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2022.09.01
拯救禿頭!控制毛囊生死的化學物質
作者 / 編輯部
633期
近期發表於《生物物理學期刊》(Biophysical Journal)的研究表示,竟然有單一化學物質可以調控毛囊細胞的再生和死亡。這項發現不僅是禿頭的救星,更可能加快傷口的癒合。
化學物質
毛囊細胞
幹細胞
轉化生長因子β
傷口復原
禿頭
2022.09.01
釀酒時的微生物魔法 增加葡萄酒 釀造風味的細菌
作者 / 陳俊堯/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熱愛細菌的細菌...
633期
微生物是人類朋友裡最厲害的魔法師,尋常的食物在經過它們的發酵改造之後,可能會以完全不同的外形和香氣出現,變成不可思議的美食⸺釀酒就是這樣的魔法。
酵母菌
酒球菌
乳酸桿菌屬
片球菌屬菌種
微生物
花青素
二次發酵
酒精
蘋果酸
乳酸菌
2022.09.01
不是所有酵母菌都能釀酒 如何分離、鑑定出好的釀酒酵...
作者 / 林志輝/臺灣大學生化科技系博士,現為臺東大學生命科...
633期
酵母菌原指所有的單細胞真菌,而在自然環境中有非常多的酵母菌物種,其中也不乏具有高效率發酵能力的種類,但是真正能符合釀酒需求的物種只有釀酒酵母菌。
釀酒
釀酒酵母菌
酵母菌
單細胞真菌
微生物
培養基
2022.09.01
臺灣的葡萄可以釀酒嗎?種出適合釀酒的好葡萄
作者 / 李國譚/康乃爾大學果樹學博士,專長為葡萄、莓果及溫...
633期
在葡萄酒的領域裡,釀酒師是舞臺上閃耀的明星,受愛酒人士追捧,葡萄酒的釀造更是兼具科學與藝術的工藝,考驗著釀酒師的技巧與天賦。
葡萄
釀酒
葡萄酒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地中海地區
根瘤蚜
根砧
巨峰葡萄
2022.09.01
不只是酒精發酵!如何將葡萄釀成酒?
作者 / 蔡孝倫/興趣使然,在英國生化研究所博士班就讀時,轉...
633期
葡萄酒與人類文明演進密不可分,從考古證據我們可以發現,人類從文明發展初期就已經在釀造葡萄酒。最早的釀酒證據在東歐喬治亞共和國(Georgia)的山洞中被發現,年代可追溯至西元前6000 年的陶製大甕,迄今已有8000 多...
酒精發酵
葡萄
葡萄酒
紅酒
芽孢
單寧
花青素
酚類
2022.09.01
在家也能釀酒?葡萄酒自釀之道
作者 / 鄭建瑋/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
633期
記得2018 年筆者在《科學月刊》上發表過〈超越千年的釀造工藝―啤酒〉,當時正值精釀啤酒風潮當道,一時之間有許多富有實驗精神的新創精釀啤酒問世。臺灣也出現幾家專門供應自釀啤酒原料與設備的網站或供應商,使許多人...
釀酒
自釀
葡萄
葡萄酒
啤酒
天然酵母
天然菌種
混和菌種
蘋果乳酸
乳酸菌
2022.09.01
貓咪為什麼也會確診?新冠病毒與動物的糾葛
作者 / 陳貞志/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主要...
633期
2019 年冬日,中國武漢的華南海鮮巿場中瀰漫著一股另人不安的氣氛。12 月初,巿場員工中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感染了不明的嚴重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症狀包含發燒、乾咳、肌肉無力、呼吸急促、腸胃道症狀,嚴重者甚至發生頭痛...
COVID-19
新冠病毒
類冠狀病毒
蝙蝠
冠狀病毒科
蹄鼻蝠
演化
基因重組
動物
2022.08.15
利用3D病理影像全面提升精準診斷 捷絡生技執行長林彥...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488期
「病理檢測」是癌症治療過程中很重要的診療環節,可以讓醫生確認患者的癌症期數以及後續的診斷方向,更是影響往後病患治療的關鍵。近年來除了醫院常用的石蠟切片等2D染色技術之外,醫學影像技術更是全球科研單位亟欲開發...
病理檢測
癌症治療
3D病理影像技術
組織檢體
次世代定序
基因檢測
捷絡生技
數位賦能
3D光學影像
醫療
2022.08.15
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以AI分析腦白質,找出大腦的實際...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8期
「老化」是大多數人都會面臨的課題。隨著臺灣老年人口的比例提升,如何因應、評估老年狀況更是重要的醫療議題。由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黃楚中、神經科學研究所特聘教授林慶波,以及臺北榮總神經內科...
老化
人工智慧演算法
神經科學
腦白質
腦血管
大腦老化
心血管病變
腦神經
心智退化
2022.08.15
機器狗小動物學走路,神經科學與機器人學新進展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8期
動物是如何學會行走的?有些早熟型動物如斑馬、長頸鹿等,出生後不久就會跌跌撞撞地開始學習行走,並在出生幾小時之內就有機會與成年動物一同快速移動。從學習、絆倒到穩定走路的過程中,動物的神經系統是怎麼運作的?
