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2.09.16
心跳停止等於死亡?耶魯大學研究重建器官活性,死亡定...
作者 / THE BIOLOGIST 紐約生/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免疫學博士...
489期
我們都知道如果心跳停止、血液循環終止,在細胞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多數生物會不可逆地走向死亡。
心跳
OrganEx
血液循環
葉克膜
腦死
神經細胞
大腦
神經訊號
生物倫理
2022.08.01
研發mRNA疫苗技術 帶領全世界對抗COVID-19
作者 /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632期
將外來RNA 送進人體會觸發先天性免疫發炎反應,且難以送達目標細胞。卡里科及魏斯曼找出修飾核苷技術,將尿苷修飾為假尿苷,以降低mRNA 免疫原性。庫利斯製造脂質奈米顆粒,透過細胞胞吞作用,傳送mRNA 至人體細胞之後才...
RNA疫苗
mRNA疫苗
疫苗學
COVID-19
新冠疫苗
病毒蛋白質
免疫系統
mRNA核苷修飾技術
免疫反應
2022.07.15
第五屆唐獎獲獎者名單公布 期盼得主的卓越洞見能為世...
作者 / 整理報導|羅億庭
487期
「唐獎」設立於2012年12月,獎項共有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法治四大類,每兩年由獨立評選委員會選出對世界具有創新實質貢獻及影響力的得主。
唐獎
永續發展獎
薩克斯
全球經濟
公共健康
公平正義
永續性
生技醫藥獎
新型冠狀病毒
mRNA疫苗
免疫系統
T細胞
漢學獎
2022.07.15
造成新冠長期症狀的三種可能理論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487期
嚴重特殊傳染病肺炎(COVID-19)疫情已延燒兩年半,截自今(2022)年7月6日為止,全球的染疫人數已突破5.51億。
新冠病毒
COVID-19
新冠長期症狀
單光子電腦斷層掃描儀
腸道
腸胃病
免疫學
2022.06.01
「Living with COVID-19」,臺灣準備好與病毒一起生活...
作者 / 施信如/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630期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從2019 年底爆發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年半。隨著許多國家經歷過好幾波疫情,加上疫苗的高施打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對人類的威脅程度確實比疫情剛開始時降低許多,也因此有很...
COVID-19
病毒
變種病毒株
Omicron變異株
RNA病毒
基因
RNA複製酶
免疫逃脫性
病毒學
抗病毒藥物
新冠後遺症
2022.04.15
研發新冠疫苗的商戰中,誰會拔得頭籌?-《疫苗商戰》
作者 / 古格里‧ 祖克曼(Gregory Zuckerman)
484期
到了二月底,吳沙忻和BNT的團隊已經開發出二十種不同的候選疫苗。他們想趕在年底前推出一款疫苗,但眼前還有重重的關卡:他們必須在世界各地測試他們的候選疫苗、取得監管機構核准、生產大量的疫苗,並送到全球民眾的手...
BNT
輝瑞
mRNA疫苗
新冠疫苗
免疫系統
T細胞
棘蛋白
臨床試驗
牛津疫苗
AZ疫苗
2022.04.01
狼心狗肺不是夢!將豬心裝進人的身體?人類對異種器官...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8期
17世紀,法國醫師開始嘗試將動物的血液輸入人體;19世紀時,則出現首次將豬的眼角膜植進人眼的紀錄,但以上嘗試無一成功。每個人的細胞表面,都有能作為白血球查戶口時的「身分證」。若白血球發現某細胞表面的身分證顯示...
動物
白血球
細胞
基因改造
器官
血液
腎臟
免疫學
靈長類
器官移植
免疫系統
2022.03.03
誘發中和抗體、活化記憶型淋巴球?疫苗與狡猾病毒間的...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7期
冠狀病毒使用其表面的棘蛋白做為鑰匙,進而感染細胞。若能以「棘蛋白」做為疫苗抗原,可誘發出中和性抗體。為了誘發出高效抗體,疫苗中的抗原應為天然、完整的蛋白質,維持正確的立體結構。
冠狀病毒
淋巴球
細胞
中和性抗體
蛋白質
病毒
細菌
寄生蟲
RNA
基因型疫苗
腺病毒
人體免疫系統
莫德納
高端
胺基酸
2022.02.01
怎麼設計出一支疫苗?先從了解人體內的免疫機制開始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 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 ...
626期
• 先天免疫系統的特色是反應速度快,通常是最早趕赴現場的免疫細胞們,主要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是嗜中性球、巨噬細胞等,且不具備記憶力。
免疫系統
先天免疫
後天免疫
免疫細胞
樹突細胞
巨噬細胞
抗體
白血球
嗜中性球
巨噬細胞
樹突細胞
2022.02.01
想讓孩子了解現代生命科學的意涵嗎?或許你可以試試《...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26期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無疑是當前世界的顯學之一。拜疫情之賜,現在臺灣社會對於「疫苗」、「免疫學」、「mRNA」等專有名詞顯得耳熟能詳,大家似乎都可以隨時來上一段見解,點評一番。
生命科學
疫苗
免疫學
mRNA
生命現象
生物科技
鹼基對
分子生物學
轉譯機制
《基因怪獸:病毒工廠》
桌遊遊戲
2022.01.15
用「奈米粒子」模仿冠狀病毒,製作更具保護力與安全性...
