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1
2
3
4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美國病毒學家使用病毒治癒自身乳癌引發實驗倫理爭議
2024.12.23
美國病毒學家使用病毒治癒自身乳癌引發實驗倫理爭議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克羅埃西亞薩格勒布大學(University of Zagreb)的病毒學家哈拉西(Beata Halassy),她將實驗室培養的病毒注射在自己的腫瘤上,嘗試治療乳癌,在近日引發諸多有關實驗倫理議題的討論。
實驗倫理癌症溶瘤病毒療法
國衛院標靶新藥DBPR728可促進MYC癌症驅動蛋白質降解
2024.09.30
國衛院標靶新藥DBPR728可促進MYC癌症驅動蛋白質降解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13期
癌症已成為21世紀全球人口死亡的主因,目前科學界針對癌症的研究也十分多元。由於致癌基因(oncogene)能使基因出現突變或擴增,將正常的細胞轉換成會不斷增生的癌細胞,因此市面上許多標靶治療的藥物皆是針對癌細胞的特...
癌症MYC標靶
健保納入NGS檢測 以打造癌症基因庫、開創臺灣精準醫療
2024.06.15
健保納入NGS檢測 以打造癌症基因庫、開創臺灣精準醫療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0期
臺灣正面對癌症治療的巨大挑戰。癌症長期位居十大死因之首,去(2023)年的相關醫療支出近1400億元,占國家總醫療預算近兩成,反映出癌症治療對健保資源的巨大需求。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今(2024)年5月1日,衛生福利部(...
癌症NGS檢測基因庫精準醫療衛福部全民健保國衛院
臺科大研發循環腫瘤細胞數量監測技術 可快速監控癌症的轉移
2024.04.15
臺科大研發循環腫瘤細胞數量監測技術 可快速監控癌症...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8期
根據衛福部的統計,癌症(惡性腫瘤)已連續41年蟬聯臺灣人民十大死因排行榜中的首位,而癌症轉移也成為患者最害怕的惡夢。為了在早期診斷出癌症,並及早發現微小的轉移風險,臺灣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陳建光研發...
臺科大循環腫瘤細胞癌症CTC癌症轉移雷射繞射計數
女性容易罹患的癌症可能與暴露於高濃度PFAS有關?
2023.10.15
女性容易罹患的癌症可能與暴露於高濃度PFAS有關?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02期
在上(9)月17日刊登於《暴露科學和環境流行病學期刊》(Journal of Exposure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pidemiology)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罹患乳房、卵巢、皮膚和子宮等癌症的患者體內全氟與多氟烷基物質(...
癌症女性PFAS鐵氟龍永久化學品黑色素瘤多酚類
以癌症免疫治療為例,初探再生醫療申請專利的實務考量
2023.08.15
以癌症免疫治療為例,初探再生醫療申請專利的實務考量
作者 / 董詩凡/何美瑩專利師事務所專利師
500期
隨著「再生醫療雙法」,也就是《再生醫療法》和《再生醫療製劑條例》草案送交立法院審議,「再生醫療」(regenerative medicine,又稱再生醫學)成為近期的新聞話題。事實上再生醫療並非新名詞,早在1990年代,科學家成...
癌症免疫再生醫療幹細胞新興醫療T細胞專利權
中山大學團隊開創病毒療法 以「磁控病毒」精準遞送病毒至癌細胞
2023.08.15
中山大學團隊開創病毒療法 以「磁控病毒」精準遞送病...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500期
近期來自中山大學醫學科技研究所教授廖子嫻的研究團隊,開發出可應用於不同癌症治療,並能有效提升病毒靶向效率的「磁控病毒」。團隊透過磁場的遠程遙控,能精準控制病毒使它指向腫瘤部位,降低過往使用病毒療法(...
中山醫大癌症磁場病毒療法免疫反應
中山醫建立東亞第一個癌症大數據資料庫 透過驗血預測肺炎復發率
2023.07.15
中山醫建立東亞第一個癌症大數據資料庫 透過驗血預測...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499期
全球肺癌的死亡率居高不下,即使是經過手術治療的肺癌早期患者,仍有高達30%的機率發生癌症復發與轉移。為了及早追蹤、了解病人的預後,中山醫學大學副校長張基晟率領團隊找出可預測肺癌復發的四種血漿蛋白組合,為未來...
