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4.09.30
高溫、炎熱,如何催生下一場疾病大流行? 《熱浪會先...
作者 / 編輯部
513期
「我們可能永遠不知道,這種病毒最初到底在何處與如何從蝙蝠跳到人類身上,」普洛賴特說。畢竟,我們經過三十年的調查研究,才確認HIV可能在一九〇八年出現於喀麥隆。
蝙蝠
疫情
溢出事件
2024.09.30
M痘疫情在國際間升溫 WHO宣布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3期
M痘(mpox)疫情正在國際間升溫。過去幾個月以來,一株在中非地區迅速傳播的M痘病毒株,引發當地衛生機構的關注。非洲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Africa Centre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frica CDC)在今(...
mpox
剛果民主共和國
病毒
2024.05.15
由318公民運動與COVID-19疫情 回首與展望當代事件的數...
作者 / 王家薰/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專案經理
509期
許多事件都會影響人們生活的軌跡,並成為群眾的共同記憶,包括社會運動與抗爭,例如野百合學運、太陽花公民運動(以下稱為318公民運動);或全球盛行的傳染疾病,例如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隨著時間的推進,...
數位典藏工作
318公民運動
COVID-19
中研院
典藏記憶庫
2024.05.15
美國德州乳牛場工人感染禽流感 相關單位未來將密切監...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9期
上(4)月初,美國德州一名乳牛場工人感染了H5N1禽流感(avian influenza),此疫情同時也正在美國六個州的乳牛農場中蔓延。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的說明,目...
美國
德州
乳牛場
禽流感
H5N1
哺乳動物
病毒
呼吸道感染
2024.05.01
解讀時空科技密碼 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多維運用
作者 / 白璧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
653期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地圖也隨著數位化、網路化的形式轉換,成為資訊視覺化和傳播的一項利器。不論身在何處,打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啟動代表性電子地圖「Google Maps」,即可獲取日常所需的空間資訊來源。例...
GIS
GPS
遙測
國土測繪
跨領域
地圖
氣候變遷
可視化資料
疫情防治
2023.06.01
疫情下的經濟變遷
作者 / 張樂妍/本刊編輯。
642期
春末夏初之際,溫度逐漸上升,人們也漸漸脫下了口罩。看著恢復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城市樣貌,我們的生活似乎已回歸疫情前的日常,彷彿那場災難性的傳染病未曾出現。
COVID
口罩
防疫政策
後疫情時代
國際
社會
2023.06.01
跟你想的不一樣!漫長疫情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作者 / 黃揚名/輔仁大學心理系副教授。
642期
防堵疫情的規定實施後,確實對人們的心理產生影響,但這些影響並非持續性,對不同類群的人們影響程度也不一。除了心理狀態,生活和發展上也發生負面影響,如老人退化加劇、孩童認知發展延後等,但其中也有正向的改變。疫...
COVID-19
韌性
心理狀態
孩童發展
生活
2023.06.01
疫情下的群眾心理科學、假消息與陰謀論的共伴效應
作者 / 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長期關心科學...
64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情形是「後常態科學」問題,容易助長假消息擴散。民眾在疫情時會選擇以意識形態而非科學知識判斷事態,容易掉入假新聞的陷阱,讓科學、假消息、陰謀論共伴發酵。防疫心理的形成機制複雜,我們應避免...
科學
COVID-19
後常態科學
假消息
群眾心理
陰謀論
共伴效應
2023.06.01
走過COVID-19 疫情後的我們 「記疫」計畫主持人林文源...
作者 / 羅億庭/本刊編輯。
642期
2020 年,「記疫」團隊因科技部計畫誕生,希望能留存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下臺灣各界的經驗與觀點,提供給未來的人們借鏡。除了架設網站和社群媒體外,記疫團隊也在疫情緩和時舉辦座談會及書展,期望藉由線上...
COVID-19
林文源專訪
專訪
臺灣
疫情
社會問題
2023.05.16
5G技術導致疫情擴散到世界各地?《陰謀論》
作者 / 湯姆.菲利普斯(Tom Phillips)、 強恩.艾立奇(...
497期
從全世界的規模來看,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疫情或許是最適合錯誤資訊氾濫的溫床。先前提過,陰謀論通常都會死纏著引人注目的重大新聞,還有其他類型的錯誤資訊。
新型冠狀病毒
陰謀論
病毒
替代醫學界
5G技術
2022.12.13
臺大與國際合作 研究COVID-19疫情如何影響心理健康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2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自2020年初開始大流行,疫情不只對於身體健康有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從疫情本身造成的擔憂與焦慮,到各國採取許多疫情控制的措施,如關閉學校與商業活動、要求維持社交距離等都影...
