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焦點話題
  • 精選好讀
  • 重磅快評
  • 生醫先鋒
  • 科技智財
  • 專訪時間
  • 特別報導
  • 動態時報
  • 懷念科月人
  • 資訊生活
  • 學術趨勢
  • 科技人文
  • 科技前沿
  1.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光陽與工研院合作 電動車設計新里程
2019.02.01
光陽與工研院合作 電動車設計新里程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在臺灣,大街小巷皆能看到機車的蹤跡,利用機車代步的民眾仍是多數,但一般汽油驅動的機車所造成的空氣汙染問題十分嚴重。近年,民眾環保意識抬頭,為了減少污染的排放,電動機車的出現成為民眾交通代步的新選...
光陽工研院電動車
將可見光轉換為紅外光的新技術 未來有望治療癌症等疾病
2019.02.01
將可見光轉換為紅外光的新技術 未來有望治療癌症等疾...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Nature的研究顯示,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化學轉化過程,能將可見光轉化為紅外光,可在無害的情況下穿...
紅外光癌症
可形變的微型機器人 未來或許可用於醫療
2019.02.01
可形變的微型機器人 未來或許可用於醫療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及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於《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發布研究,表示未來或許能將微型機器人透過藥物輸送致患病的身體組織之中。
機器人醫療
中山海科系科學英文課 領學生用英文專業答辯
2019.02.01
中山海科系科學英文課 領學生用英文專業答辯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以下稱海科系)創辦至今,已開設8年的科學英文課。該門課的學生在第二學期時,須就「全球暖化是否由人類引起」及「進化論是事實還是假說」進行全英語辯論,為讓學生能有針對專業進行答辯...
科學英文課答辯
中研院團隊解碼牛樟基因定序 改寫植物族譜
2019.02.01
中研院團隊解碼牛樟基因定序 改寫植物族譜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臺灣特有喬木──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不但是可提煉芳香精油的上等木材,更能培養出素有「森林紅寶石」之稱的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可惜因遭受大量盜採而瀕臨絕種。中央研究院生物多...
牛樟基因植物族譜
臺科學家發現打開血腦障壁的密鑰 腦癌治療又現曙光
2019.02.01
臺科學家發現打開血腦障壁的密鑰 腦癌治療又現曙光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腦瘤治療的過程中,血腦障壁(blood brain barrier, BBB)使化療藥物被阻隔在外,無法有效殺死癌細胞。近期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於《美國化學會奈米雜誌》(ACS Nano)發布最新研究,並指出在...
血腦障壁腦癌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揭碑 將積極推動人才培育
2019.02.01
國研院半導體中心揭碑 將積極推動人才培育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半導體研究中心(以下稱半導體中心)日前正式揭牌,是全球唯一整合積體電路設計、晶片下線製造及半導體元件製程研究的國家級科技研發中心,並與產學合作平台「臺灣半導體產學研發聯盟(...
國研院半導體人才培育
導電材料新用法 美學者打造氧化石墨烯黏土
2019.02.01
導電材料新用法 美學者打造氧化石墨烯黏土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研究團隊,日前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布研究,將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製作成柔軟、可塑型與可捏合的有趣材料,就像麵團或黏土一...
導電氧化石墨烯黏土
中山海科院材料成果展 隱形鼻罩與防刺布料驚艷全場
2019.02.01
中山海科院材料成果展 隱形鼻罩與防刺布料驚艷全場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近日,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舉辦畢業專題成果展,現場展示許多呈現材料力學成果的作品。其中,由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以下稱海工系)學生群共同改良發想的「PM_2.5下的新潮流──隱形鼻罩」與「刀子無法刺透的...
隱形鼻罩防刺布料
產電形式革新 未來可望打造「靜電」電源
2019.02.01
產電形式革新 未來可望打造「靜電」電源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靜電(static electricity)是相當常見的能源生成形式,然而人們對它的了解似乎不多。近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University at Buffalo, UB)學者於《靜電學報》(Journal of Electrostatics)發布的...
靜電摩擦起電效應費米能階
科技部率新創團隊跨國參展 產品潛力受歐美大廠青睞
2019.02.01
科技部率新創團隊跨國參展 產品潛力受歐美大廠青睞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為引領臺灣高科技新創前進國際市場,科技部於今(2019)年1月8~11日率44家頂尖科技新創團隊,再度征戰美國拉斯維加斯消費性電子展(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並在展後記者會上宣布新創團隊於今年展...