癌症大數據資料庫驗血肺炎復發率血漿蛋白類晚期蛋白酵素免疫分析法
AI 呼氣偵測器「聞」出你生了什麼病
2023.06.01
AI 呼氣偵測器「聞」出你生了什麼病
作者 / 編輯部
642期
人類每次呼吸都會呼出1000 多種不同的分子,其中包含了關於身體狀況的許多線索。
呼吸疾病雷射人工智慧分子光譜慢性病癌症AI 呼氣偵測器
抗輻射奇異球菌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2023.06.01
抗輻射奇異球菌 Deinococcus radiodurans
作者 / 魯德格.威斯(Ludger Weß)
642期
在合適的環境下細菌每二十分鐘分裂一次,與人類的繁殖速度相比,細菌二十年所達到的數量,人類需要數百年才能達到。所以說,細菌的演化比人類迅速且超前許多,也是顯而易見的。
細菌抗輻射奇異球菌癌症輻射
臺大團隊解析基因體三維立體結構,初步預測癌細胞的轉移特性
2022.08.15
臺大團隊解析基因體三維立體結構,初步預測癌細胞的轉...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8期
全球的癌症發生率日漸增加,根據臺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引述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的資料指出,每年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超過880萬人;而UICC也預估,在未來20年全球的死亡人...
癌症癌細胞轉移癌細胞腫瘤上皮間質轉化間質基因類間質細胞基因結構遠端轉移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2021.11.16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9期
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的飲食型態,可能與一些癌症,如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高油脂食物癌症大腸直腸癌腸道幹細胞免疫細胞MHC細胞激素螺旋菌腫瘤細胞免疫系統
狗鼻子能拯救人類嗎?嗅出疾病味道的醫療偵測犬
2021.10.01
狗鼻子能拯救人類嗎?嗅出疾病味道的醫療偵測犬
作者 / 陳筱筑/訓練師,專長為偵測犬訓練、動物行為訓練及犬...
622期
當我們罹患疾病時,人體細胞在代謝與合成的過程中,會釋放出數以百計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由於犬隻能嗅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氣味變化,再經過訓練後,就能針對這些疾病作出示警行為。目前醫療偵測犬可分辨出癌症、細菌感...
科學月刊犬偵測犬醫療偵測犬醫療警報輔助犬嗅覺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癌症細菌感染帕金森氏症瘧疾糖尿病偵測犬癲癇警示犬COVID-19
細胞治療的未來
2021.08.31
細胞治療的未來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621期
細胞治療是一種新興的醫療方式,未來將可用於免疫細胞對抗癌症、幹細胞的再生治療等。但在對抗癌症方面,細胞治療對於治療癌症病人的效果有限,也沒辦法顯著延長病人的生存期;而對幹細胞的再生治療而言,則仍在臨床試驗...
科學月刊醫學生物學細胞治療CAR-T特管法免疫細胞癌症再生醫學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2021.03.16
新研究指出,擁有抗體可降低感染COVID-19的風險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71期
去(2020)年席捲全球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有許多研究仍在進行中。
COVID-19抗體癌症疫苗新冠肺炎
乳癌增生與轉移 DSG2表現量為關鍵
2021.03.16
乳癌增生與轉移 DSG2表現量為關鍵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1期
乳癌為臺灣女性好發癌症的首位,且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來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也名列前茅,是許多女性的夢靨。儘管隨著醫療進步,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下,乳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已有90%。
乳癌DSG2基因癌細胞癌症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2020.11.15
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作者 / 林承勳
467期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與癌症治療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and Moores Cancer Center)教授兼癌細胞圖譜計劃與國家網路生物學資源中心主任伊德克(Trey Ideker),日前與研...
神經網路技術DrugCell人工智慧癌症癌細胞腫瘤藥物神經元細胞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2020.10.15
CRISPR運用於人體醫療的潛力及挑戰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66期
以CRISPR技術發展最精密及敏感的領域,應屬涉及人體醫療的部分。人體治療要求的技術層次最高,考量的關鍵議題最多,各國法規要求及限制亦最嚴格。
CRISPR基因編輯遺傳性疾病P53基因Cas9蛋白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神經退化性疾病癌症CDK-18基因醫療
回顧慢性疼痛關鍵機制 找到具治療潛能的方法
2020.09.15
回顧慢性疼痛關鍵機制 找到具治療潛能的方法
作者 / 撰文|李憶菁。
465期
麥諾頓於2013年受國王學院邀請擔任榮譽教授後,帶領研究團隊開發新世代止痛劑。
止痛劑HCN2分子痛覺細胞藥物癌症
中研院研究發現臺灣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病機轉
2020.08.15
中研院研究發現臺灣不吸菸肺腺癌患者的致病機轉
作者 / 編輯部
464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化學研究所所長陳玉如、臺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與跨單位研究團隊,日前以蛋白質基因體(proteogenomic)技術建立臺灣肺癌早期患者(以女性為主)的多體學大數據,並找到不吸菸肺腺癌(...
