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對抗耐藥性細菌新武器
2014.08.01
對抗耐藥性細菌新武器
作者 / 編輯部
536期
「NDM-1」為一段抗藥性基因的名稱,全名為「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原本可用抗生素殺死的細菌,若帶有「NDM-1」基因, 會產生特定的酵素破壞抗生素,有人稱之為「超級細菌」。
NDM-1抗藥性基因酵素抗生素超級細菌真菌碳青黴烯抗生素
猩球為何不崛起?
2014.08.01
猩球為何不崛起?
作者 / 編輯部
536期
不相信物種演化的傳統份子為譏諷《物種起源》,故意將達爾文畫成猴身。攻擊演化論較為科學且有力的問題之一便是:同是靈長類,為何現在卻是人類稱霸地球?
物種演化智力基因基因變異
幹細胞的爭論
2014.07.01
幹細胞的爭論
作者 / 江建勳/任教輔仁大學全人教育中心。
535期
任何細胞都能非常容易被反轉至前胚胎狀態,這革命性發現可預告新治療方法及複製技術。陸續出現的爭論卻讓人懷疑,這是革命還是騙局?
幹細胞醫學細胞胚胎再生醫學體細胞基因淋巴球白血球基因標記
「念力」要怎麼送出來?
2014.07.01
「念力」要怎麼送出來?
作者 / 廖儀芳/臺灣大學動物學博士。
535期
在巴西剛剛登場的世界盃足球賽,一個癱瘓的青年,穿上像外骨骼一般的機器人裝備,用他自己的念力,為這場世足盃,開球!
大腦神經科學大腦皮質神經元腦機介面
以微知著,驗明正身—生物鑑識
2014.07.01
以微知著,驗明正身—生物鑑識
作者 / 蒲長恩/法務部調查局鑑識科學處副處長。
535期
生物鑑識為鑑識科學的重要領域之一,運用生物技術觀察、分析檢體或犯罪證物,用來鑑別證物來自何種物種、來自那一個體,與研判個體之間的血緣關係。
生物技術生物鑑識科學鑑識科學DNA鑑識DNA聚合酶連鎖反應細胞染色體
癌症新方向可能為新陳代謝疾病
2014.07.01
癌症新方向可能為新陳代謝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535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龔行健院長、清華大學王雯靜教授以及王鴻俊博士共同組成的研究團隊,對癌症提出了新的想法:「癌症可能是一種新陳代謝疾病!」研究團隊突破性地找到調控癌細胞葡萄糖代謝,進而造成腫瘤增生的機制。
癌症癌細胞葡萄糖乳酸二氧化碳細胞JMJD5PKM2新陳代謝
大腦GPS的運作方式
2014.07.01
大腦GPS的運作方式
作者 / 編輯部
535期
當我們想要從甲地旅行到乙地,大腦中會開始計算這段旅程的路徑與距離,在移動的過程中,大腦的另一部位則是不斷在計算判斷要選擇哪一條路來到達終點。
大腦科學內嗅皮質海馬迴記憶
植物根利用特殊發育機制 決定根分支方向
2014.07.01
植物根利用特殊發育機制 決定根分支方向
作者 / 編輯部
535期
土壤蘊藏著各種的生命資源,植物在生長的時候,透過複雜的根系來探索土壤,獲得資源,但是土壤中的水氣環境,與植物根系生長的關係,目前仍是個謎。
土壤生命植物水資源
臺灣首將海洋魚類列保育類
2014.07.01
臺灣首將海洋魚類列保育類
作者 / 編輯部
535期
國內首度將海洋魚類列為保育類動物,農委會林務局預告,將分布於墾丁、綠島及蘭嶼海域,剩不到30尾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列為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
海洋魚類保育類動物曲紋唇魚隆頭鸚哥魚珊瑚礁魚類
伊波拉疫苗露曙光
2014.07.01
伊波拉疫苗露曙光
作者 / 編輯部
535期
伊波拉病毒利用體液、空氣傳染,為致死率極高的病毒之一。
伊波拉病毒疫苗抗體野生猿類黑猩猩
地球生命體再進化的可能性:從創造遺傳訊息新「字母」說起
2014.06.01
地球生命體再進化的可能性:從創造遺傳訊息新「字母」...
作者 / 林翰佐/任教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534期
在我們這些五、六年級生成長的過程,正好經歷了電腦科技的發展歷程;從國中時期使用的,由中華商場自製的「蘋果電腦」,到IBM的PC,然後使用DOS作業系統、windows 95,一直到現在的win8系列。
電腦科技位元組生物胺基酸蛋白質核苷酸遺傳訊息基因體RNA
與一隻臺灣新紀錄海膽的邂逅與聯想
2014.06.01
與一隻臺灣新紀錄海膽的邂逅與聯想
作者 / 黃興倬、李坤瑄/任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534期
講到「海膽」,一般人的原始印象是「長得像刺球的海洋生物」;老饕的腦海浮現的則是日本料理的「雲丹」,在唇齒間齧嚼的生殖腺,從舌尖到鼻腔散發的海洋氣味。
海膽海洋生態學後口動物棘皮動物門
啥是癌症幹細胞?
2014.06.01
啥是癌症幹細胞?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4期
上一個冬天,陪著南京大學哲學博士生楊鴻源,到臺北的牯嶺街。楊君少年老成,思想深邃,洋溢青年學者的朝氣,他想到這聞名世界的舊書街,找些佛學及近代史典籍。我這平生不逛街的實驗室黑手,錯誤地帶他從街尾上行,初以...
癌症癌細胞去氧核醣核酸固態瘤腫瘤
孩子難帶是為了防止弟妹出生?
