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16.01.01
真正有根據的保健食品!
作者 / 陳錦坤。劉昭麟。
553期
許多國家傳統上存在有「藥食同源」的觀念,認為許多食物既可作為食材也具有藥用的價值,這些食材既是美味佳餚,也能養生保健、延年益壽,筆者竊以為這就是「保健食品」觀念的起源。
藥食同源
保健食品
藥理功效
幾丁聚醣
健康食品
正電荷
2016.01.01
用幾丁質製造奈米纖維!
作者 / 蔡敏郎。葉文燕。江宛柔。
553期
幾丁質(chitin)是自然界中含量第二豐富的多醣類,僅次於纖維素。幾丁質存在於節肢動物、軟體動物和蕈類中,同時為奈米級的纖維材料(直徑小於100nm且長徑比大於100)並具有優異的性質。
幾丁質
多醣
幾丁質纖絲
機械拆卸法
化學修飾法
靜電紡絲法
胺基
2016.01.01
躍過中央山脈的櫻花鉤吻鮭
作者 / 方力行/正修科大講座教授,中山大學榮譽教授。陳義雄...
553期
臺灣最有名的淡水魚就是櫻花鉤吻鮭,自從1917年日本學者大島正滿和他的助理青木糾雄發現而將之命名,公諸於世以後,這條千萬年來深居在臺中大甲溪上游,被原住民捕食幾百年也沒有絕滅的魚,從此名揚四海,變成臺灣魚類學...
櫻花鉤吻鮭
亞熱帶
保育物種
淡水魚
海洋
生態
地方魚類誌
2015.12.01
物種基因剔除技術爆炸性的新突破─ CRISPR/Cas9技術淺...
作者 / 林翰佐 銘傳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助理教授
552期
物種基因剔除技術是生命科學研究上的一種終極手段,用來了解特定基因在生命發展過程當中扮演的角色。就如你對別人的好,往往都是你不在身邊時,別人才有清楚的感受一樣,透過抑制特定基因表現的手段,我們可以藉由觀察胚...
CRISPR/Cas9
基因編輯
2015.12.01
有核酸修復 才能生生不息
作者 / 方偉宏/曾為得主莫德里奇指導的博士生,現任臺大醫技...
552期
生命一代一代的延續,細胞不斷的被複製,主導所有生命本質的遺傳物質去氧核糖核酸(DNA),在生物體內已流傳了億萬年,這些遺傳物質時時刻刻受到環境因子的攻擊破壞,但它們奇蹟似的仍然歷久彌新。
諾貝爾化學獎
2015諾貝爾化學獎
化學
核酸修復
2015.12.01
2015諾貝爾生醫獎-寄生蟲病依舊糾纏人類
作者 / 施秀惠/現任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臺灣養殖漁...
552期
今(2015)年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之貢獻為研發抗寄生蟲藥物,大幅提升人類健康。相較於傳播迅速且致死率高的病毒和細菌性疾病,世人對久遭忽視之寄生蟲病明顯陌生而無感;而始於1901年的諾貝爾獎,百餘年來亦僅兩度獎勵寄生...
諾貝爾
生醫獎
寄生蟲
瘧疾
疫苗
蚊子
病媒蚊
運動神經
默克
2015.12.01
發現癌症轉移機制!
作者 / 編輯部
552期
過去認為,癌症轉移是隨機發生,並無事前徵兆得以應對。事實上,癌症轉移是預先決定的。
癌症
癌細胞轉移
胞外泌體
蛋白受體
2015.12.01
海洋美食街上的覓食策略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552期
珊瑚礁被認為是海洋中的雨林,是生物多樣性極高的地方。除了魚蝦貝類會選擇這裡棲身,海綿、海星、海膽也是住民。數量更多的是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像是藻類、細菌、病毒們,也選擇在這裡安身立命。
海洋生物
珊瑚礁
甲藻
細菌
二甲基硫基丙酸
原位化學趨性測試
基因定序
2015.12.01
把你的手機變成顯微鏡!
