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搜尋
搜尋結果
2025.09.01
「毛」起來研究 昆蟲中各式各樣的毛
作者 / 呂昀恆 | 臺灣大學昆蟲博士。蕭世祥 | 臺灣大學大昆蟲...
669期
昆蟲的毛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多樣性,不僅在外觀上千變萬化,還具備感覺、保護、偽裝、溫度調節甚至攀附等多重功能,讓牠們能靈活適應各種嚴苛或多變的環境。這些細微卻強大的結構,都承載著特定的生存策略。也正因為如此,...
昆蟲
觸角
尾毛
剛毛
2025.09.01
木頭也能做衛星?日本木衛星 LignoSat 重新定義衛星材...
作者 / 陳麒云 | 中央大學太空系及光電所學生,專注於太空望...
669期
只要選擇正確的材料和使用情境,木材也能在太空中使用。LignoSat 的設計和京都大學團隊的驗證實驗表明,儘管物理屬性導致木材無法完全替代金屬,但仍可能用作衛星機板材料,大幅減少金屬的使用率。
衛星
太空材料
熱膨脹
永續
2025.08.01
在目光交會之間 我們如何看懂彼此的祕密
作者 / 編輯部
668期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眼神交流,但最新研究發現――真正關鍵的不只是「有沒有對到眼」,眼神移動的順序與時機才會真正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交流與理解。這項研究由澳洲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卡魯...
社交機器人
虛擬助理
傳遞社交訊息
自閉症
2025.08.01
外星世界不再遙遠 號召業餘愛好者觀測系外行星的...
作者 / 林彥興 |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天文系博士生,EASY天...
668期
在傳統印象中,人們往往認為天文觀測必須在沒有光害的深山中才能進行,但其實系外行星的觀測對光害較不敏感,因此即使身在有光害的城市之中,依然可以進行ExoClock 的觀測。
韋伯太空望遠鏡
愛麗兒號
凌星
吸收光譜
2025.07.15
科學家用玻璃光纖打造祕密武器 突破當前AI效能天花板
作者 / 編譯|郭羽漫
523期
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博士後研究員哈里(Mathilde Hary)和法國瑪麗與路易-巴斯德大學(Université Marie et Louis Pasteur)博士葉赫莫拉(Andrei Ermolaev)以神經網絡為靈感,研究出一種名為「極限...
人工智慧
資料傳輸
飛秒雷射脈衝
光纖
2025.07.15
臺德團隊攜手打造透過光就能開關的奈米通道
作者 / 整理報導|郭羽漫
523期
只要一道光,就能掌握奈米通道的開關!近期陽明交大應用化學系教授陳俊太與德國卡爾斯魯爾理工學院(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 KIT)教授德亞托(Patrick Théato)攜手開發一種「會聽光指令」的奈米通道,...
綠藻
奈米通道
螺吡喃
材料科學
2025.07.15
實現光纖陀螺儀微型化 中山大學洪勇智團隊獲頒國家發...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23期
無人機、太空衛星、自駕車及機器人等科技領域皆需使用導航系統,導航系統中的光纖陀螺儀則是高精度定位與穩定控制的關鍵元件。然而光纖陀螺儀常應用於國防、屬於機敏管制品,採購不易,且許多技術掌握於歐美國家。因此國...
陀螺儀
定位系統
導航系統
光纖
2025.07.01
用積木打造一顆球 從多面體到曲面的探索
作者 / 施宣光 | 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教授
667期
透過積木的靈活性與模組化設計,我們可以從基本的幾何形狀出發,透過組裝與拆解,建構出更精細的球體結構。這不僅是對數學概念的學習與探索,更是對創造力的培養,並在每一次的試錯與修正中學習耐心與智慧。現在,就讓我...
多面體
球體
柏拉圖
數學幾何
2025.06.01
從自駕車到健康照護 毫米波雷達如何走進我們的生活?
作者 / 林昇洲 | 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電機博士,專長包括...