2014.06.01
孩子難帶是為了防止弟妹出生?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常常有小孩在晚上嚎啕大哭,這除了讓父母徒增麻煩外,也常令他們摸不著頭緒。如今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提供了一個邪惡的假說:孩子之所以要在半夜啼哭是為了防止母親再次懷孕。
嬰兒演化生物學懷孕本能行為賀爾蒙幼兒
海大設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
2014.06.01
海大設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海洋大學與農業局合作,在離海僅45分鐘的車程的復育園區成立「水生生物研究暨保育中心」,未來將發展成種苗繁殖、藻類養殖、海洋生物保育及教育等項目的研究站。
海洋海洋生物保育教育
攝取鎳的新種植物
2014.06.01
攝取鎳的新種植物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菲律賓的科學家發現一種能夠吸附重金屬鎳的新物種灌木,其被命名為Rinorea nic-colifera。
鎳離子灌木重金屬金屬環保科技
冠狀動脈篩檢 判斷是否需阿斯匹靈
2014.06.01
冠狀動脈篩檢 判斷是否需阿斯匹靈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阿斯匹靈在近30年已經廣泛的被使用在預防心臟病與心肌梗塞。
阿斯匹靈乙醯水楊酸心血管疾病冠狀動脈鈣化
胖而健康的北極熊
2014.06.01
胖而健康的北極熊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一個由丹麥、中國與美國科學家合作進行的研究提出,藉由比較北極熊和棕熊的基因,可找到人類對抗肥胖的方式。
北極熊基因環境心血管疾病
K33連結泛素鏈 運輸功能關鍵
2014.06.01
K33連結泛素鏈 運輸功能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中研院生化所陳瑞華博士所領導的團隊發表研究指出,生物體細胞內物質運輸的關鍵之一,在於一種小蛋白「泛素」上的「K33」連接點,此機制涉及細胞訊息傳導及重要生理功能。
泛素胺基酸蛋白質細胞
世界上移動最快的動物
2014.06.01
世界上移動最快的動物
作者 / 編輯部
534期
新的研究發現,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動物,並非我們熟知的獵豹,而是小如植物種子的節肢動物「蟎」,牠們每秒移動距離約是其體長的322倍。
獵豹蟎節肢動物生物工程
從分子生物技術來談基因改造物種
2014.05.01
從分子生物技術來談基因改造物種
作者 / 林翰佐/任教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
533期
基因改造物種(gene modified organism,GMO)是最近幾十年來生物科技界的最大爭端。即便是生物技術上的專家,對於這個問題的觀點也呈現兩極化的發展。
基因改造物種生物科技分子生物學基因
生物醫學2013
2014.05.01
生物醫學2013
作者 / 江建勳/任教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533期
從前的研究已經提出壓力事件能影響未來數代的情緒行為或新陳代謝,可能DNA經由化學改變能將基因關閉或打開,這種機制已知為漸成基因遺傳(epigenetic inheritance)。
DNA基因基因遺傳全基因組定序遺傳性疾病器官誘發性多能幹細胞
金魚雙叉尾發育的關鍵基因
2014.05.01
金魚雙叉尾發育的關鍵基因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中央研究院細胞與個體生物學研究所臨海研究站的研究團隊證實金魚的雙叉尾係源自於基因突變,乃影響其背腹形化發育所導致的結果。
金魚基因突變雙叉尾金魚基因
體外培養肺癌幹細胞 提高病患存活率
2014.05.01
體外培養肺癌幹細胞 提高病患存活率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經過六年的努力,臺灣大學成功研發肺癌幹細胞的體外培養模式。
幹細胞癌症肺癌旁泌素藥物癌幹細胞
腸道菌賦予蛆嗅覺
2014.05.01
腸道菌賦予蛆嗅覺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對果蠅幼蟲(蛆)相當重要的嗅覺能力可能不是來自父母,而是牠們腸道中的共生菌。
果蠅黑腹果蠅嗅覺共生菌乳酸桿菌
解開突破DNA 配對準則之謎
2014.05.01
解開突破DNA 配對準則之謎
作者 / 編輯部
533期
近十年來發現許多DNA聚合酶並不完全遵守雙股螺旋中A-T與G-C之標準配對準則,但這些聚合酶如何進行此類異常的突變配對一直是個謎題。
聚合酶DNA標準配對準則
誰該通過?
2014.04.01
誰該通過?
作者 / 陳妙嫻/任教於板橋高中生物科。
532期
生物課談及尿液的形成時,會提到水分再吸收的過程:腎小管上的細胞先以主動運輸再吸收特定的物質,如離子,造成腎小管內液體與其周圍的組織間液產生了足夠的滲透壓差異,水分子才會由腎小管滲透回到血液內。
滲透壓細胞膜通道蛋白離子細胞跨膜蛋白蛋白質
小舌苔,大學問
2014.04.01
小舌苔,大學問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2期
舌頭的外表能反映健康狀況,其上的微小細菌則可能與病症的發生有關。
舌頭舌苔現代醫學猩紅熱中醫免疫功能核酸定序移動性口舌炎疾病
高效率癲癇治療元件 更有效的治療前景
2014.04.01
高效率癲癇治療元件 更有效的治療前景
作者 / 編輯部
532期
交通大學生醫電子轉譯研究中心吳重雨講座教授所帶領的團隊,在可植入式的癲癇治療元件研發有了重大突破。
癲癇癲癇治療癲癇治療元件臨床治療醫療醫療元件
食用肉可能增加失智風險
2014.04.01
食用肉可能增加失智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532期
食用烹調的肉類可能會增加罹患失智症與糖尿病的機率。當肉類被加熱時,會產生「糖化最終產物」(Advanced G l y c a t i o n E n d - p r o d u c t s ,AGEs),這是一種在蛋白與脂肪接觸到醣類時生成的物質。
失智症胰島素糖尿病AGEs
  • «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