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善用海洋浮游生物吸附二氧化碳 可協助對抗氣候變遷
2025.01.21
善用海洋浮游生物吸附二氧化碳 可協助對抗氣候變遷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7期
這項研究為應對氣候變遷提供一個創新的思路,展示了如何巧妙地運用海洋生態系統的自然過程來增強碳封存效率。雖然這項技術仍處於初期階段,但它的潛力令人期待,或許未來能成為減緩全球暖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藻華固碳氣候變遷全球暖化
大堡礁正面臨400年來最嚴峻的高溫威脅
2024.09.30
大堡礁正面臨400年來最嚴峻的高溫威脅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3期
大堡礁位於澳洲的東北海岸,是世界上範圍最大、長度最長的珊瑚礁群。但近年來大堡礁正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愈來愈高的海水溫度和大規模珊瑚白化等事件,將有可能破壞這片珊瑚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大堡礁氣候變遷珊瑚白化
以自然為本,尋找氣候變遷的解方
2024.09.16
以自然為本,尋找氣候變遷的解方
作者 / 楊洪中祐/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碩士生
512期
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一直是個錯綜複雜的議題。在人們利用自然資源推動文明進步的同時,也屢次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喪失等嚴峻挑戰,「以自然為本/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氣候變遷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碳匯NbS
碳循環的失衡, 如何造成全球變遷?
2024.08.01
碳循環的失衡, 如何造成全球變遷?
作者 / 雷漢杰/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助理教授。專長於海洋酸化...
656期
碳(carbon, C)是構成生命的主要元素,在扣除水分後,碳足足占了人體總重量的一半。如此重要的元素,在當今卻成為了世界的「公敵」,社會上充斥著減碳、固碳、零碳排等口號。主因是人類自1750年的工業革命起,便大量燃...
碳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碳酸岩風化工業革命碳排放碳循環氣候變遷海洋
碳的儲藏庫 如何利用自然碳匯的減碳力量?
2024.08.01
碳的儲藏庫 如何利用自然碳匯的減碳力量?
作者 / 柳婉郁/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特聘教授;李天裕/中興大學...
656期
氣候變遷已對全人類的生活構成威脅,嚴重影響地球上的生命與環境,而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是造成全球暖化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多年來,國際社會相當關注地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以及二氧化碳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早...
氣候變遷碳匯二氧化碳自然碳匯捕捉森林土壤海洋淨零碳排
水產養殖走向新篇章 漁電共生
2024.07.01
水產養殖走向新篇章 漁電共生
作者 / 陳柏穎/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博士候選人;黃振庭...
655期
水產養殖的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范蠡所著《養魚經》。經千年發展,如今水產養殖已被全世界視為最重要的糧食生產系統,肩負起供應優質蛋白質的重任。全球正面臨氣候變遷,溫室氣體減量被視為國際共識,希望...
漁電共生水產養殖再生能源氣候變遷能源轉型太陽能發電土地利用養殖漁業石斑魚
日本鮭魚愈來愈少 放流魚苗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2024.06.15
日本鮭魚愈來愈少 放流魚苗政策出了什麼問題?
作者 / 郭金泉/臺灣國立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退休教授
510期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期,由於氣候和海洋條件有利、海洋承載量增加、加上人工孵化場技術精進,集合了天時、地利、人和,借助鮭魚孵化和人工放流鮭魚苗,日本洄歸的白鮭(Oncorhynchus keta)數量呈指數性增加,到了...
日本鮭魚放流魚苗日本白鮭氣候變遷人工孵化野生魚苗環境變遷遺傳多樣性適應性
全球暖化衝擊山區生態 中研院團隊發現全球17個山區的等溫線快速上升
2024.05.15
全球暖化衝擊山區生態 中研院團隊發現全球17個山區的...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9期
由中央研究院(簡稱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成功大學生命科學系、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以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組成的跨國研究團隊,結合熱力學原理與氣候...
全球暖化山區生態等溫線中研院生物多樣性氣象觀測熱力學氣候變遷機器學習
解讀時空科技密碼 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多維運用
2024.05.01
解讀時空科技密碼 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多維運用
作者 / 白璧玲/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
653期
在資訊發達的現代社會,地圖也隨著數位化、網路化的形式轉換,成為資訊視覺化和傳播的一項利器。不論身在何處,打開手機、平板電腦等行動載具,啟動代表性電子地圖「Google Maps」,即可獲取日常所需的空間資訊來源。例...
GISGPS遙測國土測繪跨領域地圖氣候變遷可視化資料疫情防治
中興大學研究揭示臺灣森林火災威脅漸增
2024.03.15
中興大學研究揭示臺灣森林火災威脅漸增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07期
臺灣的豐富常綠森林與濕潤氣候,在過去一直被認為是大規模森林火災發生的重要防護。然而,隨著氣候與生態環境的變化,臺灣的森林火災威脅似乎日益增長。一篇由中興大學與美國猶他州立大學(Utah State University, USU)...