666期
毫米波雷達是各類通訊感測層的重要裝置,也在各種智慧化產品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毫米波雷達不只會持續在軍事、航太、自駕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也將大幅提升我們日常生活的安全與便捷。
毫米波雷達
訊號處理
都卜勒效應
傅立葉轉換
2025.05.15
中央大學研究提出突破性理論模型 解密宇宙暗物質與太...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21期
我們所能看見和測量的物質,只占整個宇宙物質與能量的5%。暗物質占27%,暗能量則占68%。暗物質的特性是不與光及電磁波作用,因此無法被直接觀測到,但它會透過引力影響星系的運動。傳統的暗物質理論模式雖然可以正確...
暗物質
熱力學
光球層
日冕層
2025.05.15
全球最小光控心律調節器問世 為新生兒心臟治療帶來新...
作者 / 編譯|陳亭瑋
521期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出世界最小的心律調節器,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這種心律調節器寬度僅1.8毫米(mm)、長度3.5毫米、厚度1毫米。採用光感應控制和生物可分解材料,解決了傳統心律調節需要二次...
心律調節
心臟
紅外線
光脈衝
2025.05.01
從蝴蝶翅膀到智慧材料 神奇的結構能夠產生顏色
作者 / 劉俊彥 | 臺灣大學畢業後取得日本大阪大學工學博士,...
665期
大自然相當奧妙,顏色的顯現不單單由色素呈現,也能由週期性排列的光子晶體得到特殊的結構色。
結構色
電磁波
光子晶體
液晶
2025.05.01
不只風雨光 從臺灣地熱發電探索永續綠能
作者 / 牟鍾香 |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地熱辦公室專案研...
665期
地熱能是地球內部千萬年來蘊藏的寶貴資源,是自然賦予人類的可再生綠能禮物。相較於風能、太陽能,地熱能擁有穩定性高、全天候發電、碳排放極低等優勢,尤其適合作為臺灣未來能源結構的重要基石。
減碳
地熱
綠能
永續生活
2025.04.01
3C 產品的幕後推手 薄膜過濾技術
作者 / 吳思恩 | 中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鄭東文 | 淡...
664期
薄膜過濾看似微不足道,卻是支持半導體製程的幕後關鍵角色,它默默地守護著每一種化學品的純度、每一滴超純水的潔淨、每一口無塵室的空氣,讓我們手中的電子設備可以順暢運作,帶給我們便捷又安全的環境。
半導體
晶圓
光刻
薄膜過濾技術
2025.03.26
搭載先進光學技術 臺、日合作立方衛星順利完成取像任...
作者 / 整理報導|張慈媛
519期
這次升空的旺來衛星則是一項國際合作計畫,由TASA與日本東京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yo)航太系ISSL實驗室、日本太空新創公司ArkEdge Space及Space BD共同研發。TASA負責光學遙測酬載,也就是對地球表面進行拍攝與觀...
國家太空中心
TASA
旺來衛星計畫
6U立方衛星
2025.03.18
科學月刊2025年3月號(663期)目錄—臺灣之光
作者 /
663期
科學月刊
雜誌目錄
2025.03.05
看進地球深處 當同步輻射應用於極端研究環境
作者 / 龔慧貞 | 任教於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以結晶學及光譜...
663期
同步輻射技術幫助科學家研究極端環境,也讓科學家能夠在實驗室中模擬地球內部的高溫高壓條件,直接觀察礦物在極端環境下的變化,深入理解地球的結構與物質成分。
同步輻射
地震波
地球
鑽石包裹體
2025.03.05
透視能源材料的祕密武器 同步輻射光源在電池與催化劑...
作者 / 黃炳照 | 臺灣科技大學化工系講座教授、國家同步輻射...
663期
同步輻射光源技術為電化學能源材料研究提供了高靈敏度、高解析度與臨場分析能力,使科學家能深入理解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燃料電池、高值化產氫、金屬電池、氨的電合成與二氧化碳電催化系統內部等不同尺度的微觀與巨觀...
同步輻射
能源
X光
電化學
2025.03.05
同步輻射揭開古生物之謎 從恐龍蛋白質保存到魚類頜骨...
作者 / 王俊杰 |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臺灣大學地質...
663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研究也是國輻中心的古生物相關研究成果第二次登上《自然》期刊封面,顯見同步輻射技術在古生物研究中的重要性與潛力。
同步輻射
化石
演化
X光
2025.03.05
星際冰晶的奇妙旅程 從宇宙化學窺探形成生命的道路
作者 / 陳俞融 |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兼系主任,嘗試...
