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19.10.16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副研究員、森林學系合聘副...
454期
臺灣中海拔的一些山區,早期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剷除了原有的森林,種植了高麗菜等短期作物。這些窮盡地力、過度利用的菜園,因生態復育目的被政府收回十餘年,但森林還是無法自然恢復。近年,筆者團隊正想辦法把樹木種回...
武陵廢耕地
生態復育
2019.09.18
雲象科技軟體加速+臺灣AI雲神助攻打造全玻片影像訓練...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臺灣十大最酷科技新創公司之一的雲象科技(以下稱雲象),日前與國家實驗研究院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以下稱國網中心)展開合作,以臺灣AI雲為後盾,運用「統一記憶體」及「算圖優化技術」,以全玻片數位病理影像發展AI模...
AI
影像
2019.09.18
以AI轉型企業的幕後推手 史丹佛教授分享人工智慧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科技部日前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更鏈結國際資源、邀請國際重量級專業人士做產學交流,促使臺灣相關研究學者及產業界更加瞭解未來的AI發展應用。
人工智慧
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
2019.09.18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攜全球生技大廠安進 培育生醫人才、...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下稱生技園區),日前與全球生物科技大廠安進(AMGEN)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於未來五年聯手推動臺灣生醫發展,合作面向包括新藥研究、生醫產業價值鏈及培育生技人才等。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生醫發展
2019.09.18
攝氏200度也可以運作的超高溫超導體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超導體(superconductor)是一種在特定溫度下,電阻呈現為0的特殊導體。一般來說,超導現象通常出現在極低的溫度下,而超導體可分為低溫超導體與高溫超導體。
超高溫超導體
2019.09.18
輕質鋰金屬電池設計再進化 更安全且壽命更長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本刊訊】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近日於《焦耳》(Joule)期刊發布最新研究,他們與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組成研究團隊並研發了一款特殊塗層。報告指出,將此塗...
鋰電池
鋰金屬電池
化學
2019.09.18
大堡礁有救? 海底火山噴發引後續效應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目前有群150平方公里、約兩萬多個足球場大小的浮石群(pumice raft)正漂浮在海上,並朝著澳大利亞的方向前進,約7~8個月的時間便可抵達澳洲西岸。除了有機會接觸到數十億海洋生物賴,這群不速之客的到來也可望再次修補...
大堡礁
海底火山
2019.09.18
減緩熱島效應的策略需因地制宜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現代城市中充滿人工發熱器械,且建築物和道路等均為高蓄熱體,加上綠地逐漸減少,使得該地產生高溫化的「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s, UHIs)」。
熱島效應
2019.09.18
「福衛七號太空任務」回顧於台視播出 再次見證臺灣航...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近年,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太空中心與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共同執行福衛七號計畫;為讓民眾更了解福衛七號,科技部與台視新聞台攜手合作,製作「福衛七號太...
福衛七號
2019.09.18
手機通知響不停工作效率依舊的千禧世代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在網路便利的時代中,不論是電子郵件、即時通訊、手機應用程式與各種通知等,似乎已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份。根據統計,重度依賴科技使用的人平均一分鐘內會收到4封的網路訊息或通知。面對上述的資訊干擾(IT...
資訊干擾
通訊
2019.09.18
Wi-Fi新功能誕生 室內可望實踐導航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對現代人的生活而言,手機內建的導航軟體不可或缺。舉例而言,開車或騎車時面對不熟悉的路況,或是到陌生的環境時,使用Google Maps是個不錯的選擇。但上述的導航模式均以室外為主,室內環境的導航則較少被提及。
Wi-Fi
導航
2019.09.18
使用水收集器對抗旱災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水資源匱乏是目前全球各地所面臨的環境議題之一,因水資源分配不均,加上近年來的極端氣候影響,尤其以乾燥地區來說,取得乾淨水源變得更為困難。
旱災
水資源
2019.09.18
有覓食經驗的蜜蜂 腦子和別人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有在出外覓食的蜜蜂,其神經細胞竟會隨之升級!近日eNeuro期刊一研究指出,由於此類蜜蜂比無相關經驗的蜜蜂多了尋找食物的任務,其感知震動的神經細胞或神經元也會得到更多的特化。
蜜蜂
神經細胞
2019.09.18
80年前,臺北正萌芽的教育型天文台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53期
說到臺北的天文台,你或許會想到士林基河路上的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然而回溯歷史,臺北第一座開放民眾參觀的天文台,其實在西門附近、坐落於延平南路上,就在現在的中山堂南側的屋頂上。
哈雷彗星
天文台
2019.09.18
簡述鋅液流式空氣燃料電池的研究進展
作者 / 蔡佳玲/中原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
453期
世界人口的增加、環境污染問題和全球氣候的變遷及暖化,都威脅著人類的永續生存。許多先進國家均致力提升含碳燃料的使用效率及研發無碳燃料的技術,如金屬燃料電池技術,盼最終可使用電能作為車輛能源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鋅液流式空氣燃料電池
2019.09.18
理性與感性的對話── 從北美館展覽走出一段科藝記事
作者 / 簡宗奇/桃園市立南崁高中物理科教師。
453期
在這場名為「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的藝術展覽中,可以看到許多在科技界面上延伸觸角的藝術作品,主要訴求為對科技發展與工業開發造成人類心靈與物質境域汙染與迫害的深度反思,讓人走進美術館時也彷彿置身於...
