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7.15
呼吸道融合病毒不再無可抵禦 數十年的RSV疫苗研發之路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511期
1960年代的深冬,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孤兒院裡,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大舉入侵。在當年接種了尚在試驗階段RSV疫苗的嬰幼兒保護力結果出爐:此疫苗不僅沒有抗RSV病毒感染的效果,甚至還會加劇...
呼吸道融合病毒
RSV
COVID-19
死病毒疫苗
T 細胞
冠狀病毒
棘蛋白
抗感染
基因工程
2024.07.15
為什麼有些人不易受感染? 解讀免疫系統遭遇新冠病毒...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11期
新冠病毒(SARS-CoV-2)從2019年開始在全球肆虐,但為何有些人容易被感染、有些人則不會?荷蘭癌症機構(The Netherlands Cancer Institute)林德博姆(Rik Lindeboom)研究團隊,近期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對未...
新冠病毒
防疫措施
免疫學
感染
鼻咽拭子
先天性免疫
抗原呈現細胞
早期免疫反應
2024.05.15
美國德州乳牛場工人感染禽流感 相關單位未來將密切監...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9期
上(4)月初,美國德州一名乳牛場工人感染了H5N1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此疫情同時也正在美國六個州的乳牛農場中蔓延。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的說明,目...
美國
德州
乳牛場
禽流感
H5N1
哺乳動物
病毒
呼吸道感染
2023.10.15
北醫大團隊開創「多醣合成生物平台」 有望應用於新型...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2期
以醣分子作為次單位疫苗可應用於諸多細菌感染的疾病中,例如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可對抗肺炎、敗血症等疾病。然而,醣分子在合成上相當困難,看似相同的分子結構...
北醫大
多醣
次單位疫苗
細菌感染
翁啟惠
西貝格
謝尚逸
2023.09.15
全球首款RSV母嬰疫苗有望核准使用?RSV疫苗的最新研究...
作者 / 周彥宏/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研究員、中...
501期
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為負股RNA病毒,屬於副黏液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病毒具有外套膜(envelope),表面有兩個主要的醣蛋白——F蛋白質(fusion protein)與G蛋白質(attachment...
母嬰疫苗
RSV
腺病毒
臨床試驗
2023.06.01
確診後仍久病不癒?解析「長新冠」症狀和致病因子
作者 / 齊嘉鈺/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
642期
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宣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大流行疾病已經過了三年,全世界都在努力掙脫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簡稱新冠病毒)帶來的威脅,讓生活能繼續往前走。
COVID-19
長新冠
新冠病毒
內分泌
免疫系統
2023.05.16
如何知道傷口遭細菌感染?瑞典團隊開發會變色的敷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7期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若皮膚受到大面積破壞(如燒燙傷),除了影響皮膚的正常功能,復原往往也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再加上如果管理不當甚至有可能因傷口感染而喪命。
皮膚
器官
細菌
pH值
二氧化矽
溴瑞香草酚藍
2023.01.16
冠狀病毒的重複感染,是福還是禍?《從一個沒有名字的...
作者 / 何美鄉
493期
接種了疫苗,還是會被感染;感染了之後,還是會再被感染。這就是新冠疫情既定的現實,人類不願意接受也不行,因為一切都已經印記在新冠病毒那持續具有免疫逃避的變異基因中。你的抗體不足以中和下一個到來的新變異株,這...
冠狀病毒
BA.1
BA.2
季節性冠狀病毒
免疫
重複感染
公衛
流行病
2022.06.01
「Living with COVID-19」,臺灣準備好與病毒一起生活...
作者 / 施信如/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630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從2019 年底爆發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年半。隨著許多國家經歷過好幾波疫情,加上疫苗的高施打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對人類的威脅程度確實比疫情剛開始時降低許多,也因此有很...
COVID-19
病毒
變種病毒株
Omicron變異株
RNA病毒
基因
RNA複製酶
免疫逃脫性
病毒學
抗病毒藥物
新冠後遺症
2022.05.15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引起眾人矚目,許多研究也著力於開發抑制症狀、加快疾病復原的藥物,更有不少學者轉向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希望能參考中醫理論尋求冠狀病毒的解方。
COVID-19
疾病
藥物
症狀
病毒
細胞
實證科學
中藥
草藥
SARS
冠狀病毒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肺部細胞
疫苗
淨冠方
2022.03.15
高防護層級的P3實驗室,為什麼會發生感染事件?
