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11-30太陽餅可以沒太陽,但螢光貼紙居然也不是螢光? 624 期

Author 作者 陳瑋駿/清華大學化學系碩士,中興大學化學系學士。現職科技業工程師,著有《化學有多重要,為什麼我從來不知道?》一書。

身為一個不專業的劇場版柯南迷,一年進一次電影院欣賞這次又是哪一個人氣景點被炸個稀巴爛,也是合情合理的。雖然說近幾年的劇場版,都因為自己太懶而選擇租片在家看,但今(2021)年終於真的走進電影院,除了按照慣例玩玩猜犯人的遊戲,還欣賞到許多預算爆棚的爆炸場面,毫不辜負我的期待。

大家都知道,柯南手上的手錶除了能夠發射出讓人瞬間陷入沉眠的麻醉針之外,還可以當手電筒、衛星電話等,有多種方便的功能。在今年的劇場版《名偵探柯南:緋色的彈丸》(名探偵コナン 緋色の弾丸)中,柯南更是為了追查線索,開啟手錶的特殊光源對著地毯照射,仔細檢視地毯上有沒有藥品引起的螢光反應。

 

一起高喊「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好孩子不暴雷,電影劇情我們點到為止就好。在電影播出的當下,柯南的動作立刻抓住我的注意力,讓我回想到以前還是研究生的時候,有些分子被紫外燈一照也會發出亮亮的螢光。而這些分子能產生螢光的原因,則是當分子內的單鍵與雙鍵交替連接而形成「共軛」(conjugation)結構時,便有機會獲得吸收紫外光的能力。紫外光是具有能量的電磁波,一旦分子吸收了紫外光後,就會變為能量較高、不穩定的激發態(excited state)。然而,這就像人類好逸惡勞的本性一樣,不穩定的激發態分子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到原本安穩的基態(ground state),除非我們持續給它能量,否則它一點也沒有想要維持在激發態的打算。

熱力學(thermodynamics)告訴我們,世上萬物總是往「最低能量、最大亂度」的方向發展,於是便造就微觀版本的「阿姨我不想努力了」。分子為了降低自身的能量回到基態,一般會透過放熱或放光形式來達到此目的,而「放光」的形式,便是我們看到的「螢光」。

 

掐指一算,吸收波長手到擒來

只要稍加觀察螢光波長與分子結構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很快觀察到一個趨勢——當共軛結構越龐大,也就是單鍵雙鍵交替串聯得越長,分子所吸收的光線波長就會越長,甚至可以從紫外光跨入可見光。講到這就不得不提一下「伍德沃德定則」(Woodward’s rule),這是一個經驗規則,專門用於預測有機分子的最「主要」吸收光波長〔註〕。雖然伍德沃德定則只能適用於特定碳骨架的有機分子,不過這個規則厲害的地方,是它免除了進階的數學工具如微積分,只需要簡單的四則運算就可以達到預測目的。

 

〔註〕強調「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分子能吸收的波長往往不只一種。

首先觀察碳骨架上連接的官能基,這些官能基可以藉由查表的方式,得知各自對應的「波長值」,接著只需要把這些數字加在一起後,再加上一個基礎值,就能推估此分子最主要的吸收光波長。有時候你可能只是想要排序幾個分子的吸收光波長大小,不需要知道實際吸收光波長,那麼只要使用這個規則簡單推估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完全不需要精密儀器的幫忙。

 

這裡的「順式、反式構象」(cisoid、transoid)跟我們以前在高中所學的雙鍵順、反式(cis-、trans-)是不同概念。例如丁二烯(butadiene)的結構有一個可旋轉單鍵,導致兩個雙鍵的擺放方向可能會不一樣。要是位在同側,就是順式構象;反之,就是反式構象。


丁二烯的反式構象

丁二烯的順式構象

(Benjah-bmm27,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透過伍德沃德官能基—波長表(表一),只要每共軛一個碳碳雙鍵,波長就會增加30奈米(nm)。所以當共軛結構越龐大時,吸收光波長就會變得越長,進入可見光區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了。例如有11 個共軛雙鍵(conjugated double bond)的胡蘿蔔素(carotene),在白光的照射下,分子主要吸收藍光與藍綠光,於是吸收較少的互補色黃光與紅光,就會反射到我們的眼睛,綜合起來就是我們所看到胡蘿蔔的橘紅色囉!