作者 / 簡志祥/新竹市光華國中教師。
552期
顯微鏡在生物學的發展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沒有顯微鏡,科學家不會發現細胞,也不會知道這世界上有微生物的存在。
科技
生物學
顯微鏡
感光耦合元件
電子目鏡
眼襯距離
2015.12.01
拯救上億人的妙藥-伊維菌素
作者 / 編輯部
552期
坎貝爾與大村智共同發現了「阿維菌素(Avermectin)」,其衍生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對於河盲症與象皮病具有相當好的療效。在發現阿維菌素之前,得先從大村智的過去說起。
伊維菌素
阿維菌素
鏈黴菌
星孢菌素
寄生蟲
2015.11.01
大象何以天生抗癌?
作者 / 編輯部
551期
以大象的體型來說,牠們罹患癌症的風險應比人類要大上許多。
大象
非洲象
癌症
腫瘤
p53蛋白質
基因
抗癌機制
2015.11.01
古人睡得比較多?
作者 / 編輯部
551期
活在忙碌現代的我們,睡眠時間似乎永遠不夠。在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前,人們過著日升而出,日落而息的生活,因此,古代人也理應擁有比我們更長的睡眠時間。
愛迪生
電燈
古代人
睡眠
建議睡眠時間
失眠
2015.11.01
海龜腿部保暖機制
作者 / 編輯部
551期
世界上最大的海龜「革龜(Dermochelys coriacea)」體長可達3公尺,核心體溫約為25~27℃。
海龜
保暖機制
革龜
生理功能
核心熱量
動、靜脈叢
2015.11.01
為什麼要G蛋白偶合受體?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本刊總編輯。
551期
細胞就像一座精密的超迷你工廠,它的內部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各種化學變化,當然就需要許多種類的蛋白質或小分子參與,而且這些分子要一個接一個地把訊息傳遞下去,最終才能執行一個完整的任務。
細胞
化學分子
蛋白質
細胞膜
受體
非共價鍵
G蛋白
2015.11.01
中樞神經系統中的淋巴管vol.46原來你一直都在
作者 / 張荷清。李立仁。
551期
原本中樞神經系統的特徵之一,就是缺乏淋巴系統。雖然先前已知在腦膜腔室間,有獨特的免疫功能,但仍無法解釋免疫細胞是如何進出腦部。為了尋找T細胞進出腦膜的閘門,Louveau等人發現腦膜內竟有一套具備正常功能的淋巴管...
中樞神經
免疫細胞
淋巴系統
腦膜
腦脊髓液
蜘蛛網膜
抗原呈現
2015.10.01
動物巨星成為森林助力
作者 / 編輯部
550期
熊貓無疑是動物世界中的巨星,一個翻滾,一個撲倒,都引起眾人的愛戴。但也有許多人批評,熊貓吸引了過多的資源與關注,甚至使其他瀕危物種陷入更大的困境。
熊貓
瀕危物種
生物棲地
物種
2015.10.01
「兆」樹叢生
作者 / 編輯部
550期
根據統計,目前有超過3兆棵樹木生長在地球上,這個數字是科學家原先估計的 8 倍。
樹木
地球
2015.10.01
紅酒能治阿茲海默症?
作者 / 編輯部
550期
白藜蘆醇存在於葡萄、黑巧克力中,被視為可以延緩與年齡有關疾病的希望。
白藜蘆醇
年齡
葡萄
黑巧克力
阿茲海默症
蛋白質
大腦
2015.10.01
難道,你只認領了論文標題和作者光環?
作者 / 黃正球/美國貝勒醫學院發育生物學博士,研究領域為瘙...
550期
糖尿病是影響現代人健康甚鉅的一種代謝疾病,據統計目前全球約有3%的人口罹患糖尿病,所花費的醫療開銷,一年超過六千億美金。
糖尿病
代謝疾病
胰島素
胰島素阻抗
基因微矩陣
β細胞
2015.10.01
保衛人體的重要防線—專一性防禦
作者 / 鄭乃彧/畢業於臺大生命科學系、動物學研究所;現任彰...
550期
「天啊!為什麼防禦系統那麼複雜?」這是很多人學完免疫的感嘆。第一道防線皮膜屏障,第二道防線吞噬作用與發炎反應,和第三道防線專一性防禦,各式各樣的白血球和蛋白質參與其中。
免疫
白血球
蛋白質
自體免疫疾病
過敏反應
專一性防禦
模式辨識受體
病原相關分子模式
淋巴球
2015.10.01
看進骨頭內恐龍胚胎學(下)
作者 / 黃大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藥學博士班,中興大學客...