產品潛力消費性電子展全球數位經濟新創產業鏈TTA
挑戰即時戰略遊戲 AI再次戰勝人類
2019.02.01
挑戰即時戰略遊戲 AI再次戰勝人類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2017年,一款由來自英國倫敦的Google DeepMind人工智慧公司所設計的人工智慧圍棋軟體AlphaGo擊敗世界頂尖圍棋棋士而聲名大噪。而該團隊野心不止於此,近期也將目標伸向網路即時戰略遊戲領域。DeepMind團隊推出...
AlphaStarAI戰略遊戲
智慧農業初探-當資訊走入田間
2019.02.01
智慧農業初探-當資訊走入田間
作者 / 陳幸延/智慧農夫。
446期
農業,是相當早期的文明,當人類可以在一地點定居、不用隨著山牧季移時,穩定的糧食來源成了奠定社會發展的基石,加速工業世代的更迭,更有甚者,工業發明還能促成農業邁向現代化。
智慧農業資訊田間
生長在水陸交界的蜻蛉—淺談台江地區的蜻蛉與環境問題
2019.02.01
生長在水陸交界的蜻蛉—淺談台江地區的蜻蛉與環境問題...
作者 / 黃棕堡/臺南市善化高中飼養蜻蜓與螢火蟲的高三生。
446期
「台江」這個名字,源自歷史上的台江內海,現今多已陸化為濕地或魚塭。18世紀前,位於臺灣西南的潟湖即為台江內海,潟湖在18世紀中葉後逐漸陸化,外側的鯤鯓(即沙洲)亦與陸地連為一體,僅餘四草湖、鯤鯓湖與若干濕地等...
台江地區蜻蛉環境
國衛院病媒蚊中心登革熱防疫大作戰
2019.02.01
國衛院病媒蚊中心登革熱防疫大作戰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46期
近年來,全球皆水深火熱的壟罩在病媒蚊疾病中,在中南美洲地區,有造成小頭症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 ZIKV);在臺灣,除了時有日本腦炎(Japanese encephalitis)的零星案例傳出外,影響臺灣最大的莫過於隨著氣候的增...
國衛院登革熱防疫
興大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聯手 復甦瀕危食蛇龜
2019.01.01
興大與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聯手 復甦瀕危食蛇龜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臺灣唯一的陸棲性淡水龜──食蛇龜(Cuora flavomarginata),因長期被盜獵且棲地受破壞,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其列為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 EN)。財團法人日月光文教基金會與中興大學去(...
食蛇龜瀕危物種
中山大學與港務公司合作 力推港埠區塊鏈技術應用
2019.01.01
中山大學與港務公司合作 力推港埠區塊鏈技術應用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國立中山大學與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港務公司)去(2018)年12月13日於高雄港史館,針對區塊鏈於港埠管理等應用舉辦「智慧港口論壇與工作坊」,除了邀集中山大學研發長周明奇、副教務長陸曉筠等行政主管和師生參...
區塊鏈技術智慧港埠區塊鏈e港通服務平台
錯認十幾年 科學家修正七員化合物結構
2019.01.01
錯認十幾年 科學家修正七員化合物結構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令人難以捉摸的七員環狀亞氨醚(seven-membered cyclic imino ethers),被懷疑因氣味與光譜數據誤導,使得研究員得到錯誤的分子結構,日前已被化學家修正過來。
七員化合物結構 核磁光譜
英科學家發現 天王星形成早期可能遭受撞擊
2019.01.01
英科學家發現 天王星形成早期可能遭受撞擊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去(2018)年7月,科學家發現天王星(Uranus)的地軸傾角近98度,與太陽系其他行星相比可謂是「躺著在轉」。近日,英國科學家提出解釋,認為過去天王星可能遭受撞擊。
天王星碰撞事件太陽系
模仿人類視覺 AI也能辨識物體
2019.01.01
模仿人類視覺 AI也能辨識物體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本刊訊】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亨利•薩穆埃利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UCLA Samueli School of Engineering)與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電腦視覺電腦AI視覺系統
全新安全可穿戴式感測器 協助早產兒追蹤健康狀態
2019.01.01
全新安全可穿戴式感測器 協助早產兒追蹤健康狀態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本刊訊】對於過早出生的嬰兒而言,早產兒發生關於神經運動及認知發育問題的機率較大。持續地追蹤與及早發現問題所在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佳處理辦法。
感測器早產兒追蹤健康
機器手也能彈出簡單的樂句?被動運動模式的精妙演繹
2019.01.01
機器手也能彈出簡單的樂句?被動運動模式的精妙演繹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本刊訊】鋼琴演奏未來或許不再只是人類的專利。近日在英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研究團隊發表於《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的研究,團隊利用3D列印技術製做出一隻機器手,且只要利用其手腕動...
