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登入
  • 購物車(0)
HOME
×
  • 關於科月
    • 關於科月
    • 科月目錄
    • 科報目錄
  • 購買科月
    • 訂閱方案
    • 優惠方案
    • 諾貝爾系列
    • 購買單期
    • 購買通路
  • 投稿須知
  • 推廣專案
    • 星火相傳計畫
    • 支持專案計畫
  • 進階搜尋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 English
  • ig
  • line
  • facebook
  • 3
  • 3
  • 3
  • 3
- 文章分類 -
  • 封面故事
  • News Focus
  • 專訪
  • 專欄
  • 評論
  • 精選文章
  • 活動訊息
  • 永續科學
  • 基金會
  • 科技報導
  1. 文章列表
數學
物理
生物
化學
地球科學
科技
科學教育
科學史
書摘書評
專訪
採訪
評論
經濟
永續
忽有龐然大物擱淺臺灣海岸─談鯨魚龐大體型的演化
2020.05.01
忽有龐然大物擱淺臺灣海岸─談鯨魚龐大體型的演化
作者 / 蔡政修∕臺灣大學生命科學系、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
605期
今(2020)年初,臺灣東部長濱的海岸出現了一頭擱淺的藍鯨,一時引起許多研究團隊及大眾的關注。看到鯨魚巨大的體型,驚嘆之餘,許多人也會納悶,到底鯨魚的身軀可以生長到什麼程度。根據最新的研究指出,鯨魚的體型與生...
擱淺鯨魚擱淺藍鯨藍鯨鬚鯨鯨魚演化鯨魚體型
不只是冠狀病毒,口腔微生物群也喜歡群聚?
2020.05.01
不只是冠狀病毒,口腔微生物群也喜歡群聚?
作者 / 編輯部
605期
美國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CSU)及丹佛自然科學博物館(Denver Museum of Nature & Science)共同研究指出,若沒有定期回診看牙醫的習慣,會增加口腔內病原體進而導致牙周疾病。
口腔牙醫DNA定序細菌牙齦發炎牙周疾病齒垢螺旋體微生物
一窺巨大生物之謎─來自東海岸的擱淺藍鯨
2020.05.01
一窺巨大生物之謎─來自東海岸的擱淺藍鯨
作者 / 黃向文。柯勇全。
605期
今(2020)年初,在臺東海岸擱淺的藍鯨引發大眾對於鯨魚的好奇。這是首次有巨型鯨魚擱淺於臺灣的海岸,研究人員花費九牛二虎之力才將鯨魚帶回研究機構。藉由解剖及DNA 分析,證實這是一隻藍鯨。另外,透過電腦斷層攝影,...
藍鯨鯨魚海洋保育條茗荷DNA
臺灣鯨豚身上的藤壺
2020.05.01
臺灣鯨豚身上的藤壺
作者 / 圖.文/李坤瑄、姚秋如
605期
藤壺指是一群包含節肢動物門顎足綱及鞘甲亞綱之下的蔓足下綱的動物,常見寄生於海洋生物及船底等處。其中無柄目的通稱為「某某藤壺」,而有柄目的則通稱為 「某某茗荷」。而今(2020)年初於臺東長濱海岸邊擱淺藍鯨身上...
柯氏喙鯨耳條茗荷藍鯨藤壺喙鯨牙齒
遭受感染之後怎麼辦?— 談昆蟲免疫力
2020.05.01
遭受感染之後怎麼辦?— 談昆蟲免疫力
作者 / 唐政綱/臺大昆蟲學系博士班博士候選人。陳平/臺大昆...
605期
生物體的免疫系統是由各式各樣的生理代謝反應與個體生物學結構所組成,用以預防或抵禦病原菌的防禦機制,免疫系統可檢測出小至奈米的細小病毒(parvovirus)、大到毫米的線蟲(Nematoda)和外寄生蟲(parasitic worm)。...