中興大學森林火災猶他州立大學氣候變遷植被林火預警
《氣候法》上路周年成果不如預期 但社會共識逐步凝聚
2024.03.15
《氣候法》上路周年成果不如預期 但社會共識逐步凝聚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7期
上(2)月15日,臺灣《氣候變遷因應法》(簡稱《氣候法》)公告實施滿一周年。《氣候法》的首要目標是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而在去(2023)年三讀修法時,環境部(舊稱環保署,去年8月升格為部)原預計在半年內提出...
氣候法臺灣2050淨零目標環境部永續會氣候變遷行政院
如何打造用電無虞的未來? 都市能源的減排挑戰
2024.03.01
如何打造用電無虞的未來? 都市能源的減排挑戰
作者 / 葉宗洸/核子工程博士,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
651期
去(2023)年12月於杜拜閉幕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要求每個締約國傾國家之力達成「全球升溫不超過1.5℃」的目標,並深度、迅速、永續地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此次的全球盤點除了納入《巴黎協定》(Paris...
COP28巴黎協定電力供給電動化減排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是否會使具有抗生素 抗藥性的細菌變更多?
2024.02.15
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是否會使具有抗生素 抗藥性的細菌...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6期
近期在《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報導,討論了對於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兩大因子——氣候變遷、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究竟如何產生交互影響?氣候變遷的情況逐年加劇,極端氣候也使得暴雨災害出現得愈來愈頻繁。由於高濕度...
氣候變遷抗藥性細菌洪水抗生素廢水監控公衛設施
臺灣的離岸風電如何在地化發展?
2024.01.15
臺灣的離岸風電如何在地化發展?
作者 / 編輯部
505期
氣候變遷是當今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嚴峻議題,作為地球村的一分子,臺灣 當然也不例外。2021年,臺灣政府正式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在之 後公布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期望推動產業走向綠色轉型,並帶動經濟成長。離...
離岸風電氣候變遷在地化淨零政策能源轉型
野火帶來致癌重金屬
2024.01.01
野火帶來致癌重金屬
作者 / 編輯部
649期
野火可能為人類帶來超乎預期的健康問題。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新研究指出,自然界的野火不僅帶來灰塵和煙霧,還會增加環境中有毒金屬的含量。   研究團隊調查了2019~2020年的北加州野火地點,採...
野火史丹佛重金屬鉻環境災害氣候變遷
受森林砍伐、聖嬰現象與氣候變遷影響 亞馬遜雨林出現創紀錄的乾旱
2023.12.15
受森林砍伐、聖嬰現象與氣候變遷影響 亞馬遜雨林出現...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4期
今(2023)年10月,巴西亞馬遜雨林的內格羅河(Negro River)部分河段的水位已降到僅剩12.7公尺,這也是內格羅河120年以來量測到的最低水位。至於內格羅河西方約500公里遠的特菲湖(Lake Tefé)則被發現有超過150隻河豚...
森林砍伐聖嬰現象氣候變遷亞馬遜雨林MapBiomas北大西洋乾旱洪水
南臺灣的空污比北部嚴重?從科學數據看 PM2.5 與酸雨污染現況
2023.11.01
南臺灣的空污比北部嚴重?從科學數據看 PM2.5 與酸雨...
作者 / 曾偉迪/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博士生;鄭芳怡/中央大學...
647期
科技與工業的蓬勃發展為人們帶來便利生活,但也造成環境污染與廢棄物增加。當工業、汽機車等排放的廢氣進入大氣,便會產生空氣品質惡化的問題。近年來細懸浮微粒(PM2.5)污染對空氣品質、能見度和健康皆產生嚴重危害,...
PM2.5酸雨工業汽機車火力發電空氣汙染全球暖化氣候變遷
賦予碳價值能否加速全球淨零發展?
2023.10.15
賦予碳價值能否加速全球淨零發展?
作者 / 李堅明/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教授
502期
蔡英文總統於今(2023)年4月宣布,臺灣即將成立碳權交易所(Taiwan Carbon Solution Exchange, TCX),第一時間股市中的碳權概念股,例如國內著名紙業公司的股價隨之飆升、引起國人關注。其實,碳權在國際上已不是新聞...
碳權交易所聯合國氣候變遷效能標準減碳增匯能源
中央大學成立臺灣極地研究中心 前進北極探索科學之謎
2023.09.15
中央大學成立臺灣極地研究中心 前進北極探索科學之謎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1期
雖然高高在上且看似遙不可及,但太空天氣其實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更精確的掌握太空天氣變化,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團隊在近期前往北極參訪,期望能在挪威的冷岸群島(Svalbard)設置中央大學立方衛星的接收...
太空天氣中央大學挪威太陽風暴磁層氣候變遷
深海採礦時代來臨? 開採海底礦物與海洋生態之間的衝突
2023.08.15
深海採礦時代來臨? 開採海底礦物與海洋生態之間的衝...
作者 / 編譯|羅億廷
500期
負責管理國際海底、海底相關資源、監督國際海底採礦活動的組織「國際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近期正在位於牙買加京斯敦(Kingston)的總部舉行會議,討論各公司是否可以開始於海底挖掘礦物、貴...
