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19.08.16
環保技術潛力無窮有機廢棄物處理商業化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臺灣有機廢棄物無適當去處,除了造成業界的處理困難,不肖業者隨意棄置的行為也間接導致環境問題,甚至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上的危害。中央研究院院士楊秋忠,日前以環保酵素技術結合反應設備,並將有機廢棄物快速製成肥料,...
有機廢棄物
環保
2019.08.16
國家與自然的關係,因科學悄然改變......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日前,臺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簡旭伸,以中國目前積極發展人造雨科技背後的政治、社會分析為例呼籲,人類應謹慎面對地球工程帶來的社會發展及國際局勢影響。
人造雨
2019.08.16
光合作用演化史恐被改寫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陽光的能量能讓植物行使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透過化學反應進而製造出糖類。許多植物、藻類及部分細菌在這個過程中會將水分解以產生能量,並釋放氧氣作為廢料,其稱為「產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
演化史
2019.08.16
小麥產量受氣溫影響,威士忌恐成絕響?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隨著全球暖化影響加劇,世界各地的小麥與其它穀物收成欠佳,而包含威士忌在內的酒類生產也可能遭受波及。在沒有這些穀類的前提下,人們還有機會喝到威士忌嗎?
小麥
氣溫
威士忌
2019.08.16
The Bakery加速器進駐南科臺灣新創邁新頁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南科為因應科技部創新創業政策,於2015年起提供南臺灣地區創新創業相關服務。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現階段已取得相當成果。對此,英國The Bakery加速器宣布,今(2019)年7月9日加入南科園區,提供國外資金、新創資源、聚集...
The Bakery加速器
2019.08.16
擁有觸覺並以大腦控制的機械義肢手臂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對於失去手臂的截肢患者及身障者而言,使用義肢將能提升其生活品質與便利,但一般的義肢在操作上面臨許多的挑戰。舉例而言,使用者無法精準控制義肢抓握物品的力道,也無法進行更為精細的手部動作。因此,設計出能產生觸...
觸覺
機械義肢手臂
2019.08.16
利用超級電腦的圖像分析解決亂流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當水或空氣等流體,在極高速的運動之下,通常會有亂流(turbulence)的現象產生。當亂流出現後,流體內部的速度與壓力等數值會隨機變化,造成觀測及研究的困難。
超級電腦
流體
2019.08.16
「研講堂」屏東場蓄勢待發主題更深入在地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中央研究院今(2019)年6月於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科普單元「研講堂」的首場講座,探討語言學習的方法、神經系統的發炎與退化,以及人工智慧與多媒體的議題,活動結束後佳評如潮。
研講堂
神經系統
人工智慧
2019.08.16
魚與熊掌可兼得能生產水與電的太陽能板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太陽能板
2019.08.16
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特別報導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擁有「熱帶植物諾亞方舟」美名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2007年於屏東縣高樹鄉成立,目標是保育熱帶與亞熱帶植物,並以永續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家維教授擔任執行長。
保種中心
熱帶植物
2019.08.16
工業4.0再進化—成大團隊全球首創工業4.1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工業4.0」一詞源自於德國政府所提出的高科技計畫,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其概念為透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與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 CPS),結合目前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及產品體驗,並...
工業4.1
2019.08.16
挑戰摩爾定律—成功大學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特別報導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位於臺南成功大學的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於1997年,前身為國科會南區微機電系統研究發展中心,後續於2002年更名「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並作為臺灣奈米科技研究重鎮。
摩爾定律
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2019.08.16
產業地圖走一遭-亞太生技展圓滿落幕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上(2019年7)月25~28日,生技產業協會(biotechnologyinnovationorganization,BIO)與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共同舉辦的「亞洲生技大展(BioAsia-Taiwan)」於南港展覽館盛大展開。今年度展覽以「生物科技帶動下一波亞洲...
亞太生技展
2019.08.16
抗菌物質的新選擇-生物多胺製成的抗菌材料
作者 / 林翰佑/臺灣大學獸醫學系副教授;林翰佳/海洋大學生...
452期
在人類所處的世界中,到處都有細菌的存在。其中,有些細菌對於人畜會造成很大的傷害,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桿菌等;輕則上吐下瀉、發冷畏寒、呼吸不順或皮膚潰爛,重則危害生命。在1928年弗萊明(Alexander...
抗菌材料
多胺製成
2019.07.21
不只玩遊戲,也讓生活更便利!綜談擴增實境技術應用
作者 / 陸元平/臺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副教授。
451期
談到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應用,當屬在全球掀起熱潮、由任天堂公司所發行的精靈寶可夢(Pokémon Go)尋寶遊戲。然而,寶可夢的風行造成一般人認為所謂的AR技術,就是指將虛擬的三維物件與真實環境同步...
