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焦點話題
精選好讀
重磅快評
生醫先鋒
科技智財
專訪時間
特別報導
動態時報
懷念科月人
資訊生活
學術趨勢
科技人文
科技前沿
科技報導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2021.06.15
用Google資料看人群移動與COVID-19傳播
作者 / 傅涵/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474期
從今(2021)年5月中開始,臺灣陷入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社區感染,由雙北開始延伸至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呼籲大眾非必要勿外出、勿群聚,希望能減少人流移動、人群接觸來阻止疫情擴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情傳播
Google
Apple
Facebook
人群移動資料
三級警戒
2021.06.15
遠距監考的代價:隱私、數位機會均等、電腦自主權
作者 / 洪朝貴/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
474期
如果被大環境所逼迫,學生們必須在游泳池裡上體育課,田徑老師應該要求學生像在陸地上一樣地正常跑步嗎?如果賣教學輔具的廠商已經成功地把「錨定延長雙腿組」推銷給校方,讓學生戴上後可以穩穩地踩在兩公尺深的池底走路...
科技報導
COVID-19
遠距教學
遠距監考
隱私權
監考軟體
個資
數位權利管理
2021.06.15
學術研究再現性該如何提升? 「註冊報告」與「材料分...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74期
2005年,史丹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尤安尼迪斯(John Ioannidis),發表了一篇學術文章,題為〈為什麼大部分的研究發表發現都是假的〉(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指出許多醫學研究結果都無法被重複...
科技報導
學術研究
註冊報告
材料分析報告
出版偏見
研究過程
2021.06.15
基因編輯技術再加一? Retron的原理與發展潛力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74期
精準的基因編輯技術,已經革命性的改變現代生物學的發展,這些技術有些是源於自然生物機制的重新定位,如λ噬菌體的蛋白重組工程,和CRISPR-Cas9用於引發特定位點的雙鏈DNA斷裂(doublestranded DNA break)。而近期則有...
科技報導
基因編輯
Retron
CRISPR
CRISPR-Cas9
2021.06.15
新冠病毒基因能否嵌入人類DNA爭議未平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新冠疫情在全球持續嚴峻,在臺灣也因確診病患急速上升,醫療量能吃緊。一般而言,確診病患必須在檢測不到病毒(Ct值34以上),才被認定不具傳染力。但是,我們卻經常在新聞報導上看到有些患者的採檢結果「時陰時陽」或在...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新冠病毒基因
DNA
mRNA
2021.06.15
只有1%接種新冠疫苗,日本真的準備好舉辦奧運了嗎?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原訂於去(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Tokyo 2020),因為新冠疫情延至今年舉辦。但眼下距離開幕式剩不到二個月,卻傳出日本確診數急遽上升,美國國務院更於上(5)月底將日本的旅行安全等級升為4級警戒「請勿前往」。儘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日本東奧
東京奧運
疫苗
輝瑞
莫德納
阿斯利康
2021.06.15
陽明交大跨國合作 開發COVID-19藥物篩選平台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全球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已持續一年多,儘管英美各國已有多家疫苗上市,但所生產數量仍無法滿足全球急速蔓延的疫情。隨著臺灣疫情升溫,除了疫苗的開發外,開發COVID-19藥物也刻不容緩。近期,以國立陽明交...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藥物
藥物篩選平台
2021.06.15
成大發現肺泡表面蛋白重組可抑制新冠病毒感染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4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除了快篩檢測與施打疫苗疾病預防之外,各方研究團隊也透過分子生物學技術,針對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帶來解方。近期,由成功大學教授王志堯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人類肺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肺泡表面蛋白D
重組片段肺泡表面蛋白D
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
ACE2
2021.06.15
中藥清冠一號抗新冠病毒之基礎與臨床研究
作者 / 整理報導|劉姿婷
474期
COVID-19疫情對人類健康與社會經濟造成巨大衝擊,促使各國竭力研發治療方針。我國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以中醫典籍《攝生眾妙方》中記載的「荊防敗毒散」為基礎,進行處方調整,研發10味藥材組成之新複方,命名為「臺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中藥
清冠一號
2021.06.15
科學家如何讓電腦能看、能對話?—《眼見為憑》
作者 / 理查.馬斯蘭(Richard Masland)
474期
我們為何能輕易在人群中認出家人或朋友的面孔? 如此理所當然的行為,其運作機制卻是科學界的重大奧祕之一! 從視覺到人工智慧,揭開人腦與電腦的「看見」之謎
神經網絡
視力
電腦
影像
影像辨識
2021.05.15
科技部再度組改,對臺灣科技政策真的會更好嗎?
