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感謝臉書網友犧牲隱私幫我推文,「你」的臉書可幫了「別人」大忙!
2020.10.15
感謝臉書網友犧牲隱私幫我推文,「你」的臉書可幫了「...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66期
噢,不,這篇文章並不是要勸大家別幫我推文,而是要勸大家少用臉書。因為當你以為使用它有助於宣傳、推廣或行銷自己的商店或社團時,很可能對別人產生遠大於對自己的助益。
資訊臉書隱私點閱率社群
COVID-19疫情全球持續延燒中,其實一切早有預警⋯⋯
2020.10.15
COVID-19疫情全球持續延燒中,其實一切早有預警⋯⋯
作者 / 作者 ∕ 黛博拉.麥肯齊(Debora MacKenzie)。譯者 ...
466期
2019年11月,一隻尋常小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不知如何傳到一名、甚或好幾名人類身上。能夠人傳人,或者它的進化速度很快——有此潛能。到了12月,武漢市的醫院,而且不是流感引起的肺炎。
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新興傳染病公共衛生
成本更低、畫面更清晰的魚眼鏡頭誕生
2020.10.15
成本更低、畫面更清晰的魚眼鏡頭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你是否也拍過「超廣角」的照片?有鑒於前面那顆俗稱「魚眼」的鏡頭造價不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與麻省大學洛厄爾分校團隊合力做出一款成本較低、成像解析度更優秀的魚眼鏡頭。
鏡頭魚眼鏡頭可見光光學特性
能把大腦所想繪製成圖的新技術
2020.10.15
能把大腦所想繪製成圖的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大家是否曾想過,電腦有朝一日也能通曉「讀心術」,瞭解人類的想法並加以描繪成具體的圖像?
電腦大腦訊號腦機介面AI心理學
臺獨立發展多衛星操控系統 衛星操控不再依靠外商
2020.10.15
臺獨立發展多衛星操控系統 衛星操控不再依靠外商
作者 / 編輯部
466期
福爾摩沙衛七號(以下稱福衛七號)於去(2019)年6月升空,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以下稱太空中心)衛星操控中心也透過自主發展的多衛星操控系統(Cross-Platform Satellite Operation Control, XPSOC),14個月內...
福衛七號衛星太空太空產業
【快訊】2020諾貝爾化學獎
2020.10.07
【快訊】2020諾貝爾化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法國微生物學家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及美國生物學家道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他們在基因編輯技術發展的貢獻。
諾貝爾獎諾貝爾化學獎
【快訊】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10.06
【快訊】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英國物理學家潘洛斯(Roger Penrose)、德國天體物理學根策爾(Reinhard Genzel)及美國物理學家吉茲(Andrea Ghez)。以表揚他們對於黑洞形成的理解與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的發...
諾貝爾獎諾貝爾物理學獎
【快訊】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20.10.05
【快訊】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美國病毒學家阿爾特(Harvey J. Alter)、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及美國病毒學家萊斯(Charles M. Rice),以表揚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諾貝爾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生醫獎C型肝炎
2020年9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
2020.10.01
2020年9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 ゚▽゚)/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抽書書摘
一點都不溫暖,古代的火星可能是顆冰球?
2020.10.01
一點都不溫暖,古代的火星可能是顆冰球?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火星表面充滿山谷網絡,使它看起來總是傷痕累累的樣子。為了解開火星山谷成因之謎,科學家也提出了許多針對古代火星地理環境的猜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溫暖又潮濕的古代火星假說(warm and wet ancient Mars...
火星冰蓋生物地球環境
小腦其實並不小,甚至超乎想像
2020.10.01
小腦其實並不小,甚至超乎想像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小腦的位置靠近腦幹及後腦皮質區下方,負責提供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味覺等五種感官訊息,同時也與疼痛、運動、思想和情感有關。
小腦大腦皮質人類行為認知認知皮質區
大氣環流變化 可能使冬季的白令海冰減少?
2020.10.01
大氣環流變化 可能使冬季的白令海冰減少?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近十年來,由於人為活動致使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得北極海冰在夏季時融化速度加劇。
二氧化碳泥炭地氧同位素氣候有機化合物
哺餵母乳能降低媽媽罹患糖尿病風險
2020.10.01
哺餵母乳能降低媽媽罹患糖尿病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610期
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的研究團隊分析流行病學報告後發現,對於曾經哺乳母乳的媽媽來說,即使在孩子斷奶後的數十年,也能降低媽媽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
母乳糖尿病葡萄糖胰島素
臺灣立方衛星元年:吐司大小的衛星將改變太空產業!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專訪
2020.10.01
臺灣立方衛星元年:吐司大小的衛星將改變太空產業!國...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610期
人造衛星一直以來都須倚靠國家級的資源才能研發製作並發射升空。而縮小版本的立方衛星,是一項縱使不是太空大國也都有機會發展的太空科技。臺灣計畫在今(2020)年發射三顆立方衛星,國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稱今年為「臺...
