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12-16COP27設置「損失與損害」基金 補償受氣候災害影響的國家 492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第27屆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COP27)於今(2022)年11月6日∼11月18 日在埃及的沙姆沙伊赫(Sharm el Sheikh)舉行。本屆 COP27在長達30多個小時的來回討論後,於11月20日上午閉幕並發布此次會議的最終新聞稿與決議結果。

在今年度的COP27決議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決議設置 「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提供那些排碳不多但卻飽受氣候災難所苦的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經濟援助。除了決議損失與損害基金之外,COP27達成的共識並不多,大部分都只是重述過去已達成的協議或共識。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報導,有些國家指出本次的決議並不完善,像是去(2021)年在蘇格蘭格拉斯哥 (Glasgow)舉行的COP26承諾的降溫1.5℃並沒有任何進展,對於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措辭也相當薄弱、不夠明確。

在過去20多年來,已開發國家雖然願意提供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幫助開發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改善基礎建設以減少碳排量,但卻一直不願意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無論是已開發國家(developed countries)或低度開發國家,其實都無法逃離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威脅,但低度開發國家受限於資源,能夠對抗氣候變遷造成的災害如洪水、乾旱等的方法有限,往往承擔比已開發國家更多的風險。災害與損害基金的設置便可以協助這些國家進行災後重建、防災、救災等工作。曾參加過多次氣候變遷大會的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子倫解釋,綠色氣候基金的用意是協助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國家減緩災害、進行調適等;但損失與災害基金的概念卻是源自工業化國家需對目前的碳排放造成的災害,負擔起「責任」(liability)與「賠償」(compensation),而這些已開發國家自然不願意承認當今的氣候變遷與自身的開發行為有關。

以今年6月中旬以來被洪水淹沒超過33%國土的巴基斯坦為例,由於氣候變遷而持續的兩個多月暴雨使該國約3300萬人受到影響,這也是巴基斯坦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水災。目前初步估計洪水造成的損失超過100億美元,農田、蔬果等糧食嚴重短缺,且巴基斯坦的紡織業關鍵、占出口量60%以上的棉花作物也有45%被沖走,種種原因使得該國通貨膨脹率達24.9%。巴基斯坦氣候部長拉赫曼(Sherry Rehman)樂見COP27的這項決議,但他也認為損失與損害基金「並不是慈善援助」,而是為了未來與氣候正義的投資。

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蕭代基指出,臺灣的工業與經濟發展在過去數十年高速成長,也使得臺灣成為世界第20大經濟體,產業結構具有高排放、高耗能的特徵。臺灣在2019年的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及人均排放量,分別排在世界的第22名與第18名;人均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則是10.96公噸,為全球的2.44倍(全球人均排放量為4.5公噸)。即便臺灣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無法加入損失與損害基金,但我們也應該配合聯合國的做法,加強現有的國際合作發展基金,並調適專案工作的內容與規模,以協助友邦面臨氣候變遷時可能需要應對的挑戰。

中央研究院環竟變遷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題中心執行長許晃雄表示,去年的COP26著重於減量、COP27的訴求則是氣候正義,可見主辦該次氣候變遷大會的國家握有一定的主導性。而明(2023)年的COP28將在石油產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舉行,也令主張迅速進行石化燃料減量的國家與團體感到不安。甚至有些評論擔憂不僅無法達到COP26的減量承諾,使本世紀末的地球溫度仍會提升2.4℃,甚至也無法排除3℃的可能性, 可見氣候變遷與政治議題的複雜度息息相關,具有高挑戰性。氣候變遷的減緩、調適、損失與損害議題並無法排出優先順序,必須同步解決,針對COP27的決議,許晃雄認為臺灣各界可以思考的議題包含兩方面:

1. 明年的COP28將揭曉損失與損害基金的收集、推行與使用狀況,那麼非聯合國會員國的臺灣可否置身事外?當資金的捐助情況不理想時,是否會依照碳排放的排名直接課徵類似碳費、碳關稅等的鉅額費用?這些都有待後續的觀察與釐清。

2. 臺灣政府在今年3月宣布2050淨零轉型政策,也預估未來8年間將投入9000億經費實行減碳科技與措施。但在氣候變遷的減緩與調適領域,國內對於 「調適」在關注程度遠不及「減緩」,未來也需要有額外預算投入以徹底了解未來的氣候變遷將對臺灣造成哪些衝擊,並透過科學的風險推估規劃出適當的調適方案。

中央大學通識中心教授李河清說明,原先在會議中提議的「逐步減少所有化石燃料」遭受產油國反對,因而被調整為「逐步減少煤炭」,各國在減碳源頭上的行動不足,但卻願意支付因氣候災害而造成的國家損失,可見本次會議的矛盾之處。林子倫認為這次會議在糧食安全、水資源、能源、海洋、青年等議題上都有新的聲音,且民間企業參與的陣容也再度擴大,期待他們展示的各類再生能源新技術、氣候調適解方, 為未來的淨零轉型帶來新氣象。

延伸閱讀
1. 姜唯(2022年11月21日)。COP27達歷史性決議:氣候災害可獲道義賠償 但減少化石燃料再等等。環境資訊中心。https://e-info.org.tw/ node/235501
2.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2022年11月21日)。「COP27」專家意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https://smctw.tw/14684/
3. Harvey F. et al. (2022 November 20). Cop27 agrees historic 'loss and damage' fund for climate impac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Guardian. http://bit.ly/3Ez9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