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2025年
  • 2024年
    • 660期 - 2024諾貝爾獎特別報導(12月號)
    • 659期 - 外泌體到底是什麼?(11月號)
    • 658期 - 合金新世界(10月號)
    • 657期 - 遙望天空 ( 9月號 )
    • 656期 - 碳(8月號)
    • 655期 - 災難生存學(7月號)
    • 654期 - 生物多樣性in臺灣(6月號)
    • 653期 - 地圖新視界(5月號)
    • 652期 - 新食品崛起(4月號)
    • 651期 - 未來城市進行式(3月號)
    • 650期 - 合成生物學(2月號)
    • 649期 - 物質波100周年(1月號)
  • 2023年
  • 2022年
  • 2021年
  • 2020年
  • 2019年
  • 2018年
  • 2017年
  • 2016年
  • 2015年
  • 2014年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2010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00年以前
  1. 封面故事
  2. 2024年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顛覆傳統的微小生命密碼 改寫生物學中心法則的 miRNA
2024.12.02
顛覆傳統的微小生命密碼 改寫生物學中心法則的 miRNA
作者 / 俞震亞 | 專長為發育生物學。 目前任教於陽明交大生科...
660期
魯夫昆實驗室找到第二個短的RNA ――let-7,不僅在線蟲體內被發現,包含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都具有let-7 基因。
諾貝爾獎基因miRNA
從家庭農場到諾貝爾獎殿堂 安布羅斯的科學成就之路
2024.12.02
從家庭農場到諾貝爾獎殿堂 安布羅斯的科學成就之路
作者 / 程樹德 | 專研分子生物學及演化學,曾任科月總編輯,...
660期
我提出一個觀察:個人如何成功於科學志業?以安布羅斯為模範,生長在操勞的家庭,少年多能鄙事,粗細事自己動手,是很好的準備。其次,上最好的大學,每個學業階段都有好論文,是獲得一流研究大學聘任的不二法門。
安布羅斯線蟲遺傳學
諾貝爾獎頒給AI 是否搞錯了什麼? 以物理學方法奠定現代AI基礎
2024.12.02
諾貝爾獎頒給AI 是否搞錯了什麼? 以物理學方法奠定現...
作者 / 魏澤人 | 陽明交大AI 學院副教授,機器學習GDE(...
660期
這是諾貝爾委員會首次將物理獎頒給AI 研究,由於得獎主題實在是太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不少觀看諾貝爾獎直播的物理學家一時錯愕,不知該做何感想。
諾貝爾獎AI類神經網路
當AI 碰上蛋白質 蛋白質結構預測如何改變藥物的發展?
2024.12.02
當AI 碰上蛋白質 蛋白質結構預測如何改變藥物的發展?
作者 / 葉先偉 |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助理教授。出生...
660期
2003 年,貝克實驗室成功設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蛋白「Top7」,並開啟了一個未知的研究領域――全新的蛋白質設計(de novo protein design)。
諾貝爾獎蛋白質結構AI
廣納型制度 vs. 榨取型制度 政治如何影響國家的長期經濟表現?
2024.12.02
廣納型制度 vs. 榨取型制度 政治如何影響國家的長期經...
作者 / 莊奕琦 |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政治大...
600期
三位得獎者並非因各自的獨立研究得獎,而是從他們過去20 幾年來共同研究、發表過數量相當的一系列學術論文中,從理論到多國實證對制度的重要性,提出了創新性見解。
諾貝爾獎經濟廣納型制度榨取型制度
神奇的細胞「快遞員」 揭開外泌體的功能與應用
2024.11.07
神奇的細胞「快遞員」 揭開外泌體的功能與應用
作者 / 沈湯龍 | 任職於臺大植微系,研究領域有癌症生物學、...
659期
在身體內的細胞世界中,存在著一種微小但豐富的「快遞員」――外泌體(exosome)。這些直徑僅有30 ~ 150 奈米(nm)的小囊泡,扮演著細胞之間溝通的重任。儘管體積微乎其微,外泌體卻在調節生理和病理發生、進展過程等...
外泌體標靶臨床診斷
從沒沒無聞到聲名大噪 外泌體的發現、命名與發展
2024.11.07
從沒沒無聞到聲名大噪 外泌體的發現、命名與發展
作者 / 黃奇英 |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藥物科學院特聘教授兼副院...
