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社會科學
2020.02.01
神出鬼沒的潛行者─臺灣野生老鼠
作者 / 張仕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
602期
說起老鼠,普羅大眾會注意到的可能是住家或市場中的「大老鼠」、「小老鼠」,實驗室的「大白鼠」、「小白鼠」,農田裡的「田鼠」或寵物店的「黃金鼠」等。但你以為這就是臺灣老鼠的全貌嗎?
台灣
野生老鼠
刺鼠
森鼠
2020.02.01
歷史上的黑死病—從考古微生物學談鼠疫
作者 / 潘銘正∕臺灣大學獸醫學系獸醫學士、碩士, 美國加州...
602期
鼠疫,是由於感染鼠疫耶氏菌所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疫屬於急性、傳播迅速、致死率高且傳染性強的嚴重傳染病。經由囓齒類身上跳蚤的叮咬而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人屬於偶然宿主與本病在自然界的循環無關。
黑死病
考古微生物學
鼠疫桿菌
玄鼠
溝鼠
2020.02.01
生醫發展第一線的無名英雄—實驗小鼠的使用與倫理
作者 / 張家宜∕臺大醫學院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及技正。游益興...
602期
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動物試驗(animal testing)是一種透過人類以外的動物進行實驗,用以預期或驗證對於人體生理、病理上等影響。而這些實驗動物 (laboratory animals),從斑馬魚到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都有,其中,囓齒...
動物試驗
人類龐貝氏症
研究倫理
生醫
2020.02.01
讓專業的來 動物系總編輯教你如何捉老鼠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今(2020)年歲次子鼠,雖然吉祥話裡都說鼠來寶,但筆者想應該很少人能忍受在家與鼠共眠。萬一,在讀者家裡不幸住著這些「神奇寶貝」,要如何有效率地把牠們一一捕獲呢?
老鼠
行為模式
驅鼠器
2020.02.01
回溯免疫細胞發育根源 免疫疾病治療突破困境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澳大利亞默多克兒童研究所(Murdoch Children’s Research Institute, MCRI) 教授史坦利(Ed Stanley)與艾萊芬蒂 (Andrew Elefanty),日前於《自然細胞生物學》(Nature Cell Biology) 期刊發表新研究。研究中,他...
免疫細胞
RAG1蛋白質
醫療
2020.02.01
侏儒暴龍可能只是未成年的暴龍?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在恐龍世界中,暴龍(Tyrannosaurus rex)可說是最具代表性的物種之一。 拜大眾文化所賜,暴龍的巨大及兇殘形象深植人心。雖然如此,學界對暴龍的研究其實尚不透徹。
侏儒暴龍
恐龍頭顱
微觀結構分析
2020.02.01
無人機向飛蛾學習飛行方式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無人機近年來在各大領域變得炙手可熱,諸如業餘高空攝影玩家、透過無人機拍攝電影或軍事等用途。但如果飛行環境與地形等較為複雜,礙於無人機自身導航系統的能力有限,大幅限縮無人機的飛行導航能力。
無人機
飛蛾
菸草天蛾
光流
2020.02.01
只要看對節目 電視兒童也能擁有健康飲食習慣
作者 / 編輯部
602期
孩子長時間觀看電視是每位家長煩惱的議題,除了深怕孩子用眼過度外,也擔心五花八門的節目內容可能影響孩童的心智。但如果選擇正確的節目,不只不會影響身心,甚至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飲食習慣
節目
孩童
2020.02.01
從一到四十兆—藉生殖系統探究不孕症
作者 / 陳怡斌∕長庚大學中醫學系雙主修醫學系畢業、長庚大學...
602期
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臺灣84 家人工生殖機構在 2017年總共執行37849個「試管嬰兒」療程—— 一種截 至目前可促成最高懷孕率的不孕症療法。
生殖系統
不孕症
內分泌系統
2020.02.01
演化不只是一種淘汰機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02期
演化的主要機制──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是以外在環境作用在生物身上作為篩選標準的力量,這股力量統稱為選擇壓力(selective pressure)或演化壓力 (evolutionary pressure),然而,物種間持續的互動其實...
