氧調節之謎
2019.11.29
2019 諾貝爾生醫獎 進階篇 破解細胞感測氧氣與缺氧調...
作者 / 賴銘志/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及林口長庚醫院大...
600期
呼吸,是生物的一種生理現象,而氧氣,則為生物賴以為生的氣體。生物如何感知、調節身體內的氧氣量,並在缺氧下做適度的調節,其分子機制現今則成功被科學家發現,讓人們對其背後的分子機制有更深入的了解。
紅血球細胞氧氣呼吸血管貧血症HIF-1α蛋白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購物車 0
  • 會員登入
  • 購物須知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傳真電話:+886-2-2363-5999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