659期
隨著外泌體的發展,科學家開始研究在疾病狀態下EVs 數量的變化,並探索物理和生化特性,也引起了研究人員對EVs 在生物學功能中潛在作用的關注。此類研究開啟了EVs 作為疾病治療和生物標記的應用前景,並為21 世紀初EVs ...
外泌體微囊泡凋亡小體
開創再生醫療新紀元? 外泌體的再生醫學應用
2024.11.07
開創再生醫療新紀元? 外泌體的再生醫學應用
作者 / 廖秀蓉 | 亞東紀念醫學研究部研究員,陽明交通大學生...
659期
2018 年,臺灣通過修訂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簡稱特管辦法),促進了再生醫療領域的蓬勃發展。不僅限於細胞治療,其他的細胞衍生物,例如胞外體(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又稱細...
外泌體醫學胞外體
如何生產外泌體? 細胞外囊泡的生產與應用
2024.11.07
如何生產外泌體? 細胞外囊泡的生產與應用
作者 / 江佩馨 | 工業技術研究院生醫與醫材研究所資深研究員...
659期
我們體內的細胞就像一座座微型工廠,不僅需要自我運作還需要彼此交流,以維持整身體的正常運作。而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就是這些微型工廠用來傳遞訊息的小型「快 遞包裹」。
外泌體外囊泡微囊泡
外泌體治百病? 醫藥新星面臨的現實挑戰
2024.11.07
外泌體治百病? 醫藥新星面臨的現實挑戰
作者 / 張文瑋 |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教授,專長為...
659期
全球外泌體相關產品和服務的市場規模從2021 年的18.2 億美元,預計到2026 年將增長到55.8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25.12%,凸顯了外泌體研究和應用的巨大商業潛力。
外泌體生物標記藥物傳遞
金屬材料的全新概念 突破極限的高熵合金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教授葉均蔚專訪
2024.10.07
金屬材料的全新概念 突破極限的高熵合金 清華大學材料...
作者 / 張樂妍 | 本刊主編
658期
「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從製程去改善鋁合金、鋼鐵合金的性能,但總是感覺遇到了瓶頸。」葉均蔚說道,「那個時候,我覺得傳統的合金設計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了。」由於看不見合金在未來的發展空間,這種困境促使他開始思考,到...
高熵合金材料科學清華大學
開創高熵合金的實驗旅程
2024.10.07
開創高熵合金的實驗旅程
作者 / 葉均蔚 | 清華大學材料系博士、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中...
658期
很多學者問筆者,是什麼樣的研究背景才能想出高熵合金(high-entropy alloys)的創意,當初又是如何由零開始探索,逐步開發成世界首創的新材料領域。筆者想在這裡藉由文字,與讀者分享並一同回顧這段歷程。
合金機械加工雙盤法往復式擠型法
以「異質」觀念設計機械性質更強的高熵合金
2024.10.07
以「異質」觀念設計機械性質更強的高熵合金
作者 / 陳奕嘉 | 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童書毅 | 中興...
658期
高熵合金是一種充滿潛力的新材料,將隨著研究的深入和技術的進步,有望在許多應用上取代傳統材料。本篇文章將討論高熵合金的機械性質,以及如何透過各種方法將高熵合金的強度進一步提升。
高熵合金機械性質FCCBCC
製造結構穩定、循環壽命長的電池 高熵氧化物的多樣化應用
2024.10.07
製造結構穩定、循環壽命長的電池 高熵氧化物的多樣化...
作者 / 潘珏樺 | 就讀國立清華大學 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碩士班,...
658期
高熵材料的概念從合金為起點,目前已擴展到氧化物、碳化物、矽化物、硼化物、氮化物、硫化物等領域,且應用廣泛。本文主要會聚焦於高熵氧化物的結構、性質與應用。
高熵氧化物電池電解質
更輕、更強韌、CP 值更高 超越傳統超合金的高熵超合金
2024.10.07
更輕、更強韌、CP 值更高 超越傳統超合金的高熵超合金
作者 / 葉安洲 | 國立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教授。英國劍...