作者 / 編輯部
473期
今(2021)年3月,科技部長吳政忠於立法院備詢時,確定科技部即將再度組改為「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強化跨部會協調的能力,增進全國科技發展程度。
科技
科技發展
科技部
組織
科學
2021.05.15
歐拉與萊雅的護髮專利戰爭:同方法加效果就有專利性?...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3期
改變原生髮色以營造個人風格,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造型手段之一。漂髮與染髮的技術本身涉及許多專利技術,本文將討論歐拉與萊雅最新的專利爭議的訴訟結果。
原生髮色
髮色
雙硫鍵
專利訴訟
專利權
2021.05.15
從電力管理到抗輻射設計,一窺探索木星登陸火星的關鍵...
作者 / Charles Lee/ADI亞太應用工程總監。
473期
為尋找火星中的古代微生物蹤跡,以證實火星是否曾是個有水、有生物的星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於去(2020)年7月30號再度發射了「毅力號」(Perseverance)火星探測車,已於2021年2月18號抵達火星。
火星
亞德諾半導體
電力
電子系統
太空
抗輻射硬化技術
太陽系
輻射
2021.05.15
我國的科技政策遭遇什麼困難?
作者 / 林基興/行政院科技顧問組前研究員。
473期
今(2021)年3月,科技部長吳政忠於立法院接受備詢時確定,科技部確定組改,並將改名為「國家科學與技術委員會」。(與過去的「國家科學委員會」同樣可簡稱「國科會」)。《科學月刊》於2020年12月刊登〈科技部回復成國...
科技
學術研究
組織
科技發展
國科會
2021.05.15
讀懷念科月人林孝信後有感
作者 / 賴昭正/芝大化學博土,合創《科學月刊》,曾任芝大同...
473期
2020年,是《科學月刊》創刊整整半個世紀!很可惜當年的創辦人林孝信(1944∼2015)英年早逝,未能親眼看到他這一對臺灣科普界所造成的深廣影響!為了紀念他的貢獻,《科學月刊》於2016年元月15日,特別在其姐妹刊《科技...
芝加哥
保釣遊行
保釣運動
林孝信
2021.05.15
人臉最能展現情感的,其實不是眼睛? -《顏值》
作者 / 亞歷山大・托多洛夫(Alexander Todorov)
473期
借句利希滕貝格的話來說,臉是「全天下最有趣的表面」。臉的魔法就在於我們始終想從中看出意義。利希滕貝格說過,「人臉就像一塊石板,上面所有線條都分配有先驗的意義;稍微擠個臉看起來就像譏笑,來條紋路看起來就像不...
臉部特徵
臉孔
情緒
眉毛
眼睛
2021.05.15
冠狀病毒變變變:棘蛋白變異會影響抗體與疫苗效力嗎?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3期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1年5月初,已感染全球超過1.5億的人,迄今造成超過3百萬人死亡。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面對病原菌入侵的防禦機制,而免疫力低下者,其免疫系統將無法完全消滅病毒。
COVID-19
免疫系統
冠狀病毒
棘蛋白
病毒
疫苗
突變病毒
新冠肺炎
2021.05.15
3D生物列印技術,客製化鼻軟骨組織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3期
加拿大亞伯達大學(University of Alberta)研究團隊研發新技術,以3D生物列印製造鼻軟骨組織,供手術使用。未來因皮膚癌造成鼻軟骨缺損,將可藉此技術更安全地復原術後外觀。
3D生物列印技術
軟骨組織
鼻軟骨
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醫療
2021.05.15
幽靈漏洞陰魂不散,駭客新招全球硬體皆無法倖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3期
維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工程學院的電腦工程團隊發現了一個攻擊方法可以穿過所有針對幽靈漏洞(Spectre)的防禦手段,由於此一漏洞存在於多數的電腦相關設備,也代表了全球都無法免於相關風險。
幽靈漏洞
電腦
數據
軟體
電腦處理器
2021.04.15
學術論文的同儕審查 也將更「開放」?
