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8年
2009年
2000年以前
封面故事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14.09.01
上帝創造了何等的奇蹟!
作者 / 松鷹/世界華人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
537期
這次幾本書的撰稿,我有一個體會,就是寫作的過程,也是一次學習、提高、重新發現的歷程。
科普
科學
電報
2014.09.01
從化驗談起
作者 / 何子樂/前交通大學應用化學系教授。
537期
二十世紀醫學的進步,一半來自物理和化學方法的幫助診斷。化學方法主要針對體液(血、尿)分析,而分析儀器日趨精良,操作簡便,樣本需求量減低,就擴展可測物質範圍。
醫學
醫學化驗科
胺基甲酸酯
血糖分析法
2014.09.01
金鼎獎揭曉有感
作者 / 張之傑/科普作家。
537期
第38屆金鼎獎揭曉,分為雜誌類、圖書類、數位出版類、優良出版品推薦等四大項,每項又分為若干類和小類,極盡繁複之能事。今年的第38屆,雜誌類沒有科普刊物獲獎。
金鼎獎
出版
科普
2014.09.01
十二年國教高中數學課綱中的統計課程要多深
作者 / 葉裕益/任教師大附中數學科。
537期
統計是生活中經常用到的數學,在電視、網路及報章雜誌中經常可看到統計數據的報導。在資訊充斥的時代裡,每個人都要學著如何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解讀資料並對不確定的情境做決策。
統計
課綱
99課綱
數據
數據分析
2014.09.01
談理工科系學生的數理程度
作者 / 邱韻如/任教長庚大學通識中心物理科。
537期
九九課綱的物理及數學,內容和順序安排有不少大的變動。教過的概念,學生不見得會,但刪掉沒教的概念,學生是當然不會。
課綱
九九課綱
函數
物理
數學
2014.09.01
能主動移動水珠或微粒的表面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一種可以主動把沾黏在其上的液體或微粒移動的特殊表面材料,使這個表面具有自我清潔的能力。
磁力
重力
磁場
微粒
2014.09.01
2020年火星探測車搭載儀器公布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美國航太總署(NASA)公布2020年火星探測車搭載儀器的篩選結果,這台無人探測車與目前在火星上執行任務的好奇號具有類似的架構,將搭載七種科學儀器。除了分析火星表面的特性,並被賦予將火星岩石帶回地球的使命,更將為...
火星
氧氣
地球
科學儀器
地質
大氣
2014.09.01
吃辣椒降低大腸腫瘤發生率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發現,在辣椒中所含有的成分辣椒素「Capsaicin」,能使老鼠大腸內部的受體TRPV1緩慢的被活化,激發的反應能降低產生大腸腫瘤的風險。
辣椒素
胃腸道癌
大腸腫瘤
TRPV1
EGFR
癌細胞
2014.09.01
利用雷射讓原子力顯微鏡更精確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澳洲的雷射物理學家在最新的研究中,找到一種特殊的方式使原子力顯微鏡(atomic-force microscope,AFM)的探針能提高二十倍的靈敏度、使AFM得以偵測更微小的作用力。
雷射物理
雷射
原子力顯微鏡
彎曲效應
2014.09.01
腺體癌症幹細胞的治療與診斷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研究員蔡坤志醫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將造成腺體癌症惡化有關的主宰基因ASPM抑制後,可有效的控制癌症幹細胞的數目及活性
腺體癌症
癌症
幹細胞
腫瘤
ASPM基因
2014.09.01
中研院發現最遙遠透鏡星系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主導國際團隊,藉美國航太總署(NASA)哈柏望遠鏡發現一個遙遠的透鏡星系(lensing galaxy),為到目前為止,科學家發現最遙遠的透鏡星系。
透鏡星系
星系
宇宙
暗物質
2014.09.01
光脈衝控制石墨烯的光電效應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石墨烯是目前在材料研究領域上最熱門的題目之一,但是過去許多研究團隊在研究石墨烯的光電現象時,所得到的數據彼此有明顯差異。
石墨烯
光電效應
電子
導電度
2014.09.01
宇宙射線對於小鼠精子的影響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日本山梨大學宣布,他們的研究團隊利用在國際太空站保存九個多月的真空冷凍小鼠精子進行人工授精,成功培育出幼鼠。
哺乳類
輻射
放射線
精子
宇宙
2014.09.01
百種基因突變與精神疾病有關
作者 / 編輯部
537期
科學家研究發現了一百種與精神疾病有關的基因。這些基因的變異可能會增加思覺失調症(原精神分裂症,已於今年五月更名)和躁鬱症風險,此研究結果對於治療相關精神疾病帶來了新方向。
精神疾病
基因
思覺失調症
多巴胺
藥物
2014.08.01
食品安全的把關者—公、民營檢驗實驗室
作者 / 何國榮/任教臺灣大學化學系。
536期
「檢測」常是探討或瞭解各相關事件真相非常重要的一個手段。例如血糖檢驗可提供糖尿病診斷的資訊,河水中有毒物質的檢測有助於河川汙染程度之瞭解。
食品安全
食品檢測
科技
2014.08.01
Lissajous曲線
作者 / 游森棚 ∕ 任教臺灣師範大學數學系。
536期
全國科展的季節又到了。擔任評審多年,每年數學組都有研究軌跡的作品——在圖形中讓某些量變動,然後觀察某個特殊點的軌跡。
科展
數學
正弦
Lissajous曲線
2014.08.01
會變形的蛋白質
作者 / 陳妙嫻/任教板橋高中生物科。
536期
DNA上的遺傳密碼,會決定構成蛋白質之胺基酸序列,進而決定細胞內蛋白質的結構。
DNA
胺基酸
蛋白質
酵素
細胞
輔酶
2014.08.01
臺灣北方三島附近海域的冷水渦
作者 / 楊穎堅/任教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536期
近年來,政府有意將臺灣的北方三島:彭佳嶼、棉花嶼與花瓶嶼附近海域劃為海洋國家公園,保護該海域特有火山地質地形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
北方三島
大陸棚
黑潮
宜蘭海脊
海洋
2014.08.01
我國古代的物候知識
作者 / 劉昭民/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員。
536期
我國最早的物候,見《詩經‧ 豳風》,可惜只記春日、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十月,其他各月皆未述及,而且各月僅見一條。
物候
節氣
2014.08.01
解開果蠅雙胸突變之謎
作者 / 葉筱凡/國立中正大學哲學博士候選人。
536期
人類發現果蠅雙胸突變現象至今快要滿一百年。約莫十年前,生物學家們透過突變研究,發現果蠅於胚胎早期基因發育的機制,獲得科學最高榮譽之諾貝爾獎。雙胸突變現象除了帶領一批遺傳學家與分子生物學家開創發育學的成就之...