663期
星際冰晶的研究不僅為我們揭示了宇宙中的化學奧祕,也帶來無限的未來可能性。隨著技術的進步,天文化學家將能夠探索更多令人興奮的問題。
同步輻射
星際冰晶
生命起源
紫外光
2025.03.01
奈米級3D 列印技術加速神經研究
作者 / 編輯部
663期
阿卡多表示,藉由調整寬度、高度及長寬比,可以改變奈米柱的剪切模數(shear modulus),也就是細胞在微米或奈米結構陣列上所感應到的機械特性,使神經元細胞「相信」自己處在像大腦一樣柔軟的環境中。
3D列印
奈米柱
雙光子聚合技術
神經網路
2025.02.18
從頭到腳保持光彩煥發的祕密
作者 / 李光烈(이광렬)
662期
保養品成分標示中,如果有AHA,十之八九是乳酸;若有BHA,則幾乎百分百是水楊酸。看到英文單字想必有些人已經感到頭痛了。
乳酸
水楊酸
阿斯匹靈
BHA
2025.02.06
太陽系有多少行星? 一段漫長且未完成的故事
作者 / 戴夏飛 | (Frédéric Deschamps)中央研究院地球科...
662期
至今為止,已經有超過5000 顆系外行星被發現,這些行星圍繞著將近4000 顆恆星,其中有800顆恆星擁有兩顆甚至更多行星。
矮行星
行星
小行星
恆星
2025.01.01
科技巨頭的下一場競賽 量子電腦的潛力與挑戰
作者 / 張慶瑞 | 臺灣大學物理學系特聘教授、中原大學講座教...
661期
儘管技術挑戰重重,全球的量子電腦研發仍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除了臺灣、美國、中國之外,歐洲、印度、日本、韓國、澳洲、加拿大等國家也在積極推進量子技術的發展。
量子電腦
光量子電腦
光子
2025.01.01
破解駭客和密鑰分發限制 量子加密通訊網路
作者 / 陳彥儒 |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材料暨光電研究所助理研...
661期
量子科技曾被視為不可能實現的科學幻想,但是在近年快速的發展下,已經逐漸往實際應用推進。它們不僅能提供更高的計算效能、更安全的資訊保護、更精準的量測能力,還有許多無限可能的應用等待著科學家去發掘。
量子力學
光子
偏振
量子加密通訊
2024.12.23
清大打造全世界最小量子電腦 僅用一顆光子即可進行量...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6期
傳統的量子位元(qubit)能在0和1之間進行「量子疊加」,讓量子電腦在處理質因數分解、大數據搜尋等複雜運算時,速度可比傳統電腦快數億倍。
光子
量子
量子位元
2024.12.23
COP16針對保育資金的分配未達共識 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曙...
作者 / 編譯|羅億庭
516期
儘管COP16未能在生物多樣性保育資金籌措上達成全面共識,但藉由引入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參與,以及建立DSI的利益分享機制,仍推動會議的進展。面對氣候變遷和生態系統持續惡化的挑戰,需要來自全球居民的共同參與,以找出和...
生物多樣性
生態
環境
2024.12.02
當AI 碰上蛋白質 蛋白質結構預測如何改變藥物的發展?
作者 / 葉先偉 |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助理教授。出生...
660期
2003 年,貝克實驗室成功設計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人造蛋白「Top7」,並開啟了一個未知的研究領域――全新的蛋白質設計(de novo protein design)。
諾貝爾獎
蛋白質結構
AI
2024.11.14
藍相液晶製程突破 中山大學研究團隊開發「反向電致形...
作者 / 整理報導|陳亭瑋
515期
藍相液晶是一種具有三維光子晶體特性的特殊軟性材料,能夠反射特定波長的光線。這種獨特的性質使它在多個領域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光電工程學系
液晶
反向電致形變
2024.11.04
使用「壓縮光」增強重力波的探測
作者 / 編輯部
659期
美國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 LIGO)研究團隊近期開發出「壓縮光」(squeezed light system)系統,提升了重力波偵測的靈敏度。
重力波
壓縮光
LIGO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資料總數:437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