 

伍德沃德定則的官能基—波長表

項目

結構/官能基

波長值(奈米)

基礎值

反式構象(transoid)

214

順式構象(cisoid)

253

增加量

共軛雙鍵

30

烷基(-R)或環基(ring residue)

5

環外(exocyclic)雙鍵

5

乙酸酯基團(-OCOCH3

0

醚官能團(-OR)

6

氯/溴原子

5

胺基(-NH2

60

 

透過伍德沃德定則隨附的「官能基—波長表」與化合物的化學構象,我們可以預測出特定有機分子的最主要螢光吸收波長。例如左圖化合物具有共軛雙鍵,可得知它具有能吸收紫外光的能力。對照表一的結構:反式構象+3個烷基,可得出此化合物的吸收光預測波長為214+5x3=229 奈米,與實驗測出的數值228奈米非常相近。右圖的化合物為順式構象(紫色共軛雙鍵部分),綠色圓圈代表環外雙鍵,橘色圓圈則標示出環基、烷基。
 

讓螢光成為刑案現場沉默的見證人

讓我們把主軸拉回螢光吧!在鑑識科學裡面,物質的螢光反應是很重要的破案幫手。人類可以憑著與生俱來的五感觀察周遭環境,找到破案的關鍵,但在物質非常微量、不易察覺的情況下,螢光可以幫助辦案的警員看到更多破案的可能性。只要透過適當的光源照射,藥品、火藥擊發、尿液、唾液等人體體液,都能夠產生螢光反應,讓證據無所遁形,不僅迅速方便,又無須破壞證據本身。

而辦案時常用的光源,不外乎是紫外光燈、藍光燈,有時候還會再搭配濾光片使用,就可以獲得清晰可見又即時的絕佳證據。例如在2016年W Hotel 的命案中,警方就曾經出動多波域光源(alternative light source)〔註〕來調查殘留在現場的精斑,確認當事人的說詞和現場留下的證據是否互相匹配。

〔註〕多波域光源是為了方便讓刑案現場的警員蒐證,集多種波長於一身的探照光源組。顧名思義,其光線波長從紫外光、可見光到紅外光都一應俱全。

 

我真的需要那發光的酷東西

如果覺得刑案現場口味稍重,來輕鬆一下吧!大家都知道,護照是相當重要的旅行文件。在國內,要確認一個人的身分可以使用身分證,但到了國外就得依靠護照,告訴他人你來自何處。也就是說,不可能在這世界上找到第二本和你手中一模一樣的護照,不然這世界上就有兩個你了!尤其臺灣的免簽國約150個,在國際間屬於前段班,可以說是非常「值錢」。

為了防止護照被偽造,各國都在護照上加入了許多防偽措施。以臺灣護照為例,裡面就含了許多只有用紫外光燈照射才可以看出來的「彩蛋」,像是會發出螢光的縫線、具有特殊圖騰的個人資料頁,有的內頁還會用螢光油墨印刷故宮、翠玉白菜的圖案,在護照最後一頁還有煙火及「臺灣加油」的字樣,在紫外燈的照射下美麗炫目,讓護照除了具備實用的防偽用途也兼顧了美感。而在鈔票防偽上,500元及1000元鈔票也藏著類似的彩蛋,用紫外光燈照射時,分別會產生棒球選手及天文望遠鏡的圖案。