作者 / 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編輯群。
481期
新冠肺炎(COVID-19)自2019年底爆發,截至2021年11月為止,全球已有2.6億人感染,超過500萬人死亡。各國的科學家皆傾力投入疫苗研發,期望能以此對抗全球性流行傳染病。
胡哲銘
奈米粒子
新冠肺炎
冠狀病毒
奈米疫苗
活病毒
免疫系統
T細胞
雙乳化法
奈米醫學
仿生
冷凍電子顯微鏡
科學教育
2022.01.15
新冠病毒變異株Omicron對人類的影響有多大?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1期
日前,在南非發現的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株被命名為「Omicron」,儘管各國緊急實施嚴格的新措施,試圖降低飆升的病例數,但非洲和歐洲各國仍抵擋不了Omicron變異株的侵襲。
新冠病毒
變異株
Delta變異株
Omicron變異株
重症率
感染力
抗體
免疫系統
T細胞
2022.01.05
達爾文不是小獵犬號上的隨船專任博物學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免所畢,學術研究領域從細胞生化到...
625期
• 達爾文大學畢業後,加入了小獵犬號的考察航程,這趟旅程也啟發了他未來的生物演化學說。 • 19 世紀時,英國大力推廣科學考察任務的航海計畫,艦上通常會有一名專任的博物學家隨行,而達爾文並非小獵犬號的隨船專任...
達爾文
生物演化
小獵犬號
自然史
博物學家
航海計畫
演化論
護航艦響尾蛇號
幽冥號
2022.01.04
Omicron變異株會成為疫情的新魔王嗎?我們目前對...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5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近期的新變異株有名字了,它被稱作「Omicron」!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直接將其警示等級升到最高。
新型冠狀病毒
Omicron變異株
病毒
棘蛋白
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
變異株
疫苗
流行病學
免疫系統
N蛋白
2022.01.04
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作者 / 羅傑文/東京大學農學博士,從事病毒感染症控制科學研...
625期
• 紫外線依波長不同可分為UVA、UVB、UVC,其中波長為254 奈米的UVC 廣泛用於消毒。 • 由於紫外線的波長,接近生物體遺傳物質DNA 與RNA 的光吸收波長260 奈米,因此可以有效地殺死各種微生物,包含SARS-CoV-2。 • 若...
紫外線
波長
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
免疫系統辨識
疫苗
臭氧層
UVC
UVB
太陽
DNA
RNA
2021.12.14
強者,就該擁有名字!新的冠狀病毒魔王?Omicron變異...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80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近期的新變異株有名字了!它被稱作「Omicron」,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更直接將其警示等級升到最高。
新型冠狀病毒
Omicron
南非
變異株
棘蛋白
抗原
免疫系統
病毒
疫苗
WHO
2021.12.14
推動結合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幫助更多患者的轉譯醫學...
作者 / 採訪撰稿|羅億庭
480期
如果有一個地方,有著充足的先進實驗儀器與資源可以讓學者、醫師共同進行實驗,結合基礎研究結果與臨床上得出的結論,雙方一起生產出對患者最有用的研究成果,這會讓他們碰撞出什麼火花呢?
轉譯醫學
醫學
基礎研究
臨床實務
奈米粒子
介白素-33
慢性疾病
免疫調控機轉
母胎醫學
細胞治療
PDL1
免疫治療
2021.12.14
不只運送氧氣,也是感染的前哨站?紅血球意想不到的免...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480期
人體的血液循環中,負責輸送氧氣的紅血球細胞大約有3億個。最近科學家發現,它們可能同時還有著一些先前從未料想到的功能:偵測感染與受傷的跡象。
血液
紅血球
細胞
微生物
DNA
免疫系統
一氧化氮
病原體
脊椎動物
鳥糞嘌呤
巨噬細胞
2021.12.14
預防萊姆病新希望?耶魯大學研發出針對硬蜱的mRNA疫苗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80期
萊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硬蜱(tick),再經蜱蟲叮咬而傳播的人畜共通傳染病。
萊姆病
伯氏疏螺旋體
蜱蟲
人畜共通傳染病
關節炎
神經損傷
記憶障礙
mRNA疫苗
免疫系統
天竺鼠
傳染病疫苗
2021.11.30
奪命死神或親密好友?細菌與人的相處之道
作者 / 楊倍昌/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教授...
624期
細菌是許多疾病的元兇,但由於它過於微小,直到19 世紀末人們才發現這個沉默的死神。歷史上,英國內科醫師斯諾利用倫敦街道地圖,說明霍亂感染源的案例;英國外科醫師李斯特,推斷開刀手術病人傷口敗血症是由微生物所引...