生物體免疫系統循環系統樹突細胞無脊椎動物血淋巴細胞性免疫體液性免疫
精準醫療再進化—阿凡達鼠與人類腫瘤銀行
2020.05.01
精準醫療再進化—阿凡達鼠與人類腫瘤銀行
作者 / 張景淞/願將知識的可愛善美,結緣世人。
605期
在許多武打電影中,常會運用替身來進行高難度動作分鏡拍攝。在科幻電影《阿凡達》(Avatar)中,主角會使用意識控制替身「阿凡達」,在環境特殊的行星上執行任務。
醫療癌症檢體阿凡達鼠腫瘤亞型藥物療法免疫系統
自然選擇不是演化的唯一機制
2020.05.01
自然選擇不是演化的唯一機制
作者 / 許家偉/生物系和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畢,學術研究領...
605期
物種的演化過程除了自然選擇之外,其實另有其它機制,例如人工選擇、性徵選擇、基因流動與遺傳漂變。自然選擇可以讓物種某個基因普及化,並延續到後代;同理,人工選擇及性徵選擇也能達到相同效果。至於基因流動與遺傳漂...
自然選擇演化基因對偶基因等位基因中性理論人工選擇
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
2020.04.10
Who is WHO?新型冠狀病毒對全球防疫的考驗
作者 / 藍之辰/臺北醫學大學全球衛生暨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研究...
460期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是當今最大且唯一的國際政府間衛生機構,領導全球衛生事務並協調194個會員國,以武林盟主之尊動見觀瞻。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傳染病國際衛生條例公共衛生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殘留
2020.04.10
從COVID-19復原便無後顧之憂?研究指出:病毒可能少量...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近日,在中國進行的一項小型研究表明,當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患者的症狀消失後,病毒仍可能在體內留存至少兩週,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新冠病毒新冠肺炎病毒咽喉拭子即時聚合酶連鎖反應病毒核酸檢測免疫力肺泡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2020.04.10
細胞、蛋白質由你排列模擬活體環境新技術
作者 / 編輯部
460期
在活體外研究細胞,常苦於難以呈現真實活體中細胞間或細胞與周圍環境間一系列複雜的分子訊息,在立體空間中傳遞的情形。
細胞蛋白質光刻技術神經系統疾病單股DNA短鏈神經幹細胞神經突
當冠狀病毒遇上人類—從特性與歷史說起
2020.04.01
當冠狀病毒遇上人類—從特性與歷史說起
作者 / 施信如、郭瑞琳
604期
近年來,有許多新型冠狀病毒興起,不僅侵襲人類,更危及人們的生命。而面對這些新興病毒沒有專家,人們只能戒慎恐懼,藉由歷史脈絡和科學知識,了解它並找出可以讓人類生存下去的法則。
病毒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SARS-CoV-2新冠肺炎SARS-CoVMERS-CoV跨宿主傳播棘蛋白醣膜蛋白外套膜蛋白核鞘蛋白胞吞作用
追獵病毒—找出新興傳染病的侵襲足跡
2020.04.01
追獵病毒—找出新興傳染病的侵襲足跡
作者 / 藍郁青/著迷微生物的超能力,因而研究病毒演化與宿主...
604期
每一次新興傳染病的爆發,除了治療,科學家最需要做的是了解病毒,希望可怕的傳染病在開始大規模散播出去之前,追蹤病毒的傳播路徑及起源。透過病毒的基因定序和病毒親子鑑定等工具,找出病患與病患之間病毒的演化關係遠...
新冠肺炎伊波拉病毒群聚傳染病毒伊波拉出血熱伊波拉薩伊病毒
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
2020.04.01
病毒的自然宿主—蝙蝠
作者 / 吳忠信/臺師大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曾任臺灣蝙蝠學...
604期
臺灣因高溫多雨、海拔差異大,形成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造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蝙蝠多樣性更是居世界之冠。不過近年來,有多種影響人類健康的冠狀病毒被認為可能與蝙蝠有關。為此,瞭解蝙蝠與新興人類疾病的關係益顯重要...
新冠肺炎陸地生態系蝙蝠病毒大翼手亞目小翼手亞目回聲定位血清學免疫系統哺乳動物
當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內的免疫風暴與致病機轉
2020.04.01
當冠狀病毒入侵—人體內的免疫風暴與致病機轉
作者 / 謝世良/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教育部國家...
