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購買科月
  • 訂閱科月
  • 投稿須知
  • 各期目錄
  • 進階搜尋
  • 訂閱電子報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科技報導
  • 評論
  • 精選文章與其他
  • 活動訊息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病毒是活的嗎?我們能不能重建病毒?《病毒圈》
2022.06.15
病毒是活的嗎?我們能不能重建病毒?《病毒圈》
作者 / 法蘭克‧ 萊恩(Frank Ryan)
486期
二○○二年,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分子遺傳學暨微生物學系的埃卡德.維默爾教授,在他的實驗室中以郵購的成分重建了脊髓灰白質炎病毒。實驗引來了興趣也引來了罵名
病毒脊髓灰白質炎病毒核苷酸惰性化學物質有機體遺傳寄生蟲生命演化樹普氏立克次體遺傳共生體
「Living with COVID-19」,臺灣準備好與病毒一起生活了嗎?
2022.06.01
「Living with COVID-19」,臺灣準備好與病毒一起生活...
作者 / 施信如/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630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從2019 年底爆發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年半。隨著許多國家經歷過好幾波疫情,加上疫苗的高施打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對人類的威脅程度確實比疫情剛開始時降低許多,也因此有很...
COVID-19病毒變種病毒株Omicron變異株RNA病毒基因RNA複製酶免疫逃脫性病毒學抗病毒藥物新冠後遺症
光速行動
2022.06.01
光速行動
作者 / 米勒(Joe Miller)、吳沙忻(Uğur Şahin)、圖雷西...
630期
如果你現在需要發明一款從未使用於冠狀病毒傳染病的疫苗來阻止一種人類未曾見過的冠狀病毒,而且這項通常需要花費數年的工作得在100 天內完成,否則世界上將會有數百萬、甚至上千萬的人死亡,還會使全球經濟遭受無法估計...
冠狀病毒疫苗病毒傳染病疫苗醫療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樹突細胞T 細胞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可降低感染
2022.05.15
陽明交大傳統醫藥研究所開發「淨冠方」,動物實驗顯示...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85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引起眾人矚目,許多研究也著力於開發抑制症狀、加快疾病復原的藥物,更有不少學者轉向研究「老祖宗的智慧」——中藥,希望能參考中醫理論尋求冠狀病毒的解方。
COVID-19疾病藥物症狀病毒細胞實證科學中藥草藥SARS冠狀病毒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肺部細胞疫苗淨冠方
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2022.05.15
鹿也要被捅鼻子?COVID-19在野生鹿群間的傳播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5期
過去數十年來,科學家一直都會與獵人合作監測鹿群,藉此管理鹿群數量與管控野生動物間的傳染病傳播。近幾個月以來,科學家針對北美的野生白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進行了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檢測,發現...
科學野生白尾鹿COVID-19野生動物膜蛋白Omicron變異株病毒抗體騾鹿
高防護層級的P3實驗室,為什麼會發生感染事件?
2022.03.15
高防護層級的P3實驗室,為什麼會發生感染事件?
作者 / 編輯部
483期
還記得去(2021)年12月初,中研院P3實驗室爆發了人員感染COVID-19的事件嗎?在高防護等級的P3實驗室中,預防措施如氣流系統、密封的操作環境、正壓式個人防護服等缺一不可,為什麼仍會發生感染事件?
COVID-19P3實驗室氣流系統正壓式個人防護服SARS病毒病毒
誘發中和抗體、活化記憶型淋巴球?疫苗與狡猾病毒間的攻防戰
2022.03.03
誘發中和抗體、活化記憶型淋巴球?疫苗與狡猾病毒間的...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7期
冠狀病毒使用其表面的棘蛋白做為鑰匙,進而感染細胞。若能以「棘蛋白」做為疫苗抗原,可誘發出中和性抗體。為了誘發出高效抗體,疫苗中的抗原應為天然、完整的蛋白質,維持正確的立體結構。
冠狀病毒淋巴球細胞中和性抗體蛋白質病毒細菌寄生蟲RNA基因型疫苗腺病毒人體免疫系統莫德納高端胺基酸
Omicron變異株會成為疫情的新魔王嗎?我們目前對Omicron有哪些了解
2022.01.04
Omicron變異株會成為疫情的新魔王嗎?我們目前對...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5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近期的新變異株有名字了,它被稱作「Omicron」!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直接將其警示等級升到最高。
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變異株病毒棘蛋白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變異株疫苗流行病學免疫系統N蛋白
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2022.01.04
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作者 / 羅傑文/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從事病毒感染症控制科學研...
625期
• 紫外線依波長不同可分為UVA、UVB、UVC,其中波長為254 奈米的UVC 廣泛用於消毒。 • 由於紫外線的波長,接近生物體遺傳物質DNA 與RNA 的光吸收波長260 奈米,因此可以有效地殺死各種微生物,包含SARS-CoV-2。 • 若...