作者 / 編輯部
483期
還記得去(2021)年12月初,中研院P3實驗室爆發了人員感染COVID-19的事件嗎?在高防護等級的P3實驗室中,預防措施如氣流系統、密封的操作環境、正壓式個人防護服等缺一不可,為什麼仍會發生感染事件?
COVID-19
P3實驗室
氣流系統
正壓式個人防護服
SARS病毒
病毒
2022.03.15
高防護實驗室內感染是怎麼發生的?又該如何預防?P3實...
作者 / 黃鵬年/長庚大學新興病毒分子醫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
483期
去(2021)年12月9日,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在緊急記者會上宣布,臺灣新增一起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第三等級實驗室(BSL-3 Lab,以下簡稱P3實驗室)人員感染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實驗室感染事件,一時之間...
P3實驗室
COVID-19
高防護實驗室
中研院
生物安全等級
第三等級病原體
病原體
SARS
生物安全櫃
炭疽疫苗
2022.01.15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1期
日前,在南非發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被命名為「Omicron」,儘管各國緊急實施嚴格的新措施,試圖降低飆升的病例數,但非洲和歐洲各國仍抵擋不了Omicron變異株的侵襲。
新冠病毒
變異株
Delta變異株
Omicron變異株
重症率
感染力
抗體
免疫系統
T細胞
2022.01.04
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作者 / 羅傑文/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從事病毒感染症控制科學研...
625期
• 紫外線依波長不同可分為UVA、UVB、UVC,其中波長為254 奈米的UVC 廣泛用於消毒。 • 由於紫外線的波長,接近生物體遺傳物質DNA 與RNA 的光吸收波長260 奈米,因此可以有效地殺死各種微生物,包含SARS-CoV-2。 • 若...
紫外線
波長
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
免疫系統辨識
疫苗
臭氧層
UVC
UVB
太陽
DNA
RNA
2021.12.14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0期
人體的血液循環中,負責輸送氧氣的紅血球細胞大約有3億個。最近科學家發現,它們可能同時還有著一些先前從未料想到的功能:偵測感染與受傷的跡象。
血液
紅血球
細胞
微生物
DNA
免疫系統
一氧化氮
病原體
脊椎動物
鳥糞嘌呤
巨噬細胞
2021.10.01
狗鼻子能拯救人類嗎?嗅出疾病味道的醫療偵測犬
作者 / 陳筱筑/訓練師,專長為偵測犬訓練、動物行為訓練及犬...
622期
當我們罹患疾病時,人體細胞在代謝與合成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數以百計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由於犬隻能嗅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氣味變化,再經過訓練後,就能針對這些疾病作出示警行為。目前醫療偵測犬可分辨出癌症、細菌感...
科學月刊
犬
偵測犬
醫療偵測犬
醫療警報輔助犬
嗅覺
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s
癌症
細菌感染
帕金森氏症
瘧疾
糖尿病偵測犬
癲癇警示犬
COVID-19
2021.06.15
成大發現肺泡表面蛋白重組可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除了快篩檢測與施打疫苗疾病預防之外,各方研究團隊也透過分子生物學技術,針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帶來解方。近期,由成功大學教授王志堯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肺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肺泡表面蛋白D
重組片段肺泡表面蛋白D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ACE2
2021.03.16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去(2020)年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許多研究仍在進行中。
COVID-19
抗體
癌症
疫苗
新冠肺炎
2021.02.18
呼吸器下的感染危機 劍橋團隊用DNA快速找出感染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0期
COVID-19在全球肆虐,確診人數已突破一億人,許多重症病患不得不倚賴呼吸器和抗生素,來爭取戰勝病毒的可能性。
COVID-19
呼吸器
續發性感染
聚合酶連鎖反應
抗生素
病原體
2021.01.18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在去(2020)年成為焦點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些患者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的症狀,像是腦霧(brain fog)、突發性疲勞(fatigue)、嗅覺與味覺喪失、頭暈嘔吐等情況,新研究揭露了可能的原因。
COVID-19
中樞神經
病毒
棘蛋白
血腦障壁
外套膜
免疫系統
新冠肺炎
2020.12.01
C型肝炎病毒:第一個可以治癒的人類慢性病毒感染
作者 / 陳培哲/現為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曾為臺灣大...
