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蛇蠍心腸?才沒那麼壞! 你所不知道的蠍毒妙用
2019.11.01
蛇蠍心腸?才沒那麼壞! 你所不知道的蠍毒妙用
作者 / 嚴宏洋/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特聘講座教授。
599期
成語中的「蛇蠍心腸」是用來比喻某人心地的陰險及惡毒,蛇、蠍都是帶有毒液的動物,因而被擬人化形容人心的險惡。臺灣的毒蛇種類多,但是原生的蠍子只有不具毒性的「八重山蠍」和「斑等蠍」兩種。大家對蠍子的印象,多是...
蠍毒苯醌乙醯膽鹼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2019.11.01
這是一個眼見為憑的世界—結構生物學
作者 / 傅煦媛/臺大生化科技系(原農化系農製組)博士,現任...
599期
結構生物學,是一門關心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分子)的學問。了解結構背後的生理意義,進一步改變、設計並開發出新藥或應用,是此學科的最「接地氣」的目的。而這學科,究竟是從何而起?又會邁向何處?在臺灣,現...
結構生物學生命細胞微生物分子生物學蛋白質傅立葉轉換乙醯膽鹼酯酶阿茲海默
不只是大人的專利-按摩,為寶寶的身體帶來什麼改變?
2019.11.01
不只是大人的專利-按摩,為寶寶的身體帶來什麼改變?
作者 / 錢韋婷/臺灣大學職能治療所碩士、現任臺北市立聯合醫...
599期
按摩業者普遍聲稱,這項服務能強身健體,而許多人踏進按摩店,也是為了要紓解壓力、消除疲勞。近年科學證據顯示,除了主觀感受上的放鬆,身體上的碰觸與按壓還真有醫療效果。另外,不僅成人可以按摩,嬰幼兒也有屬於自己...
按摩心血管嬰幼兒按摩依附關係人際關係情緒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政璋專訪
2019.11.01
從大腦、基因、環境探討罪犯的「過人之處」—黃健、楊...
作者 / 文詠萱
599期
在進入到本月主題之前,讀者不妨先思考,什麼是大腦心智?犯罪者的大腦在想什麼?為什麼狠得下心、痛下殺手?而透過研究,人們期望得到什麼樣的解答?而這些答案,是否是唯一標準?
大腦基因精神疾病犯罪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創傷後壓力症前額葉教化可能性
研究之前、人生之後-PCR、穆利斯與分子生物學
2019.11.01
研究之前、人生之後-PCR、穆利斯與分子生物學
作者 / 李依庭/本刊主編。
599期
若談到分子考古、親子鑑定、犯罪取證和基因定序等研究背後所使用的技術,便不可不提到聚合酶連鎖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它的出現不僅加速分子生物學(Molecular biology)的發展,更成為廣泛被應用的...
聚合酶連鎖反應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DNA聚合酶蛋白質
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皮蛋其實不可怕而且很科學
2019.11.01
再給我一次機會吧! 皮蛋其實不可怕而且很科學
作者 / 吳尹文/選擇皮蛋,起初只是貪圖製作簡單,但經過一次...
599期
皮蛋(pidan或preserved egg),又稱松花蛋、百年蛋(hundred-year egg)及千年蛋(thousand-year egg),早期更有「變蛋」之稱。到底皮蛋是誰發明的?蛋殼內到底發生什麼事情,怎麼變出透明茶黑色伴隨尿騷味的?皮蛋有...
皮蛋生化反應氫氧根離子蛋白質胺基酸胺基酸鹽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2019.11.01
進入遠古世界的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599期
古生物學的研究範疇無遠弗屆,只憑藉現有專業學者的研究顯得勢單力薄,因此有一群默默在背後支持的公民,他們雖未受過專業訓練,但藉由各自的努力為古生物做出奉獻。哥德(James L. Goedert)便是這些素人研究者的其中之...
古生物史翠普獎公民古生物學家詹姆士.哥德布爾福卡鯨古脊椎動物化石
重返犯罪現場─從勘查、蒐證側寫人格特質與動機
2019.11.01
重返犯罪現場─從勘查、蒐證側寫人格特質與動機
作者 / 曾春僑/臺灣警察專科學校科技偵查科副教授。
599期
在每次事件中,犯罪者的動機與目的皆不盡相同,其人格特質更是大相逕庭。因此,如何剖析現場、確定偵辦方向,便成為一項重要的破案關鍵。
犯罪學人格特質行為科學犯罪手法
加害人、受害者與犯罪學─科學能做什麼?
2019.11.01
加害人、受害者與犯罪學─科學能做什麼?
作者 / 王伯頎/銘傳大學犯罪防治系所副教授。
599期
犯罪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現象,不同的社會及時空變遷,對犯罪也會有不同的意涵,且形態隨著時空的流變與挪移,在質與量上仍會不斷產生變異,程度上具有相對性的概念。 因此,犯罪的本質為何?犯罪現象為何會存在?如何客...