機器狗
神經科學
動物
早熟型動物
神經系統
機器人
深度學習
人工智慧
演算法
貝氏優化
Morti
中央模式產生器
2022.08.15
朝人造心臟更進一步,科學家重建心肌生長結構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8期
心臟作為多數動物生存不可或缺的器官,與身體大部分器官一樣,受到外傷時沒有大幅再生的能力。因此如何模擬心肌的結構,甚至於製造出一顆可供移植的人造心臟,是許多生物工程的研發目標,也對於未來心臟醫療的發展相當重...
心臟
器官
醫學工程
心肌
心臟醫療
集中旋轉噴射旋轉
心肌螺旋結構
人造心臟
心肌細胞
同心圓
2022.08.15
臺大團隊解析基因體三維立體結構,初步預測癌細胞的轉...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8期
全球的癌症發生率日漸增加,根據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引述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的資料指出,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超過880萬人;而UICC也預估,在未來20年全球的死亡人...
癌症
癌細胞轉移
癌細胞
腫瘤
上皮間質轉化
間質基因
類間質細胞
基因結構
遠端轉移
2022.08.15
利用竹炭益生菌協助白蝦水產養殖,創造循環經濟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8期
竹炭大多用來除臭與過濾水中雜質,而中正大學化學暨生物化學系教授王少君則利用竹炭的特性研發出一種益生菌配方,與嘉義當地的水產養殖業者實地合作,在改善白蝦養殖池的水質的同時也能不傷害環境,更使得白蝦的收成比同...
竹炭
白蝦
微生物
生物絮技術
823水災
重金屬
養殖漁業
循環經濟效益
2022.08.01
人類基因體計畫的最後一塊拼圖
作者 / 陳乃群/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取得電腦科學博士學位,在...
632期
1988 年發起的人類基因體計畫,目標為完成人類基因體序列的解碼。該計畫於2003 年宣告完成,當年研究團隊完成92%的人類基因體序列,也成為現今基因體研究的基石。
基因體
遺傳密碼
染色體
去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鹼基對
人類基因體計畫
基因體定序
基因檢測
基因編輯
CHM13細胞株
2022.08.01
研發mRNA疫苗技術 帶領全世界對抗COVID-19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32期
將外來RNA 送進人體會觸發先天性免疫發炎反應,且難以送達目標細胞。卡里科及魏斯曼找出修飾核苷技術,將尿苷修飾為假尿苷,以降低mRNA 免疫原性。庫利斯製造脂質奈米顆粒,透過細胞胞吞作用,傳送mRNA 至人體細胞之後才...
RNA疫苗
mRNA疫苗
疫苗學
COVID-19
新冠疫苗
病毒蛋白質
免疫系統
mRNA核苷修飾技術
免疫反應
2022.08.01
擊敗囊狀纖維化的藥物 治療會呼吸的痛
作者 / 葉翰宜。黃自強。
632期
今(2022)年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頒給兩位多年來致力於囊狀纖維化研究的科學家:內古列斯庫和威爾士。囊狀纖維化源於基因突變,使患者的纖維性囊腫跨膜傳導調節蛋白(CFTR)數量不足或功能不全。患者呼吸道黏液過...
邵逸夫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囊狀纖維化
體染色體
隱性遺傳疾病
藥物
囊狀纖維化藥物Kalydeco®
呼吸
2022.07.29
哺乳動物身上的第一隻蝨子
作者 / 編輯部
632期
蝨子(lice)泛指毛蝨目(Phthiraptera)下、生活在恆溫動物身上的專一性寄生蟲。近期,《自然生態與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上刊登一篇有關蝨子的親緣基因體學(phylogenomics)研究,說明蝨子首次寄...
蝨子
毛蝨目
專一性寄生蟲
基因體學
哺乳動物
宿主
演化事件
非洲獸總目
共演關係
基因體定序
親緣分析
2022.07.15
插管輔助無線感測系統 降低鼻胃管錯置傷害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7期
鼻胃管是一種由鼻孔經咽喉、食道插入胃中,再透過管道提供營養的裝置,常用於無法自行吞嚥進食的病患身上。隨著臺灣人口高齡化,臨床上的相關需求也日益增加。
鼻胃管
電磁波
感測系統
胃酸
儀器
照護中心
鼻胃管插管輔助無線感測系統
無線電波發射器
營養
光感測器
醫療需求
醫療品質
2022.07.01
利用「三隻腳」攀爬的鸚鵡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地球上未曾存在奇數附肢的脊椎動物,不過卻有些動物依舊演化出奇數步態的移動方式,例如鸚鵡。
鸚鵡
脊椎動物
鳥喙
演化
三足步態
靈長類
2022.07.01
古代長頸鹿也用脖子打架?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你曾看過長頸鹿甩動長長的脖子,使出「流星錘」互相打架的畫面嗎?有些學者認為長頸鹿之所以演化出這麼長的脖子,就是為了打架、競爭、吸引異性。
長頸鹿
脖子
古脊椎動物
脊椎骨
化石
斷層掃描
內耳骨
獬豸圓板角鹿
角蛋白
性擇
2022.07.01
象牙化石訴說一萬年前的遷徙故事
作者 / 編輯部
631期
化石是我們窺探過去最好的材料,而象牙不同於其他化石,伴隨雄象的一生,長期累積不同地理區域的同位素。
象牙
化石
雄象
同位素
美洲乳齒象
鍶同位素
氧同位素
演化
遷徙行為
2022.07.01
基礎科學 如何幫助我們控制疫情?
