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3-0324小時運作的綠能!地熱溫泉發電金屬研究中心專案經理施威任專訪 627 期

Author 作者 採訪撰稿|鄭曉雯 /現為臺大新聞所碩二研究生,碩一就讀土木所測量組。畢業於政大地政系及廣電系。受訪者|施威任/金屬研究中心專案經理。

Take Home Message
►地熱發電,是指利用地底下的熱能加熱地下水,使其轉換為蒸氣,再以蒸氣推動螺桿式或渦輪式發電機產生電力,而溫泉發電也是地熱發電的一種形式。
►發電的條件在於溫泉的溫度與流量,以臺灣來說,溫泉的出口溫度達到85°C以上才有足夠的發電效益。當水溫越高,溫度梯度越大,越能提升發電的運作效能。
►與其他綠能發電方式相比,地熱(溫泉)發電的優勢在於可以持續24小時發電,並且在水能夠回注地底的前提之下,溫泉發電可以完成完整的循環,永續發電。

全球暖化、人口暴增,這些問題都將造成能源需求大幅提升,同時也使得環境受到衝擊與威脅。面對能源及天然資源日漸稀少,以及維護環境永續發展的目標,各國都積極發展可不斷再生的綠色能源發電。我們時常聽到的綠能包括太陽能、風能等,不過,「溫泉發電」其實也很適合臺灣。

什麼是溫泉發電?

說到溫泉,我們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放鬆身心、養顏美容等功效,但其實溫泉還可以拿來發電。溫泉發電是地熱發電的一種形式,是指利用地底下的熱能加熱地下水,使其轉換為蒸氣,再以蒸氣推動螺桿式或渦輪式的發電機產生電力。溫泉發電也是相同的道理,藉由溫泉中含有的熱度,將冷媒汽化進而推動發電機發電。

發電機的形式有很多種,臺灣目前主要是以有機朗肯循環(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方式進行溫泉發電,金屬研究中心專案經理施威任博士說明,其發電原理就如同冷氣機,只是運作的原理相反。冷氣是利用電能推動冷媒,經過壓縮機後將空氣中的熱空氣交換,並將熱排到室外,使室內降溫;而有機朗肯循環則是反過來藉由地底下的溫泉熱,使冷媒從液態變成氣態推動渦輪或螺桿式的壓縮機,變成轉動的動能再轉換為電能。

施威任指出,之所以使用有機朗肯循環方式,是因為冷媒蒸發的溫度比較低,所以也可以利用在比較低溫的溫泉上。溫泉熱交換的方式是同時利用兩條平行的管路,分為溫泉水及冷媒,當溫泉水經過時,會經由熱傳導將熱能傳遞到冷媒管線,使冷媒蒸發並推動發電機並循環使用。

什麼樣的溫泉都可以發電嗎?

雖然說溫泉可以發電,但並非任何溫泉都可以拿來發電。施威任表示,發電最基本的條件在於溫泉的溫度與流量,兩者是計算熱量的基本考量。以臺灣來說,溫泉的出口溫度若能達到85℃以上,才有足夠的發電效益。

溫泉發電流程示意圖
圖中的左邊是雨水、地表水等自然水滲透到地下,並經過地熱的熱源以熱傳導加熱,進而形成溫泉並湧出到地表。
透過開發溫泉井取水後,進到溫泉儲存槽的溫泉會再和山泉水混合,並降溫至適合人泡澡的溫度。
地熱溫泉(紅色箭頭)發電則是進到發電機進行發電(進到溫泉儲存槽再發電則溫度太低),從ORC機組出來後分為電(綠色箭頭)、
冷水(藍色箭頭)、溫水(黃色箭頭),發電後的降溫水,部分用於旅館溫泉儲存槽,大部分則用於回注,以降低溫泉水的水權費用。
山泉水有兩項用途,分別是協助溫泉降溫至沐浴溫度,以及作為ORC機組冷媒再冷卻用水,但不會與發電熱水混合回注。
至於已使用過的生活廢水(如沐浴熱水、游泳池冷水等)則不會再回注使用,避免造成地層汙染及地下生態破壞。


前述提到,溫泉發電的發電原理是透過冷媒汽化變成蒸氣後推動發電機,由於冷媒是需要循環使用的,因此除了管路一端需要有足夠的高溫將冷媒化作蒸氣,另一端也需要足夠的低溫將冷媒凝結成液態。進行冷卻的一端通常使用地下水或山泉水,但臺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因此低溫還是大約在20℃上下。需要足夠溫度差異才能產生高的發電效益,所以溫泉水的溫度至少需要40 ∼ 50℃以上。如果水溫越高,溫度梯度(temperature gradient)越大,地熱發電的運作效能越高。

施威任說明,目前的機器能在50℃條件下產生電量,但電量非常小,僅有0.3 ∼ 0.5 瓩(kW),也就是說每小時只能發電0.3 ∼ 0.5 度,即便24 小時發電,一整天也只能產生12 度電,如果以臺灣電費計算,價值約20 ∼ 30 元,效益實在太低了。……【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