658期
超合金(superalloys)指的是耐熱度超過一般不銹鋼,且常態工作溫度為此材料熔點60%以上的合金。它的種類根據主要成分可分為鐵基、鈷基、鎳基三大類。
高熵超合金立方結構降伏強度
開箱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太陽活動、電離層變化 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 中央氣象署數值資訊組研究員李奕德專訪
2024.09.09
開箱氣象署太空天氣作業!太陽活動、電離層變化 會對...
作者 / 撰稿採訪|羅億庭
657期
1989 年3 月13 日,一道道絢麗的極光罕見地出現在美國南方的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上空。從未看過極光的人們被這壯闊的景象吸引。源頭來自於一次劇烈噴發的太陽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1989 年3 月...
電離層太陽觀測太空天氣太陽黑子
帶來絢麗極光和衛星災難 太陽風如何影響地球生活?
2024.09.09
帶來絢麗極光和衛星災難 太陽風如何影響地球生活?
作者 / 張滋芳/成功大學太空與電漿科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成大...
657期
太空迷應該都還記得的一次大量衛星報銷事件,就是全球知名太空公司SpaceX 於2022年2 月發射49 顆低軌通訊衛星「星鏈」(Starlink)時,遭遇到地球磁暴事件,當中有40 顆衛星受影響,導致衛星失能且只能選擇墜回大氣層燒...
太陽風太陽黑子極光磁暴事件激發態
強化太空天氣預報 監測電離層狀態的福衛三號和福衛七號
2024.09.02
強化太空天氣預報 監測電離層狀態的福衛三號和福衛七...
作者 / 李奕德/國立中央大學太空科學博士,推動臺灣太空天氣...
657期
從地球表面100 公里以上,直到整個太陽系,甚至是延伸到人造太空飛行器可以到達的範圍,都能夠稱作「太空環境」。起初,人們覺得太空中的空氣極為稀薄,應該不會有任何現象發生。但隨著各種觀測儀器的發展,再加上科學家...
太空天氣預報福衛三號福衛七號太空風暴太空天氣
前往太空的第一步 看火箭如何跨越電離層
2024.09.02
前往太空的第一步 看火箭如何跨越電離層
作者 / 林建宏/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周敏揚/美國航...
657期
當火箭發射燃燒釋出大量水氣於電離層中,就會快速與電離層氧離子發生再結合反應,造成電離層電漿大量的再結合、消失,發出更亮眼的紅光。電離層電漿的大量再結合反應,造成電離層的電漿消失,此現象宛如地球大氣被火箭打...
電離層電漿全球通訊福衛五號
觀察地震前的電離層異常前兆 福衛三號和福衛五號的電離層探測技術
2024.09.02
觀察地震前的電離層異常前兆 福衛三號和福衛五號的電...
作者 / 劉正彥/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科技研究中心、太空與遙測...
657期
透過地光和地磁場的異常現象,讓地震學家可以推測在大地震前,地震的能量可能以「前震」,也就是振動機械能的形式在震前釋放,或以電場、磁場、電磁波(光、熱)等電磁能的形式洩漏。其中,電磁能往往可以強烈且遠距傳播...
福衛三號福衛五號電離層地震
碳的儲藏庫 如何利用自然碳匯的減碳力量?
2024.08.01
碳的儲藏庫 如何利用自然碳匯的減碳力量?
作者 / 柳婉郁/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李天裕/中興大學...
656期
氣候變遷已對全人類的生活構成威脅,嚴重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與環境,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是造成全球暖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多年來,國際社會相當關注地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以及二氧化碳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早...
氣候變遷碳匯二氧化碳自然碳匯捕捉森林土壤海洋淨零碳排
利用碳捕捉與封存 啟動臺灣碳中和作戰
2024.08.01
利用碳捕捉與封存 啟動臺灣碳中和作戰
作者 / 謝秉志/成功大學資源工程學系教授
656期
大家也許有這樣的考試經驗,在複選題作答時,選對選項時可以得到一些正分,但答錯選項時會扣分(得到負分),當答對的分數(正分)跟答錯的分數(負分)相抵銷之後,這一題居然拿到零分(分數被正負相抵)。我們如果把這...
碳中和直接排放間接排放碳費碳經濟時代電力二氧化碳CCS除碳技術負碳
概念、趨勢與選擇 我們的碳足跡
2024.08.01
概念、趨勢與選擇 我們的碳足跡
作者 / 葉欣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教...