550期
看進骨頭內恐龍胚胎學(上)受限於版面字數,實在無法多說,有如肚子脹脹,不紓解一下,肯定要爆坑。話說回頭到「看進骨頭內」和「恐龍胚胎學」兩個課題,其實它們都有好多子課題,所需用到的學科包括物理學、光學、力學...
古生物
骨頭
恐龍胚胎
胚胎學
科學研究
2015.10.01
除錯、修復一把罩─細胞內的蛋白質品管系統
作者 / 林秀娟。顏雪琪。何思祈。
550期
工廠的生產線在大量製造產品時,需要有品質管制系統篩選出不良品,以保證優良的出貨品質。各式蛋白質是生物體的主要組成份子,也是執行細胞生理功能的基本要角,因此維持細胞內蛋白質生產線的超高良率對生命來說也該是第...
細胞
蛋白質
胺基酸
核醣體
DNA(去氧核糖核酸)
mRNA(信使核糖核酸)
2015.09.01
超級掠食者─人類
作者 / 編輯部
549期
人類已儼然成為地球上最大的掠食者。以捕魚來說,科學家過去已警告,目前超過一半的全球漁業資源已衰竭。
掠食者
全球漁業
食物鏈
2015.09.01
章魚基因定序完成!
作者 / 編輯部
549期
章魚基因計畫(Octopus Genome Project)最近成功定序章魚的基因組,章魚成為第一個被基因定序的頭足綱軟體動物。
章魚基因計畫
章魚
基因定序
頭足綱
鹼基對
軟體動物
原鈣黏附蛋白
髓磷脂
2015.09.01
為什麼細胞這麼小?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本刊總編輯。
549期
「細胞很小」是我們對於這個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之第一印象。細胞有多小?
細胞
單細胞生物
細菌
鹼基對
碰撞理論
2015.09.01
癌症治療的新希望,阻斷CTLA-4-艾利森發現的免疫煞車...
作者 / 李建國/臺大免疫所副教授,兼任所長,研究專長在細胞...
549期
自從2011年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Ipilimumab,一種CTLA-4的單株抗體藥物做為治療移轉性黑色素瘤的第一線用藥後,免疫療法這種一百多年前就已經使用的技術,如今再度受到重視,各種癌症臨床試驗更是如火如荼的...
癌症
黑色素瘤
T細胞
免疫反應
免疫檢查點
2015.09.01
抗PD-1抗體的免疫療法-本庶佑發現的免疫煞車裝置
作者 / 李柏諺、繆希椿(李柏諺為臺灣大學醫學院免疫所碩士;...
549期
當艾利森發現T細胞受體的蛋白質結構,並且研究CTLA-4分子的同時,本庶佑卻誤打誤撞地發現了PD-1分子,從分子生物學跨入了免疫學的領域。
T細胞
程序性細胞死亡
樹突細胞
癌細胞
先天免疫抗性
後天免疫抗性
2015.09.01
以對話式教學談生物科教學深化
作者 / 陳妙嫻/畢業於臺大動物系、生態演化所;任教於板橋高...
549期
在研討會中,我以心血循環之道為例(請參考《科學月刊》2月號生動專欄),說明如何以對話式教學的方式,深化生物科的教學。
十二年國教
對話式教學
生物科
血液循環
教案
體循環
肺循環
2015.09.01
崖燕為躲過車禍的演化
作者 / 許家偉/輔仁大學生物系畢業、陽明大學微免所博士;曾...
549期
每年在美國有8千萬隻雀鳥被車輛撞死,在歐洲各國每年也有35萬至2000萬不等的雀鳥命喪車禍。
崖燕
演化
翅膀
雀鳥
2015.08.01
臺灣成功建構長絲狀彎曲病毒模型
作者 / 編輯部
548期
全球有半數以上的農作物,深受長絲狀病毒的威脅。75 年來,植物病毒學家便苦思如何解開長絲狀彎曲病毒的結構。
病毒
長絲狀病毒
竹嵌紋病毒
農業
生技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資料總數:158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