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0.09.15
治療罕見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可行方向
作者 / 撰文|楊尚訓。
465期
神經退化性疾病,在臺灣約佔罕見疾病的三分之一。許多此類疾病目前並無根治的方法,大多僅能進行症狀治療,不但嚴重影響病人的神經相關功能,甚至對病人生活品質以及家庭與社會在長期照顧上,都形成無法想像的負擔。
神經科學
神經退化性疾病
蛋白質
小腦萎縮症
核苷酸
遺傳性神經病變
2020.09.15
【登革熱防治的回顧與前瞻】深入明瞭登革熱的病徵、傳...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466期
多年來,新北市與臺中市較少發生登革熱流行,因此警覺性與防疫備戰力不足,各於2018年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2019年,新北市更首次出現本土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群聚,顯示白線斑蚊在該市仍有傳播風險;同年高雄市...
登革熱
流行病學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COVID-19
病毒傳播
病媒蚊
防疫
2020.09.14
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的研究倫理爭議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副研究學者,前成功...
466期
此次臺大公衛團隊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畫,在研究倫理審查方面引發些許爭議。從目前資訊及各方說法來看,先說結論,臺大團隊是否應該把彰化縣衛生局的採檢視為研究的一部份,面臨兩難。如視採檢為研究...
臺大公衛
彰化縣衛生局
研究倫理
倫理審查
血清
抗體
檢測
2020.09.10
眼見為憑:以影像技術觀察大腦神經連結
作者 / 撰文|朱士維。
465期
自從西班牙病理學家拉蒙.卡哈爾(Santiago Ramón y Cajal)透過硝酸銀染色法與光學顯微技術描繪神經圖譜,確立個別神經細胞的存在以來,創新的觀察技術在神經科學的發展可說扮演關鍵角色。
神經細胞
神經科學
磁振造影
硝酸銀染色法
光學顯微技術
2020.09.10
透過顱內電生理和fMRI瞭解人類認知
作者 / 撰文|吳仕煒。
465期
本質上,神經科學對於人類大腦的瞭解,受限於量測大腦活動的技術和它的訊號品質。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出現,將大眾對人類認知功能背後神經機轉的瞭解推向新的境界。
功能性磁振造影
神經科學
癲癇
認知功能
2020.09.10
生理時鐘和睡眠:晝夜節律的重要性
作者 / 撰文|陳柏熹。
465期
《莊子》〈讓王〉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這正是自1900年代迄今科學家不斷研究的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2017年諾貝爾生醫獎亦與晝夜節律的基因研究有關。
睡眠
生理時鐘
快速動眼期
睡眠障礙症
2020.09.10
對抗復發腦癌-從分子到高階影像
作者 / 撰文|陳品元。
465期
癌症的治療,近十年因標靶與免疫藥物的突破而有長足的進步,但這樣的好事並沒有發生在惡性腦瘤的患者身上。截至目前為止,就算接受標準治療,惡性腦癌病人的五年存活率(five-year survival rate)仍小於10%,其中最重...
腦癌
腦瘤
腦癌細胞
前列腺素E2
生物標記
類固醇
甲基化
2020.09.10
神經膠細胞於大腦健康與疾病的角色
作者 / 撰文|李怡萱。
465期
在「浩瀚複雜」的腦海中,無論是長距還是短距的神經連結傳導,都決定了人體器官和系統的健康運作,以及人類行為活動的多樣態(polymorphous)風貌。
神經科學
神經膠細胞
神經元
微膠細胞
憂鬱症
神經免疫機制
寡樹突膠細胞
2020.09.10
以臨床與醫工揭開神經調控的面紗
作者 / 撰文|李政家。
465期
神經調控(neuromodulation),一直是神經科學領域裡相當神祕的部份,它的原理是在神經系統的某些區域,以電刺激對神經功能進行誘導和抑制,進而讓許多神經功能得以促進或維持。
神經調控
帕金森氏症
神經調控
脊椎刺激器
醫學
2020.09.10
找出大腦發育問題癥結
作者 / 撰文|周申如。
465期
哺乳動物的大腦相當複雜,它掌管感官與動作行為,並整合學習、記憶、認知和意識。
大腦
神經細胞
微機電系統
基因組定序
思覺失調症
自閉症類群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血球細胞
2020.09.10
靈長類動物的神經研究
作者 / 撰文|陳志揚。
465期
想瞭解人類如何感知世界、思考以及轉化為行動,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研究其他靈長類動物,因為牠們在演化上與人類最為接近。在國外,靈長類研究領域非常廣泛,尤其是神經科學領域,從基本的感覺、運動乃至於認知、語言與疾病...