作者 / 張樂妍/若沒有科學家們研究生態,我們不會發現氣候變...
631期
讓我們將時間從今(2022)年倒轉至兩年多前:2019 年年底,中國武漢傳出不明原因的肺炎感染案例;2020 年初,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公布了感染源-2019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基礎科學
基因序列
SARS-CoV-2
mRNA疫苗
冠狀病毒
中和性抗體
核糖核酸
mRNA疫苗
抗病毒藥物
2022.07.01
用人工血液讓蚊子飽餐一頓?找出有效的防蚊策略!
作者 / 羅怡珮/嘉南藥理大學生物科技系教授,研究環境衛生害...
631期
俗稱的「蚊子」是雙翅目蚊科(Culicidae)的昆蟲,雌蚊將卵產在水中,讓孵化的幼蟲於水裡發育,經過四次蛻皮化蛹,破蛹而出的成蟲羽化後飛離水面,就是我們日常中看到的蚊子。
蚊子
雙翅目蚊科
昆蟲
人工血液
斑蚊
瘧蚊
家蚊
防蚊實驗
乳酸
二氧化碳
埃及斑蚊
熱帶家蚊
防蚊精油
空間忌避實驗
2022.06.19
【快訊】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
作者 / 編輯部
2022 年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由成功開發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mRNA 疫苗的三位關鍵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魏斯曼(Drew Weissman)、庫利斯(Pieter Cullis)獲獎。
唐獎
生技醫藥獎
mRNA疫苗
卡里科
魏斯曼
庫利斯
COVID-19
SARS-CoV-2
2022.06.15
第四劑COVID-19疫苗開打了,由以色列經驗初窺第四劑的...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6期
臺灣於今(2022)年5月16日起開放部分對象接種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第二次追加劑,即俗稱的第四劑COVID-19疫苗。第四劑有效嗎?持久嗎?保護效力到底如何?
疫苗
第四劑疫苗
COVID-19
COVID-19疫苗
以色列
2022.06.15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發明人名單 從莫德納與NIH專利爭議談...
作者 / 林殷如/專利師、群帆有限公司總經理。
486期
近期臺灣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確診人數不斷升高,政府呼籲民眾應盡快接種疫苗,其中莫德納(Moderna)疫苗便是多數國人施打的疫苗之一。莫德納公司與其他參與疫苗競賽的大型知名製藥公司不同,它成立於2010年...
COVID-19
緊急使用授權
莫德納疫苗
科學
mRNA序列
專利權
產官學研
學術期刊
2022.06.15
糖尿病藥物與糞便微生物移植 可以抗老化嗎?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6期
「生老病死」一直被認為是生命必經、難以避免的過程,不過隨著生醫領域的進展,科學家對於老化的機制逐漸有了更多了解。近期有許多關於老化的研究也為人們揭開了未來減緩,甚至是克服、逆轉老化的可能性。
糖尿病
老化
長壽飲食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心血管功能
再生醫學
轉錄因子
山中因子
2022.06.15
大麻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臺大藥理所解密藥理機制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6期
大麻在臺灣為第二級毒品,也是世界上普遍濫用的藥物之一。目前已知人們服用大麻後,大麻裡的Δ9-四氫大麻酚(Delta-9-tetrahydrocannabinol, Δ9-THC)會與人腦中的第一型大麻受體(cannabinoid receptor type 1,CB1)...
大麻
藥物
Δ9-四氫大麻酚
大麻受體
大麻酚藥物
娛樂性大麻菸
醫藥用大麻
藥理機制
細胞
大豆異黃酮
2022.06.15
猴痘病毒入侵歐美各國 目前我們對它有多少了解?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6期
猴痘(monkeypox)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所引發的人畜共通疾病,於1958年由研究人員首次在實驗室的猴子身上發現。
猴痘
猴痘病毒
人畜共通疾病
新型冠狀病毒
氣溶膠
飛沫傳播
天花病毒
電子顯微鏡
病毒株
DNA
RNA
環型疫苗接種
2022.06.01
科學家首次在月球土壤中種植出植物
作者 / 編輯部
630期
充足的陽光、適當的環境溫度、肥沃土壤等條件是一株植物長得頭好壯壯的關鍵。想像一塊貧瘠、缺乏雨水、不是遭到陽光直射就是完全沒有太陽的土地,有辦法讓植物存活嗎?
植物
阿波羅11號
阿拉伯芥種子
土壤
有機物質
遺傳學技術
月球
礦物質
«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資料總數:1449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