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2.02.01
「熱」是什麼?從烤箱烘烤食物的過程 看熱科學
作者 / 李明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機械工程博士,現任國...
626期
• 熱力學第零定律:當兩物體分別與第三個物體達到熱平衡時,此兩物體亦達到熱平衡。 • 根據能量守恆,熱力學第一定律說明系統中能量的變化,等於輸入系統的能量減掉系統輸出的能量。 • 熱力學第二定律描述的現象之...
熱力學
熱平衡
能量守恆
熱傳導
熱輻射
熱對流
電磁波
溫度
熱能量
2022.01.04
訊息轉發前先想一想 面對假新聞停看聽
作者 / 採訪撰稿/YouTube Li 只因言語傷人而熱愛文字,最近...
625期
• 由於現階段經人工查核過的假新聞的樣本數太少,不足以用來訓練人工智慧。因此團隊收集內容農場文章與傳統四大報新聞,作為訓練AI 的資料庫,也陸續收集到百萬筆資訊。 • 系統的開發與機器學習首先需要收集資料,加...
數位媒體科技
假新聞
假訊息
資訊
人工智慧
AI
內容農場
事實查核
新聞可信度評估系統模型
2021.12.14
從學術研究到國際生理學聯盟首位華人女性會長 華瑜:...
作者 / 採訪撰稿|林承勳
480期
4年前,擁有超過60年歷史的國際生理學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ysiological Sciences, IUPS)選出了創立聯盟以來的第一位女性會長,她是高雄長庚醫院生物醫學轉譯研究所(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
華瑜
生理學
中樞神經
心血管
一氧化氮
內皮細胞
氧化壓力
神經核
母胎醫學
2021.12.14
懷抱熱情做科研,如何兼得飯碗跟未來?《自然》的從業...
作者 / 劉雨如/英國諾丁罕大學遺傳學博士。
480期
2010年,《自然》(Natrue)首度完成全球「研究從業人員薪資及工作滿意度調查」(salary and job satisfaction survey),顯示了新興科學發展國家如巴西、印度、中國,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經濟衰退的狀況下,仍然提供...
冠狀病毒
科學研究
精神健康
性別
年齡
學術生涯
冒牌者症候群
身心健康
2021.11.30
太陽餅可以沒太陽,但螢光貼紙居然也不是螢光?
作者 /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
624期
在鑑識科學中,物質的「螢光反應」是非常重要的破案幫手,只要透過適當的光源,例如紫外光照射,藥品、尿液、唾液等人體體液,都能夠發出螢光反應,讓證據無所遁形,迅速方便又不會破壞證據。而這些分子之所以能發出螢光...
螢光反應
共軛結構
激發態
電磁波
熱力學
分子
波長
伍德沃德定則
官能基
2021.11.16
成大與創甡生技攜手開發修護乳 可望減輕泡泡龍病患皮...
作者 / 整理報導|李依庭
479期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hereditary epidermolysis bullosa),是一種罕見的皮膚遺傳性疾病,在臺灣俗稱「泡泡龍」,致病原因為基因突變使連結皮膚各層的蛋白質產生異常、無法被製造,進一步導致表皮無法被固定,而在外...
遺傳性表皮分解性水皰症
皮膚
遺傳性疾病
泡泡龍症患者
膠原蛋白
亞熱帶氣候
修護乳
2021.10.01
偵測犬把關,讓入侵物種無所遁形!
作者 / 林暉閔/蒙斯特農研有限公司執行長。市儈商人一枚,熱...
622期
入侵物種嚴重危害各地生態,而臺灣常見的入侵紅火蟻就是其中的經典案例。入侵紅火蟻除了危害生態之外,也連帶造成經濟損失。為了杜絕紅火蟻,必須找出並清除牠們的巢穴。藉由紅火蟻身上特殊的氣味費洛蒙,可訓練嗅覺靈敏...
科學月刊
犬
偵測犬
入侵種偵測犬
嗅覺
入侵紅火蟻
氣味認知
2021.08.31
夏季熱浪頻繁來襲,各國城市該如何應對?
