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3.03.15
COVID-19確診後遺症不只「長新冠」自體免疫疾病風險也...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5期
肆虐全世界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在確診者康復之後,某部分人會因此罹患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19,又稱長新冠),像是呼吸道症狀、胸悶胸痛、疲倦、記憶力、注意力,以及睡眠等問題,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
COVID-19
新冠長期症狀
免疫系統
免疫學
2023.02.16
中研院團隊解析胚胎運動神經元細胞圖譜 建構運動神經...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4期
神經元研究圖譜是神經科學界的寶貴資源,能幫助研究者進一步探索神經退化性疾病,如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等,了解為何不同種類...
神經元
神經退化性疾病
運動神經元
單細胞RNA定序技術
轉錄體
神經肽
運動行為
2023.01.16
找到動脈粥狀硬化新分子標靶 「紐蛋白」磷酸化是關鍵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3期
心血管疾病長年來位居臺灣十大死因的前段班,溫差大的秋冬更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即便我們知道動脈粥狀硬化(attherosclerosis)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 危險因子,但科學家目前對於心血管系統中的力學環境仍所知甚...
心血管疾病
動脈粥狀硬化
血管
血管分子生物工程
紐蛋白
分子標靶
磷酸化
2023.01.16
2023年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科學事件?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3期
去(2022)年,我們經歷了許多重大的科學事件。在天文領域,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於年初發射升空,後續更為我們帶來 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太空照片……
2022年
科學事件
疫苗研發
宇宙
疾病
月球任務
CRISPR療法
COP27
阿茲海默症
核廢料
2022.12.26
種族主義使醫學研究產生偏誤
作者 / 編輯部
637期
美國作為一個多元族群的國家,居住著原住民、白人、黑人,以及來自中南美、亞洲等地的移民。然而法律上的平等,依然無法完全消弭種族主義的影響,除了戕害他們的社會地位,也影響他們的身心發展。
種族主義
醫學
心臟病
糖尿病
更年期
疾病
高風險族群
科學研究
2022.12.01
Y染色體的消失 將導致疾病與死亡?生為男性不幸的宿命
作者 /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636期
2013 年的數據顯示,全世界女性平均壽命約為70.4 歲,男性則少了約4 歲;歐盟的女性壽命約為83 歲,男性則約為77.2 歲。從數據中顯示,即使歐盟的人民生活水準和公共衛生程度高,再加上醫療技術水準先進,使整體平均壽命...
Y 染色體
性染色體
疾病
阿茲海默症
2022.11.17
大藥廠的無形之手,決定了你會買什麼藥?《醫藥幽靈》
作者 / 瑟吉歐・希斯蒙都(Sergio Sismondo)
491期
在裝配行銷示意圖的右下角有一個標示為「疾病」的 小圖。如同其他所有小圖上標示的元素一般,疾病也能被形塑與調整,藉以打造出一個更強大又更能獲利的市場。
醫療
病患
疾病
藥物行銷
女性主義
心理健康
疾病意識
憂鬱症
2022.10.15
基因決定一切?社會達爾文主義與遺傳決定論共有的謬誤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學碩士)、陽明微免所(博...
490期
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出版《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的年代(1859年第一版到1872年第六版)正值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同時期歐洲大陸的普魯士統一德意志邦聯成為帝國。
社會達爾文主義
優生學
環境
遺傳決定論
疾病
乳癌基因
基因
神經連結體
生物潛能性
2022.10.15
就醫比率偏低 國內高齡憂鬱症照護的瓶頸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0期
高齡長者罹患憂鬱症將影響許多疾病的預後狀況,並增加長者罹患衰弱者的風險、增加死亡率。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吳其炘醫師研究團隊,深入探討臺灣憂鬱症照護的現況與瓶頸,提供衛生福利部推動各項因...
憂鬱症
高齡長者
高齡醫學
精神疾病
汙名
基層精神醫療
中高齡憂鬱症
就醫率
2022.09.16
COVID-19會提高失智症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9期
今(2022)年8月,英國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針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的長期神經影響進行最全面的追蹤研究,並將結果刊登在《刺絡針精神病學》(The Lancet Psychiatry)。
情緒障礙
憂鬱
焦慮
COVID-19
腦霧
病毒性呼吸道疾病
帕金森氏症
阿茲海默症
失智症
2022.09.01
貓咪為什麼也會確診?新冠病毒與動物的糾葛
作者 / 陳貞志/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
633期
2019 年冬日,中國武漢的華南海鮮巿場中瀰漫著一股另人不安的氣氛。12 月初,巿場員工中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不明的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症狀包含發燒、乾咳、肌肉無力、呼吸急促、腸胃道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頭痛...