612期
當科學家們尚不清楚C型肝炎的時候,都是以非A非B型肝炎來代稱。而非A非B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歸功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病毒學家阿爾特;接著是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成功分離出非A非B型肝炎病毒,並將它正名為C型肝炎病毒...
肝炎
輸血
病毒
基因體
重組蛋白
分子生物學
血液
大腸桿菌
2020諾貝爾獎
2020.07.15
美研究發現更多可阻斷SARS-CoV 2感染人體的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463期
近來,全球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肆虐,科學家也正努力研發可行的藥物與疫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日前篩選出可抑制病毒複...
新冠肺炎
COVID-19
候選分子(candidate molecules)
病毒
RNA聚合酶
核苷酸
三磷酸鹽
2020.06.29
有趣到讓你不想睡的病理學通識
作者 / 仲野徹
607期
這裡的受傷並非指心靈上的創傷,而是細胞因為各種原因、物理或化學上的刺激而受到損傷的現象。事實上,各種原因都可能讓細胞受傷,不過損傷的性質越嚴重、衝擊越大或者時間越久,最後就會導致細胞死亡。
可逆性損傷
細胞受損
細菌感染
病毒感染
自我免疫失調
遺傳性異常
老化
放射線治療
脂肪
膽固醇
2020.05.01
遭受感染之後怎麼辦?— 談昆蟲免疫力
作者 / 唐政綱/臺大昆蟲學系博士班博士候選人。陳平/臺大昆...
605期
生物體的免疫系統是由各式各樣的生理代謝反應與個體生物學結構所組成,用以預防或抵禦病原菌的防禦機制,免疫系統可檢測出小至奈米的細小病毒(parvovirus)、大到毫米的線蟲(Nematoda)和外寄生蟲(parasitic worm)。...
生物體
免疫系統
循環系統
樹突細胞
無脊椎動物
血淋巴
細胞性免疫
體液性免疫
2020.04.10
零接觸能偵測體徵 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誕生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昇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期發表可24小時遠距偵測呼吸頻率、心跳、體溫與姿勢的雷達系統,打造出市面上唯一非接觸式生理照護系統的產品。
醫療
生理照護系統
遠端監測
自我注入鎖定式雷達
生理訊號無線感測雷達
感染風險
人工智慧
2020.02.24
從個人防護到社區防疫,公衛專家怎麼想?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編輯。
459期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以下稱臺大公衛)今(2020)年2月24日於臺大公衛學院大樓拱北講堂舉辦「抗COVID-19疫情說明會(第三週)」,根據疫情的數值模擬分析,解答各界對社區感染及各場所傳染資訊...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COVID-19
公衛
防疫
社區感染
行為學
隔離
檢疫
2017.09.01
從群聚感染事件看C型肝炎病毒根除願景
作者 / 吳明憲/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429期
今年年初桃園市衛生局接獲2名急性病毒性C型肝炎確診病例,經基因序列比對,發現為同一型C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調查發現2名患者皆曾至社區維蓮診所就醫並接受靜脈注射治療,初步鎖定維蓮診所可能為群聚感染源。
C型炎肝病毒
群聚感染
2017.09.01
中研院與陽明大學研究團隊發現對抗細菌感染的關鍵蛋白
作者 / 編輯部
429期
【本刊訊】當人體有細菌入侵時,便會啟動體內的免疫反應以抵禦外來的敵人。而最近,由中央研究院謝世良特聘研究員與陽明大學陳思婷助理教授的研究團隊共同合作發 現C型凝集素5A(CLEC5A)基因為細菌感 染時能有效對抗的...
細菌感染
關鍵蛋白
2017.08.01
國衛院發現腸道感染會使阿茲海默症病程加劇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種常見的腦部神經退化 性失智症。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疾病。在臺灣,80歲以上的老人每5人即有1人罹患此疾病。在現今高齡化的趨勢下,阿茲海默症已是許多...
腸道
阿茲海默症
免疫血球細胞
氧化自由基
2017.08.01
美國研究發現受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倖存者2年後精子內仍...
作者 / 編輯部
428期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是一種感染力極強的核糖核酸(RNA)病毒,主要經由體液傳染,遭受感染的患者會有上吐下瀉、全身痠痛、發燒等病症, 致死率高達50%以上,然而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藥物或疫苗可以治療或預防。
伊波拉病毒
精子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3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