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人類首度偏轉了一顆小行星!DART任務成功後,地球就安全了嗎?
2022.11.17
人類首度偏轉了一顆小行星!DART任務成功後,地球就安...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1期
今(2022)年9月26日,人類第一次證明了我們可以改變一塊巨大岩石在太空中的飛行路徑——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的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DART)任務結果比預期更好,所發射的太...
DART任務地球保護計畫歐洲太空總署戈德斯通天文臺美國加州歐文堡
3000年前,人類就對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
2022.11.03
3000年前,人類就對環境造成無法挽回的破壞
作者 / 編輯部
635期
最近特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考古學家在探索以色列的沙漠遺跡⸺所羅門王礦場(King Solomon's Mines)時,發現過去用來冶煉銅金屬的燃料⸺木炭,進一步研究更發現它的來源隨著時間發生了變化。
所羅門王礦場木炭相思樹羅騰樹銅工業生態
來自太空的太陽能可以傳輸至地球嗎?
2022.11.03
來自太空的太陽能可以傳輸至地球嗎?
作者 / 編輯部
635期
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正在執行一項有如科幻電影的計畫:太空太陽能項目(Space Solar Power Project, SSPP),準備以無線傳輸的方式將在太空獲得的太陽能傳送到全球每一個角落。
太空太陽能直流電太陽能板太空載具
橫跨板塊交界帶的大橋
2022.11.03
橫跨板塊交界帶的大橋
作者 / 郭毓璞/教育工作者,熱愛閱讀大自然這本大書,多年來...
635期
今(2022)年9 月18 日下午2 點44 分的池上大地震,讓花蓮玉里遭受非常大的損害。地震不僅讓大樓倒塌,更使6 月才整修完畢、通車的高寮大橋斷裂,當下甚至有三人連人帶車摔落橋面。
高寮大橋玉里大橋同志運動板塊交界帶地質學家土木工程學板塊擠壓現象
從古地磁學的研究 看地球磁場長期的變化
2022.11.03
從古地磁學的研究 看地球磁場長期的變化
作者 / 洪崇勝/曾任職於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從事古地...
635期
火山岩及沉積岩於生成時所含的磁性礦物,會記錄當時地球磁場的性質,這兩類岩石是研究古地磁的良好材料。 地磁場的強度與方向在過去的地球歷史中是變動不拘的,尤其曾發生多次的磁極倒轉,倒轉發生的時間不定,而倒轉發...
古地磁地球磁場古地磁學磁性礦物玄武岩沉積岩火山岩
九個太陽要回來摧殘大地了嗎?氣候變遷下的熱浪變化
2022.11.03
九個太陽要回來摧殘大地了嗎?氣候變遷下的熱浪變化
作者 / 駱世豪/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
古代傳說中,后羿射下九個太陽讓地上的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古代的預言已經告訴我們,炎熱的氣候條件不利於萬物的生長。而在現今全球暖化的情況下,另外九個太陽會復活嗎?以上雖是玩笑話,但今(2022)年歐洲國家就...
全球暖化熱浪阻塞高壓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生態浩劫人體危害
「湖」蘆壺裡糊裡糊塗的湖? 一窺土衛六泰坦的神祕風景
2022.10.01
「湖」蘆壺裡糊裡糊塗的湖? 一窺土衛六泰坦的神祕風...
作者 / 戴夏飛/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所研究員。趙丰/臺大物理...
634期
卡西尼號太空船搭載的登陸艇降落在土星的衛星——泰坦,記錄經歷大氣至降落到地表的觀測影像和數據。
土星衛星泰坦甲烷月亮
海洋微型塑膠飄去哪兒?研究發現會經飛沫進入大氣
2022.09.16
海洋微型塑膠飄去哪兒?研究發現會經飛沫進入大氣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9期
塑膠垃圾進入海洋,除了在海上漂流、沉沒、集結成大規模的海洋垃圾帶,也會在風吹日曬雨淋的過程中風化為海洋微型塑膠(microplastics)。這些微型塑膠在大海中將何去何從?
塑膠垃圾海洋飛沫氣膠微型塑膠大氣
SpaceX 星鏈衛星墜落 我們該注意太空天氣嗎?
2022.09.01
SpaceX 星鏈衛星墜落 我們該注意太空天氣嗎?
作者 / 林建宏/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專長為太空物理與人...
633期
夜晚我們仰望星空,充滿對宇宙的好奇,渴望了解地球以外的未知世界;不過一旦到了白天,太空的探索也只能止於興趣。但這一切隨著人類愈來愈多的太空應用而有重大的改變。
太空科技全球衛星系統火箭發展衛星福衛七號獵鷹重火箭SpaceX 星鏈任務星鏈衛星
臺灣自製的「獵風者衛星」組裝完成,將幫助我們更理解大氣活動
2022.08.15
臺灣自製的「獵風者衛星」組裝完成,將幫助我們更理解...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8期
近日,由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自主研發的「獵風者TRITON」(FORMOSAT-7R)衛星已裝上太陽能板,完成所有的組裝工作。獵風者衛星計畫主持人林辰宗表示,後續將持續進行完整的衛星測試,內容包含衛星的質量特性量測...