演化
軍備競賽
抗生素
選擇壓力
物種
2020.02.01
金魚腦也學得會? 斑馬魚比你想的還聰明!
作者 / 陳冠言/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碩士生,來自基隆的大海、...
602期
俗話說:「魚只有七秒鐘記憶。」日常生活中,人們總習慣在記不起東西時,自嘲或嘲笑別人是個「金魚腦」,表示記憶能力之差勁。然而,魚兒的小腦袋瓜,真的是如此地沒用嗎?
金魚腦
記憶
顏色辨識
2020.02.01
2019新型冠狀病毒最新研究解析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去(2019)年12月底,中國爆發不明原因肺炎。一開始的消息指出,患者多為湖北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的經營者與採購人員,而當時許多媒體也暫時以「武漢肺炎」來稱呼這個疾病。直到今(2020)年1月7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才...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COVID-19
2020.02.01
關於2019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我們目前知道什麼...
作者 / 廖英凱、 雷雅淇、羅佩琪、陳亭瑋
458期
去(2019)年12月,不明原因肺炎在中國武漢出現,在今(2020)年1月初經過全基因組定序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關於2019-nCoV的相關臨床統計、病理研究與...
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COVID-19
疫情
2020.02.01
藥物合併治療 逆轉大鼠骨關節炎
作者 / 編輯部
458期
【本刊訊】對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A)病人來說,現有的治療方案不是止痛藥就是關節置換手術,選擇相當受限。近日《蛋白質與細胞》(Protein & Cell)期刊研究指出,將兩種實驗藥物結合在一起做使用,可逆轉實驗大...
骨關節炎
藥物結合
合併治療
2020.02.01
臺灣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株了,然後呢?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458期
今(2020)年2月1日衛生福利部宣布了令人振奮的消息:臺灣某研究團隊已從患者檢體當中成功的分離出「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株,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成功分離出病毒株的國家。聽起來好棒棒,但是,具有病毒株,到底對疫病...
新冠病毒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
病毒株
COVID-19
2020.02.01
NEJM論文證實了中國隱匿新冠肺炎疫情?
作者 / 廖英凱、雷雅淇、羅佩琪、陳亭瑋。
458期
隨著新一波2019-nCoV相關研究發布,一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NEJM):〈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在中國武漢初期的傳播動力學〉(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新冠病毒
武漢肺炎
NEJM
疫情
COVID-19
2020.02.01
與「鼠疫」的防治角力 不為人所知的上古疾病與預防策...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8期
鼠疫是一種人畜共通(zoonotic)的傳染性疾病,是由革蘭氏陰性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感染所引起,最先反應處是媒介昆蟲(insect vector,通常是跳蚤)咬傷的部位;症狀通常在接觸後1~7天開始發作,初期徵候包括發...
鼠疫
疾病預防
鼠疫疫苗
2020.02.01
構築生命現象的藍圖 — 50年來核酸研究進展
作者 / 林翰佐/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本刊總編輯。
602期
生命體中的遺傳訊息匯集成一本大書,透過對核酸的研究,人們開始從DNA的編碼、含氮鹼基的排列組合中「讀」出世間萬物的「原貌」,並嘗試以人工的方法改寫這些訊息。
核酸
遺傳物質
遺傳學
細胞
生命
肺炎菌
T2噬菌體
2020.01.01
別再邊走邊滑了! 當心使用手機造成的頭部創傷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就算是睡前躺在床上也要和朋友傳訊息或瀏覽社群。 但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後,越來越多的民眾因使用手機造成頭部或頸部受傷。
手機
環境
頭部
頸部
傷害
2020.01.01
鼓手的大腦和你想的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有看過樂團表演的人都知道,鼓手在演出時,雙手及雙腳擊鼓時的節奏與速度各有差異。對於一般人而言,雙手拍打的節奏相同或許沒有問題,但當左右手需各自打在不同的節奏,甚至加入雙腳打節拍時,可能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鼓手
大腦
磁振造影
神經傳導
胼胝體
2020.01.01
刷牙也可以預防心臟疾病?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你今天刷牙了嗎?眾所周知刷牙有許多的好處,除了可以保持口氣清新、維持口腔清潔、預防蛀牙及牙齒保健之外,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刷牙或許也能減少某些心臟疾病的發生。
刷牙
心臟疾病
細菌
血液
2020.01.01
惡魔蠕蟲如何適應極端環境?基因或許能解惑
作者 / 編輯部
601期
有些動物被發現能生存在地底深處、陽光照耀不到的極端環境,然而什麼樣的先天條件,讓牠們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蠕蟲
極端環境
基因
基因副本
惡魔蠕蟲
2020.01.01
為與不為─當水下噪音成為一種鯨豚生態干擾
作者 / 湛翔智/知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601期
人類的生活與開發,或多或少影響著海洋生態。儘管有眾多原因導致鯨豚面臨存亡威脅,然而,在離岸風場開發當中,水下噪音的干擾,更可能成為壓死海洋生物的一根稻草。因此,如何做好基礎調查、保護海下生態, 則為一刻不...