深海採礦國際海底電動車貴金屬鈷結殼海洋生物氣候變遷
陽明交大開發DIYGreen屋頂農園 打造出節能減碳的環保屋頂
2023.08.15
陽明交大開發DIYGreen屋頂農園 打造出節能減碳的環保...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對地球造成的影響愈來愈嚴重,地球生態、環境也因此受到不小的影響。除了生態之外,都市水泥化造成的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更進一步加重了此問題,過熱的水泥叢林使人們紛紛開啟空調降溫,耗...
氣候變遷都市熱島屋頂農園零廢棄循環
「熱」上加「熱」的未來 臺灣將面臨的 熱浪、乾旱挑戰
2023.08.01
「熱」上加「熱」的未來 臺灣將面臨的 熱浪、乾旱挑戰
作者 / 駱世豪/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學者。
644期
臺灣夏天動輒超過35 ~ 40℃的高溫,路人在外行走都會大汗淋漓,室內也必然會開啟冷氣,但有一個驚人的事實是:臺灣在有紀錄以來未曾發生過熱浪!你可能會感到不可思議且難以想像,其實這件事情的源頭主要來自於定義和臺...
熱浪乾旱氣候變遷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西南氣流濕熱
無聲的地下劇變
2023.08.01
無聲的地下劇變
作者 / 編輯部
644期
氣候變遷的影響遍布全球各個角落,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炙熱的高溫甚至將魔爪深入地底之下。過去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城市淺層地面每十年會升溫0.1 ~ 2.5°C。此現象被稱為「地下氣候變遷」或「地下熱島」,目前已知會影響...
氣候變遷地下熱島地下氣候變遷建築
臺灣比國外更嚴重?  氣候變遷全面衝擊生物多樣性
2023.08.01
臺灣比國外更嚴重? 氣候變遷全面衝擊生物多樣性
作者 / 邱祈榮/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臺灣大學...
644期
在歷經全世界科學家多年的論辯後,全球氣候變遷已是不爭的事實,關鍵僅在於變遷的速度有多快,以及哪些地方是災害熱區。去(2022)年底出版的2022年聯合科學報告《2022團結在科學之中》(United in Science 2022)指出,...
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降雨四季改變極端氣候颱風森林花期高山
工研院與台聚公司研發「降溫」塗料 降低石化儲槽揮發性有機物逸散問題
2023.07.15
工研院與台聚公司研發「降溫」塗料 降低石化儲槽揮發...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9期
隨著全球因極端氣候導致的極端高溫事件發生頻率增加,過高的環境溫度使得石化儲存槽內部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容易逸散的狀況也逐漸浮上檯面。近期工研院與台灣聚合化學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工研院台聚公司極端氣候VOCs石化產業氣候變遷碳費全球減碳
當開放資料遇上生物多樣性—TaiBIF讓世界看見你的資料
2023.06.15
當開放資料遇上生物多樣性—TaiBIF讓世界看見你的資料
作者 / 劉璟儀/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TaiBIF內容經理...
498期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不只透過田野調查取得資料,更結合開放資料(open data)讓研究的視野擴大;許多學者也開始跳脫傳統科學研究思維,結合科技走向新型態的生物多樣性資料應用,如聲音資料、衛星遙測、環...
生物多樣性開放資料TaiBIFGBIF同儕審查研究公民科學系統性調查氣候變遷
臭氧導致PM2.5產生?中山團隊發現「水」可能是反應中的關鍵角色
2023.05.16
臭氧導致PM2.5產生?中山團隊發現「水」可能是反應中...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97期
空氣中細懸浮微粒(PM2.5)對人體的危害受到許多民眾關注。它的來源可分為原生性與衍生性——原生性指的是當它被排放到大氣時就已經是PM2.5;衍生性則是指它在被排放之初並非PM2.5,而是在大氣環境中經過一連串化學反應...
臭氧PM2.5水水二聚體單萜烯氣候變遷
聯合國《公海條約》能挽救逐漸下降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嗎?
2023.04.18
聯合國《公海條約》能挽救逐漸下降的海洋生物多樣性嗎...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96期
聯合國(United Nations, UN)於紐約時間上(3)月4日晚間宣布通過《公海條約》(The High Seas Treaty),這份條約是繼40年前聯合國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後,...
聯合國《公海條約》海洋生物多樣性公海氣候變遷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新進度與爭議
2023.03.15
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新進度與爭議
作者 / 編輯部
495期
去(2022)年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 27)在長達14天的討論後,終於願意正視一項被忽略30年的議題——建立「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為受全球暖化衝擊最大...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經濟援助
史上最漫長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有哪些成就與爭議?
2023.03.15
史上最漫長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有哪些成就與...
作者 / 許晃雄/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人為氣候變遷專...
495期
歷經14天的激烈討論與漫長折衝,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以下簡稱COP 27)終於在展延兩天、與會國成員疲憊不堪的情況下,於去(2022)年11月21日結束,宣示被忽略了30年...
COP 27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氣候變遷日本墨西哥卡達多哈巴黎協議減碳化石燃料
  • «
  • 1
  • 2
  • 3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