靈長類動物
神經科學
瞳孔
上丘
演化
獼猴
狨猴
腦波
2020.09.10
發展腦神經科技於疾病預防、診斷與治療
作者 / 撰文|柯立偉。
465期
近年來,全世界積極推動「智慧醫療」跨領域研究。正值創新醫療與跨領域學術應用蓬勃發展之際,此次研討會邀請國內神經科學家與知名臨床醫師,分享有關智慧醫療的跨領域研究成果。
神經科學
智慧醫療
偏頭痛
腦波
擴增實境
2020.09.10
增生療法如何解決疼痛問題?
作者 / 撰文|韓德生。
465期
增生療法(prolotherapy)是利用局部注射葡萄糖水修復軟組織(如肌肉、肌腱、肌膜、韌帶、關節與神經等)和處理疼痛的一種治療手段,它的歷史悠久且有一定的功效。
增生療法
腕隧道症候群
椎間盤
軟組織
張拉共構體
2020.09.10
omega-3脂肪酸如何介導身心健康?
作者 / 撰文|張倍禎。
465期
憂鬱症的病理生理基礎——單胺氧化酶理論(monoamine hypothesis),對於病因的探究和創新治療的發展已走到盡頭。
omega-3
憂鬱症
單胺氧化酶理論
精神醫學
營養精神醫學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失智症
β澱粉樣蛋白
2020.09.10
「看見」記憶
作者 / 撰文|謝育哲/《科學月刊》編輯。
465期
「一個好的科學家並非只是以追求發表國際級的論文為目標;他們真正在追求的其實是真理。」這是江安世於2007年榮獲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時,在受訪影片中對科學家研究精神所下的註解。
大腦
記憶
神經傳遞圖譜
蕈狀體
肯氏細胞
嗅覺
多巴胺
超解析顯微鏡
X光三維斷層掃描技術
2020.09.10
分辨水腦症與失智症的臨床與核醫技術
作者 / 撰文|陳科廷。
465期
水腦症(hydrocephalus),即腦裡面有「過多的水」, 這些水就是腦脊髓液(cerebrospinal fluid)。
水腦症
腦脊髓液
原發性常壓水腦症
核醫影像
退化性失智症
2020.09.10
話什麼神經?閱讀、語言, 都是大腦的神奇傑作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5期
說到臺灣本土的科普譯作,許多人腦袋裡一定會出現的名字,就是洪蘭。從早年與丈夫曾志朗合譯的《心理學實驗研究法》(Experimentation In Psychology),到千禧年以降的《教養的迷思》(The Nurture Assumption)、《詞...
科普
腦科學
神經科學
生命科學
認知心理學
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
2020.09.10
臺灣神經科學家攜手成立聯盟 推動腦庫及精神神經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465期
臺灣神經科學聯盟將於9月11∼13日在中研院舉辦「第一屆臺灣神經科學聯合學術研討會」,期許透過此活動帶動跨領域研究風氣。
神經科學
臺灣腦庫
精神疾病
神經退化疾病
腦科技
2020.08.15
受僱期間發明的產物,專利權歸屬於誰?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與公司存在僱傭關係期間,若員工有新發明,專利究竟屬於公司還是該名員工?而公司藉此所得的獲利,又該如何回饋給發明者?
