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用AI 找出「消失」的漁船
2022.12.26
用AI 找出「消失」的漁船
作者 / 編輯部
637期
近年來,由於海洋資源逐漸枯竭,讓非法漁撈問題浮出檯面。不時會看到中國、南韓等國漁船未經允許進入他國海域進行捕撈,而遭到強力取締的新聞。
海洋資源非法捕撈行為犯罪人工智慧監控系統
發票如何印製?臺灣統一發票的故事
2022.12.26
發票如何印製?臺灣統一發票的故事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樂妍/本刊編輯
637期
臺灣歷史中有許多與印刷科學密不可分的發展與變革,例如國民教育的推動促使書籍印刷產業的興起、報社的競爭帶動了各式印刷機器的進口等。
印刷印刷科學電子科技發票印刷歷史統一發票發票電子化
隨手可見的報章雜誌 蘊藏不為人知的印刷科學演變史
2022.12.26
隨手可見的報章雜誌 蘊藏不為人知的印刷科學演變史
作者 / 張樂妍/本刊編輯。
637期
宋代時期畢升發明的活字版印刷術,相信是許多人提到印刷歷史的第一印象。不過,活字版印刷如何發展至現今我們能輕鬆操作的雷射列印?在日常生活隨處可見印刷品的現在,又有哪些印刷技術廣為我們所用?
活字版印刷術印刷技術印刷品人工雕刻製板
一本雜誌是怎麼被印製出來的?《科學月刊》印刷大解密
2022.12.26
一本雜誌是怎麼被印製出來的?《科學月刊》印刷大解密
作者 / 羅億庭/本刊編輯。
637期
手上拿著紙本《科學月刊》的你,有沒有想過這一本本的雜誌是怎麼印製出來的,其中又有哪些印刷的「眉角」呢?這次就讓編輯部帶你走進印製《科學月刊》的印刷廠,從頭開始看看一本雜誌是如何誕生的吧!
印刷雜誌印刷版油墨槽洗版劑控墨盤
改寫印刷趨勢的新技術 UV印刷
2022.12.26
改寫印刷趨勢的新技術 UV印刷
作者 / 陳昌郎/曾任印刷圖文相關行業總經理、學會理事長及系...
637期
1801 年,德國物理學家里特爾(Johann Ritter)發現了紫外線。這是一種波長介於100 ~ 400 奈米(nm)的電磁輻射,波長比一般可見光短,但比X 射線長。在現代,紫外線除了可用於殺菌消毒、辨識偽鈔外,在印刷上其實也扮...
UV印刷傳統印刷印刷產業油墨印刷技術UV平版印刷
不只是製作模型的3D列印!積層製造技術的應用與突破
2022.12.26
不只是製作模型的3D列印!積層製造技術的應用與突破
作者 / 郭哲男/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系教授。
637期
3D 列印技術逐漸廣泛應用在各種產業,其中包含了航太、醫療、車輛、民生等各個產業面向。3D列印技術為什麼可以應用在這些地方、更讓各產業爭相研究與開發?其中的原理又是什麼?
粉床熔融技術3D列印流體力學鋁合金-鋁鈧合金電子束雷射
為什麼閱讀電子書比較不傷眼?電子紙背後的科學原理
2022.12.26
為什麼閱讀電子書比較不傷眼?電子紙背後的科學原理
作者 / 高文忠/臺灣師範大學電機工程學研究講座教授與跨域科...
637期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每天都需要廣泛閱讀書籍、文件、即時訊息,但是傳統的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其實並不適合長時間閱讀,因此促使了電子紙(electronic paper,ePaper)的發明。
電子紙TFT基板電泳材料薄膜電泳顯示器電子粉流體膽固醇液晶電泳材料微膠囊微杯
印刷廢液如何處理?從源頭著手綠色印刷的未來
2022.12.26
印刷廢液如何處理?從源頭著手綠色印刷的未來
作者 / 曾絲宜/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637期
印刷產業是工業之母,與食品業、民生工業、科技產業息息相關,生活中食、衣、住、行、育、樂的商品或包裝,凡是有圖文影像及色彩呈現的物件皆會使用到印刷技術。
印刷產業水性墨傳統油墨油墨綠色印刷印刷製程
無所不在的π 人類如何追尋圓周率?
2022.12.26
無所不在的π 人類如何追尋圓周率?
作者 / 張鎮華/臺灣大學數學系名譽教授。
637期
圓形普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從月亮、馬克杯、車輪、果實等皆是,只要計算這些圓的周長與半徑的比值,永遠會得到同樣的數值π。
圓周率印刷圓自然圓盤
為什麼油炸食物時會滋滋作響?油鍋內聲音的祕密
2022.12.26
為什麼油炸食物時會滋滋作響?油鍋內聲音的祕密
作者 / 施奇廷/清華大學物理系博士,任教於東海大學應用物理...