作者 / 編輯部
472期
現今的學術論文多採同儕審查,目的為支持作者,在合乎學術倫理、具有專業價值的前提下,發表其研究。
學術
學術倫理
學術論文
科學
開放科學
科學合作
2021.04.15
蛋白質加上昆蟲和樹皮!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原...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2期
這次的COVID-19疫情裡,諾瓦瓦克斯(Novavax)率先完成了蛋白質類型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本文即著重介紹諾瓦瓦克斯疫苗的發展與特色。
新冠肺炎
COVID-19
蛋白質疫苗
諾瓦瓦克斯
Novavax
秋行軍蟲
棘蛋白
2021.04.15
「文字再使用」即是學術倫理問題
作者 / 蔡孟利/國立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472期
《科技報導》第467期,刊出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孫以瀚所寫的〈論自我抄襲-重複發表、文字再使用有無學術倫理上的處罰必要?〉,文中有幾項論點,筆者並不認同,在此提出討論。
文字再使用
學術倫理
研究計畫
學術倫理教育
2021.04.15
「文字再使用」有問題嗎?文字再使用、自我抄襲兩概念...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學系助理研究學者。
472期
「文字再使用」在學界何時變成髒話或負面用詞了?就像重音唸「林老師」那樣?不論是林老師還是有文字再使用者,可能都覺得很無辜吧?
學術
文字再使用
自我抄襲
學術倫理
學術論文
科普文
2021.04.15
學術發表的歷史發展以及未來:同儕審查如何走向更開放...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72期
1665年一月,法國皇帝路易十四(Louis XIV)的大臣柯爾貝(Jean-Baptiste Colber),深深了解知識的力量,運用得當將是進步的動力,反之則有影響政權的可能。
科學
科學期刊
同儕審查制度
開放科學
區塊鏈
2021.04.15
將兩週縮到五分鐘!瑞準科技改變水質檢測的現在與未來
作者 /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年代當一名說故事的人。
472期
只要將少少幾滴水樣,放上重金屬的電極感測試片上,瑞準科技專門研發的電化學分析儀,快至300秒內,就可以在螢幕上顯示相對精確的水樣中所含重金屬濃度。
環境水樣檢測
環保意識
血糖機
重金屬檢測
電化學
電極試片
2021.04.15
保護力下修、血栓風險,AZ疫苗的種種考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2期
近期,由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COVID-19疫苗,在各國施打後問題不斷,有效性與安全性也遭受考驗。
新冠肺炎
疫苗
COVID-19疫苗
凝血障礙
AZ疫苗
2021.04.15
世界最小細胞480個基因就能正常複製分裂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2期
一個具有完整功能的細胞至少需要多少個基因呢?5年前,由美國克萊格.凡特研究所(J. Craig Venter Institute, JCVI)創立者克萊格.凡特(J. Craig Venter)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研發出只包含473個基因的最小基因體細胞。
細胞
基因體細胞
絲狀黴漿菌
生殖器支原體
生命起源
2021.04.15
讓人懷念的曹亮吉教授
作者 / 楊宏章/臺灣大學數學系退休教師。
472期
他是少數堅持教育理想、願意進入體制,改良教育環境的教育家。雖然無法完整落實理念,但總在隱忍中尋求機會、不疾不徐,一步一步前進。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懷念科月人曹亮吉
作者 / 編輯部
472期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2021.04.15
懷念曹亮吉兄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名譽教授、臺北市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
472期
謙沖為懷 襄創科學月刊 通俗數學著書啟後進 周慮任事 究研入學方案 良善考試設計開新猷
曹亮吉教授
科學月刊
科學教育
科學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5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