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打桌遊不要聽搖滾樂啦
2020.01.01
打桌遊不要聽搖滾樂啦
作者 / 謝育哲/喜歡邊聽搖滾樂邊喝威士忌,喝醉後跟著旋律與...
601期
筆者是搖滾樂重度成癮者,每年不是要飛一趟歐洲跑搖滾或重金屬的音樂節,就是會鎖定來臺表演的樂團。2018年筆者就曾為了一睹槍與玫瑰(Guns N’ Roses)的風采,買了機票飛到法國巴黎參加下載音樂節 (Download...
桌遊搖滾樂音樂
在爭議中尋求永續發展─ 離岸風電生態評估再進化
2020.01.01
在爭議中尋求永續發展─ 離岸風電生態評估再進化
作者 / 林子皓、柯智仁。
601期
離岸風力發電,是近年來在臺灣受矚目的綠色能源之一。 不過,在人為的開發下,是否真的能落實友善環境?為此,可重複、可重現的生態資料和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的建立,將成為離岸風場和生態環境永續發展的關鍵。
離岸風電生態環境永續綠色能源
為與不為─當水下噪音成為一種鯨豚生態干擾
2020.01.01
為與不為─當水下噪音成為一種鯨豚生態干擾
作者 / 湛翔智/知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601期
人類的生活與開發,或多或少影響著海洋生態。儘管有眾多原因導致鯨豚面臨存亡威脅,然而,在離岸風場開發當中,水下噪音的干擾,更可能成為壓死海洋生物的一根稻草。因此,如何做好基礎調查、保護海下生態, 則為一刻不...
噪音鯨豚生態離岸風場
鯨豚能與離岸風場共存嗎?從生態調查找答案
2020.01.01
鯨豚能與離岸風場共存嗎?從生態調查找答案
作者 / 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賽塔小組。
601期
臺灣屬島國,四面環海的條件造就出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然而,近年來大量的人為開發和離岸風場的發展,使海洋生態逐步受到威脅。
離岸風場鯨豚海洋生物生態
《科學月刊》,站在下個五十年的起點
2020.01.01
《科學月刊》,站在下個五十年的起點
作者 / 蔡孟利/2012加入編委會、2013副總編輯、2015 總編輯...
601期
《科學月刊》創立於1970年,由當時在美國百位臺灣留學生倡議創辦,迄今每月出刊,從無間斷。這本沒有財團、沒有政府預算支持,甚至是沒有老闆的刊物,在去 (2019)年 12月創刊滿五十年、發行滿六百期。
科學月刊科普科學精神
大腦地圖的解析度進化
2020.01.01
大腦地圖的解析度進化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與加拿大蒙特婁神經病學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科學家的合作下,人腦3D建模──BigBrain的解析度有相當大的進展。
大腦人腦神經病學人腦3D建模大腦圖像
伊波拉病毒疫苗 首度通過FDA批准
2020.01.01
伊波拉病毒疫苗 首度通過FDA批准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去(2019)年12月19日正式宣布,針對由扎伊爾伊波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引發的伊波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相關疫苗...
伊波拉病毒FDA疫苗默克製藥
從虛擬實境遊戲找到連結空間、物件記憶的關鍵
2020.01.01
從虛擬實境遊戲找到連結空間、物件記憶的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傅氏基金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Columbia Engineering)神經工程學家所領導的團隊於《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發表一項研究,與人類提取記憶、連結特定物件位置的秘密有關...
虛擬實境VR記憶大腦神經元
X光也能分析星體內部物質
2020.01.01
X光也能分析星體內部物質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暖緻密物質(warm dense matter, WDM)是一種介於固態與離子態的物質,擁有與固態物質相同的密度,但溫度高達攝氏一萬度以上。雖然目前科學家能在實驗室中模擬並製造此物質,但因極高溫的狀態造成研究困難,而...
X光星體內部天文暖緻密物質
全新公式解鎖 可算出雙面太陽能板電力極限
2020.01.01
全新公式解鎖 可算出雙面太陽能板電力極限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近日,美國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與孟加拉東西大學(East West University)物理學家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發表全新的熱力學(...