擴增實境
人工智慧
2019.07.21
3D珊瑚礁-水下調查立體結構的新方法
作者 / 陳冠言/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生,來自基隆大海的男...
451期
珊瑚礁有著極其多變的立體結構,這些三維空間如同海裡的社區住宅和便利商店,是提供海裡居民(魚、蝦、貝類)生活所需的各種基礎建設,研究這些結構的多樣性有什麼生態與保育意義?他們在面對逆境時會如何變化?這些都是...
珊瑚礁
水下調查立體結構
2019.07.20
留住好人才、貢獻好技術 科技部REAL計畫成果不俗
作者 / 郭羽漫/《科技報導》主編。
451期
作為全球高科技競爭核心,半導體產業無論在設備或人才上,都需擴大投入,以因應人工智慧、大數據及物聯網等科技浪潮為時代帶來的改變。科技部先前推動產學研發聯盟合作計畫(Academia-Industry Research Alliance...
REAL計畫
產學合作
2019.07.20
登革出血熱生成途徑有二,血小板釋出物成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近日,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與臺灣大學藥學系、陽明大學臨床醫學所學者合作,發現登革病毒(dengue virus)會刺激血小板產生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進而攻擊白血球,導致發炎。其後,...
登革出血熱
血小板
2019.07.18
福衛七號順利發射升空 可望帶來更多氣候資訊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臺灣最新的氣象衛星群──福爾摩沙衛星七號(以下稱福衛七號),於上(2019年6)月25日順利發射,且成功與臺灣通聯!
福衛七號
遙測
2019.07.18
衣服髒了還一直穿?當心製造更多污染「雲」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污染
臭氧
2019.07.18
最新微型部件套組,什麼科技玩意兒都難不倒它!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教授傑遜弗爾德(Neil Gershenfeld)曾提出個想法:既然世上所有生物均由20種氨基酸組合成,是否能創造一個用來組裝各式科技產品,且只有20個基本部件的套組...
微型部件套組
2019.07.18
探索外星生命首部曲 搜尋類木行星存在證據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自古以來,外星生命的存在與否一直是人們好奇的千年疑問。對天文學家而言,找尋外星生命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先尋找某恆星系統中,是否有與木星及土星相似的大型類木行星。畢竟,類木行星的存在能夠確保其他星球上的生命...
類木星
恆星
2019.07.18
電腦周邊新革命 節能與效能兼具的新型記憶體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近年來,節約能源的觀念已深植人心。不論是路上馳騁的車輛、人手一支的智慧型手機,及各類家用電器等,這些產品都標榜擁有強大的節能與省電的功能。但現代人使用的電腦等設備,其能源節用的效果卻遠不如上述的電子產品,...
記憶體
電腦週邊
2019.07.18
電玩遊戲模擬如何應對動物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自去(2018)年中國地區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臺灣在疫情的保護措施上投入大量的經費與人力,雖目前尚未出現相關病例,但政府等機關仍舊不敢輕忽。因此,在面對隨時可能蔓延的疫情,加強生物安全議題措施刻不容緩,其中人類...
電玩模擬
動物疾病
2019.07.18
去除文字及圖案油墨 回收紙張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利用水、二氧化碳及可見光成功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液化燃料,可作為處理二氧化碳的全新方法。
去除油墨
紙張回收
2019.07.18
不需在腦中植入額外裝置 可隨「心」控制的機器人手臂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近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與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合作一款非侵入式機器人手臂,根據卡內基梅隆大學新聞,該產品不需在大腦植入任何裝置,即可透過心智加以控制。
機器手臂
腦機介面
2019.07.18
左右腦對聲音的反應大不同, 大腦處理語言的謎團可望...
作者 / 編輯部
451期
近日,《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一研究指出,大腦左右半球在聲音處理上的差異,可能肇因於其「線路」部署的不同。
腦
聲音處理
2019.06.24
打破最高溫紀錄 超導體研究嶄露新曙光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超導體(superconductor) 是一種在特定溫度之下,電阻將降為零的 導體。近期由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團隊在Nature期刊發表的 最新研究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在最高 溫度下能展現完美導電特性與能力的...
超導體
超導氫化物
2019.06.24
人工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轉換為液化燃料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研究發現,利用水、二氧化碳及可見光成功將 二氧化碳轉化為液化燃料,可作為處理二氧化碳的全新方法。透過將二氧化碳...
人工光合作用
液化燃料
2019.06.24
全新雷射加速器 質子治療新方法
作者 / 編輯部
450期
近年來,質子治療(proton therapy)是討論度最高的放射線治療選項之一,其方式是在癌性腫瘤中發射一道加速質子,通過照射並殺死癌細胞。這項治療的優勢在於其能精準定位癌細胞,將其殺死而不會傷害附近的正常細胞或器官。...
雷射加速器
質子治療
«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資料總數:15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