紫外線波長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免疫系統辨識疫苗臭氧層UVCUVB太陽DNARNA
強者,就該擁有名字!新的冠狀病毒魔王?Omicron變異株
2021.12.14
強者,就該擁有名字!新的冠狀病毒魔王?Omicron變異...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0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近期的新變異株有名字了!它被稱作「Omicron」,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直接將其警示等級升到最高。
新型冠狀病毒Omicron南非變異株棘蛋白抗原免疫系統病毒疫苗WHO
戴口罩、社交距離與疫調都有幫助!臺大團隊分析驗證臺灣COVID-19防疫關鍵
2021.12.14
戴口罩、社交距離與疫調都有幫助!臺大團隊分析驗證臺...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80期
今( 2021 )年五月,臺灣COVID-19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全國疫情警戒曾一度提升至第三級。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後,目前臺灣疫情警戒已調降至二級。
COVID-19疫情警戒病毒全民防疫病毒變異株公共衛生
COVID-19口服藥能否終結疫情?莫納皮拉韋的臨床數據解析
2021.11.16
COVID-19口服藥能否終結疫情?莫納皮拉韋的臨床數據解...
作者 / 編輯部
479期
自去(2020)年年初開始,我們已經默默與病毒共存了近兩年,從一開始的害怕、恐懼,到現在各國都在陸續施打疫苗,藥品的研究也取得新進展。
病毒莫納皮拉韋COVID-19口服藥物疫苗AI專利
中研院研發抗體雞尾酒療法 對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潛力股
2021.11.16
中研院研發抗體雞尾酒療法 對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潛力...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新型冠狀病毒 (SARS-CoV-2)的迅速傳播,導致目前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仍在世界各地大流行。儘管疫苗陸續問世,且施打、供應也持續進行,但病毒仍不斷變種、蔓延,持續感染人們。
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中和抗體RNA病毒單株抗體人類嵌合型抗體雙抗體雞尾酒療法
「生物工廠」是什麼?如何建立一座蟲蟲生物工廠?
2021.08.31
「生物工廠」是什麼?如何建立一座蟲蟲生物工廠?
作者 / 林家揚、林鈺淳、吳岳隆、黃榮南
621期
為了大規模生產出我們想要的蛋白質,以製造出疫苗、蛋白質藥物、保養品等產品,目前已有許多方式能進行蛋白質表現。而昆蟲表現系統在細胞培養的成本低,且其蛋白質轉譯後修飾系統和真核生物比較接近,使其具有生產上的優...
科學月刊生物學蛋白質疫苗蛋白質藥物病毒桿狀病毒包涵體生物工廠
冠狀病毒變變變:棘蛋白變異會影響抗體與疫苗效力嗎?
2021.05.15
冠狀病毒變變變:棘蛋白變異會影響抗體與疫苗效力嗎?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3期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截至2021年5月初,已感染全球超過1.5億的人,迄今造成超過3百萬人死亡。免疫系統是生物體面對病原菌入侵的防禦機制,而免疫力低下者,其免疫系統將無法完全消滅病毒。
COVID-19免疫系統冠狀病毒棘蛋白病毒疫苗突變病毒新冠肺炎
病毒現形吧!未來還有哪些檢測病毒的「新招式」?
2021.03.01
病毒現形吧!未來還有哪些檢測病毒的「新招式」?
作者 / 陳亭瑋/臺灣師範大學畢,主修生命科學。經歷專案與編...
615期
病毒檢測可謂抗疫的第一步,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臺灣又有哪些能檢測出病毒的新招?不論是結合酵素免疫分析法與質譜儀的ELiMSA、能抗細菌與病毒的生物晶片和奈米塗層技術,或是應用拉曼光譜進行病毒檢測的方法,都是...
新冠肺炎COVID-19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酵素免疫分析法質譜儀病毒抗體蛋白質腺苷病毒檢測徐丞志張家靖張健忠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2021.01.18
COVID-19病毒蛋白能穿越血腦障壁,很可能會感染腦部
作者 / 陳亭瑋。
469期
在去(2020)年成為焦點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些患者會出現中樞神經相關的症狀,像是腦霧(brain fog)、突發性疲勞(fatigue)、嗅覺與味覺喪失、頭暈嘔吐等情況,新研究揭露了可能的原因。
COVID-19中樞神經病毒棘蛋白血腦障壁外套膜免疫系統新冠肺炎
奈米鑽石打造的疾病篩檢試紙
2020.12.15
奈米鑽石打造的疾病篩檢試紙
作者 / 編輯部
468期
鑽石不光有華麗的外表,也能被用在生物醫學領域。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UCL)研究團隊,利用奈米鑽石(nanodiamond)的獨特結構製作一款試紙,在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奈米鑽石人類免疫缺乏病毒醫療生物醫學病毒
C型肝炎病毒:第一個可以治癒的人類慢性病毒感染
2020.12.01
C型肝炎病毒:第一個可以治癒的人類慢性病毒感染
作者 / 陳培哲/現為臺灣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曾為臺灣大...
612期
當科學家們尚不清楚C型肝炎的時候,都是以非A非B型肝炎來代稱。而非A非B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歸功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病毒學家阿爾特;接著是英國生物化學家霍頓,成功分離出非A非B型肝炎病毒,並將它正名為C型肝炎病毒...