如果你覺得這些靜態的酷東西稍嫌無聊,那麼我們講個動感的如何?大家都知道氣泡飲料配上曼陀珠可以製造噴泉,但更進階一點的玩法,還可以買罐通寧水(tonic water)再搭配紫外光燈,玩玩「螢光噴泉」。通寧水是使用奎寧(quinine)調味的氣泡飲料,由於奎寧分子本身具有能吸收紫外光的官能基——喹啉(quinoline),因此在紫外燈照射下可以產生藍色螢光,夢幻的藍色螢光噴泉在黑暗中看去,讓人不禁以為看到了馬祖的藍眼淚,而且還是「牙起來」的版本。玩夠了之後,把沒氣泡的通寧水收集起來,還可以拿去冷凍庫做螢光冰塊,喝飲料的時候讓你多幾分網美感,一物多用是不是很划算呢?

 

通寧水是使用奎寧調味的氣泡飲料,由於奎寧分子本身具有能吸收紫外光的官能基——喹啉,因此可以在紫外燈照射下產生藍色螢光。(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這些螢光的應用,必須要在紫外光燈的照射下才能大顯身手,一旦我們把燈源移除,一切又將回到原本的漆黑。但你會不會感到好奇,同樣是聲稱會發出螢光,在居家布置場合時常看到的「夜光貼紙」,只要開燈照射一陣子,為什麼在燈源移除的狀況下依舊能持續發亮?

 
 

什麼,你跟我說那不是螢光?

雖然在生活上,我們不喜歡分那麼細,因此把各種微微發亮的光線都稱為「螢光」。然而,夜光貼紙所散發出的微光,在學理上卻被稱作「磷光」(phosphorescence),要怎麼區分這兩者呢?

 

夜光貼紙所散發出的微光,在學理上被稱作「磷光」。分子吸收光線後,停留在激發態時間比較長,因此只要開燈照射一陣子,即使燈源移除後依舊能持續發亮。(solarisgirl, CC BY-SA2.0, Flickr)
 

從光線照下去的那一刻起,無論是哪一種機制,分子都是藉由吸收光線讓自己從基態變成激發態。然而我們知道,不想努力的分子不喜歡在激發態停留太久,所以會想盡辦法回到比較穩定的基態。但由於回到基態的方式不只一種,造就激發態停留時間有長短的差異,雖然詳細機制涉及比較深入的量子力學,不過若單純以結果而論,停留在激發態的時間很短,一下子就回到基態而放出光線時,這種光我們稱之為「螢光」;反之,停留在激發態時間比較長,我們就稱它為「磷光」。


不過停留時間的長短要怎麼衡量?有沒有一個「公道價」呢?由於螢光跟磷光的差異是由發光機制來區隔,因此也沒有一定的標準,有的人說分界點是10-8秒、也有人認為是10-9秒。不過大致上來說,如果適合以奈秒(10-9)來表達的就是螢光;適合以微秒(10-6)、甚至更大的單位如毫秒(10-3)來表達的,就被稱之為磷光。不過,以人類眼睛的尺度而言倒不用計較那麼多,只要當激發光源消失還能夠持續發光的,那就是磷光了。至於誰會發出螢光誰會發出磷光,則是因物質或物質所處的環境而異。以目前市面上的夜光貼紙材料來說,多半是幾種無機鹽,例如硫化鋅、硫化鈣等混合物。

 

其實不管是螢光也好、磷光也好,這些自然現象都能透過人們智慧的巧妙運用,發展出各種新奇的科技、甚至是美化我們周遭的環境。話又說回來,身邊能有個成天免費幫你開發道具的博士實在是件很幸福的事,只不過比起可以發出螢光或磷光的玩意,我還是比較想要那隻可以當麻醉槍、打電話,還能發出紫外光的酷手錶。


延伸閱讀
1. 中華民國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第二代晶片護照簡介》。https://reurl.cc/NZ9kGx
2. Donald L. Pavia et al., Introduction to Spectroscopy, Cengage Learning, pp 394-397,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