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2-15氣候變遷、極端氣候是否會使具有抗生素 抗藥性的細菌變更多? 506 期

Author 作者 編譯|羅億庭

近期在《自然》(Nature)期刊的一篇報導,討論了對於人類健康造成威脅的兩大因子——氣候變遷、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究竟如何產生交互影響?氣候變遷的情況逐年加劇,極端氣候也使得暴雨災害出現得愈來愈頻繁。由於高濕度、濕氣的環境有利於微生物、細菌生長,因此很可能成為具抗生素抗藥性(antibiotic resistance)細菌生長的溫床。
 
來自迦納大學(University of Ghana),專長為研究細菌抗生素抗藥性的微生物學家納爾蒂(Padiki Nartey)在報導中提到,暴雨導致的洪水將進一步影響當地的水資源處理系統,在水裡成長的抗生素抗藥性細菌,可能透過此系統傳播到當地居民到家中、飲用水內。儘管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對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細菌對抗生素的抗藥性有初步理解,但造成此現象的機制、將會造成多大影響,仍有待更多研究去深入探索。
 
由於抗生素的濫用、使用了錯誤的抗生素治療,或是服用的抗生素劑量不足以殺死微生物等狀況,使無法被抗生素殺死的細菌愈來愈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2022年發布的報告,2020年人們遭受具抗生素抗藥性的奈瑟氏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沙門氏菌屬(Salmonella bacteria)造成的血液感染,比2017年提升了15%。此外,氣候變遷造成的不穩定天氣型態,例如洪水、乾旱、颱風、野火等極端天氣狀況,也有利於細菌繁殖,使得人們感染疾病、受傷等事件的比例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情境增加,氣候變遷與細菌的抗生素抗藥性也因此產生交互作用。
 
在去(2023)年,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的微生物學家柯爾韋爾(Rita Colwell)團隊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颱風導致了具抗生素抗藥性的弧菌(Vibrio bacteria)數量在佛羅里達州附近的水域中激增。科爾韋爾推測,強風將海洋沉積物中的營養成分翻起,令細菌得以在水中快速繁殖。來自中國廣州中山大學的研究團隊則比較了中國28個省份、地區的醫院,收集患者體內的細菌數據與當地城市的平均氣溫,嘗試尋找溫度和抗生素抗藥性之間的關聯。他們發現,平均氣溫每升高1°C,樣本中含有克雷伯氏肺炎桿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且對碳青黴烯類(Carbapenem)抗生素具有抗藥性的樣本,比例將增加14%。
 
未來,結合氣候、天氣數據與廢水監測,將有助於分析具抗生素抗藥性的基因,改善對抗生素抗藥性細菌具有高風險地區的預測,並協助追蹤或預測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傳播。除了改善監測之外,研究人員也將持續採取的措施,包含改善清潔用水、公衛設施的建設,並提高人們對如何正確使用抗生素的認識,期望能減少抗生素抗藥性細菌的傳播。

 

(Adobe Stock)

 
新聞來源
Wong, C. (08 January 2024). Antibiotic resistance is a growing threat — is climate change making it worse? Natur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40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