肝炎輸血病毒基因體重組蛋白分子生物學血液大腸桿菌2020諾貝爾獎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方?
2020.10.15
瘟疫下的醫學研究-是新聞下的產物,還是造福人群的良...
作者 / 賴昭正/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
466期
經過幾萬年的進化,人類成了地球上的萬物之靈,建立了「人定勝天」的自信。然而,這次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的瘟疫爆發,相信會讓很多人重新思考著這個問題,小,竟然會被一個「不倫不類」病毒搞到天翻地覆:去、...
病毒COVID-19流行病學醫學醫學研究數據羥氯奎寧藥物
COVID-19疫情全球持續延燒中,其實一切早有預警⋯⋯
2020.10.15
COVID-19疫情全球持續延燒中,其實一切早有預警⋯⋯
作者 / 作者 ∕ 黛博拉.麥肯齊(Debora MacKenzie)。譯者 ...
466期
2019年11月,一隻尋常小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不知如何傳到一名、甚或好幾名人類身上。能夠人傳人,或者它的進化速度很快——有此潛能。到了12月,武漢市的醫院,而且不是流感引起的肺炎。
冠狀病毒新冠肺炎病毒新興傳染病公共衛生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2020.09.01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9期
土壤的異質性提供了一種微域環境,使微生物可以並行且緊密地相互作用,從而追求平行的演化路徑。土壤病毒在這種多重同時並行的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其研究在過去常被忽略。目前關於土壤病毒學的研究仍然存在重大挑...
土壤微生物噬菌體病毒細菌基因
美研究發現更多可阻斷SARS-CoV 2感染人體的分子
2020.07.15
美研究發現更多可阻斷SARS-CoV 2感染人體的分子
作者 / 編輯部
463期
近來,全球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肆虐,科學家也正努力研發可行的藥物與疫苗。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威斯康辛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日前篩選出可抑制病毒複...
新冠肺炎COVID-19候選分子(candidate molecules)病毒RNA聚合酶核苷酸三磷酸鹽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殘留
2020.04.10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近日,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症狀消失後,病毒仍可能在體內留存至少兩週,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病毒咽喉拭子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病毒核酸檢測免疫力肺泡
當冠狀病毒遇上人類—從特性與歷史說起
2020.04.01
當冠狀病毒遇上人類—從特性與歷史說起
作者 / 施信如、郭瑞琳
604期
近年來,有許多新型冠狀病毒興起,不僅侵襲人類,更危及人們的生命。而面對這些新興病毒沒有專家,人們只能戒慎恐懼,藉由歷史脈絡和科學知識,了解它並找出可以讓人類生存下去的法則。
病毒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SARS-CoV-2新冠肺炎SARS-CoVMERS-CoV跨宿主傳播棘蛋白醣膜蛋白外套膜蛋白核鞘蛋白胞吞作用
追獵病毒—找出新興傳染病的侵襲足跡
2020.04.01
追獵病毒—找出新興傳染病的侵襲足跡
作者 / 藍郁青/著迷微生物的超能力,因而研究病毒演化與宿主...
604期
每一次新興傳染病的爆發,除了治療,科學家最需要做的是了解病毒,希望可怕的傳染病在開始大規模散播出去之前,追蹤病毒的傳播路徑及起源。透過病毒的基因定序和病毒親子鑑定等工具,找出病患與病患之間病毒的演化關係遠...
新冠肺炎伊波拉病毒群聚傳染病毒伊波拉出血熱伊波拉薩伊病毒
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
2020.04.01
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
作者 / 吳忠信/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曾任臺灣蝙蝠學...
604期
臺灣因高溫多雨、海拔差異大,形成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蝙蝠多樣性更是居世界之冠。不過近年來,有多種影響人類健康的冠狀病毒被認為可能與蝙蝠有關。為此,瞭解蝙蝠與新興人類疾病的關係益顯重要...
新冠肺炎陸地生態系蝙蝠病毒大翼手亞目小翼手亞目回聲定位血清學免疫系統哺乳動物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前線
2020.03.01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前線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603期
去(2019)年底在中國武漢市爆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至今已在全球擴散,造成數萬人遭感染,數千人因而死亡。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武漢肺炎COVID-19病毒肺炎
面對病毒不可或缺的免疫力—從人體免疫系統談疫苗技術發展
2020.03.01
面對病毒不可或缺的免疫力—從人體免疫系統談疫苗技術...
作者 / 沈家瑞、羅聖旻
603期
去(2019)年年末,在中國武漢市爆發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由於疫情快速地擴散至全球,使得地球村上的人們各個人心惶惶。面對這種未知的病毒,人類的免疫系統...
免疫免疫系統生物病毒疫苗
潛藏內太空的微觀世界海洋病毒
2020.01.01
潛藏內太空的微觀世界海洋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1期
病毒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海洋中的病毒更是不計其數。 作為生態的重要一環,病毒也是維持海洋環境與生態不可或缺的要角。近年來經由DNA序列的研究,也讓科學家及全世界發現以往從未注意到的各種海洋病毒。
海洋病毒海洋病毒生態水產業微生物白點症病毒
  • «
  • 1
  • 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