太陽能板雙面太陽能板熱力學
樂高積木新應用 可作為良好的隔熱材料
2020.01.01
樂高積木新應用 可作為良好的隔熱材料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樂高積木(LEGO)想必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小小的塑膠積木可以創建出屬於自己的想像天地,而這項小孩和大人都喜愛的玩具也具有意想不到的科學用途。
樂高樂高積木隔熱材料低溫物理
新型X光檢測裝置讓違禁品無所遁形
2020.01.01
新型X光檢測裝置讓違禁品無所遁形
作者 / 編輯部
547期
【本刊訊】為了避免恐怖攻擊事件影響飛安,機場的安檢層級須不斷提升,以因應各種潛在威脅。機場的X光安檢機台是重要的把關之一,但現行的X光機台仍有許多難以檢測的項目。
X光安檢違禁品X射線繞射EDXRD
2020火星探測計畫能否執行?降落傘成關鍵
2020.01.01
2020火星探測計畫能否執行?降落傘成關鍵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歐洲航太總署(Agence Spatiale Européenne, ESA),於去(2019)年5月及8月在對火星漫遊者羅莎琳.富蘭克林(Rosalind Franklin)火星探測器的降落傘進行測試,然而結局以失敗告終。
火星降落傘火星探測NASAESA
聽損兒童福音 基因檢測流程再進化
2020.01.01
聽損兒童福音 基因檢測流程再進化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臺大醫院日前與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部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等單位平台合作,強化基因檢測的分析速度與品質,讓聽力受損的孩童能把握治療黃金期,避免遺憾終生。
聽力受損基因檢測臺灣AI雲TWCC
阿拉伯學生訪臺交流防災科技與經驗
2020.01.01
阿拉伯學生訪臺交流防災科技與經驗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雷布登文官學院(Rabdan Academy)副校長阿蕾恩(Faisal O. Alayyan),於去(2019)年12月率領教職員及學生至科技部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以下稱災防科技中心)參訪,除簽署合作協...
防災防災交流阿拉伯
建置風場所帶來的人工魚礁效應, 是福是禍?
2019.12.20
建置風場所帶來的人工魚礁效應, 是福是禍?
作者 / 邵廣昭、陳靜怡、陳國勤/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
456期
北大西洋地區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開始推動離岸風機的綠能政策,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也在2010年完整評估過離岸風機對海域生態的影響。
離岸風機魚礁效應環境生態海洋
離岸風機噪音對於魚類可能的影響
2019.12.20
離岸風機噪音對於魚類可能的影響
作者 / 張顥議、邵奕達/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
456期
大部分的風力發電廠都建立在岸邊,或是在離岸數公里的淺水區海床(約5~30 公尺深)。然而,這些海域也同時是魚類攝食及產卵的主要場所,提供許多海洋生物的卵及幼體生存的棲地,因此具有高度的生態重要性及敏感性。
離岸風機魚類噪音生態
看不見的小幫手 土壤微生物探索
2019.12.17
看不見的小幫手 土壤微生物探索
作者 / 沈佛亭/現任中興大學土壤環境 科學系助理教授、中華土...
547期
土壤微生物是世界上種類最多,且分布範圍最廣的生物。它們在自然界中扮演養分循環的角色,如土壤中存在的碳、氮、磷、硫與重金屬,均可經由微生物轉變成不同型態。目前在生物分類上根據核醣體DNA(ribosomal DNA)序列,...
土壤微生物
數學能力男孩女孩一樣好
2019.12.01
數學能力男孩女孩一樣好
作者 / 編輯部
600期
長期以來社會的刻板印象中,總認為男性的數理能力較女性佳,而女性則在語言及文字等相關領域優於男性。不過,能支持此觀念的證據並不多,尤其過去關於男女之間數理能力的實驗往往無法跳脫兩性生理差異、社會文化的影響條...
數理能力性別神經系統功能性磁振造影兩性兩性差異社會文化刻板印象
學界未盡的公共社會責任?從學術文章的付費巨牆談起
2019.11.29
學界未盡的公共社會責任?從學術文章的付費巨牆談起
作者 / 甘偵蓉/成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學者。
600期
科研新知應受商業行為的制約,還是開放給人們閱讀討論?在這個網路普及的時代,研究工作者苦心經營的成果,仍難以直接與社會大眾對話。此外,學術商業出版的大手卡在其中,看似維持學術文章品質,實則為牟財利使科學裹足...
公共社會責任學術文章付費巨牆資訊數位時代
從事科學教育 半世紀以來的省思─ 為《科學月刊》五十周年而寫
2019.11.29
從事科學教育 半世紀以來的省思─ 為《科學月刊》五十...