604期
在面對外來病菌時,體內的免疫系統能幫助人們在遭受侵襲時第一時間作用與反應。然而,近期的2019冠狀病毒疾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卻會讓體內的免疫系統失控,產生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細胞激素風暴免疫系統棘蛋白巨噬細胞
運動後吃點心 熱量不容小覷
2020.04.01
運動後吃點心 熱量不容小覷
作者 / 編輯部
604期
放學後,孩童通常會參加各種體育活動,而父母也會幫忙準備運動後的點心,像是市售的含糖飲料及餅乾甜食等。
孩童點心熱量糖分高熱量食物飲食觀念健康與體重控管
終結脂肪肝或許指日可待?
2020.04.01
終結脂肪肝或許指日可待?
作者 / 編輯部
604期
法國有名的料理—鵝肝醬,口感滑嫩順口深受老饕喜愛,其背後的原因是農夫在飼養鵝時,會餵食過多及高熱量的飼料,長期下來使得鵝的肝臟被油脂包覆住,俗稱「肝包油」最後成為饕客的盤中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臟肝癌脂肪代謝巨噬細胞抗氧化能力
9900萬年前的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
2020.04.01
9900萬年前的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
作者 / 編輯部
604期
今(2020)年3月緬甸地區發現一顆9900萬年前的琥珀中,藏有一具體積極小的中生代恐龍化石,是目前發現最小的恐龍頭骨化石,也是從未發現的全新物種,名為寬婭眼齒鳥 (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琥珀中生代恐龍化石掠食性物種寬婭眼齒鳥
為什麼冠狀病毒疫苗難以研發?從病毒詭變特性與免疫機制談起
2020.04.01
為什麼冠狀病毒疫苗難以研發?從病毒詭變特性與免疫機...
作者 / 陳怡寧/臺大獸醫系學、碩士,普渡大學比較病理學博士...
604期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使全世界壟罩在病毒陰影下。不過,現今科學家運用17年前從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經驗中所累積的科學知識及技術,進而啟動全球性治療藥品及疫苗的...
新冠肺炎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免疫機制豬丁型冠狀病毒疫苗SARS-CoVSARS-CoV-2DNA聚合酶
藥來救命—對抗冠狀病毒的藥物開發策略
2020.04.01
藥來救命—對抗冠狀病毒的藥物開發策略
作者 / 侯明宏/中興大學基因體暨生物資訊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604期
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種在動物與人類之間傳播的人畜共通RNA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現球狀或橢圓形狀,因外觀具有囊狀膠原纖維突出,形似皇冠狀,因而稱為冠狀病毒。
新冠肺炎冠狀病毒棘蛋白甲基化3’多聚腺苷酸尾核鞘蛋白醣膜蛋白外套膜蛋白
環狀包圍策略下的對抗—伊波拉疫苗
2020.04.01
環狀包圍策略下的對抗—伊波拉疫苗
作者 /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 銘...
604期
感染力強、致死率高的伊波拉病毒,在科學家的努力下研發出疫苗。在險峻疫情之下,實際採用環狀包圍策略進行疫苗接種獲得療效。未來,冠狀病毒疫苗的開發,或許也能夠以伊波拉疫苗為借鏡加以應用。
新冠肺炎圈選接種ring vaccination伊波拉病毒伊波拉出血熱疫苗醣蛋白基因重組
為動物打造宜居的家?從新竹市立動物園的再造看「展場」設計
2020.04.01
為動物打造宜居的家?從新竹市立動物園的再造看「展場...
作者 / 走近動物園/曼徹斯特都會大學動物園保育生物學碩士生...
604期
於1936年創立的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現存最老的動物園。 2017年為了打造友善動物的棲地式動物園、執行「新竹動物園再生計 畫」而休園,並於去(2019)年12月28日重新開園。重建後的動物園少了籠子,對待動物更為友...
動物友善動物動物園馬來熊
不只是壞人 隱藏在生活中的細菌好朋友
2020.04.01
不只是壞人 隱藏在生活中的細菌好朋友
作者 / 江倪全/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604期
提到細菌,一般人腦中浮現的通常是造成各種疾病的壞蛋。儘管它小小的,卻有百百種的家族成員,除了有會引發疾病的壞菌,其實也有對人類有益的好菌。舉凡從細菌中提取蛋白質,成為治療疾病不可或缺的一份子,甚至是那些長...
細菌蛋白質藥用蛋白質大腸桿菌醫療疾病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上)-顧正崙、楊皇煜專訪
2020.03.17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上)-顧正崙、楊皇...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編輯...