獵風者TRITON衛星圭亞那太空中心獵風者衛星福爾摩沙衛星七號風場福衛五號GNSS-R儀器準天頂衛星系統
大氣中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可能影響碳定年法的準確度
2022.08.15
大氣中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可能影響碳定年法的準確度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8期
空氣中有多種碳的同位素,其中以碳-12(12C)最為常見,另外也有少量因宇宙射線與地球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碳-14(14C)。由於生物活著會吸收碳-12與碳-14,再加上碳-14具有放射性且會以衰變週期5700年在自然...
同位素碳碳-14有機物炸彈碳二氧化碳碳定年法
韋伯望遠鏡提供的觀測數據,帶給天文學家哪些啟示?
2022.08.15
韋伯望遠鏡提供的觀測數據,帶給天文學家哪些啟示?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8期
受到許多人關注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於去(2021)年12月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終於在今(2022)年7月11日起,陸...
韋伯太空望遠鏡星系宇宙紅移宇宙曙光大霹靂宇宙正午環形星系
全新星際視野
2022.08.01
全新星際視野
作者 / 編輯部
632期
由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開發的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JWST),於去(2021)年年底成功升空。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太空望遠鏡光譜數據全彩圖像紅外線
冰下之水、水下之火 水深火熱的歐羅巴
2022.08.01
冰下之水、水下之火 水深火熱的歐羅巴
作者 / 戴夏飛。趙丰。
632期
太陽系裡已經探明有幾個「水深火熱」的世界,而木衛二歐羅巴正是其一。這些世界不正是原始生命孕育的最佳場域嗎?
木星衛星歐羅巴潮汐放射性元素核能重力伽利略號太空船大氣層伽利略四巨月
恆星有多遙遠?劃時代的太空望遠鏡任務
2022.08.01
恆星有多遙遠?劃時代的太空望遠鏡任務
作者 / 陳文屏/中央大學天文所講座教授,除了研究恆星及星團...
632期
「依巴谷」是第一個專精於精密天體測量的太空望遠鏡,在環繞地球的軌道上測量星體位置,並根據視差現象估計星體與地球的距離,同時測量星體本身的自行運動。
邵逸夫獎依巴谷太空望遠鏡光學設計光譜儀蓋婭望遠鏡天體性質銀河系結構天體衛星自行運動
「聯星系統」有機分子破壞、重建速度快 更可能孕育出外星生命
2022.07.15
「聯星系統」有機分子破壞、重建速度快 更可能孕育出...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7期
地球是我們目前唯一已知有生命存在的星球,由於地球屬於單恆星系統,因此天文學家過去在尋找外星生命時,也傾向關注只有一個恆星的單恆星系統。
地球行星生命星球單恆星系統太陽外星生命聯星系統銀河系有機化合物年輕聯星系統有機分子
最接近地球的多行星系統
2022.07.01
最接近地球的多行星系統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的天文學家們在銀河系附近發現新的多行星系統,距離地球只有33 光年,是目前已知最接近地球的多行星系統之一。
地球多行星系統天文學行星大氣層恆星紅矮星星球
為什麼海王星比天王星「藍」?
2022.07.01
為什麼海王星比天王星「藍」?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天王星(Uranus)與海王星(Neptune)的大氣中存在著少量甲烷,由於甲烷會反射藍光,使它們呈現藍色。
天王星海王星甲烷星球天文望遠鏡大氣氣懸膠體光化學霧氣層甲烷冰甲烷雪
誰說基礎科學沒有用?幫助永續農業、減碳、能源應用的基礎研究
2022.07.01
誰說基礎科學沒有用?幫助永續農業、減碳、能源應用的...
作者 / 羅億庭/做不了研究只好少開冷氣減碳,本刊編輯。
631期
在看文章前,想先問問你對於「基礎科學」的想像是什麼?在現今的臺灣社會中,民眾大多將焦點擺在科學研究的「應用端」,似乎比較難理解基礎科學研究為什麼重要。
基礎科學永續農業減碳能源應用基礎研究全球暖化化學肥料有機物質氮肥硝酸鹽枯草桿菌微生物
預測颱風的白色精靈?暴風中的波浪與白帽觀測
2022.07.01
預測颱風的白色精靈?暴風中的波浪與白帽觀測
作者 / 林芸安/就讀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水海所專題生,喜歡...
631期
1968年9月,地處德國與丹麥國境交界處西側的席爾特島(Sylt)秋意襲人,陰霾天空中積雲在低空快速翻騰,風速強勁的北海海面上波瀾壯闊、白浪片片,海上有一座巨大的鑽油平臺,只見一位金髮的科學家穿著亮橘色工作服站在...