太空立方衛星奈米衛星蕃薯號衛星
臺灣立方衛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2020.10.01
臺灣立方衛星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作者 / 方振洲/國家太空中心福爾摩沙七號星系計畫系工經理、...
610期
立方衛星是一種低成本、易於設計建構及標準化的立方體人造衛星。而臺灣在此領域中,從最初的蕃薯號及鳳凰號,到現在的玉山、堅果及飛鼠衛星,用於航海、飛機及太空天氣等領域,每種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用途。而在未來,立方...
衛星立方衛星奈米衛星皮米衛星立方衛星生態系統太空產業
讓海上船隻不再迷航—玉山衛星
2020.10.01
讓海上船隻不再迷航—玉山衛星
作者 / 戴騰瀠/玉山衛星計畫主持人,不喜歡守舊,喜歡突破性...
610期
過去要監測及管理海上作業的船隻,都需要倚賴靠近陸地的塔台傳輸資訊。但如果船隻在塔台涵蓋範圍外的區域又該如何監控呢?由臺灣自製的玉山衛星就是以海事為主的衛星系統,上頭搭載的設備與儀器能夠在更大的區域內即時傳...
海洋衛星玉山衛星立方衛星AIS訊號
守護飛機的航線與安全— 堅果衛星
2020.10.01
守護飛機的航線與安全— 堅果衛星
作者 / 呂文祺/從小喜愛涉獵各類飛行器知識,目前教學以航空...
610期
以往要追蹤飛機的航線,必須依賴地面的雷達與通訊系統,但這些系統卻有涵蓋範圍的限制。而基於GPS所設計的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系統(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broadcast, ADS-B),藉由裝配在人造衛星上,不只...
太空衛星飛機堅果衛星
探測太空天氣的好幫手 ─ 飛鼠衛星
2020.10.01
探測太空天氣的好幫手 ─ 飛鼠衛星
作者 / 張起維/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飛鼠衛星開發...
610期
要精準取得智慧型手機導航軟體及衛星影像等資訊,就必須仰賴對於太空天氣的掌握。由於高空中的電離層、中氣層及熱氣層都可能影響電波訊號的傳遞,為了克服這些問題,中央大學所研發製作的飛鼠衛星,可讓訊號傳遞更為精確...
太空太空科技衛星飛鼠衛星通訊導航
讓想像力上太空的立方衛星故事
2020.10.01
讓想像力上太空的立方衛星故事
作者 / 林信嘉/於民國81年進入國家太空中心工作,現任立方衛...
610期
衛星對一般人而言,幾乎是只有大企業或政府才能掌握的科技,但立方衛星的出現,拉近了這項科技應用與大眾之間的距離。因便宜的發射費用,立方衛星可以將我們想要送上太空的東西發射升空,甚至是舉行太空喪禮。此外,立方...
太空衛星科技立方衛星人造衛星
為什麼仿真機器人會笑得你心裡毛毛的?
2020.10.01
為什麼仿真機器人會笑得你心裡毛毛的?
作者 / 羅億庭/喜歡狗的貓派,本刊編輯。
610期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會賦予周遭動物與物品一些人性化的心情或想法。你可能會覺得家裡的貓好像在生氣一樣一直亂咬人(其實牠只是單純想咬你而已,貓咪就是這麼任性);覺得眼前的蠟像直盯著自己看,感覺隨時會動起來;又...
擬人論恐怖谷理論去人性化假說仿真機器人
IUCN專家如何決定保育物種
2020.10.01
IUCN專家如何決定保育物種
作者 / 何宣慶/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
610期
一個物種要變成的保育類,必須仔細檢討生物學、漁業活動及環境壓力等資料,再經由專家共同決議。透過IUCN物種專家會議,讓專家們在會議上討論物種的現況,以評估是否將這些物種列為保育對象。
保育物種IUCN軟骨魚海洋
克卜勒結合數學與神學的宇宙模型
2020.10.01
克卜勒結合數學與神學的宇宙模型
作者 / 劉柏宏/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基礎通識教育中心。
610期
16、17世紀時的歐洲科學家,除了對科學抱有理性的觀點,同時也需結合神學信仰。克卜勒以柏拉圖立體為發想推演出的行星運行模型,除了奠定了當代宇宙模型研究的根基,後續所發表的克卜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更對後人有著深...