460期
2019年4月9~11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4月12~13日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活動簡寫均為FISS(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School & Symposium)。臺灣常見到這類的學術活...
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 免疫 細胞 實驗 演講 春季學校 大師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下)-呂理帆專訪
2020.03.17
一個春季學校與一場研討會的背後(下)-呂理帆專訪
作者 / 蔡孟利/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教授,科學月刊編輯...
460期
2019年4月9~11日在臺北圓山飯店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學校、4月12~13日於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舉辦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這兩個活動簡寫均為FISS(Formosa Immunology Spring School & Symposium)。臺灣常見到這類的學術活...
福爾摩沙免疫春季會議 免疫 細胞 實驗 演講 春季學校 大師
從病毒檢驗、疫情預測到藥物開發 如何面對COVID-19大爆發?
2020.03.13
從病毒檢驗、疫情預測到藥物開發 如何面對COVID-19大...
作者 / 編輯部
459期
隨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加劇,韓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相繼淪陷,臺灣至今也有40餘人確診感染及1例死亡。民眾都很關心,這波疫情究竟會在何時結束?
2019冠狀病毒疾病新冠肺炎流行病學篩檢試紙動態模型抗病毒藥物藥物瑞德西韋
微生物體學新趨勢:從菌到菌相再到轉譯應用
2020.03.13
微生物體學新趨勢:從菌到菌相再到轉譯應用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科教授兼召集人。...
459期
長久以來,腸道微生物就像是人體中「被遺忘的器官」;但是,近年來的研究成果,讓我們無法再忽視腸道及居住其中的微生物體。
微生物致病有機體腸道微生物腸道菌益生菌益生質草藥醫療
談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與研究發展
2020.03.13
談亞洲微生物體趨勢論壇與研究發展
作者 / 林秀玉/真理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自然學科教授兼召集人。
459期
國內外學術界早年挹注腸胃道研究經費不多,不太重視這方面的相關研究。近年來腸道科學研究在微生物體研究蓬勃發展的帶領下,已經大為不同。
微生物體研究腸道研究腸道微生物疾病人體健康菌群失衡
除了COVID-19,也要當心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認識、治療及預防
2020.03.13
除了COVID-19,也要當心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的認識、...
作者 / 陳淵銓/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生物化學博士。
459期
近日,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擴大,藥局門口常可看到民眾大排長龍,只為購入口罩與消毒用品。然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以下稱流感)的威力也不容小覷,且病毒每年都在變異,防不勝防。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普通感冒流感藥物抗原移型免疫反應
中研院製成新冠病毒抗體 可望實行快篩檢測
2020.03.13
中研院製成新冠病毒抗體 可望實行快篩檢測
作者 / 編輯部
459期
中央研究院(以下稱中研院)本(2020年3)月8日成功合成能辨識新冠病毒(SARSCoV-2)蛋白質的單株抗體群,將可作為檢測快篩裝置的關鍵試劑。
新冠病毒新冠肺炎抗體試劑單一辨識性COVID-19合作平台快速篩檢工具核酸檢測
2019冠狀病毒病何時結束?以動力學模型估算「疫情結束日」
2020.03.11
2019冠狀病毒病何時結束?以動力學模型估算「疫情結束...
作者 / 徐丞志/臺灣大學化學系助理教授。
459期
因為一個學生的疑問,徐丞志從化學課本中教過的反應動力學知識,嘗試推敲COVID-19的疫情走勢,並在2020年1月30日於個人臉書發表一篇以科學教育為出發點的文章,其中一個預測曲線因與後來官方公布的確診數字相當接近,引...
新冠肺炎新冠病毒 COVID-19 疫情 化學動力 流行病學 SIR 模型 防疫 預測
  • «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
TOP
科學月刊 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三段 77 號 7 樓
服務電話:+886-2-2363-4910
電子郵件:scimonth@scimonth.one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09:30~17:30,例假日除外。
  • 認識科月

    關於科月
    各期目錄
    投稿須知
    合作洽談
  • 讀者服務

    購買雜誌
    訂閱雜誌
    網路會員
    訂閱電子報
隱私政策 服務條款
  • © 1970- by Science Monthly 若需轉載、使用科學月刊或科技報導的文字、圖像或影音等,請洽本公司。
網頁設計 : 藝誠網頁設計公司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隱私權政策

OK