北美館
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
2019.08.16
人工蛋白質工具引曙光細胞治療的新時代來臨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許多安全、有效的治療方式, 都建立在正確的施藥時間與精準的劑量 上,若給藥時機不對、劑量過多或過少, 都可能使該藥物的效能大打折扣,甚至造 成傷害。不過,這個狀況現在有改善的 機會了!
蛋白質
細胞治療
2019.08.16
國衛院攜成大舉辦科普活動讓科研成果更加深植民心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國家實驗研究院與成功大學,日前聯合舉辦「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普活動,盼透過此活動讓民眾對科技有更多了解,並散播科學的種子,讓孩子體驗到科學的趣味性。
國衛院
科研成果
2019.08.16
環保技術潛力無窮有機廢棄物處理商業化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臺灣有機廢棄物無適當去處,除了造成業界的處理困難,不肖業者隨意棄置的行為也間接導致環境問題,甚至可能造成食品安全上的危害。中央研究院院士楊秋忠,日前以環保酵素技術結合反應設備,並將有機廢棄物快速製成肥料,...
有機廢棄物
環保
2019.08.16
國家與自然的關係,因科學悄然改變......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日前,臺灣大學地理與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簡旭伸,以中國目前積極發展人造雨科技背後的政治、社會分析為例呼籲,人類應謹慎面對地球工程帶來的社會發展及國際局勢影響。
人造雨
2019.08.16
光合作用演化史恐被改寫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陽光的能量能讓植物行使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透過化學反應進而製造出糖類。許多植物、藻類及部分細菌在這個過程中會將水分解以產生能量,並釋放氧氣作為廢料,其稱為「產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
光合作用
演化史
2019.08.16
小麥產量受氣溫影響,威士忌恐成絕響?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隨著全球暖化影響加劇,世界各地的小麥與其它穀物收成欠佳,而包含威士忌在內的酒類生產也可能遭受波及。在沒有這些穀類的前提下,人們還有機會喝到威士忌嗎?
小麥
氣溫
威士忌
2019.08.16
The Bakery加速器進駐南科臺灣新創邁新頁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南科為因應科技部創新創業政策,於2015年起提供南臺灣地區創新創業相關服務。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現階段已取得相當成果。對此,英國The Bakery加速器宣布,今(2019)年7月9日加入南科園區,提供國外資金、新創資源、聚集...
The Bakery加速器
2019.08.16
擁有觸覺並以大腦控制的機械義肢手臂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對於失去手臂的截肢患者及身障者而言,使用義肢將能提升其生活品質與便利,但一般的義肢在操作上面臨許多的挑戰。舉例而言,使用者無法精準控制義肢抓握物品的力道,也無法進行更為精細的手部動作。因此,設計出能產生觸...
觸覺
機械義肢手臂
2019.08.16
利用超級電腦的圖像分析解決亂流問題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當水或空氣等流體,在極高速的運動之下,通常會有亂流(turbulence)的現象產生。當亂流出現後,流體內部的速度與壓力等數值會隨機變化,造成觀測及研究的困難。
超級電腦
流體
2019.08.16
「研講堂」屏東場蓄勢待發主題更深入在地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中央研究院今(2019)年6月於臺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行科普單元「研講堂」的首場講座,探討語言學習的方法、神經系統的發炎與退化,以及人工智慧與多媒體的議題,活動結束後佳評如潮。
研講堂
神經系統
人工智慧
2019.08.16
魚與熊掌可兼得能生產水與電的太陽能板
作者 / 編輯部
452期
太陽能板
2019.08.16
熱帶植物的諾亞方舟—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特別報導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擁有「熱帶植物諾亞方舟」美名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2007年於屏東縣高樹鄉成立,目標是保育熱帶與亞熱帶植物,並以永續地球的生物多樣性,目前由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李家維教授擔任執行長。
保種中心
熱帶植物
2019.08.16
工業4.0再進化—成大團隊全球首創工業4.1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工業4.0」一詞源自於德國政府所提出的高科技計畫,又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其概念為透過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與虛實整合系統(cyber-physicalsystem, CPS),結合目前工業相關的技術、銷售及產品體驗,並...
工業4.1
2019.08.16
挑戰摩爾定律—成功大學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特別報導
作者 / 謝育哲/本刊編輯。
452期
位於臺南成功大學的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成立於1997年,前身為國科會南區微機電系統研究發展中心,後續於2002年更名「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並作為臺灣奈米科技研究重鎮。
摩爾定律
微奈米科技研究中心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58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