作者 / 編輯部
621期
今(2021)年6月29日, 遭熱浪侵襲的北美洲溫度再創新高。位於加拿大西岸卑詩省的村莊利頓(Lytton)氣溫直逼50°C,比該國先前的高溫紀錄還要多將近5°C,利頓更在隔天被野火波及幾乎全毀。而北美其他城市如溫哥華、波...
科學月刊
地球科學
極端天氣
極熱現象
熱浪
氣候變遷
全球暖化
2021.08.31
海洋公民團體海龜點點名專訪 透過海龜向群眾講述美麗...
作者 / 採訪撰稿|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
621期
海龜是大家熟悉的海洋生物之一。由海龜姊姊等人所創立的海洋公民團體「海龜點點名」,記錄著臺灣周邊海域出沒的海龜個體。從2017年起,團隊在社群媒體上掀起拍攝記錄海龜的風潮,來自臺灣各地的民眾紛紛響應,為海洋生態...
科學月刊
專訪
海洋公民團體
海龜點點名
Photo ID
海保署
公民科學
海洋保育網
海龜
海洋生物
2021.08.02
登山前你不可不知的登山知識與準備!
作者 / 山女孩MelissaxMao 冒險生活∕登山旅遊部落客,熱愛分...
620期
登山健行是近年來熱門的休閒運動。臺灣的山岳可依照高度分為郊山、中級山、高山,但山的高度並不等於難易程度,還必須取決於當地的地形及天氣等因素。而登山前的行前準備,包含了確認登山口與停車場位置,規畫路線與腳程...
登山知識
登山裝備
郊山
中級山
高山
百岳
離線地圖
路線規劃
2021.07.12
地理空間製圖技術作為資料整合平台
作者 / 溫在弘/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系主任
475期
溫在弘分享公民科學如何讓時間與空間資料於紀錄、開放、分享後與外部資料進行疊合,以及疊合後所產生的部分問題及延伸意義。
科技報導
公民科學
公民科學發展論壇
地理空間製圖技術
登革熱
入侵紅火蟻
2021.07.01
螞蟻大軍入侵! 與紅火蟻的長期抗戰 我們有勝算嗎?
作者 / 林宗岐/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彰化師範大學環境...
619期
臺灣有多達24種的外來螞蟻,其中入侵紅火蟻和熱帶火蟻是大家聞之色變的「紅火蟻」。不過,大眾對前者的重視程度較高,主因是入侵紅火蟻的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較高。若被入侵紅火蟻螫咬,除了會產生類似火燒的灼熱感外,還會...
生物
外來種
紅火蟻
入侵紅火蟻
熱帶火蟻
巴拉那河
蟻筏
生物危害
植物防疫檢疫法
生物防治
2021.07.01
餐桌外的章魚、烏賊、魷魚 頭足類動物對神經科學研究...
作者 / 焦傳金/美國馬里蘭大學生物科學博士,目前是清華大學...
619期
在20世紀的英國動物學家楊氏,發現魷魚擁有巨大的神經軸突後,這些頭足類動物,便對神經生物學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霍奇金與赫胥黎利用魷魚巨大軸突,找出了神經衝動的作用機制。而神經突觸間的訊息傳導,細胞內物質的運...
生物
章魚
烏賊
魷魚
頭足類動物
神經科學
軸突
神經衝動
神經突觸
神經細胞
神經系統
赫胥黎
霍奇金
2021.07.01
年輕人就是不講武德,血氣方剛的有夠討厭?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19期
處於國小高年級至30歲前的你,看到這段標題肯定很難會心一笑。這個社會似乎特別會作弄我們這一輩分的青少年與年輕人,無論在學校或職場,都有太多不必要的標籤及過分要求的期待加諸在我們身上。
生物
年輕
年輕動物
野莽期
生物學
社會學
從眾效應
2021.06.15
用Google資料看人群移動與COVID-19傳播
作者 / 傅涵/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研究員、倫敦帝國理工學院...
474期
從今(2021)年5月中開始,臺灣陷入新冠疫情開始以來最嚴重的社區感染,由雙北開始延伸至全國進入第三級警戒,呼籲大眾非必要勿外出、勿群聚,希望能減少人流移動、人群接觸來阻止疫情擴散。
科技報導
COVID-19
新冠病毒
疫情
疫情傳播
Google
Apple
Facebook
人群移動資料
三級警戒
2021.05.31
一下缺水一下暴雨 暖化讓降雨更極端?