COVID-19
心理健康
自殺風險
焦慮
憂鬱
傳染病
社會
2022.07.01
基礎科學 如何幫助我們控制疫情?
作者 / 張樂妍/若沒有科學家們研究生態,我們不會發現氣候變...
631期
讓我們將時間從今(2022)年倒轉至兩年多前:2019 年年底,中國武漢傳出不明原因的肺炎感染案例;2020 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公布了感染源-2019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基礎科學
基因序列
SARS-CoV-2
mRNA疫苗
冠狀病毒
中和性抗體
核糖核酸
mRNA疫苗
抗病毒藥物
2022.01.04
Omicron變異株會成為疫情的新魔王嗎?我們目前對...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5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近期的新變異株有名字了,它被稱作「Omicron」!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直接將其警示等級升到最高。
新型冠狀病毒
Omicron變異株
病毒
棘蛋白
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變異株
疫苗
流行病學
免疫系統
N蛋白
2022.01.04
用AI幫助語言學習、法律諮詢?臺灣新住民學中文的新選...
作者 / 羅億庭/本刊編輯。
625期
• 由於師資有限及時間、家庭等因素,臺灣新住民若要找到相對應語言的中文教學課程說難度較高。而線上課程將有機會解決此問題。 • 結合人工智慧的龎帝智慧中文教學平台,新住民可以配合自己的時間彈性調整學習內容,教...
新住民
外籍人士
語言
中文
人工智慧
全球疫情
學習
商業
法律
2021.12.14
戴口罩、社交距離與疫調都有幫助!臺大團隊分析驗證臺...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0期
今( 2021 )年五月,臺灣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疫情警戒曾一度提升至第三級。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後,目前臺灣疫情警戒已調降至二級。
COVID-19
疫情警戒
病毒
全民防疫
病毒變異株
公共衛生
2021.11.16
COVID-19口服藥能否終結疫情?莫納皮拉韋的臨床數據解...
作者 / 編輯部
479期
自去(2020)年年初開始,我們已經默默與病毒共存了近兩年,從一開始的害怕、恐懼,到現在各國都在陸續施打疫苗,藥品的研究也取得新進展。
病毒
莫納皮拉韋
COVID-19口服藥物
疫苗
AI
專利
2021.11.01
疫情期間,「懷舊」能帶給我們哪些好處?
作者 / 編輯部
623期
過往研究曾指出,「懷舊」(nostalgia)能幫助人們因應老年失智(dementia)、悲傷。而在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陰影籠罩全球之時,各地紛紛隔離、封城,杜絕一切實體社交交流,使得人與社會群體之間的距離越...
懷舊
老年失智
COVID-19
孤獨感
記憶
幸福感
懷舊療法
人際關係
2021.10.19
從法拉第的聖誕講座到「The Naked Scientist」跨國科...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78期
科學傳播(science communication)雖然是臺灣近期才逐漸受到關注的領域,但它並不是新的概念。
科學
科學傳播
法拉第
皇家研究院
學術資訊
學術期刊
科學家
奎寧
科學素養
新冠疫情
美國科學促進會
2021.10.19
疫情之下,我們可以信任哪些資訊?如何取用知識?-《...
作者 / 莊庭瑞/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478期
大傳染病COVID-19在2020年初擴散全球之後,日常的生活逐漸有了新的樣態。疫情的規模與發展因地而異,但是眾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個人的生活需要調整,彼此也要適應新的互動方式。COVID-19這場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
資訊
社群媒體
影音平臺
世界衛生組織
維基百科
維基媒體基金會
公共衛生
疫情資料
流行病
全球共享流感資料倡議組織
公共財
2021.08.10
疫情下消失的人工線審,讓電子線審的時代提前到來了嗎...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76期
新冠疫情肆虐全世界,改變許多人的生活型態,甚至也奪走許多人的工作。為了防疫考量,網球場上的人工線審正逐漸被電子線審系統所取代。2021年6月底最堅持傳統的溫布頓網球賽即將開打,溫網究竟會採用電子線審系統,還是...
線審
電子線審
網球
溫網
疫情
專利
2021.06.15
本土疫情風暴下,COVID-19傳播途徑、公衛防堵疫苗專利...