不吸菸肺腺癌生物標記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癌症基因突變
達爾文你來─用演化觀點改變癌症治療策略
2020.06.29
達爾文你來─用演化觀點改變癌症治療策略
作者 / 李岳倫∕任職於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粒線體暨腫...
607期
150 年前,由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 Darwin)發表的進化論,當中所提及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相信也是現代人耳熟能詳的一句話。而自1990 年代開始,科學家將癌症的發生視為一種演化(evolution)的結果,並提出...
癌症演化癌症治療
國衛院研究:改變琥珀酸濃度可抑癌
2020.02.01
國衛院研究:改變琥珀酸濃度可抑癌
作者 /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458期
琥珀酸(succinate),又稱丁二酸,是一種從琥珀中萃取出的化合物,主要用於治療風濕類與尿道炎等病症,在人體血液中也可以發現它的存在。近期,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郭呈欽所帶領研究團隊利用...
國衛院琥珀酸癌症
植物性阻燃劑誕生,可望成更安全的選擇
2019.10.01
植物性阻燃劑誕生,可望成更安全的選擇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無論傢俱還是電子產品,製造商多會為它們加入阻燃劑(flame retardant),以防祝融之災,然而其成分可能會破壞人體的甲狀腺,甚至導致癌症,且會在環境中存留很久。
阻燃劑植物性阻燃劑甲狀腺癌症三氯氧磷沒食子酸35-二羥基苯甲酸
當古生物得了癌症-2億4000萬年前的骨癌病例
2019.04.01
當古生物得了癌症-2億4000萬年前的骨癌病例
作者 / 蔡政修/任教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
592期
癌症,似乎已經完全融入人們的生活,雖然當大部分的人在得知親朋好友罹患癌症時還是會很難過,但也漸漸地學會接受這不可避免卻又殘酷的事實。
古生物癌症古病理學化石骨癌
癌症治療的新方向-胜肽標靶化療法
2019.03.01
癌症治療的新方向-胜肽標靶化療法
作者 / 林欽塘/臺灣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科所名譽教授。
447期
每年全球人口中,目前約有10%的病人死於癌症疾病;若能適當地改良治療方式,或許能延緩及減少這種情況。從60~70年前至今,治療癌症的方式──化療,是以很強的有毒藥物化療,例如用癌得星(Endoxan,或稱doxorubicin)...
癌症新方向胜肽標靶化療
卵巢癌腫瘤侵略性多大?讓AI告訴你
2019.02.01
卵巢癌腫瘤侵略性多大?讓AI告訴你
作者 / 編輯部
590期
隨著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時代的來臨,大數據與演算法衍伸而來 的技術進展可說是一日千里。近日,英國倫敦致力於癌症研究的科學家袁茵茵(Yinyin Yuan)與其團隊,建立了一套可找出癌症細胞形狀差異...
AI人工智慧卵巢癌癌症
將可見光轉換為紅外光的新技術 未來有望治療癌症等疾病
2019.02.01
將可見光轉換為紅外光的新技術 未來有望治療癌症等疾...
作者 / 編輯部
446期
【本刊訊】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與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共同研究團隊近日發表於Nature的研究顯示,團隊成功開發出一種全新的化學轉化過程,能將可見光轉化為紅外光,可在無害的情況下穿...
紅外光癌症
吸菸仍然比久坐嚴重
2018.12.01
吸菸仍然比久坐嚴重
作者 / 編輯部
588期
對現代人而言,「久坐」已習以為常,不論是在電腦前辦公的上班族,或在書桌前念書的學生,都無法逃離久坐的命運。過去曾有研究指出,久坐對於健康的影響猶如吸菸,然而這個影響真的有這麼嚴重嗎?答案似乎並非如此。
吸菸慢性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
顛覆癌症治療的革命─ 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2018.11.01
顛覆癌症治療的革命─ 免疫治療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作者 / 李岳倫/臺灣大學生化科學博士,美國Scripps研究院博...
587期
如果人類社會因大數據、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正在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那麼,與癌症的博弈也因免疫治療而進行觀念顛覆。
癌症治療免疫治療
癌症化療先驅者─李敏求
2018.09.01
癌症化療先驅者─李敏求
作者 / 戴至平/現任職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從事癌症動 物...
585期
癌症治療,在漫漫長夜中演進,至今已將近2個世紀。從 一開始的手術切除、放射治療和化學療法等,直到近20 年的標靶療法與免疫療法,終於露出曙光。
癌症化療腫瘤化療李敏求
  • «
  • 1
  • 2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