637期
比起美食的色香味,該如何研究食物的「聲音」,是一件更加不容易的事情。水滴進入熱油後可能會形成三種模式的泡泡:爆炸腔、伸長腔、振盪腔。不同模式的泡泡會產生相異的型態變和特定的聲音頻率。若能解析出更多泡泡與聲...
食物油炸水蒸氣水分味覺氣泡
【得獎公告】2022 IBM SkillsBuild 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
2022.12.16
【得獎公告】2022 IBM SkillsBuild 線上自主學習徵文...
作者 / 2022 IBM SkillsBuild線上自主學習徵文競賽籌備小組
2022 IBM SkillsBuild 徵文競賽得獎名單公告
IBM SkillsBuild 徵文 比賽 自主學習
加密貨幣崩盤如何影響科學研究?
2022.12.16
加密貨幣崩盤如何影響科學研究?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2期
班克曼-弗里德自2020年初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大流行之後,開始提供大量的捐款給生物安全研究以及防止傳染病大流行。除了成立基金會提供團隊或研究人員進行研究工作,捐款投入的範圍還包括在公共衛生相關領...
加密貨幣公共衛生傳染病防治未來資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科學研究
氣候愈來愈極端,新出爐海象資料顯示熱帶風暴變多且變強
2022.12.16
氣候愈來愈極端,新出爐海象資料顯示熱帶風暴變多且變...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92期
颱風、颶風等熱帶氣旋的形成需要溫暖的海水提供能量,當海水中的熱量與水分被轉移到大氣中,就會為熱帶氣旋提供大量的能量。
全球暖化熱帶氣旋氣候海象資料
COP27設置「損失與損害」基金 補償受氣候災害影響的國家
2022.12.16
COP27設置「損失與損害」基金 補償受氣候災害影響的國...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2期
在今年度的COP27決議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決議設置 「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提供那些排碳不多但卻飽受氣候災難所苦的低度開發國家(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經濟援助。
氣候變遷氣候災害再生能源
慢性疼痛導致的憂鬱將有解方?陽明交大團隊找出相關的腦神經迴路
2022.12.16
慢性疼痛導致的憂鬱將有解方?陽明交大團隊找出相關的...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2期
全球有近30%的人深受慢性疼痛影響。在慢性疼痛的狀態下,大腦感覺系統從身體不斷接收輸入的疼痛訊號,長期下來將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以及焦慮、憂鬱、社交問題,進一步影響患者生活品質。
慢性疼痛憂鬱腦神經迴路體抑素細胞普瑞巴林
2022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公布 工研院三項前瞻技術脫穎而出
2022.12.16
2022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公布 工研院三項前瞻技術脫穎...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2期
素有研發界奧斯卡獎之稱的「R&D 100 Awards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於美西時間上(11)月17日舉行。此獎項每年會從全球上千件創新技術中,選出100項在該年具有重大創新意義與對人類生活影響深遠的商品化技術,是在研發領域...
元宇宙智慧科技研發獎工研院3C產品前瞻技術
成大「兩節式試驗型混合火箭」發射升空 將為往後全型火箭的發射鋪路
2022.12.16
成大「兩節式試驗型混合火箭」發射升空 將為往後全型...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2期
率領團隊執行此次計畫的成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 (簡稱成大航太系)講座教授趙怡欽表示,這次成功發射升空的火箭本體設計具有多項特色,其中最主要的是「兩節式火箭氣動力脫節機構驗證」以及「第二節300公斤級推力混合...
兩節式試驗型混合火箭全型火箭多節式混合火箭
聽見宇宙的聲音 「資訊聲音化」使天文學家更了解宇宙數據
2022.12.16
聽見宇宙的聲音 「資訊聲音化」使天文學家更了解宇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2期
對於長期觀察滿天星辰的天文學家而言,宇宙可說充滿了各種視覺奇觀,從閃爍的行星到星系皆美不勝收,但這些體驗對於盲人、視力受損者來說就無法感受到了。
天文學宇宙資訊聲音化天文學宇宙數據
氫燃料被過度炒作 可能危害到淨零目標?
2022.12.16
氫燃料被過度炒作 可能危害到淨零目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2期
氣候變遷議題逐年升溫,各國政府也爭先恐後地尋求可以改革能源系統,並履行氣候協議的方法。因此在這幾年間「氫氣」顯得格外重要,它也被視為大多數達成淨零排放的一線希望,預估到本世紀中葉,氫氣的產量將會成長至少五...