行星克卜勒行星模型宇宙科學幾何圖形
想要移民太空?你不可不知的「科氏力」!
2020.10.01
想要移民太空?你不可不知的「科氏力」!
作者 / 施奇廷/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任教於東海大學應用物理...
610期
科氏力是一種源自於非慣性座標系的「假想力」。颱風等熱帶氣旋是受科氏力影響的經典例子,隨著區域的不同,氣旋的旋轉方向也有差異。而另一個科氏力常見的說法,就是水槽的水流漩渦方向,相傳南北半球會有不同的漩渦方向...
科氏力颱風非慣性座標系離心力加速度運動
從中心法則談遺傳學研究的演進
2020.10.01
從中心法則談遺傳學研究的演進
作者 / 吳岳隆/臺灣大學昆蟲學系副教授。吳岳隆/臺灣大學昆...
610期
從西元1859年開始,生物學家們開始對遺傳學產生好奇心,染色體、基因與DNA等名詞也相繼誕生;直到1958年由克里克(Francis Crick)提出了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central dogma),迄今仍是所有生物相關研究人員心中屹立不...
遺傳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因子染色體核酸
砍樹、蓋房子也能影響微氣候?
2020.10.01
砍樹、蓋房子也能影響微氣候?
作者 / 黃懷逸/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臺灣大學大氣地質雙主...
610期
太陽的能量抵達地球後,會因地表各處反照率差異,而讓大氣產生不同的溫度。此外,地表的性質也會影響當地的(微)氣候。舉例來說,原本是植物茂密的區域,在經過去森林化或都市化階段後,使天氣變熱,加強海陸間的溫度梯...
太陽大氣反照率環流降雨氣候
從甘蔗開始的蘭姆酒傳奇
2020.10.01
從甘蔗開始的蘭姆酒傳奇
作者 / 鄭建瑋/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
610期
帶有獨特香氣的蘭姆酒是許多人的心頭好,也常被當作調酒中重要的基酒。蘭姆酒由糖蜜與甘蔗汁釀造製成,而蘭姆酒的熟成時間長短與熟成時使用的木桶、不鏽鋼桶差異,更是影響蘭姆酒風味品質的重要因素。在熟成時,酒中的多...
蘭姆酒酒精甘蔗熱帶農業
從古希臘到達爾文時代的物種演化思想發展史
2020.10.01
從古希臘到達爾文時代的物種演化思想發展史
作者 / 許家偉/在香港出生成長,在臺灣接受高等教育,在美國...
610期
被譽為「演化生物學之父」的達爾文,他所提出的演化論普遍被世人所接受。但事實上,物種演化的相關觀念並非由達爾文首先提出,早在古希臘時期就有學者提出物種演進的想法,地理大發現後,更有許多生物演化的想法被當代科...
演化論達爾文演化生物學自然之梯生物
不只是一項科技 人工智慧對未來的反思
2020.10.01
不只是一項科技 人工智慧對未來的反思
作者 / 魏澤人/任教於國立東華大學,創立花蓮—py社群及實做...
610期
人工智慧在無數科幻作品和文學作品中出現過,如《駭客任務》、《復仇者聯盟》等。其基本技術原理以可以推導未來科技發展的路徑。人工智慧發展依賴於龐大的數據。近年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有了不同的升級,可以更高效的使...
科技人工智慧科普電腦
《工作細胞》電影特別篇:超可愛乳酸菌襲來!?
2020.10.01
《工作細胞》電影特別篇:超可愛乳酸菌襲來!?
作者 / 羅億庭/正朝向每天喝一杯優酪乳的路邁進,本刊編輯。
610期
「在人的身體中,約有37兆2千億個細胞,日復一日、24小時、365日,精神十足地工作著!」
《工作細胞》細胞氧氣免疫細胞腸道乳酸菌伺機菌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
2020.10.01
喚醒大腦裡的數學家
作者 / Eddie Woo
610期
多年以來,我一直覺得我的手機裡有個人在跟我作對。它有特殊能力,用看來十分可信的謊言讓我碰上麻煩。好幾次它用咄咄逼人的口氣對我說:「沒問題,我的電池裡還有很多電!」但幾分鐘後就在緊要關頭掛掉,比如說我在兒子...
電池微積分數學演算法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 購物車 0
  • 會員登入
  • 購物須知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傳真電話:+886-2-2363-5999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