COVID-19
新冠病毒
類冠狀病毒
蝙蝠
冠狀病毒科
蹄鼻蝠
演化
基因重組
動物
2022.08.15
阿茲海默症論文疑似造假,將對產學研界造成什麼影響?
作者 / 編譯、整理報導|羅億庭
488期
在今(2022)年7月21日,美國范德比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的神經科學家施拉格(Matthew Schrag)所提出的質疑,震撼了學界與生醫產業界——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神經科學家萊斯內(...
阿茲海默症
類澱粉蛋白
乙型類澱粉蛋白
類澱粉蛋白假說
藥物
新型機轉
神經退化疾病
2022.08.01
擊敗囊狀纖維化的藥物 治療會呼吸的痛
作者 / 葉翰宜。黃自強。
632期
今(2022)年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兩位多年來致力於囊狀纖維化研究的科學家:內古列斯庫和威爾士。囊狀纖維化源於基因突變,使患者的纖維性囊腫跨膜傳導調節蛋白(CFTR)數量不足或功能不全。患者呼吸道黏液過...
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囊狀纖維化
體染色體
隱性遺傳疾病
藥物
囊狀纖維化藥物Kalydeco®
呼吸
2022.06.15
猴痘病毒入侵歐美各國 目前我們對它有多少了解?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6期
猴痘(monkeypox)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所引發的人畜共通疾病,於1958年由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的猴子身上發現。
猴痘
猴痘病毒
人畜共通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
氣溶膠
飛沫傳播
天花病毒
電子顯微鏡
病毒株
DNA
RNA
環型疫苗接種
2022.05.15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引起眾人矚目,許多研究也著力於開發抑制症狀、加快疾病復原的藥物,更有不少學者轉向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希望能參考中醫理論尋求冠狀病毒的解方。
COVID-19
疾病
藥物
症狀
病毒
細胞
實證科學
中藥
草藥
SARS
冠狀病毒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肺部細胞
疫苗
淨冠方
2022.05.15
異常的星狀膠細胞 可能導致自閉症類群障礙症的行為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5期
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種發育障礙,特徵為社交溝通受損、限制性的重複行為、認知缺陷。由於人們對大腦早期發育時所參與疾病進程的細胞類型缺乏了解,使得目前治療ASD的方法仍然非常有限。
自閉症類群障礙
大腦早期發育
神經元
星狀膠細胞
重複行為
記憶缺陷
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神經發育
精神疾病
2022.04.15
個體為什麼會相互競爭?解密大腦中驅動競爭行為的神經...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84期
動物在群體內的行為,通常受到社會、經濟、環境之間複雜的交互作用所影響,而這些因素也影響了個體在群體中競爭成功的能力。然而,影響社會群體中個人行為的細胞機制,至今仍為未解之謎。
動物
社會群體
個人行為
細胞機制
神經元
神經細胞
前扣帶迴皮質
神經認知疾病
2022.03.15
由Theranos案看臨床血液檢測與新創公司文化
作者 / 楊凱雯/加州柏克萊大學管理碩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生...
483期
今(2022)年1月4日對許多矽谷的生技新創公司與生技人來說是個五味雜陳的日子。之前紅極一時的臨床檢測新創公司Theranos創始人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被加州陪審團宣告有罪。
矽谷新創文化
臨床檢驗
疾病
癌症標記
Theranos
液相層析法
質譜聯用檢測
實驗室開發檢測方法
企業文化
2022.02.01
「憂鬱:讓我們聊聊」什麼是憂鬱症?
作者 / 陳淑惠/美國艾默雷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目前任教於臺...
626期
• 憂鬱症∕重鬱症不同於心情低落的「反應性」情緒,而是屬於一種「情緒性」與「思考性」的心理 ∕ 精神疾病。憂鬱症的症狀通常會持續一段時日,且難以自行好轉。
憂鬱症
重鬱症
情緒
思考
精神疾病
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
健康公共議題
DSM-5
低落性情感疾患
輕鬱症
2022.01.15
中研院協同陽明交大團隊 找出讓停止的心臟再次跳動的...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1期
人的心臟為什麼會跳動?主要原因是來自於心臟的節律點(sinoatrial node)會放電,自發的電流使心肌收縮把血液打到全身。
心臟
節律點
電流
心肌
病竇症候群
心律調節器
蠶絲
生物材料
心肌細胞
鈣黏蛋白
心臟傳導疾病
2021.12.14
推動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幫助更多患者的轉譯醫學...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
480期
如果有一個地方,有著充足的先進實驗儀器與資源可以讓學者、醫師共同進行實驗,結合基礎研究結果與臨床上得出的結論,雙方一起生產出對患者最有用的研究成果,這會讓他們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轉譯醫學
醫學
基礎研究
臨床實務
奈米粒子
介白素-33
慢性疾病
免疫調控機轉
母胎醫學
細胞治療
PDL1
免疫治療
2021.11.30
奪命死神或親密好友?細菌與人的相處之道
作者 / 楊倍昌/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624期
細菌是許多疾病的元兇,但由於它過於微小,直到19 世紀末人們才發現這個沉默的死神。歷史上,英國內科醫師斯諾利用倫敦街道地圖,說明霍亂感染源的案例;英國外科醫師李斯特,推斷開刀手術病人傷口敗血症是由微生物所引...