細菌
疾病
黑死病
耶爾辛氏鼠疫桿菌
空間推理
醫學
霍亂
公共衛生
2021.11.16
混打COVID-19疫苗到底是好還是壞?最新科學數據出爐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9期
儘管現階段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苗的全球供貨量不穩定,但各國仍積極施打疫苗,就連臺灣也緊鑼密鼓的進行,無不希望能加快疫苗接種速度,儘早達到群體免疫。
COVID-19
mRNA疫苗
AZ疫苗
副作用
莫德納
輝瑞BNT
混打疫苗
同儕審查
免疫系統
免疫反應
2021.11.16
高脂飲食將影響免疫細胞 對腸道腫瘤細胞的辨識
作者 / 編譯|劉姿婷
479期
長期攝取高油脂食物的飲食型態,可能與一些癌症,如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有關。
高油脂食物
癌症
大腸直腸癌
腸道幹細胞
免疫細胞
MHC
細胞激素
螺旋菌
腫瘤細胞
免疫系統
2021.11.02
打了高端疫苗後,身體裡會產生哪些免疫反應?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623期
高端疫苗選用傳統蛋白質技術,而這項技術的關鍵就在於「抗原」和「佐劑」。好的抗原能誘發正確的抗體,而優秀的佐劑則可以安全地提高抗體濃度,活化正確的T細胞,避免副作用。對冠狀病毒來說,融合前的病毒棘蛋白(...
COVID-19
中和抗體
EUA審查標準
高端疫苗
mRNA疫苗
莫德納
BNT
T細胞
棘蛋白
抗原
樹突細胞
巨噬細胞
B細胞
2021.11.01
來自海洋的藥物 蔡宗昌院長專訪
作者 / 採訪撰稿|曾柏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所碩士生,樂在邊...
623期
海洋擁有許多珍貴的資源,用於對抗病毒的藥物,有一半皆取自於海洋生物。安泰醫院的蔡宗昌院長指出,從1950 年代起,科學家就已在加勒比海海綿中發現可用於藥物的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而到了現代,科學家利用人工智慧對...
新冠病毒
T細胞免疫
中和抗體效價
抗病毒藥物
海洋
阿拉伯糖苷類化合物
海洋藥物
天然化合物
摩爾定律
2021.10.19
高端疫苗安全有效嗎?蛋白質疫苗原理與臺灣COVID-19疫...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8期
COVID-19世紀瘟疫蔓延之下,其疫苗成了各國生技傾力研發的焦點。美、英等國僅花了一年,率先開發出輝瑞、AZ等疫苗。而臺灣方面,初期有國光、聯亞、高端三家競逐,國光於一期試驗後落馬,2021年春,另兩家疫苗先後進入二...
疫苗
高端疫苗
T細胞
副作用
抗原
冠狀病毒
棘蛋白
蛋白質疫苗
輔助T細胞
殺手T細胞
免疫反應
EUA審查標準
2021.10.19
COVID-19疫苗保護力衰弱,導致全球疫苗供應鏈失衡?
作者 / 編譯|李依庭
478期
自COVID-19疫苗問世以來,世界各國政府便馬不停蹄地替人民注射疫苗,期望能儘早達到群體免疫,讓眾人恢復往常生活。
COVID-19
COVID-19疫苗
抗體
低收入國家
疫苗供應量
群體免疫
2021.08.31
細胞治療面面觀 為什麼我們需要細胞治療?
作者 / 林泰元、黃彥華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
621期
細胞治療是從病患身上提取出特定的健康細胞,再透過擴增培養與必要時的基因改造,並將它們輸回同一位患者體內(自體);或是使用來自特定細胞供應者提供的細胞,一樣經過擴增培養與的基因改造,以治療其他患者(同種異體...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基因改造
免疫細胞治療
幹細胞治療
自體細胞
骨髓移植
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
CAR-T
特管法
2021.08.31
細胞治療的未來
作者 / 陳淵銓/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助理教授。
621期
細胞治療是一種新興的醫療方式,未來將可用於免疫細胞對抗癌症、幹細胞的再生治療等。但在對抗癌症方面,細胞治療對於治療癌症病人的效果有限,也沒辦法顯著延長病人的生存期;而對幹細胞的再生治療而言,則仍在臨床試驗...
科學月刊
醫學
生物學
細胞治療
CAR-T
特管法
免疫細胞
癌症
再生醫學
2021.07.12
落後的COVID-19疫苗難進行三期臨床試驗,該怎麼辦?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鳴...
475期
科技報導
COVID-19
疫苗
高端
臨床試驗
三期試驗
免疫橋接
抗體
保護力
ADE
2021.07.01
達爾文不是最先使用「evolution」一詞的人!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19期
「演化」的英文是「evolution」,但最早使用該詞的並非達爾文。事實上,早在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第六版出版的200多年前,就已有人開始使用「evolution」一詞。17世紀中葉的英國文學及哲學界,以「evolution」代表「歷史...
生物
演化
evolution
達爾文
哈勒
邦納
塞爾
錢伯斯
史賓塞
«
1
2
3
4
5
»
頁次:
1
2
3
4
5
資料總數:14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