656期
在 1970 年代時,文獻中已經可以看到「環境足 跡」(environmental footprint)這樣的說法,用 以說明人為活動對於環境的衝擊,且使用「足跡」 這樣較為具象地描述,讓人們想像某些人類行為 對環境的破壞,類似一位巨人...
碳足跡生態足跡二氧化碳當量溫室氣體碳盤查個人碳足跡低碳
碳費將改變經濟與生活? 臺灣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與挑戰
2024.08.01
碳費將改變經濟與生活? 臺灣碳交易市場的建立與挑戰
作者 / 葛復光/目前為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主任秘書,主要研...
656期
因應全球淨零趨勢,以及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已於去(2023)年10月正式進入過渡期,表示歐盟廠商在進口CBAM管制產業的產品時,必須根據產品的碳排放量購買CBAM憑證(CBAM...
碳費碳交易市場排放交易體系碳定價碳稅成本消費者通貨膨脹排碳成本能源
打造民眾的防災意識與韌性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系教授林文苑專訪
2024.07.01
打造民眾的防災意識與韌性 銘傳大學都市規劃與防災學...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本刊編輯
655期
地處歐亞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邊界,時不時出現 的天搖地動可說是臺灣人從小到大的共同記憶。除 了無可避免的天災之外,臺灣特殊的地緣位置再加 上與鄰國長久以來的歷史糾葛,也令島上的人們面 臨著陸、海、空,甚至是資...
防災意識防災士地震T-CERT災害防救避難志工團體教育宣導
災害發生時的急救科學
2024.07.01
災害發生時的急救科學
作者 / 楊翔文/「安妮怎麼了?」創辦人,透過教材開發讓更多...
655期
承平時期撥打119報案後,救護車平均到達現場的時間是4~8分鐘。然而當災害發生時,可能因為建物倒塌、交通毀損而造成人民傷亡,此時救護系統也可能無法正常運作,所以這些專業救護資源就必須集中到更被需要的地方。因此...
急救SMART止血加壓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帶防災韌性防災訓練
網路韌性的重要性 災害發生時,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聯繫?
2024.07.01
網路韌性的重要性 災害發生時,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聯繫...
作者 / 王向榮/g0v數位韌性松發起人
655期
天災人禍發生時,常出現停水、停電、道路中斷等情況。長期以來,人們大概知道如何應對這些基礎建設的停擺。但網路呢?若是災區的網路停擺中斷,外界便無從知悉災區內的狀態,且難以聯繫災區內的民眾,救災資源也難以調度...
網路韌性數位科技有線通訊無線通訊光纖電纜微波衛星WiFi
走向與自然共存的永續地球 綜觀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之路
2024.06.01
走向與自然共存的永續地球 綜觀臺灣生物多樣性研究之...
作者 / 採訪撰稿|張樂妍/本刊主編
654期
人類要持續在地球上生存,維護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不可或缺的任務。電影中描述的世界末日是塵土飛楊的沙漠,是斷垣殘壁的廢墟,是被溫室保護的稀珍生物與僅存的人類。這些情境是人們對下個世代的想像,不過地球...
生物多樣性分類學大滅絕生物資源公開資料庫學術研究期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週年 看見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價值
2024.06.01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週年 看見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陳國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及主任
654期
如果將每個物種視為一小塊拼圖,這些拼圖彼此經由食物鏈產生連結,加上物種間的互動關係,例如寄生、互利共生等,結合成一個很大的生物多樣性圖案,再透過與環境因子的交互作用,就形成地球上不同的生態系統。這些生態系...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臺灣本土物種社會責任開放研究資訊臺灣物種名錄研究人才主流化
人類與自然的最後一線生機 國際與我國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方案
2024.06.01
人類與自然的最後一線生機 國際與我國生物多樣性策略...
作者 / 鍾國芳/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中華民國自然...
654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已知的生命形式只存在於狹窄的物理化學條件下。地球與太陽的距離恰巧提供了陽光、空氣、水這三大生命要素同時存在地球上的條件,這奇蹟中的奇蹟它孕育出由遺傳多樣性所組成的形形色色的物種,並在...
生物多樣性國際聯合國行動方案愛之目標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環境保育第六次大滅絕
  • 1
  • 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