作者 / 王嘉琪/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教授,研究專長為熱帶動力...
618期
由於全球暖化的影響,各地紛紛出現「極端降雨」的現象。近期臺灣更是經歷嚴重的旱災,與前一年缺乏梅雨及颱風有關。由於暖化會提高大氣穩定度,使對流不易發生,也會造成降雨強度變大,提高強降雨的頻率。大氣的穩定程度...
全球暖化
暖化
極端降雨
溫度垂直遞減率
乾絕熱降溫率
濕絕熱降溫率
氣塊法
對流
大氣穩定度
2021.05.31
能量守恆嗎? 從作功看能量的轉換
作者 / 蔡坤憲/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碩士。目前旅居紐西蘭,擔...
618期
功是一個被定義的物理量,代表力與位移的乘積。當一外力對物體作功時,功會轉換成物體的動能,即著名的「功-動能定理」。另外,當施以一個與物體重量相等、方向朝上的作用力時,對物體所做的功將轉換成位能,能量會被儲...
功
作功
能量
摩擦力
能量轉換
重力位能
彈力位能
機械能
功-動能定理
2021.05.31
如果沒有洋流,地球的氣候會出現什麼改變?
作者 / 汪佑霖、吳朝榮
618期
夾帶大量海水與熱量的洋流,是調節全球氣候的重要推手之一。由於世界各地的海洋表面溫度分布有差異,且海水會釋放熱量至大氣中,因此需要藉由洋流調節溫度。其中,時間尺度的變化是洋流影響全球氣候的重要因素,例如聖嬰...
地球科學
海洋
洋流
海洋學
聖嬰現象
別克尼斯正回饋
溫鹽環流
赤道洋流系統
副熱帶環流
副極區環流
2021.03.30
「屎」上第一的吸引力?大貓熊為什麼愛在馬糞中打滾?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16期
外表看似可愛的大貓熊,有著一個不怎麼可愛的嗜好:看見新鮮的馬糞時,會莫名受到吸引一頭埋入馬糞中,甚至翻滾、磨蹭樣樣來!中國科學家分析新鮮馬糞中的成分後,發現其中的BCP化合物正是吸引大貓熊的關鍵。原來BCP化合...
貓熊
馬糞
萜烯
β—石竹烯
石竹烯氧化物
BCP化合物
2021.02.18
CRISPR技術在基礎研究及農產品、食品生產上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70期
CRISPR技術已廣泛用於基礎研究,包括生物體的基因轉殖、動物模式的建立及輔助工具的發展等,顯著加快並簡化這些相關應用的發展。
CRISPR
基因選殖
模式動物
基因編輯動物
畜牧業
雙肌性狀
微生物
嗜熱性鏈球菌
GMO食品
2021.02.01
食物中毒?高空感官失靈?味道欠佳?飛機餐主廚心中的...
作者 / 張越評/食力傳媒專欄作家,中華民國註冊營養師。喜愛...
614期
即使遠在2萬英呎的高空上,只要肚子餓了就必須吃飯,但你知道眼前看似簡單的飛機餐,其實裡面有許多要注意的細節嗎?送上高空中的飛機餐,供應商除了要配有國際級的食品安全認證之外,具有潛在危險的食品如半熟蛋、生魚...
飛機
飛機餐
食安風險
食材
食物中毒
2020.12.15
未來登革熱的新穎防治:臺灣須與時俱進並和國際接軌
作者 / 金傳春/任教於臺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
468期
登革熱防治由來已久,全球疫情近30年仍是愈演愈烈,可見傳統的登革熱防治作法,難以因應全球暖化導致的斑蚊版圖擴大及病例數遽升。因此,近年公共衛生學者及科學家都在思考,是否能有新穎的作為,包括整合偵測(...