犯罪學犯罪現象科際整合精神醫學司法審判
難以抹去的痛─歷經腥風血雨之後的記憶傷痕
2019.11.01
難以抹去的痛─歷經腥風血雨之後的記憶傷痕
作者 / 劉仲彬/執業臨床心理師、《人生障礙俱樂部》作者、「...
599期
孩童時期曾遭受的虐待、性侵害的遭遇、嚴重的車禍、意外或戰爭等經歷,身體自動記了憶,成為受害者的一部份。而加害後的痛楚、來自內心最深沉的惡夢,要怎麼解?
記憶視丘杏仁核大腦皮質創傷情緒
同理對惡的惻隱之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是怎麼想的?
2019.11.01
同理對惡的惻隱之心: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患者是怎麼想的...
作者 / 郭羽漫/只被情緒勒索過,沒有被人身綁架的相關經驗,...
599期
許多人一定都聽過「斯德哥爾摩症候群(Stockholm syndrome)」,這個被社群媒體乃至影視劇集捧在手掌心的素材,每每出現都會引起一番討論。
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惻隱之心創傷束縛創傷後壓力症精神醫學心理專業
孩童牙齒裡的「重金屬歷史檔案」可望成過動與自閉的重點特徵
2019.11.01
孩童牙齒裡的「重金屬歷史檔案」可望成過動與自閉的重...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隨著醫療的發展,越來越多特殊疾病能在治療黃金期前被發現,並及時處理。有別於基因檢測、行為評估等方法,近日,發表於《轉譯精神病學》(Translational Psychiatry)的研究發現,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牙齒基因
特定抗生素會增加心臟風險?
2019.11.01
特定抗生素會增加心臟風險?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幫助人們抵禦細菌的抗生素可能會影響心臟功能?先前已有研究發現,使用喹諾酮類(Fluoroquinolone)的抗生素會增加心臟主動脈剝離與動脈瘤等影響。
心臟疾病抗生素喹諾酮類
延長生命、減緩老化,可不是一顆仙丹這麼簡單!
2019.11.01
延長生命、減緩老化,可不是一顆仙丹這麼簡單!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綜觀古今歷史,「長生不老」,一直是許多帝王與英雄所追求的目標,希望藉此保有自己的權力和帝國。而在科技醫療發達的21世紀,人類究竟能不能長生不老,或透過藥物延長生命呢?
生命老化科技醫療雷帕黴素鋰鹽營養攝取網絡
小兒麻痺疫苗再進化 可望更穩定安全
2019.11.01
小兒麻痺疫苗再進化 可望更穩定安全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脊髓灰質炎(poliomyelitis),俗稱小兒麻痹,是一種經糞口傳播、感染的疾病。臨床症狀上會有發燒、嘔吐、頸部僵硬及四肢疼痛等症狀,少部分患者會因脊髓運動神經細胞遭到破壞,產生肌肉無力或麻痺現象而導致行動困難。
小兒麻痺疫苗脊髓灰質炎
落髮也不怕 特殊穿戴裝置或許能成為禿頭救星
2019.10.31
落髮也不怕 特殊穿戴裝置或許能成為禿頭救星
作者 / 編輯部
599期
對許多人來說,尤其是男性族群,禿頭似乎是件令人感到氣惱,卻也不知所措的生理現象。為了重拾茂密的頭髮,並拯救每日逐漸往後退守的髮際線,許多人不惜投資重本,透過各種生髮水或藥物治療方式尋求頭頂上的救贖,但結果...
生理現象禿頭頭髮電子脈衝皮膚奈米發電機毛囊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精神疾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應用
2019.10.16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在精神疾病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應用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4期
在所謂的精神疾病、精神障礙或心理疾病中,患者會在行為、心理及活動等方面表現出紊亂的精神症狀,病因包括外在因素(如家庭、社會環境等)及內在因素(如生理、遺傳、神經生化等)。而神經退化性疾病則屬「沉默的流行病...
基因編輯精神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2019.10.16
讓樹回到原是森林的地方—武陵廢耕地的生態復育
作者 / 邱清安/國立中興大學實驗林副研究員、森林學系合聘副...
454期
臺灣中海拔的一些山區,早期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剷除了原有的森林,種植了高麗菜等短期作物。這些窮盡地力、過度利用的菜園,因生態復育目的被政府收回十餘年,但森林還是無法自然恢復。近年,筆者團隊正想辦法把樹木種回...
武陵廢耕地生態復育
探索昆蟲神秘的地下農場—臺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的共生關係
2019.10.01
探索昆蟲神秘的地下農場—臺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的共生...
作者 / 邱俊禕/專攻社會行為及生態學研究,自六歲對白蟻產生...
598期
這是一個臺灣土白蟻與雞肉絲菇相互依賴與互動的故事,探討兩生物間共生行為和其機制。
共生菌白蟻雞肉絲菇臺灣土白蟻菌圃養菌白蟻真菌
低咖啡因咖啡如何產生?
2019.10.01
低咖啡因咖啡如何產生?
作者 / 林宇軒/從學術象牙塔逃離的化學系畢業生,樂於分享科...