專利
專利法規
僱傭關係
2020.08.15
你的發明,誰的權利?淺談「職務發明」
作者 / 滕沛倫/專利師。
464期
在最單純的狀況下,發明人可以提出專利申請,進而享有專利權。
專利法
專利申請權
專利權
僱傭關係
委任關係
職務發明
2020.08.15
CRISPR技術的前景、挑戰及產業創新效果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4期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發展迅速,除用於農、工以及醫藥業外,具體可應用的項目仍在持續開發中,未來發展十分看好。
基因編輯技術
模式動物
南極磷蝦
轉譯醫學
生物經濟
2020.08.15
醫材自付差額不一如何解?資訊公開、透明勝於擬定價格...
作者 / 林承勳
464期
衛生福利部(以下稱衛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以下稱健保署),今(2020)年6月初提出擬訂定醫材自付差額上限的新制度,來處理各家醫院診所提供全民健保部分給付醫療器材價格不一的狀況。健保署宣稱,部分給付的醫療器材...
醫療
健保給付
全民健康保險
醫材自付差額
社會福利
資訊公開
2020.08.15
唐獎生技醫藥獎 研究細胞激素機轉為自體免疫疾病、...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64期
今(2020)年唐獎將生技醫藥獎頒給研究細胞激素的迪納雷羅(Charles Dinarello)、費爾德曼(Marc Feldmann)以及岸本忠三(Tadamitsu Kishimoto)。他們分別研究「腫瘤壞死因子(TNF-α)、介白素-1(IL-1)及介白素-...
唐獎生技醫藥獎
腫瘤壞死因子
介白素-1
介白素-6
免疫反應
單核球
2020.08.15
從數位身分證的推行 探討被監控的可能性
作者 / 郭羽漫/本刊特約編輯。
464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近日舉辦「數位時代下的國民身分證與身分識別」系列研討會,其中,「數位足跡、剖繪與監控」的主題邀請到中研院法律所研究員邱文聰、資訊所副研究員莊庭瑞以及政治所副研究員蔡文軒,盼能藉此...
數位身分證
數位科技
隱私權
數位足跡
科技
2020.08.15
臺灣團隊打造綠能無人機6隊進入任務型決賽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近日,「2020綠能無人機創新大獎賽」於苗栗無人機飛行場進行實機飛行複賽,比賽過程也展現出臺灣學研單位在綠能科技整合上的創意。
綠能科技
航太工業
無人機
2020.08.15
如何觀察流星雨?讓這本書帶你一探究竟
作者 / 大衛.迪金森(David Dickinson)、弗雷澤.凱恩(...
464期
在你開始閱讀本指南的任何內容之前,請先完成這個挑戰:在今天晚上日落左右的時間點(假設天空還算晴朗),輕鬆地走出去看看夜晚的天空。凝視著天空,你看到了什麼?
流星
彗星
散流星
宇宙
天文學
輻射點
民用曙暮光
航海曙暮光
天文曙暮光
2020.08.15
空汙程度的變化將影響太陽能發電效率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科學家,日前針對印度德里(Delhi)的空氣汙染對太陽能電池輸出量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空氣汙染降低後,該地日照量上升,進而提高太陽能發電的輸出量。
空汙
太陽能
霧霾
COVID-19
2020.08.15
停電也不怕!讓太陽能所產電壓更穩定的裝置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美國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電子與計算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謝樂(Le Xie)等人,日前開發出一款電力電子轉換器(power electronic converter),此裝置能使太陽能發電用戶製造出更穩定的電壓,並在停電期間協...
太陽能
諧波(harmonics)
電網(grid)
自然災害
電壓
2020.08.15
血型可能影響COVID-19的患病風險與程度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2020年6月2日medRxiv期刊一研究指出,血型的不同可能與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致病風險有關;與A型血相比,O型血對COVID-19可能更具保護力,罹患嚴重呼吸衰竭(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的風險也較低。
血型
嚴重呼吸衰竭
全基因體關聯分析
COVID-19
免疫系統
棘蛋白
新冠肺炎
2020.08.15
中研院研究發現臺灣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病機轉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化學研究所所長陳玉如、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與跨單位研究團隊,日前以蛋白質基因體(proteogenomic)技術建立臺灣肺癌早期患者(以女性為主)的多體學大數據,並找到不吸菸肺腺癌(...
不吸菸肺腺癌
生物標記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癌症
基因突變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資料總數:15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