作者 / 劉源俊/東吳大學 物理學系名譽教授、 臺北市科學出版...
600期
我有幸參與《科學月刊》的創刊,陪著它存活、成長,迄今已過半個世紀。於這段期間,我在校內、外從事科學教育未曾間斷,也教出一些優秀學生,但是有三大問題卻一直縈繞在腦際。
科學教育科學技術學術發明
科月五十之回到過去《科學月刊》—墨香紙蘊半世紀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回到過去《科學月刊》—墨香紙蘊半世紀
作者 / 《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錄片整理、撰寫 李依庭/本刊...
600期
伴隨《科學月刊》五十年來的舊雨新知,在紀錄片團隊光與影的捕捉中,喚醒,他們在《科學月刊》的年少輕狂,留下,絲絲回憶中的吉光片羽。現在,就將畫面下的像素,用《科學月刊》最擅長也最熟悉的文字,傾訴,這些年來的...
科學月刊五十年紀錄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刊》與我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檢視現在 轉動,科學教育的齒輪─《科學月...
作者 / 曾耀寰/中央研究院天文與天文物理研究所研究副技師,...
600期
為了準備《科學月刊》五十周年紀念,各項活動在編輯部和一群科月朋友們的協助下,目前仍持續進行中。過去,筆者曾參加科月四十的相關活動,並與李國偉老師共同規劃和推動2010年科普閱讀年系列活動,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科學教育科月五十
科月五十之承先啟後  傳授、傳播,然後傳承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承先啟後 傳授、傳播,然後傳承
作者 /
600期
儘管一路經歷風風雨雨,如今,已走過五十年歲月的《科學月刊》,對於那些曾經參與或讀過《科學月刊》長大的人們眼裡,它,是一個什麼模樣的存在?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中又帶有哪些影響?
科月五十科學月刊
科月五十之期許未來 傳遞知識、品味使然─一本科學刊物的使命
2019.11.29
科月五十之期許未來 傳遞知識、品味使然─一本科學刊...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0期
《科學月刊》滿 50歲了。對一份以本土原創為核心,強調科普新知報導為主軸的紙本刊物而言,想想這真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科學月刊科普本土原創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2019.11.27
不間斷的研究能量! 日本福井盜龍重見天日
作者 / 蔡政修/本刊副總編輯,任教於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
600期
還記得我第一次到日本,是2008年的夏天到福井縣立恐龍博物館參訪,主要和館內的研究人員一島啓人(Ichishima Hiroto)討論古生物相關的研究。 福井恐龍博物館長期以來從事相關的基礎古生物研究,至今也累積了不少令人...
福井盜龍恐龍展新種恐龍
10月號科學習單 選自《科學月刊》598期〈破解夜市中玩不膩的經典─遊戲篇〉
2019.11.15
10月號科學習單 選自《科學月刊》598期〈破解夜市中玩...
作者 / 簡千田/新北市立福和國中理化科教師。
598期
10月號科學習單
重力摩擦力力學學習單夜市遊戲釣酒瓶遊戲套圈圈
欽點夜市中的銅板美味-加工食品篇
2019.10.01
欽點夜市中的銅板美味-加工食品篇
作者 / 黃健政/嘉義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授。
598期
在臺灣的夜市美食中,除了澱粉和肉類食物外,構築夜市邊走邊吃文化的,是各式各樣的小食點綴。透過此文,將一一解析夜市攤販中常見加工食品的製作與成份。
加工食品夜市蒲鉾凝膠
從古代歷史文件看保存技術
2019.10.01
從古代歷史文件看保存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中的《聖殿卷》(Temple Scroll),於1947年以色列死海附近的猶太沙漠(Judean desert)中被發現;根據研究,這份書寫在羊皮紙上的珍貴神學文件,已存在逾兩千年之久。
歷史文件保存技術羊皮紙硫酸鹽優化技術
80年前,臺北正萌芽的教育型天文台
2019.09.18
80年前,臺北正萌芽的教育型天文台
作者 / 趙軒翎/本刊副總編輯。
453期
說到臺北的天文台,你或許會想到士林基河路上的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然而回溯歷史,臺北第一座開放民眾參觀的天文台,其實在西門附近、坐落於延平南路上,就在現在的中山堂南側的屋頂上。
哈雷彗星天文台
  • «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