細菌
疾病
黑死病
耶爾辛氏鼠疫桿菌
空間推理
醫學
霍亂
公共衛生
2021.11.30
音樂改變了意識狀態?「出神」的腦科學研究
作者 / 蔡振家/臺大音樂學研究所副教授,著有《另類閱聽:表...
624期
聆聽某些音樂時,你曾體驗過一種喪失自我感受,無法妥善控制思想或行為的狀況嗎?這種感受被心理學家稱為「出神」。今年一群加拿大認知神經科學家們發現,當音樂導致出神狀態時,身體感覺的改變可能跟右腦角回的活化有關...
音樂
演化
出神狀態
意識
科學
腦造影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網路
神經科學
去個人化
2021.11.16
成大與創甡生技攜手開發修護乳 可望減輕泡泡龍病患皮...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是一種罕見的皮膚遺傳性疾病,在臺灣俗稱「泡泡龍」,致病原因為基因突變使連結皮膚各層的蛋白質產生異常、無法被製造,進一步導致表皮無法被固定,而在外...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
皮膚
遺傳性疾病
泡泡龍症患者
膠原蛋白
亞熱帶氣候
修護乳
2021.10.19
心血管疾病患者接種COVID-19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項?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478期
心血管疾病病友,需要接種疫苗嗎?心血管疾病病友,得到COVID-19後的重症機率較一般人高嗎?
心血管疾病
疫苗
高風險慢性病疾病
抗血小板藥物
降血脂藥史塔汀
β受體阻滯劑
血栓
心肌炎
重症風險
2021.10.01
狗鼻子能拯救人類嗎?嗅出疾病味道的醫療偵測犬
作者 / 陳筱筑/訓練師,專長為偵測犬訓練、動物行為訓練及犬...
622期
當我們罹患疾病時,人體細胞在代謝與合成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數以百計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由於犬隻能嗅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氣味變化,再經過訓練後,就能針對這些疾病作出示警行為。目前醫療偵測犬可分辨出癌症、細菌感...
科學月刊
犬
偵測犬
醫療偵測犬
醫療警報輔助犬
嗅覺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s
癌症
細菌感染
帕金森氏症
瘧疾
糖尿病偵測犬
癲癇警示犬
COVID-19
2021.09.10
4款疫苗齊聚臺灣,有什麼建議可提供給風濕性疾病、狼...
作者 / 編輯部
477期
隨著輝瑞/BNT疫苗(Pfizer/BNT)送入臺灣,國人對於疫苗施打也有了更多樣化的選擇。而在臺灣的第9類疫苗接種對象中,有哪些相關施打建議可提供給風濕性疾病、狼瘡患者參考(4版)?與廠商、潛在合作夥伴洽談合作時,該...
科技報導
疫苗
COVID-19
風濕性疾病
狼瘡
2021.09.10
COVID-19疫苗接種,給風濕性疾病/狼瘡患者接種建議
作者 / 資料整理|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
477期
考量到許多病友接種疫苗前需要參考更個人化的資料,在《科技報導》第476期裡,本系列從各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與研究中,擷取精華,用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彙整出對實體器官移植、糖尿病患者、愛滋病患者、中風患者的接種疫...
科技報導
疫苗
COVID-19
風濕性疾病
狼瘡
AZ疫苗
嬌生疫苗
2021.09.10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藥物開發及疾病治療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477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現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技術,包括基因轉殖、模式動物(animal model)的建立、食品檢測試劑及其他輔助工具的開發等;應用端已用於農產...
科技報導
基因編輯
CRISPR
藥物開發
藥物標靶
藥物標靶點
精準醫療
個人化醫療
人體基因資料庫
遺傳性疾病
2021.06.15
研究顯示COVID-19會通過空氣傳播 應納入相關防疫措施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4期
去年疫情爆發之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不認同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甚至在社群媒體上駁斥此為假訊息,因此各國亦遵從其指引,向民眾主要宣導的防疫措施為「口罩」、「洗手」...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空氣傳播
呼吸道疾病
氣溶膠
«
1
2
3
4
5
6
»
頁次:
1
2
3
4
5
6
資料總數:153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