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News Focus
文章專區
2025-08-01
在目光交會之間 我們如何看懂彼此的祕密
668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社交機器人
虛擬助理
傳遞社交訊息
自閉症
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眼神交流,但最新研究發現――真正關鍵的不只是「有沒有對到眼」,眼神移動的順序與時機才會真正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交流與理解。這項研究由澳洲弗林德斯大學(Flinders University)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卡魯阿納(Nathan Caruana)主導,首次揭示眼神如何傳遞社交訊息,並影響我們對他人(甚至是機器人)的理解與回應方式。
「我們發現,關鍵不只是注視的頻率或最後看向哪裡,而是整個眼神行為發生的脈絡,才讓人覺得這是在傳遞社交訊息。」卡魯阿納在新聞稿中表示。而且這樣的效果不只出現在人與人之間,當相同行為來自機器人時,人類也能產生類似的理解與反應。
在這項研究中,137 位受試者與虛擬角色合作完成拼積木任務。當虛擬角色的眼神依序移動為「先看向物品,再與人對視,最後回到原來的物品」時,受試者能清楚解讀這是「請求幫助」的訊號。
這樣的眼神移動,比單純地看人或只看物品更具傳達力。
隨著社交機器人與虛擬助理愈來愈普及化,理解眼神的運作邏輯,將有助於打造更「有人味」的互動體驗。此外,眼神解讀也對依賴視覺溝通的人,例如聽障者或自閉症類群障礙(Autistic Spectrum Disorder, ASD)者,提供另一種替代的方案。
未來, 研究團隊將進一步探討其他影響我們解讀「凝視」的因素,例如眼神停留時間、重複注視以及人們對互動對象是否有主觀認知。
卡魯阿納在新聞稿中表示,這些看似微小的動作,其實是人類建立連結的基礎。當我們了解得愈多,我們就愈有機會打造出能幫助人們溝通更清楚、更有自信的工具。
Caruana, N.
et al.
(2025). The temporal context of eye contact influences perceptions of communicative intent.
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12
(7), Article 250277.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科學月刊 8月號/2025 第668期:不停觀看
特別價
$266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