果蠅
突變
生物學
遺傳
雙胸複合基因
原腸化
2014.08.01
數學二項式展開的一次近似及其物理應用
作者 / 張仁壽/任教國立基隆女中物理科。單維彰/任教國立中...
536期
本文闡述二項展開的「估計」用途,並指出它在數學、物理課程中的幾項應用,希望促進高中數學與物理教師彼此的協作。
數學
排列組合
二項式展開
物理
2014.08.01
微小世界的巨星 微藻與其防線突破
作者 / 陳綺慧、洪俊宏、郭子禎/任職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
536期
微藻所衍生的價值逐漸被應用於食品、能源、飼料、美容等領域,透過細胞破碎技術,提高有效成分之萃取率與利用率。
光合作用
藻類
微藻
綠藻
能源
生質能源
2014.08.01
給錯的諾貝爾獎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6期
本文要談諾貝爾獎的一件趣事,即頒獎後才發現錯了,此錯非因受獎人造假,而因當時大家均承認的說法,很快就被證明是錯的。
諾貝爾獎
神經元
酵素
2014.08.01
鈷色菇香(二)
作者 / 何子樂/前交大應化系教授。
536期
冬菇、草菇、金針菇、鮑魚菇等不下百種食用真菌的商業化,供應現代人一列優良食材。特別可喜的是,它們的形與色分野大異其趣,往往增加人的食慾。
松露
草菇
MHC基因
2014.08.01
突出的語音
作者 / 徐統/前新竹清大材料科學工程系教授。
536期
圖書館是個要求寧靜的地方。雖然手機的普及,已經到了在任何場所都管不住的程度。圖書館也淪陷了,但是一般來說,圖書館究竟還是比較安靜的地方。
語音
弧形
橢圓
2014.08.01
腦神經解密「注意!」與「別衝動!」— 中央大學認知...
作者 / 廖英凱/泛科學專欄作者。
536期
阮教授所研究的認知神經科學是一門相當新興的領域,他說,「這是一個研究行為與神經機制最好的時代!」
腦神經
認知神經科學
精神疾病
學習障礙
視覺注意力
2014.08.01
用水思源
作者 / 劉廣定/臺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536期
人類生存必需水,其他生物生存也必需水。但需要的不只是「水」,還須注意水的「質」與「量」。《科學月刊》535期頁552~558之拙作已談到全球缺水之趨勢,以及影響生活與衛生的一些情況。
水資源
缺水
降雨量
氣候
環境
2014.08.01
唐獎大糖果
作者 /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536期
記得以前在哈佛唸博士學位時,某日指導老師興沖沖地衝出辦公室,對我及學弟慕雷(Andrew W. Murray,現哈佛分子及細胞生物系教授)說,華生(雙螺旋發現者之一)剛剛跟他講,日本學閥的派性太強,分獎時吵得太厲害,因此...
分子生物學界
科學獎
唐獎
學術
2014.08.01
《靈機一動:發明家的啟示》── 小故事大發明
作者 / 紀延平/任教萬芳高中物理科。
536期
說起人類文明的進步,可以說幾乎都是因科學知識與工業技術的進步帶動,使得人類的生活型態大為改變。無論是機械、電子、化工、醫療、生物、飛航、藝術、經濟、社會等各個學門知識或應用領域,我們都可以看到自然科學與工...
科學
科學家
人類文明
2014.08.01
DNA分解酶可增進農桿菌在寄主中的優勢
作者 / 編輯部
536期
「農桿菌」是一種在土壤中生活的植物病原菌,可經由植物傷口感染形成腫瘤般的腫塊或者毛根。在1897年,由義大利的科學家於葡萄藤的莖部與根莖交接處,觀察到有如腫瘤般腫大的現象,進而發現為細菌感染所致。
農桿菌
植物病原菌
細菌
酶蛋白質
DNA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資料總數:4601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