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5-10-01透過太陽光實現碳中和 670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科學家正致力於模仿自然光合作用,利用陽光將二氧化碳轉換成高能化合物,例如氫氣、甲醇或合成汽油。這些「太陽燃料」若被燃燒,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僅等於製造過程中消耗的量,因而被視為具碳中和潛力的未來能源。

近期來自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的教授溫格(Oliver Wenger)與博士生布蘭德林(Mathis Brändlin)發表一項突破:他們成功設計出一種特殊分子,能在光照下同時儲存四個電荷――兩個正電荷與兩個負電荷。

這項成果之所以重要,在於多電荷的中間儲存是將太陽能轉換成化學能的關鍵步驟,可用於驅動化學反應,例如將水分解為氫氣與氧氣。研究團隊設計的分子由五個部分串聯而成,各自負責不同功能。一側的兩個部分能釋放電子並帶正電,另一側的兩個部分能接收電子而帶負電,中間則配置了一個捕捉光子的元件,以啟動後續電子轉移反應。

為了產生四個電荷,研究人員採取分步驟激發的方式。他們利用兩次光脈衝:第一次光照產生一對正、負電荷,並分別移動至分子兩端;第二次光照則重複此過程,使分子最終同時帶有兩對正、負電荷。

布蘭德林解釋,這種「逐步激發」大幅降低了光照需求,使反應能在接近自然太陽光強度的環境下進行。過去的相關研究往往需倚賴高能量雷射光,與真實應用相去甚遠。此外,此分子的電荷能保持穩定,為後續化學反應提供可利用的能量來源。

不過目前此分子尚未建構成完整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統,但研究團隊強調,這項研究讓他們更深入了解光合作用中電子如何轉移,也希望這項技術未來有機會能為全球能源轉型提供新的解方。

Brändlin, M., et al. (2025). Photoinduced double charge accumulation in a molecular compound. Nature Chemistr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