機器手被動運動模式
全球移民人流預測 新模型讓人口遷徙推估更準確
2019.01.01
全球移民人流預測 新模型讓人口遷徙推估更準確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本刊訊】在當今人口攀升、日益擁擠的地球,人口流動對於國家的基礎設施及資源造成相當的壓力。移民人口流動的數據可提供政府進行規劃與應對措施,然而,就算是已開發國家相關數據的推估仍舊不夠精確。
移民人流人口遷徙
美科學家研發能阻斷 前列腺癌細胞生長的成分
2019.01.01
美科學家研發能阻斷 前列腺癌細胞生長的成分
作者 / 編輯部
445期
【本刊訊】近日,美國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 NYU)醫學院研究團隊已研發出治療前列腺癌更有效的化合物,並將該研究發佈於近期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前列腺癌環狀類肽
星火點燃前的那一週 臺大論文造假案是怎麼開始報導的
2019.01.01
星火點燃前的那一週 臺大論文造假案是怎麼開始報導的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
445期
2016年11月,臺大爆發臺灣學術史上最嚴重的論文造假醜聞,實質涉案人員層級之高、牽連的研究機構之廣、造假持續時間之長均是前所未見。自此案爆發之初至2017年4月30日止,包含邀請外部稿件、讀者投書,以及總編輯具名,...
臺大論文造假案
智慧浴室距離我們還遙遠嗎?
2019.01.01
智慧浴室距離我們還遙遠嗎?
作者 / 顏碩廷/瑞愛生醫創辦人,交大電子博士,畢業後任職鴻...
445期
好萊塢電影《絕地再生》(The Island),描述複製人如何探究自我、追求自由的情節,劇情明快緊湊,令人印象深刻。片頭一開始,男主角麥奎格(Ewan McGregor)起床時先到廁所小便,在他眼前的螢幕立刻顯示「鉀含量超標,...
智慧浴室健康監護智慧馬桶
中研院利用人工智慧與演算法 開發合成醣分子軟體
2019.01.01
中研院利用人工智慧與演算法 開發合成醣分子軟體
作者 / 李依庭/科月主編。
445期
醣類(carbohydrate),又稱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碳、氫、氧3種元素構成,廣泛存在自然界,也是生活中常見的物質。不只是作為生物體的營養來源,醣類在生物體中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像是儲存養分的肝糖、遺傳物質上的...
人工智慧演算法醣分子
2018未來科技展圓滿落幕 展出模式多元有趣
2019.01.01
2018未來科技展圓滿落幕 展出模式多元有趣
作者 / 郭羽漫/本刊主編。
445期
科技部去(2018)年12月13~15日於臺北世貿三館舉辦「2018未來科技展(Future Tech Expo, FUTEX 2018),逾百項具科學突破與產業應用潛力的新興技術被展出。
未來科技展科技與生活AI 腦波意念情緒解碼機
澳學者以金屬製作電晶體 可提高產能並降低生產成本
2018.12.01
澳學者以金屬製作電晶體 可提高產能並降低生產成本
作者 / 編輯部
444期
【本刊訊】根據莫爾定律(Moore's law),積體電路上每單位面積可容納的矽電晶體(silicon transistors)約隔2年成長1倍;不過由於物理上的限制,此預測說法恐將撐不過2025年。
金屬氣道電晶體ACT
量測宇宙中恆星的星光 可望進一步了解宇宙歷史
2018.12.01
量測宇宙中恆星的星光 可望進一步了解宇宙歷史
作者 / 編輯部
444期
【本刊訊】據了解,目前天文學家已成功量測出宇宙歷史上所有恆星所發出的星光。這些星光包含4×10^84個光粒子及光子,經換算相當於太陽燃燒1千億兆年所產生的光子數量,而宇宙的壽命也不過137億年左右。
恆星星光宇宙歷史河外背景光
  • «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