598期
早晨喝杯咖啡,為一天的工作拉開序幕,已經是很多人每天的儀式,甚至品評咖啡蔚然為一種社交活動。然而,令很多人困擾的問題是:雖然喜愛咖啡的獨特氣味,但卻不希望咖啡太過強烈「提神醒腦」的功能影響日常生活,低咖啡...
咖啡咖啡因中樞神經低因咖啡阿拉比卡豆溶劑萃取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法水處理法
夜市美食背後的煮、烤、炸-醣類篇
2019.10.01
夜市美食背後的煮、烤、炸-醣類篇
作者 / 賴喜美/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
598期
美味、獨特又多元的夜市小吃,相信是許多人的最愛。而在夜市中琳瑯滿目的選擇中,又以醣類食品為大宗。不僅如此,烹調方式的不同也會影響攝入的營養與潛在危害物質。因此,了解食物本質、烹煮的化學反應等,將有助於做出...
食品焦糖化反應抗壞血酸氧化反應梅納反應醣類澱粉丙烯醯胺
承襲臺灣小吃的不朽經典-黑白切篇
2019.10.01
承襲臺灣小吃的不朽經典-黑白切篇
作者 / 張景淞/願將知識的可愛善美,結緣世人。
598期
黑白切,屬於臺灣小吃之一,在各地的攤販中隨處可見其蹤跡。不過,當一盤「黑白切」上桌時,是否能辨別出為豬隻的哪些部位並品嘗其精髓,就考驗著各位看官的功力了。
黑白切夜市器官腸管橫膈內臟
大腸桿菌,也能成為溫室氣體救星?
2019.10.01
大腸桿菌,也能成為溫室氣體救星?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腸道裡的細菌,拿來對抗溫室氣體也有妙用?近日,《自然化學生物》(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一研究指出,大腸桿菌(E. coli),經處理後可將溫室氣體轉化為有用的產物!
大腸桿菌溫室氣體基因編碼技術聚合物
推倒細胞所築高牆或許更能對症下藥
2019.10.01
推倒細胞所築高牆或許更能對症下藥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令人聞之色變的胰臟癌,病患存活率非常低;然而,是否能透過削弱腫瘤附近的纖維化防護牆,讓化療藥物更暢行無阻、到達癌細胞?
胰臟癌細胞ITGA5蛋白纖維化防護牆藥物
植物性阻燃劑誕生,可望成更安全的選擇
2019.10.01
植物性阻燃劑誕生,可望成更安全的選擇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無論傢俱還是電子產品,製造商多會為它們加入阻燃劑(flame retardant),以防祝融之災,然而其成分可能會破壞人體的甲狀腺,甚至導致癌症,且會在環境中存留很久。
阻燃劑植物性阻燃劑甲狀腺癌症三氯氧磷沒食子酸35-二羥基苯甲酸
飼養毛小孩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2019.10.01
飼養毛小孩有助於心血管健康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你有養毛小孩嗎?過去人們都知道,飼養寵物或多或少能帶給飼主某些健康方面的優勢,尤其以心理層面居多。舉例來說,飼養寵物能夠減輕孤獨感,對於治療精神疾病可能有助益。
毛小孩心血管健康精神疾病
尼斯湖水怪真面目 可能只是大鰻魚?
2019.10.01
尼斯湖水怪真面目 可能只是大鰻魚?
作者 / 編輯部
598期
位於英國蘇格蘭的尼斯湖(Loch Ness)擁有世界知名的都市傳說:尼斯湖水怪(Loch Ness Monster)。至於尼斯湖中是否真有水怪或巨型生物棲息於此,一直是大眾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近期,紐西蘭奧塔哥大學(University of...
尼斯湖水怪大鰻魚環境DNA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攜全球生技大廠安進 培育生醫人才、強化產業價值
2019.09.18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攜全球生技大廠安進 培育生醫人才、...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以下稱生技園區),日前與全球生物科技大廠安進(AMGEN)簽署合作意向書,雙方將於未來五年聯手推動臺灣生醫發展,合作面向包括新藥研究、生醫產業價值鏈及培育生技人才等。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醫發展
有覓食經驗的蜜蜂 腦子和別人不一樣!
2019.09.18
有覓食經驗的蜜蜂 腦子和別人不一樣!
作者 / 編輯部
453期
有在出外覓食的蜜蜂,其神經細胞竟會隨之升級!近日eNeuro期刊一研究指出,由於此類蜜蜂比無相關經驗的蜜蜂多了尋找食物的任務,其感知震動的神經細胞或神經元也會得到更多的特化。
蜜蜂神經細胞
動物的地震第六感
2019.09.01
動物的地震第六感
作者 / 郭羽漫、謝育哲/愛清潔、有禮貌,本刊編輯。
597期
地震,只消幾秒的時間,就能不遠千里地穿越幾個國家或大陸,甚至衍生出海嘯等周邊災害。人類不斷在防災科技上做出改良,以探測地震來臨前的蛛絲馬跡,然而,有些動物似乎就內建這樣的能力,其所表現出來的怪異行為,也常...
動物動物行為地震
  • «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