登革熱
公共衛生
登革病毒
登革疫苗
沃爾巴氏細菌
病媒蚊防治
跨域資訊整合
2020.12.01
物質由何組成?從原子光譜到原子結構
作者 / 蔡坤憲/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碩士。目前旅居紐西蘭,擔...
612期
從古至今,人們一直試圖找出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從古希臘學者提出的「原子」構想,到19世紀初期科學家觀察化學反應的線索等。而到了20世紀初期,諸多物理學家以實驗的方式提出各自的原子結構。其中,用於分辨化學元素的...
原子
元素
電子
金箔實驗
原子核
行星繞日模型
電磁學理論
氫原子模型
光譜學
化學元素
焰色實驗
指紋
2020.11.15
COVID-19疫情人人自危,但請勿忽略登革熱的侵襲——全...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通訊作者...
467期
臺灣多因境外移入病例點燃登革熱疫情,因此,需先瞭解全球相關流行病學;根據患者年齡與登革病毒的流行特徵,可將其分為「地方性流行(endemic)」和「非地方性流行(non-endemic)」兩類。
流行病學
登革病毒
登革熱
血清學
全球暖化
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
病媒蚊
衛生教育
2020.10.01
從甘蔗開始的蘭姆酒傳奇
作者 / 鄭建瑋/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
610期
帶有獨特香氣的蘭姆酒是許多人的心頭好,也常被當作調酒中重要的基酒。蘭姆酒由糖蜜與甘蔗汁釀造製成,而蘭姆酒的熟成時間長短與熟成時使用的木桶、不鏽鋼桶差異,更是影響蘭姆酒風味品質的重要因素。在熟成時,酒中的多...
蘭姆酒
酒精
甘蔗
熱帶農業
2020.09.15
【登革熱防治的回顧與前瞻】深入明瞭登革熱的病徵、傳...
作者 / 董宗華、黃詩涵、鍾昇達、顧家綺、金傳春
466期
多年來,新北市與臺中市較少發生登革熱流行,因此警覺性與防疫備戰力不足,各於2018年發生本土登革熱群聚。2019年,新北市更首次出現本土屈公病(chikungunya fever)群聚,顯示白線斑蚊在該市仍有傳播風險;同年高雄市...
登革熱
流行病學
白線斑蚊
埃及斑蚊
COVID-19
病毒傳播
病媒蚊
防疫
2020.09.01
利用基因轉殖降低病媒蚊數量
作者 / 編輯部
609期
炎炎夏日是病媒蚊的好發時節,除了被叮咬後會產生的不舒適與搔癢感,蚊蟲也可能將病原體傳播給人類,部分人士在蚊子叮咬後甚至會引起急性過敏反應。
基因轉殖
埃及斑蚊
茲卡病毒
登革熱
性別
Nix基因
同型性染色體
2020.09.01
讓埋藏地下的古代生物重見天日─古生物學家蔡政修專訪
作者 / 曾文宣/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生態演化研究所,熱衷於分...
609期
化石是生於現代的人們窺探古代生物的媒介之一。在臺灣這塊島嶼上,其實也蘊含了許多不為大眾所知的古生物故事。而主持臺大生科系古生物實驗室的蔡政修老師,是臺灣少見的古生物學家。他從最初對於古生物的熱情,一步步走...
古代生物
化石
標本
早坂犀
2020.09.01
藏於土中的微觀生態 土壤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9期
土壤的異質性提供了一種微域環境,使微生物可以並行且緊密地相互作用,從而追求平行的演化路徑。土壤病毒在這種多重同時並行的演化過程中扮演重要作用,但其研究在過去常被忽略。目前關於土壤病毒學的研究仍然存在重大挑...
土壤
微生物
噬菌體
病毒
細菌
基因
2020.08.01
深海中的火山如何爆發?
作者 / 編輯部
608期
地球的陸地及島嶼上共約有1900座活火山,而海底火山數量更多,目前仍沒有確切數量資料。廣大的海洋中有很多區域尚未被開發,因此大多數海底火山噴發時,我們不知道也沒有任何過程紀錄。
火山
哈佛勒海底火山
海水酸鹼度
熱對流
生態平衡
«
1
2
3
4
5
6
7
»
頁次:
1
2
3
4
5
6
7
資料總數:18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