氣候變遷氫燃料淨零目標天然氣
找到「天選之人」基因?人類白血球抗原的特定突變能在接種疫苗後產生更多抗體
2022.12.16
找到「天選之人」基因?人類白血球抗原的特定突變能在...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19年底爆發,疫情至今已延燒快三年,即便大多數人都已經接種新冠疫苗獲得對病毒的抵抗力,但人們還是相當好奇是不是真的有不被感染的「天選之人」存在。
COVID-19天選之人白血球抗原特定突變抗體HLA基因
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 2022 Taiwan顯微攝影競賽頒獎典禮
2022.12.16
一窺微觀世界的生命律動 2022 Taiwan顯微攝影競賽頒獎...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副總編輯
492期
除了肉眼所看到的人事物,你是否曾好奇過微觀世界裡的景色?顯微攝影(micrography)是一種利用配置在顯微鏡上的攝影裝置,使微小物件能夠因此被高倍放大成像的攝影技術。
百年文化大稻埕生活美學科學思覺失調症細胞大腦
科技報導 2022年12月號(492期)目錄
2022.12.16
科技報導 2022年12月號(492期)目錄
作者 /
492期
科技報導雜誌目錄
AI演算法 讓你的隱私無所遁形?
2022.12.13
AI演算法 讓你的隱私無所遁形?
作者 / 編輯部
492期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透過收集大量的使用者資料分析各項資料之間的規律性,建構出一套預測、決策系統——但若是這些資料牽涉到個人隱私該怎麼辦?
人工智慧資料決策系統個人隱私使用者服務條款資訊控管權
個人隱私在AI時代面臨哪些風險?資料治理的重要性
2022.12.13
個人隱私在AI時代面臨哪些風險?資料治理的重要性
作者 / 甘偵蓉/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博士後...
492期
隨著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技術的使用與開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逐漸蓬勃發展,相關技術及使用的風險也日益受到關注。
機器學習人工智慧資訊個人資訊管控權個人隱私AI演算法
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發表被要求立即開放取用,公共取用推廣歷史性的勝利
2022.12.13
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發表被要求立即開放取用,公共取用...
作者 / 何明諠/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專案經理。莊...
492期
如何讓更多人可以自由享有學術研究的成果,是學術成果的開放取用(open access, OA)推廣〔註〕努力的目標,也是開放科學(open science)涉及的眾多議題之一,長期在美國和全球各地受到討論。
學術研究開放取用論文數位科學資料OSTP公眾取用政策
數位社群時代,讓人們更容易被仇恨言論煽動?《矽谷價值戰》
2022.12.13
數位社群時代,讓人們更容易被仇恨言論煽動?《矽谷價...
作者 / 吉莉安.C.約克(Jillian C. York)
492期
仇恨言論的複雜之處,在於它的影響範圍完全要看它所針對的個人或團體的社會地位,以及發表言論的人或團體是誰。
數位時代仇恨言論伊斯蘭主義恐怖主義威權獨裁群帶關係民主自由
臺大與國際合作 研究COVID-19疫情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2022.12.13
臺大與國際合作 研究COVID-19疫情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20年初開始大流行,疫情不只對於身體健康有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從疫情本身造成的擔憂與焦慮,到各國採取許多疫情控制的措施,如關閉學校與商業活動、要求維持社交距離等都影...
COVID-19心理健康自殺風險焦慮憂鬱傳染病社會
中山大學攜長庚醫院研究  證實長期吸入PM2.5恐致肝、腎病變
2022.12.13
中山大學攜長庚醫院研究 證實長期吸入PM2.5恐致肝、...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2期
細懸浮微粒「PM2.5」是重要的空氣指標之一,定義是粒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懸浮微粒。
PM2.5肺臟致癌物肝功能指數腎臟早期病變慢性阻塞性肺病氣喘肝臟
來自恆春的意外「鯨」喜 -科博館臺灣鯨魚化石挖掘團隊專訪
2022.12.05
來自恆春的意外「鯨」喜 -科博館臺灣鯨魚化石挖掘團...
作者 / 羅億庭/挖不了化石,就寫一寫化石,本刊編輯。
637期
今(2022)年5月,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的助理研究員楊子睿帶領的團隊,在恆春地頭溝河谷中發現了一具保存得極為完整的大型鯨魚化石。在歷經「地獄般」的三個多月後,終於成功將整具化石從地層中挖掘出來。
鯨魚化石藍鯨大翅鯨化石挖掘古生物科博館臺灣古生物臺灣鯨魚鯨魚化石
2022年11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ฅ•ω•ฅ
2022.12.01
2022年11月號閱讀意見調查問卷 獲獎名單出爐ฅ•ω•...
作者 / 編輯部
635期
抽書書摘
  • «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