白帽海浪海洋哈瑟曼氣候模型全球暖化大氣運動颱風
【快訊】2022 年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
2022.06.18
【快訊】2022 年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2 年第五屆唐獎永續發展獎由國際知名經濟學家「傑佛瑞・薩克斯」(Jeffrey D. Sachs)獲獎。
唐獎永續發展獎薩克斯SDGs永續科學千禧年計畫永續發展目標
科學家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種植出植物
2022.06.01
科學家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種植出植物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充足的陽光、適當的環境溫度、肥沃土壤等條件是一株植物長得頭好壯壯的關鍵。想像一塊貧瘠、缺乏雨水、不是遭到陽光直射就是完全沒有太陽的土地,有辦法讓植物存活嗎?
植物阿波羅11號阿拉伯芥種子土壤有機物質遺傳學技術月球礦物質
防曬乳成分「二苯甲酮- 3」為什麼會傷害珊瑚和海葵?
2022.06.01
防曬乳成分「二苯甲酮- 3」為什麼會傷害珊瑚和海葵?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過往許多論文皆指出,防曬乳中的某些化學成分會傷害珊瑚,近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篇研究,找出其中一項可能的原因。二苯甲酮- 3(oxybenzone)的化學結構使它能夠吸收紫外線,防止對皮膚細胞的傷害,是一...
防曬乳化學成分珊瑚二苯甲酮-3化學結構紫外線皮膚細胞海葵真蕈珊瑚自由基珊瑚白化共生藻生態系統
為什麼會看見「華」?雲的光影魔術秀
2022.06.01
為什麼會看見「華」?雲的光影魔術秀
作者 / 江秉城/EASY天文地科團隊成員,走路常常不看路,以抬...
630期
當光線穿過一顆水滴時會發生繞射,呈現明暗相間的同心圓光環圖形,此時光環中心較亮,愈往周圍愈暗。而當太陽光或月光穿過很多水滴(雲)產生繞射後,便會形成我們所看到的「華」。
光線水滴繞射日華月華月亮光暈大氣光學現象彩色光暈波長光學現象月虹
再次看見「甜甜圈」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密銀河系中心的「巨獸」
2022.05.13
再次看見「甜甜圈」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解密銀河系中...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630期
2019年4月第一張室女座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影像,讓黑洞從神秘且難以想像的概念中鮮活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然而,這僅僅是廣大宇宙中的一個黑洞,我們能否看見其他黑洞?
黑洞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室女座M87星系人馬座A星Sgr A*銀河系黑洞諾貝爾物理學獎大質量緻密天體中研院
前所未見的奇異太空泡泡
2022.05.01
前所未見的奇異太空泡泡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抬頭仰望夜空時,我們可以看見閃爍的星點;如果進一步用天文望遠鏡觀察,還能發現外太空的星體正在不停地活動,例如行星碰撞、恆星燃燒、氣體及塵埃的化學反應等。
天文學巨大泡泡太空物體無線電波環奇異無線電環星系黑洞恆星宇宙衝擊波無線電波
微孢子蟲來襲 入侵種螞蟻的惡夢
2022.05.01
微孢子蟲來襲 入侵種螞蟻的惡夢
作者 / 編輯部
629期
入侵種(invasive species),是指由人類引入而因此破壞當地生態的外來物種,例如臺灣的入侵紅火蟻(Solenopsis invicta)。其實不只是臺灣,入侵種螞蟻在世界各地都造成了危害,除了被咬到的地方會疼痛過敏之外,牠們還...
螞蟻入侵種螞蟻生態外來物種紅火蟻黃褐瘋蟻經濟生態微孢子蟲菌絲宿主細胞
飛多遠算是到「太空」?太空疆界與太空拓展史
2022.05.01
飛多遠算是到「太空」?太空疆界與太空拓展史
作者 / 劉正彥/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專業領...
629期
去(2021)年7月11日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搭乘自家太空船,首次飛至離地表86公里高的地球中氣層頂,結束後平安返回地球。九天之後,2021年7月20日,美國藍色起源(Blue Origin)...
太空科學太空船太空氣態電漿態太陽磁場太陽風地球磁場作用高層大氣太空計畫太空疆界
當太空中有太多衛星,會造成哪些問題?
2022.04.15
當太空中有太多衛星,會造成哪些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84期
2015年初,馬斯克(Elon Musk)首度宣布SpaceX公司將於太空中部署低地球軌道通訊衛星,發展覆蓋全球的網際網路,揭開了星鏈(Starlink)計畫的序幕。
太空通訊衛星網際網路星鏈計畫太空垃圾太空站安全天文學
全世界都能收得到信號!SpaceX星鏈計畫的野心與挑戰
2022.04.15
全世界都能收得到信號!SpaceX星鏈計畫的野心與挑戰
作者 / 黃楓台/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工程力學博士。專長為衛星...
484期
2015年1月,馬斯克(Elon Musk)在西雅圖一場未對媒體公開的活動中,首度宣布SpaceX公司將發展低地球軌道通訊衛星,以建構一個部署於太空的網際網路,自此揭開了「星鏈」(Starlink)計畫的序幕。
SpaceX公司通訊衛星衛星太空網際網路星鏈計畫太空垃圾地面天文觀測光害暗星星系太空安全商業太空利益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