噪音
鯨豚
生態
離岸風場
2020.01.01
隱身昆蟲體內的血流脈動—開放式循環系統
作者 / 張園、呂昀恆/臺大昆蟲學系昆蟲病理實驗室;吳岳隆/...
601期
循環系統(circulatory system)在生物體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可以藉由循環系統的幫助在細胞間運送養分、氧氣、二氧化碳及清除廢物。除此之外,循環系統在維持體溫的恆定、抵禦病原菌攻擊及調節生物體內pH值等都相...
昆蟲
循環系統
血淋巴
2020.01.01
黑死病再現?從北京鼠疫談防治與追蹤
作者 / 莊人祥/疾管署副署長,曾任陽明大學公衛所副教授。陽...
601期
近期中國傳出鼠疫疫情,造成各地人心惶惶。而過去被稱為「黑死病」的鼠疫致死率極高,雖然近來每年的確診病例不多,但相關防疫單位不可輕忽,需持續追蹤及嚴防疫情擴張,並將疫情資訊透明化,以達到確實防疫的效果。
鼠疫
防疫
鼠疫桿菌
抗生素
公衛措施
2020.01.01
沒什麼用途,藏起來也好? 不見得所有生命現象都是適...
作者 /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微免...
601期
達爾文隨小獵犬號(HMS Beagle)抵達加拉巴哥群島 (Galápagos Archipelago),島上的鬣蜥、陸龜和芬雀跟南美洲大陸(其實都是來自南美洲大陸)有一定的相似度,這讓達爾文明白:雖然物種來自共同的祖先,但會因應環境...
生命
演化
基因
偽基因
性狀
2020.01.01
潛藏內太空的微觀世界海洋病毒
作者 / 嚴融怡/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曾擔任中研院...
601期
病毒在生活中無所不在,海洋中的病毒更是不計其數。 作為生態的重要一環,病毒也是維持海洋環境與生態不可或缺的要角。近年來經由DNA序列的研究,也讓科學家及全世界發現以往從未注意到的各種海洋病毒。
海洋
病毒
海洋病毒
生態
水產業
微生物
白點症病毒
2020.01.01
50年之後─染色體又知多少?
作者 / 羅時成/長庚大學生醫系客座教授,研究領域為分子病毒...
601期
生物學家在50 年前就清楚知道染色體的基本建材主要是DNA 和組蛋白,也含有非常少量的RNA、酸性蛋白及鈣、鎂、鐵等元素,但對 DNA 與組蛋白複合體細節結構仍不清楚。
染色體
染色質基本結構假說
生物學
癌細胞
核型
2020.01.01
大腦地圖的解析度進化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與加拿大蒙特婁神經病學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科學家的合作下,人腦3D建模──BigBrain的解析度有相當大的進展。
大腦
人腦
神經病學
人腦3D建模
大腦圖像
2020.01.01
伊波拉病毒疫苗 首度通過FDA批准
作者 / 編輯部
457期
【本刊訊】美國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去(2019)年12月19日正式宣布,針對由扎伊爾伊波拉病毒(Zaire ebolavirus)引發的伊波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相關疫苗...
伊波拉病毒
FDA
疫苗
默克製藥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
頁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資料總數:1582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