作者 / 編輯部
474期
自5月起,臺灣陷入本土疫情擴散的困境,期望透過三級警戒減少人員接觸傳播,控制疫情。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公衛
疫苗
三級警戒
2021.06.15
研究顯示COVID-19會通過空氣傳播 應納入相關防疫措施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4期
去年疫情爆發之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不認同COVID-19會透過空氣傳播(airborne),甚至在社群媒體上駁斥此為假訊息,因此各國亦遵從其指引,向民眾主要宣導的防疫措施為「口罩」、「洗手」...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空氣傳播
呼吸道疾病
氣溶膠
2021.06.15
一劑疫苗受幾種智財權的保護? 從印度與南非請求豁免...
作者 / 許文馨/恆融智慧財產事務所專利師。
474期
2020年10月20日,作為COVID-19疫情最為險峻的國家,印度及南非對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的《與貿易有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苗
智財
智慧財產權
南非
印度
專利權
2021.06.15
用Google資料看人群移動與COVID-19傳播
作者 / 傅涵/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474期
從今(2021)年5月中開始,臺灣陷入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社區感染,由雙北開始延伸至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呼籲大眾非必要勿外出、勿群聚,希望能減少人流移動、人群接觸來阻止疫情擴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情傳播
Google
Apple
Facebook
人群移動資料
三級警戒
2021.06.15
只有1%接種新冠疫苗,日本真的準備好舉辦奧運了嗎?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4期
原訂於去(202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Tokyo 2020),因為新冠疫情延至今年舉辦。但眼下距離開幕式剩不到二個月,卻傳出日本確診數急遽上升,美國國務院更於上(5)月底將日本的旅行安全等級升為4級警戒「請勿前往」。儘管...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日本東奧
東京奧運
疫苗
輝瑞
莫德納
阿斯利康
2021.05.01
終結疫情、治癒癌症,從魯蛇到英雄!拯救世界的mRNA療...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17期
1990年,科學家首次將mRNA注入小鼠肌肉中,發現肌肉細胞成功地將mRNA轉錄為有功能的蛋白質;但由於人體的免疫機制,外來RNA很快地被排除,更可能引起劇烈的發炎反應。卡林柯(Katalin Karikó)的研究團隊發現,特定核苷...
mRNA疫苗
蛋白質
COVID-19
疫苗
卡林柯
mRNA療法
新冠肺炎
2021.03.15
進擊的病毒:變異如何影響疫情?疫苗效力會因此減弱嗎...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1期
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逾一年。各地紛紛傳出在地的優勢變異株,進一步引起我們對變異株傳播力、疫苗效力的擔憂。本文將簡述較常被討論之變異株,闡述它們對疫情與疫苗可能之影響。
新冠肺炎
變異病毒株
棘蛋白
疫苗
輝瑞疫苗
莫德納疫苗
牛津疫苗
嬌生疫苗
諾瓦瓦克斯疫苗
2021.03.01
病毒蛋白、藥物篩選與老藥新用 臺灣的疫情研究現況
作者 / 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避開知識的...
615期
報章媒體上常看到國外在疫情研究上的突破,但其實臺灣的研究團隊在這部分也下了許多功夫。成大教授莊偉哲利用「蛋白質修飾」的專長,不僅製造出更貼近真實情況的新冠病毒棘蛋白,還改善了穩定度,能幫助病毒抗體、快篩與...
新冠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蛋白質
棘蛋白
免疫系統
雙硫鍵
莊偉哲
王慧菁
黃琤
2021.03.01
AI與深度學習也能成為防治疫情好幫手
作者 / 謝育哲/本刊主編。
615期
人工智慧與深度學習在未來將能成為醫師會診時的得力助手。做為模擬人類嗅覺的電子鼻,可以檢測細菌所產生的氣味,甚至能長時間監測上呼吸道患者的病情變化狀況;另外,胸部X 光攝影是確認患者是否罹患肺炎等疾病的手段。...
新冠肺炎
COVID-19
電子鼻
嗅覺
人工智慧
石英晶體微天秤法
氣味
深度學習
X光
肺炎
X光攝影
X光照片
林哲偉
盧鴻興
2021.03.01
從疫情防堵到全民皆兵,科學為我們服務了什麼?
作者 / 郭羽漫/本刊前編輯,目前為文字與聲音工作者。
615期
在COVID-19的疫情下,雖然臺灣防疫成績斐然,受疫情影響較小,但仍需戒慎恐懼,以防可能面臨的疫情擴散威脅。對於學生而言,校園是病毒可能的傳播場所,改以線上遠距教學或觀看課程錄影的模式,雖然少了與老師真實面對面...
新冠肺炎
COVID-19
防疫
遠距教學
醫療
社區傳播
科普教育
張葶葶
周碩彥
賴以威
«
1
2
»
頁次:
1
2
資料總數:45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